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视野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要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好在全国高校中的引领作用,又要充分认识自身与世界一流大学乃至国内兄弟高校在诸多方面的差距;既要发挥好北大的战略优势,又要根据情势变化和具体问题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高校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于中国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
  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
  1.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
  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 “创新”理论,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1]。“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则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的弗里曼教授指出,创新不仅是产学研三方合作的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国家行为。在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跨越追赶中,依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以往自发的产学研合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干预和制度支持,以保证企业和国家长期战略的实施。他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2]。迈克尔·波特则将其分析的重点从国家层面转移到了企业层面,国家只是作为一个公司的外在环境发挥作用,并加强或者是削弱其竞争力。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创新过程。根据波特的观点,政府应该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的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3]。“三螺旋”理论则在如何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具体途径方面有新的研究进展。1995年,“三螺旋”(The Triple Helix)创新模式由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该理论被认为是创新研究中的一个新范式,其主要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之间透过组织的结构安排、制度设计等,加强三者资源与信息的分享沟通,提高科技资源的运用效率与效能[4]。我国的主流观点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5]。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理论界和各国有基本共识,即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由政府、企业、学校等组织组成的多元互动共生的创新生态环境,只是根据不同的国情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强调政府的主导。
  2.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和内涵
  全世界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 12 万多所。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名~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两者合称为“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大学排名体系主要有英国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世界大学排名,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两种排名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环境、科学研究能力、引文影响力、产业收入、国际化程度、雇主评价等[6]。
  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相关研究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量化标准:一是年度科研经费不低于 20 亿元人民币;二是有 15 个以上的学科进入 ESI 排名,有 3 个以上的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三是年度SCI(含SSCI)论文数量应达到2,000篇以上,教师年人均产出的SCI(含SSCI)论文在1篇以上;四是有 10 位左右具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国际顶尖专家;五是年度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论文数量应达到4篇。以上量化指标主要是根据世界排名前100位大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的[7]。
  由此可见,理论界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在国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中能够稳定在前100名以内的大学就可以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其内涵主要包括:具备一流的国际声誉、办学理念、基础设施、科研条件、教学科研团队;能够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科研成果和育人成果;具有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能不断创新;具有厚重的校园文化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氛围。
  3.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
  大学兴起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生活是以基督教为核心展开的,最早的西方大学是由教会创办的,其主要使命是传播基督教思想文化和诠释基督教经典。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现代大学逐渐走出宗教的藩篱,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德国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将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而“服务国家需要、服务社会发展”的现代大学价值理念则始于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基于这一理念,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美国一流大学通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造就了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的三大科学园区:硅谷、128公路和三角地带。可以说,没有哈佛和麻省理工,就没有著名的128公路;没有斯坦福和伯克利,就没有硅谷;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就没有今日美国傲视全球的国家创新体系。而放眼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无不肩负着参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运行的重要使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
  因此,作为基础研究、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作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堪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轴心机构。可以断言,要实现构建有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国家富强、民生幸福。
  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来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固然要重视基础原创性研究,但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还是科技创新的市场转化机制。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轴心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效地黏合政产学研用各个创新主体,能够在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中形成示范效应,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引领国家创新的发展进步。   从国际经验看,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也会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不断进步。因为这种正向反馈的马太效应,也使得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国家创新体系视野下的北京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1.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对比分析
  科研竞争力主要采用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量、专利拥有量、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热门论文数等6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以排名前 600 名的世界大学作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差距很大:美国囊括了前 600 名大学中的26%,而我国仅占3%。从大学本身来分析,我国顶尖高校进步显著,北大、清华大学近年来在THE、QS等大学排名中稳定在前50名左右,已经稳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国大学整体的进步也很明显,在各项指标上的竞争力逐年增强。从表1可见,中国一流大学近年来主要在发文数量和专利拥有量两项指标上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是在论文被引量、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热门论文数等指标上依然差距巨大[8]。
  表1 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竞争力比较(2011年)
  这说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一流大学的科研生产能力迅速提升,但是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还亟待提高。而这两项正是国家创新体系最核心的指标。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其一所大学每年的专利数量往往都在数百件,专利被转让、许可的比例平均在50%左右;而中国大学专利被转让、许可的比例仅为3%左右。这也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在提升科研生产质量,尤其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下大气力,尽快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2.北京大学与其他中国一流大学的对比分析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大在发表科研论文数量、论文被引量、高被引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热门论文数等基础指标上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中国大学领头羊的国家价值。但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北大与不少兄弟高校,尤其是与部分C9大学(首批进入“985工程”建设的9所大学)相比,在部分领域还有显著差距。根据教育部公开资料[9],笔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C9大学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在科研经费、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科技进步奖、校企合作等方面,北大还需要加快追赶兄弟高校。
  科研经费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基础的条件。从图1中可以看到,北大年度科研经费只能排在C9大学的中游,且与位居第一的清华大学差距非常大,一般都在20亿元左右。还可以看出,北大年度经费折线图在C9大学中波动性最大,这说明其科研经费来源不太稳定,说明北大的筹资能力和筹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科技奖励是体现大学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前沿科学研究上的战略优势。与此相印证,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评比中,北京大学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反映应用科学发展水平的科技奖励,如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评比中,北大与C9中的优势大学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国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评比中,北大与C9中优势大学的差距则非常明显。统计上述部分C9大学近5年获得该项奖励总数可以发现(见图2),北大获奖数仅占总数的14%,而清华大学则占40%。这说明北大应用科学发展水平和争取行业部门支持的力度还有待提高。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进步奖评比中,北大的表现更为堪忧。从表2可以看到,北大2010年-2012年连续3年在此项奖励中颗粒无收。统计近5年部分C9大学获得该奖项数量情况,北大总共只获得8项,浙大则获得382项。这说明北大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水平还亟待提高,参与区域科技合作的空间布局亟待加强。
  表2部分C9大学2010-2014年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 进步奖情况
