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出版界有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之称谓,这是国家规定通过专家评审产生的的职称名份,是出版专业的任职资格,也是一项利益待遇的标识。
出版实践中有总编辑、副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和执行总编辑等,这是出版权益与出版责任的要求和需要。总编辑就是由此而相生出来的。
目前的总编辑多是一个出版单位的法人代表。很久以来,市场经济一直要求总编辑首先是一位善于经营的经理,具备着文化产业经营的主动意识。
众所周知,总编辑是一个出版单位总体工作的灵魂,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决策人物。以往说起总编辑的责任,传统地讲主要是把好出版物的政治关和质量关。如今则不同,总编辑早已不是计划经济下的被动受命,其岗位的自身处处要求总编辑具有主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总编辑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还要指导全体人员也自觉地坚持。这一点过去重要,现在依旧重要。因为总编辑的一个疏忽,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在政治上犯极大的错误。
总编辑日常的主要工作当然是审稿,但实践中总编辑日常思谋最多的是编辑出版的选题。选题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文化产业实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还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发展命运。选题是大事,能体现出单位的综合实力,能检验出总编辑对社会形势、市场走向、员工人才、专业信息的驾驭能力。因此,总编辑要把握时局,把握信息,把握读者心理,把握政策,要有预见性和敏感性,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兼听则明的襟怀和勇于承担风险责任的胆识与魄力。
总编辑要实施自己的决断和选题计划,就须对本单位所有人员的特长和才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以便于扬长避短,合理配置,准确使用。对于发行市场,总编辑要亲自参与,特别重视。这里不仅是很热闹红火的流通渠道,更有大量的信息在这里穿梭,有的是反馈信息,有的是来自行业间的新信息。总编辑可以通过参与发行捕捉有用的信息,以激发新的灵感,创造性地制定下一个工作计划。
一个好汉三人帮。总编辑再有能力也需要很优秀的助手予以协助,其间更离不开一支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
编辑人员的素质是总编辑决策的基石,编辑部(编辑室)是总编辑决策的基本信息源和实施决策的工作间。编辑在出版第一线工作,许多好的选题大都是由编辑人员提供的,选题确定后许多高质量的稿件也是由编辑人员辛勤征集来的。
总编辑为实现出版决策,往往要较多地依靠一般编辑,特别是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已具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是编辑队伍的骨干,是实实在在辛苦干工作的人。责任编辑首先能依照既定的选题外出组稿,然后是静心审编;对所审编的文稿若需作大的修改,就需要与作者沟通,在征得作者的同意或商定后才可作重大的修改或加工。这整个的编辑流程,无不贯穿着总编辑的意志。
除了编辑队伍,总编辑还需要健全一个集广告、发行、装帧、设计等多维立体式的可行机制。这个机制中的人数不一定多,但却要精;这个机制的运作渠道是畅通的,要保证日常工作中总编辑意图的贯彻,而且还应该成为总编辑策划整体出版物构思的思维链接和思维枢钮。这个机制与编辑机制相通或相交,在运作中体现出个性化的总编意识和总编特色,在出版业务的流程中实现总编辑的经营方略。
总编辑是一份出版产业的经营者,是一个出版单位的灵魂,在实践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总编辑的使命和责任尤其重大。总编辑要坚信出版周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始终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结中检验已结束的出版流程和总体构思是否是可行的,是否是创新的、与时俱进的。
此时总编辑还要摸住钱袋子,对自己所经营的那份产业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永远地充满着成功的自信,不断地生发出去开拓明天出版事业的勇气。
21世纪的总编辑,不单是经验的总结和编与审的胜任,更重要的是彻底的文化产业的经营。在国际出版业中胜任文化产业的经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产业品牌这便是优秀的总编辑。21世纪文化产业的经营,也一定会从中产生出无数的优秀总编辑。
