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动起来、活起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课它是通过生活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生活中体验,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是教育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使学生受到教育,思想得到提升,学生心理、身体得到健康发展。
  【关健词】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快乐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知识、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参与研究,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并且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既能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又“动”起来、“活”起来呢?
  一、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中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青少年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二、亲身体会、提升自我,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动”起来
  中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并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组织学生游玩家乡西吉县的“火石寨”“震湖”等地。这里的水声、鸟鸣声、孩子们的欢呼声,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声”,孩子们戏水游乐,尽情的领悟大自然的美,孩子们已完全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三、生活即教育,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中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但是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在《让鸡蛋浮起来》的实践活动中,我组织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手自我探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把鸡蛋放入水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结果。第二,往水里加糖、小石子、沙鸡蛋会不会浮起来?第三,加上盐以后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学生积极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然后自行设计实验表格,将研究结果归类,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观察、调查、访问、实验、制作。事实证明,活动中采用了这些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了,而且活动的效果非常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地活动起来。
  总之,中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中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其他文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这是广东人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美的赞颂啊!但在这众多的光环之下,我发现我只是一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民教师。虽是平凡,但热爱祖国这块热土的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的三尺讲台。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
期刊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就是其中之一。“几何直观”通俗的话说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何直观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帮助师生直观的理解数学,预测结果。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实际数
期刊
在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走进一年级一班的教室,协同活泼开朗的孩子们一起分发书本。分享新书时,我们发现数学书就像一本故事书般,又情节、有故事、有插图。每个例题都能成为一幅画卷。这可怎么办呀!  看内容,浅显易懂;看知识结构,好像孩子们在学前班都以涉猎。进入一年级,他们开始接触新的玩伴,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而对于我来讲,新教材又何尝不是一个新天地呢?  在努力教学三个星
期刊
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育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目标明确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技巧,从而获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而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命令:变色龙是动物,是蜥蜴的一种,特点是它的皮肤随着周围环境的物体颜色改变而改变。课
期刊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考、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有一次应邀参加毕业多年的学生同学会,学生谈到了一次旅行的路线跟我的一样,我很愕然地问:“你们怎知道我多年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在课堂上讲过的啊!”震惊之
期刊
在远离城镇的许多农村学校和山区学校,由于受到办学规模小、编制相对不足、师资结构性短缺、专业引领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包括难以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无法实现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等。这成为一直困扰着这类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现实问题。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中心小学作为深山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的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强调灌输式的教学。  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应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索、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以情感,态度,
期刊
一、当前德育忧思:学校德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  目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在许多方面陷入尴尬的境地,形式化、空泛化、“圣人化”等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节。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误区,就是只关注普遍的道德原则、规范,忽视或无视学生的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忽视现实生活给学生的生动真切的体验,并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真实的生活,有的教师甚至回避学生在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一方面教师的德育措施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埋
期刊
德国的威尔科克斯曾经说过:“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教师就像一面镜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微笑非比寻常,它是内涵丰富的艺术。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定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师带着微笑出
期刊
蜡烛,阶梯、工程师……对于教师,有着诸多的称谓,称谓有形形色色,但是,教师的宗旨还是如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我,时刻铭记自己的任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能在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管理方式,而面对不同的教育育对象,也会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就来谈一谈组全而成的新的班级工作中的一些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