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回乡记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科技让乡愁变得淡然。对于他们而言,故乡的味道可能别有一番滋味。近乡情怯,这些前中共领导人都有着什么样的故乡情怀,故乡如何塑造和影响了他们,而他们又改变了故乡什么?
  毛泽东32年后“回趟家”
  在老一辈的领导人中,生于湖南的毛泽东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感。毛泽东自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事业后,鲜有时间回到家乡。
  直到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才在阔别家乡32年后,回到韶山冲。“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32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当时,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重回故园的欣喜激动之情。
  毛泽东对家乡的情谊还体现在与湖南的“父母官”的“关系”上。对此,中央文献出版社还于2009年出版一本书《毛泽东和他家乡的省委书记》。
  李维汉与毛泽东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在毛泽东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和易礼容是东山小学和湘乡驻省中学的同窗。他们俩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彭公达是毛泽东的湘潭老乡,也是毛泽东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得力助手。
  郭亮、夏曦、高文华来到长沙时,毛泽东已是大名鼎鼎的革命者。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他们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秋收起义后,周里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开展革命活动。他说:“我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学生。”
  黄克诚、张平化在井冈山时期就认识毛泽东。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他们相知相交达半个世纪。周小舟在延安时期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他与毛泽东既是同志关系,又是学生和导师的关系,还有着家人般的亲情。毛泽东称华国锋为“父母官”,对他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多了几分关爱,并委以重任。
  《人民日报》说,毛泽东始终未对自己的家乡有过任何“特殊”。新中国成立初期,当他听说湖南正准备为他修一条回故乡的公路和在韶山为他盖一所房子时,他立即写信告诫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和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会愈来愈浓的缘故,毛泽东唯一要求下面同志为他做点事,就是在回韶山时,曾经要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为他在滴水洞附近盖一个“茅棚”,以让他退休以后回来住。
  邓小平至死“不回家”
  曾有人问过邓小平:其他领导人经常回老家,您怎么不回呢?邓小平回答:“他们的家容易回,我是‘蜀道难’,不容易回哟!”
  1986年,邓小平回成都过年。邓小平一进金牛宾馆的大门,就对四川省委和成都军区的负责人说:“我回到家了!”正月初五上午8点,他在金牛宾馆接见当时的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以及办公室主任王仁全。
  罗国兴在与邓小平道别前,提出请他回家乡看看的想法,小平身边的陪同人员王震说,小平工作特别忙,没时间回家。小平说:“请你们回去代我们向家乡人民问好。”
  下午3点,邓小平安排夫人卓琳跟他们再次座谈。座谈结束后,罗国兴再次向卓琳提出请邓小平回家乡看看的要求,卓琳回答:“我们回到了成都,就等于回到了家。”
  一个人从15岁离家后,一直未曾回过故乡,换作一般人确实很难理解,但放在邓小平身上,似乎又变得可以理解。
  第一个原因便是“怕”。据毛毛(邓榕)所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1986年,他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忙”。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党政军各类事务都要管,抽不开身,即使想回家也是“有心无力”。
  第三个原因便是回家一趟“难”。未通高速前,从广安到最近的大城市重庆要一天时间,而且路况较差,加上老人身体欠佳,回家的愿望一直没遂愿。
  而在广安当地,人们对邓小平始终未回家乡的解释则带有中国文化中的神秘色彩——邓小平的属相是“龙”,他是从广安经渠江到嘉陵江,再到长江进入大海的,“龙”归大海是不回头的,所以他不能回这个家。
  尽管邓小平少小离家后便再没有回过广安,但他始终是把四川、广安放在心里的。在上海、深圳和其他地方,只要遇见了四川老乡,他都要主动上前去用浓重而亲切的川音说:“我们是四川老乡。”
  邓小平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后来有人解读说,在邓小平心底深埋着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感情,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家乡广安的热爱。
  江泽民“常回家看看”
  2013年8月12日,在江泽民退休多年后,一本名为《江泽民与扬州》的画册公开出版发行,画册记录了江泽民与故乡扬州的点点滴滴。
  江泽民与家乡的互动在中共领导人中频次颇高、用情最深,无论是在其领导人任上还是卸任之后,多个重要政治活动均安排在扬州进行。
  最新的一次是,江泽民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接待李光耀。据李光耀之女李玮玲透露,李光耀受到江泽民邀请,转飞南京并转搭两个小时的汽车,在江泽民故乡扬州与老友见面。两位八旬老人相见甚欢,江夫人还特地坐在李玮玲身边,父女俩倍感老友之盛情。
  在诸多会见中,2000年江泽民以国家主席身份在扬州接待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江泽民在扬州为希拉克夫妇安排专场文艺晚会,亲自挑选节目。希拉克夫妇看了非常高兴地对江泽民说:“这是我自1995年当选总统后所度过的最愉快的一个晚上!”
