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设计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如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形象要求,真正凸显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本文从教师的创新精神、爱生态度、敬业精业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求真创新 善待学生 追求完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应与时俱进,求真创新;以心换心,善待学生;学会等待,魅力引领。
  一、求真创新应为教师的立教之本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求真创新应为教师的立教之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育人真经,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其次,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素质,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吸收新“资源”,并不断自我“加压”,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新鲜的“资源”。如朱熹所言:“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滴水取自大海,精辟来自博大。换句话说,作为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向导者——教师,他深知博学多识是从事这项崇高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学识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二、关爱学生应成为教师的从教之德
  教师更要有博大宽广的爱生情怀,教师应该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无私地爱,宽容地爱,理解地爱,去积极追求“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的“人师”境界。兼容并蓄,既能容纳文静沉默的学生,也能容得下活泼好动的学子。不仅从学业上指导学生,也能在思想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寻万种妙计,解开学生千差心锁。作为教师,要善用激励赞赏,把自立自信、友善大度深深种在学生的心灵,让其生根发芽,继而茁壮成长。教师应始终牢记:用高尚的师魂师爱不停地去灌溉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其灵魂鲜活,不为物役所动,不会腐朽堕落。要给学生思想上的一杯水,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思想之桶永远拴牢在源头活水的大江大河的思想库之上。如若不然,可能教师倒给学生的就是发霉发臭的僵硬坏水,极易毒化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怀着慈爱博大之心去关爱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应以爱心为桥,以宽容为墩,用教养为面,以博学为灯,以睿智做栏,去传道授业解惑,再水到渠成地浸染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唯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虹桥上方能笑对人生,积极从容地投入学习生活,让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始终充溢心间。
  三、学会等待应为教师的奉教之举
  学习并非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教育也并非拯救迂腐的灵丹妙药。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教书育人,要学会等待,付出耐心,学生灵魂的升华需要健康纯净的思想天长日久地濡养,质变从来都得经过持续量变的积累。到达了质变的节点,还得需要把握时机,最主要的是外因必须经过内因地催化才能演绎出动人的灵魂升华的主旋律。作为教师,不要苛求所有的学生都出人头地、品学兼优,通过努力,学生每一点的成长进步都足以令人自豪;不必苛求每个学生都谦恭乖顺,作为一个大写的独立个体,让其灵魂自由地呼吸拥有自己成熟的思维,这是为师者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合格社会人的最终目标。正确对待教育的力量,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同教师争夺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无时无刻,时时刻刻,与他们相比,我们日渐乏力。需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这不仅需要我们尽心尽力,还需我们主动出击,改变自己,去适应时代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需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育不应仅是“成才”教育,更应是“成长”教育。教师要有发现的眼睛、暗示的嘴、倾听的耳朵,去不断地修炼内功,追求人性的完美,个性的优化,品德的醇厚,以彰显人格的魅力。教师能春风化雨,亦师亦友,把学生十分独特的个体素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格式塔,使其妙相庄严自成人。学生的成长是无止境的,其成长是对自身而言,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当教师引导学生习得了天天向上的修养之道,教育就成功了。
  由此可见,新世纪教师需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升自身形象,真正做到思想合格、业务过硬、品德优良,才不会滞后于时代。
  参考文献:
  [1] 尚存德.教师的形象[G].宁夏教育,2003(4).
  [2] 木子冰.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中国教育报,2001(7).
  [3] 罗燕.我看“教师形象”[Z].陕西教育,2009(1).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直接影响到其语文能力的提高。在职业教育中,作文能力更是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也对作文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应提起足够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时期,打好英语基础不仅可以为学生升入中学做好准备,而且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并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很难长时间专注听讲。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学习,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投入到
<正>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来自众多途径的信息获得综合处理后,最终呈现给学生。多种多样的信息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建立一种有机的、逻辑性强的连接,这样能够把学生的听
新课标实施以来,客观地说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提高。课堂已不是教师的独霸天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加强。教师的施教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量的增加,而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来说,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重对学生生命的文化浸染,已经成为不少教师有意为之的教学追求。但无可讳言,课堂教学相对于课标的要求来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最
摘要:笔者从一则英语交际失误的笑话中,反思出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测试水平与实际应用水平的脱轨,跨文化交际语用知识的缺乏及英汉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的差异忽视,并对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英语笑话 语用现状 改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合作进一步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外语作为媒介手段和信息的转换工具,
摘要:新课标下,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有变化,比如教材内容不同,知识要求提高,教法学法、思维层次等也存在差异,如何做好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中专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专数学 初中数学 衔接  很多刚从初中升上中专的学生都觉得数学难学,尤其是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早早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
中职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块,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个性愈来愈鲜明,优势愈来愈趋于明显,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其个性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