本文浅说总编辑,泛指文字总编辑的一般性,适于图书,适于期刊,也适于报纸的总编辑。
惟一孔之见,故寄于月刊,以就教于大家。 (责编 岩春)
出版实践中有总编辑、副总编辑及名誉总编辑和执行总编辑等,这是出版权益与出版责任的要求和需要。总编辑就是由此而相生出来的。
目前的总编辑多是一个出版单位的法人代表。很久以来,市场经济一直要求总编辑首先是一位善于经营的经理,具备着文化产业经营的主动意识。
众所周知,总编辑是一个出版单位总体工作的灵魂,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决策人物。以往说起总编辑的责任,传统地讲主要是把好出版物的政治关和质量关。如今则不同,总编辑早已不是计划经济下的被动受命,其岗位的自身处处要求总编辑具有主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总编辑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还要指导全体人员也自觉地坚持。这一点过去重要,现在依旧重要。因为总编辑的一个疏忽,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在政治上犯极大的错误。
总编辑日常的主要工作当然是审稿,但实践中总编辑日常思谋最多的是编辑出版的选题。选题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文化产业实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时还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发展命运。选题是大事,能体现出单位的综合实力,能检验出总编辑对社会形势、市场走向、员工人才、专业信息的驾驭能力。因此,总编辑要把握时局,把握信息,把握读者心理,把握政策,要有预见性和敏感性,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兼听则明的襟怀和勇于承担风险责任的胆识与魄力。
总编辑要实施自己的决断和选题计划,就须对本单位所有人员的特长和才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以便于扬长避短,合理配置,准确使用。对于发行市场,总编辑要亲自参与,特别重视。这里不仅是很热闹红火的流通渠道,更有大量的信息在这里穿梭,有的是反馈信息,有的是来自行业间的新信息。总编辑可以通过参与发行捕捉有用的信息,以激发新的灵感,创造性地制定下一个工作计划。
一个好汉三人帮。总编辑再有能力也需要很优秀的助手予以协助,其间更离不开一支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
编辑人员的素质是总编辑决策的基石,编辑部(编辑室)是总编辑决策的基本信息源和实施决策的工作间。编辑在出版第一线工作,许多好的选题大都是由编辑人员提供的,选题确定后许多高质量的稿件也是由编辑人员辛勤征集来的。
总编辑为实现出版决策,往往要较多地依靠一般编辑,特别是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已具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是编辑队伍的骨干,是实实在在辛苦干工作的人。责任编辑首先能依照既定的选题外出组稿,然后是静心审编;对所审编的文稿若需作大的修改,就需要与作者沟通,在征得作者的同意或商定后才可作重大的修改或加工。这整个的编辑流程,无不贯穿着总编辑的意志。
除了编辑队伍,总编辑还需要健全一个集广告、发行、装帧、设计等多维立体式的可行机制。这个机制中的人数不一定多,但却要精;这个机制的运作渠道是畅通的,要保证日常工作中总编辑意图的贯彻,而且还应该成为总编辑策划整体出版物构思的思维链接和思维枢钮。这个机制与编辑机制相通或相交,在运作中体现出个性化的总编意识和总编特色,在出版业务的流程中实现总编辑的经营方略。
总编辑是一份出版产业的经营者,是一个出版单位的灵魂,在实践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总编辑的使命和责任尤其重大。总编辑要坚信出版周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始终是一致的,不是对立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结中检验已结束的出版流程和总体构思是否是可行的,是否是创新的、与时俱进的。
此时总编辑还要摸住钱袋子,对自己所经营的那份产业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永远地充满着成功的自信,不断地生发出去开拓明天出版事业的勇气。
21世纪的总编辑,不单是经验的总结和编与审的胜任,更重要的是彻底的文化产业的经营。在国际出版业中胜任文化产业的经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产业品牌这便是优秀的总编辑。21世纪文化产业的经营,也一定会从中产生出无数的优秀总编辑。
本文浅说总编辑,泛指文字总编辑的一般性,适于图书,适于期刊,也适于报纸的总编辑。
惟一孔之见,故寄于月刊,以就教于大家。 (责编 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