  时间再往前推溯将近10年,早在1991年10月,江泽民就在扬州接待过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两人一同在瘦西湖上泛舟,在扬州古籍博物馆思古。   据扬州官方梳理的信息显示,江泽民以官方身份与家乡扬州的互动,最早可追溯至1987年。当年,江泽民为扬州题词:“扬州是我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根据新华网上的官方简历显示,1987年江泽民的身份为“中共政治局委员(1987年11月起)、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此外,江泽民还多次给扬州题词、致信:2012年,江泽民为“扬州泰州机场”题名;2002年,江泽民为母校扬州中学百年校庆题词;2000年,江泽民给扬州市东关中心小学学生的复信,“回忆了自己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
  胡锦涛卸任后“才回家”
  2013年9月13日上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回到了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的龙川村,这是他首次回乡祭祖。
  胡锦涛回老家看一看的愿望终于在他退休后得到了实现。和回泰州一样,胡锦涛参加工作后就一直没有回过绩溪老家。这一次,他看了老宅、进了祠堂,还破例与当地基层领导、乡亲们一起在龙川迎宾馆吃了顿饭,安排的是六菜一汤。参观时,当工作人员端上了家乡“金山时雨”茶,胡锦涛对夫人刘永清说“不要站着,来,坐下,我们一起来喝杯家乡茶”。浓浓乡情,可见一斑。
  在参观祖宅的过程中,胡锦涛走到后堂并亲自向夫人刘永清介绍陈列相片中的人物。随后,胡锦涛在讲解员的陪同下沿着水街参观了一番,在介绍龙川溪的过程中,他问讲解员“这条溪有多长,是否汇入登源河”等问题。从点点滴滴可以看出胡锦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据参加此次接待的工作人员介绍,胡锦涛此次回到故乡,一路上都是与夫人刘永清单独用餐。而来到绩溪县龙川,胡锦涛破例与当地基层领导、乡亲们一起在龙川迎宾馆吃了顿六菜一汤的家常饭。
  领导人返乡一向被当地视作头等大事,9个月前的泰州人民也有幸与胡锦涛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2012年12月27日,入冬以来泰州下了第一场雪。胡锦涛轻车简从,回到了阔别34年的出生地。到达泰州的第二天上午,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胡锦涛回到了离开53年的母校泰州中学。此前,2002年,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一百周年之际,胡锦涛也曾发去贺信。
  其实胡锦涛早在任职团中央时就对家乡教育十分关切。1985年,大浦小学五(3)中队举行了一个“老校友回来了”的活动,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的肯定。大浦小学在90周年纪念册里刊登了一封胡锦涛给这个中队的回信:“我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也像你们一样,胸前飘扬着红领巾,和小伙伴们一起过队日,为了解出一道算术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大概也会因为淘气惹老师生过气。而当我到了不再淘气的今天,才更加体会到,学校的生活有多么珍贵,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今天的工作中有多么重要。”
其他文献
饲用纤维素酶在饲料工业中已普及应用 ,对其质量检测显得日益重要。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按作用底物的能力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对棉花纤维素能起催化水解作用的酶 ,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