  在校企合作方面,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每年数百项合作项目相比,北大的校企合作每年仅有二三十项左右。近5年北大校企合作技术合同数量仅为135项,仅比南京大学略多,位居7所C9高校的下游,且与其他兄弟高校的差距很大。这说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北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短板。
  结论及建议
  正如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所说,未来一个时期北大的两大任务:一是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历史性贡献;二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北大自身的跨越发展,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梦想,这也是北大人的“北大梦”。这两大任务紧密结合、相互促进[10]。北大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略设想,既紧密结合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需要,也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规律,为北大两大历史任务的顺利实现勾画了美好的蓝图。
  从现有的指标体系来看,北大在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中基本稳定在50名~100名,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全国高校树立了典范,也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对于北大在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中的定位与作用,应该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一,虽然以北大为代表的中国顶尖大学总体来讲已经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还非常巨大。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竞争力还非常薄弱。“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实现“北大2048”远景规划后两步战略目标,北大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第二,虽然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初步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初步战略目标,但是中国大学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北大要以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凝聚共识,继续发挥好旗帜引领作用,带动中国大学的整体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全面进步。这是北大这样一所大学不容推脱的国家使命。第三,虽然在原创性基础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北大在国内高校中的领先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便是目前的领先地位也并不十分稳固,尤其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合作、校企合作等涉及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领域,与部分兄弟高校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北大要正视差距,积极培育创新驱动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时间布局、空间布局和行业布局,力争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面向未来的 “研究型 创业型”现代综合性大学,引领中国大学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从对北京大学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顶尖高校群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创建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面临着各自具有的个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更多地面临体制机制性的共性问题。中国顶尖高校群体要以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为锚,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标,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依据国家战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恰当的发展规划。高校的发展规划既要结合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战略需求,又要符合高校长远发展利益,要对产学研关系起到引导、促进、优化的作用,发挥好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第二,深化高校人事体制改革,消除产学研之间人才交流机制障碍,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推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教师对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第三,改革完善高校科技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对科研成果质量、成果转化能力及产学研关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提高管理机制的运作效率,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和成果管理办法,设置技术转化中心等中介机构,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第四,发挥高校优势,强化对创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全方位提高创新者的创新欲望和能力,拓宽创新者的知识构成。要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作为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用持续不断的智力资源开发来提高创新资源开发的效率,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弗里曼.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亨利·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5] 龚映杉.做好竞争前的准备,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教育部科技司谢焕忠司长访谈[J] .中国高等教育,2005(21) .
  [6] 郭丛斌,孙启明,赵国宇.浅析北大清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J] .教育学报,2015(2) .
  [7] 盛春光,张希华,赵显.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 .
  [8] 邱均平,余凡.中国大学发展的质与量—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0] 朱善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J] .中国高等教育,2013(6)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061名应届毕业生调查研究,发现应届毕业生最为关注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学业问题、就业问题和情感问题;应届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心理资本水平,个体的实习经历、政治面貌和学历程度会对其心理资本水平产生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高校;应届毕业生;思想状况;心理资本  高校应届毕业生思想状况分析  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积极健康发展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
摘 要:为推动与北京市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和优质资源共享,北京交通大学启动“双培计划”信号处理系列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充分利用教学团队优质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以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慕课(MOOCs)建设和教材建设为载体,探索虚拟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及交流互访机制等,进一步提升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号处理;虚拟教研室;慕课(MOOCs)  当前,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跨
摘 要: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推动理论宣传载体创新的研究是高校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推进理论宣传载体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调研分析高校师生理论学习需求现状,提出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推进理论宣传载体创新的六点举措。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理论宣传;载体;创新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推进理论宣传载体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适应互联网时代师生理论学习习惯的新需求。据第
摘 要: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是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与要求。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持续进行实验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建设了系统的、具有规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基地,积极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发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了高校间的实验教学交流。  关键词: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实培计划”;“双培计划”  自教育部2
学校以创新精神和创業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修订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优化专业师资,完善多平台、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积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国际关系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校情实际,秉承办学特色,尊重教育规律,丰富内容形式,开拓视野思路,促进科学育人,举全校师生之力共同推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水平,再展新篇章。具体工作实践中,着力下好“四盘棋”,扮好“四角色”,唱好“四台戏”。  下好“规划棋”,“主角”唱好“宣教戏”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
摘 要: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提倡全人教育,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回归学生的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他强调全人教育要服务国家的需要。在反思蔡元培全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理念,真正把北京大学办成引领中国未来的大学。  关键词: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立德树人  “全人教育”是古今中
摘 要:北京电影学院结合电影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建立“五严一体”全程监控工作体系,实施“招生阳光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严密组织招考,加强招生监督检查,保证招生考试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艺术院校;招生;风险防控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招生工作社会关注度非常高,每年的专业招生都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招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按照教育部“十公开、六不准”的要求,如何结
摘 要:高校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是提升学生获得感,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探索大数据时代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设模式的创新,梳理重构办事流程,绘制大数据模型,科学设置窗口,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一站式服务;大数据  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站式服务的理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源自商务活动,是指企业一次性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学生一
摘 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强化普职融通、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京津冀协同培养人才、搭建职教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使职业教育链条不断延长。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实践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