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对书法艺术理解的程度不同,因而在观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感受也很不相同。书法是通过毛笔、用墨造形于纸上的,通过点画形质,传其神情意趣。由用笔、用墨产生点画,由点画搭配成字。书法审美的过程,是一种高尚的享受。但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并非一眼就能领略其中之妙,往往是反复思考,才能领会其精髓的。
关键词:造形;审美;笔墨
一、书法的语言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要素。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故点画也就成了书法的语言。然而作为书法艺术的点画与文字的点画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字的点画基本上是统一的,而书法的点画要求规矩中求变,在不变中求万变,达到不变与万变的统一。每一个点画都有规矩,都有法度。但不管怎么变,每一笔都离不开规矩,离不开书法之“法”。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所谓“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书”,道理都在于此。唐代张怀瓘论书说的“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指的就是点画功夫。也就是说,你写一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你的点画功底,从中也可看出你的书法修养,看出你内心的审美追求。一个字的点画,就需要笔法、笔势、笔意三者的结合。一点一画既要有自己的态势,又得上下呼应形成整体的书法效果。而聚字成篇,构成章法,是很不容易的。
近年来,书法界谈论最多的是创新,毫无疑问,任何一种都应该不断以新的面貌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才会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书法是艺术,艺术不同于机械的技术。书法艺术提倡创新,但同时又提倡继承传统。只有继承传统,把握书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才能推陈出新,有所创造。书法要坚持传统,并不排斥创新,传统本身包含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书法的创作中更多的加入我们内心的想法,即心理因素。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因素,除受书法创作目的制约外,还受到书法审美心理的调控。
书法艺术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笔一画组成的书法字体。书法是艺术,是毫无疑问的。艺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家总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物象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艺术创作必须经过的规律。艺术家运用形象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才可创作出具有艺术形象美的作品。书法作品同样是这样,书法家运用形象思维,有自己创作的独特规律。在一点、一画的结合下,创作出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书法字体,真正体现了书法艺术形象的本质。
二、书法之美
书法的演变及书法使用范围的变化,也促进了书法美的变化。任何艺术,起先都服从于实用美化的目的,随着文化历史发展,渐渐地为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所取代,使艺术处于同实用相对的地位。在书法中,这种较原始的目的性似乎依然存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便成了书法与文字之间的纽带。追求造形的美对书法果然重要,但追求艺术的内在品格更为重要。直觉的美与悟性的美,具体的美与抽象的美,有着相异的美学意义,而最终在表现书法作品上,又达成相同的美学目的。
笔法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精神内涵和形式表现力的基础因素,书法这一“有意味的形式”通过用笔生动地体现出来,它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视觉造型艺术的主要标志。笔法内涵与中国画“骨法用笔”有一定的关联,“骨法用笔”正是尽毛笔的性能来表现物象的形神。当然,书法的线条表现首先与客观物象没有直接联系,其次它又是牢牢缚于汉字结构内的,换言之,书法用类似“骨法用笔”式的技巧书写汉字。类似于一种抽象的艺术。越接近抽象的艺术,越需要人们具备相当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素养,越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悟性。这类艺术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似乎始终处于单纯性和丰富性的两极。书法之中,作为启蒙用的是“永字八法”。表面上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一旦经过艺术家有意味的组合和精神的映射,在一幅作品上,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笔墨的点画和点画的组合,是书法艺术语言中两大不可缺少的必备因素。先就点画而言,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书体的点画;从狭义上讲,是指各种书体的各种不同的点画。从功能上讲,点画的内部又可分笔法和笔势两大类。前者是从静态的角度,对运笔的起、行、收三段作固定化、具体化和陈式化的规定;后者则从动态的角度,对运笔时的轻重缓急、浓淡枯湿,在具体的运用当中构成其独有的特征。笔墨点画的组合也是如此,也可分表层和深层两大类,按照书法的书写规律进行发挥。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靠书写者笔下的真功夫,更要靠的是他内心的思绪,一种对书法的热爱,对书法的敬意,这样他笔下的一点一画才得以完美的呈现于纸上。
赵之谦书法以点画形式体现其独特价值,他对笔法形式的研究是卓有成绩的。总的讲,赵书是方笔为主。但他并不执一,而是方圆兼施,行笔中时时有变,进笔圆锋多,收笔方锋多。用笔被置于主导地位,是赵氏融贯碑帖的着力点,也是他书法形式创作的主要特征。
三、结语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的书坛,还显得十分浅薄,浩瀚的传统书法海洋,需要我们去遨游、探索、传承。传统书法是永远继承不完的。一点一画所构成的书法之美,是需要书法家不断地去创造、去书写才可完成的。在纸上书写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泊潭.形式·力·情感[D].南京艺术学院,2019.
[2] 吴培明.浅议书法线条之争[J].大众文艺,2019(18):85-87.
[3] 代鹏.形式大于内容 还是内容大于形式——当下的书法热现象思考[J].艺术研究,2019(05):43-45.
[4] 彭庆阳.书法需要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N].中国美术报,2019-10-28(007).
作者简介:
张敏(1994.12—),女,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單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造形;审美;笔墨
一、书法的语言
点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要素。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故点画也就成了书法的语言。然而作为书法艺术的点画与文字的点画是有本质区别的。文字的点画基本上是统一的,而书法的点画要求规矩中求变,在不变中求万变,达到不变与万变的统一。每一个点画都有规矩,都有法度。但不管怎么变,每一笔都离不开规矩,离不开书法之“法”。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所谓“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书”,道理都在于此。唐代张怀瓘论书说的“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指的就是点画功夫。也就是说,你写一个字就可以看出来你的点画功底,从中也可看出你的书法修养,看出你内心的审美追求。一个字的点画,就需要笔法、笔势、笔意三者的结合。一点一画既要有自己的态势,又得上下呼应形成整体的书法效果。而聚字成篇,构成章法,是很不容易的。
近年来,书法界谈论最多的是创新,毫无疑问,任何一种都应该不断以新的面貌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才会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书法是艺术,艺术不同于机械的技术。书法艺术提倡创新,但同时又提倡继承传统。只有继承传统,把握书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才能推陈出新,有所创造。书法要坚持传统,并不排斥创新,传统本身包含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书法的创作中更多的加入我们内心的想法,即心理因素。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因素,除受书法创作目的制约外,还受到书法审美心理的调控。
书法艺术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笔一画组成的书法字体。书法是艺术,是毫无疑问的。艺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家总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生活中观察得来的物象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艺术创作必须经过的规律。艺术家运用形象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才可创作出具有艺术形象美的作品。书法作品同样是这样,书法家运用形象思维,有自己创作的独特规律。在一点、一画的结合下,创作出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书法字体,真正体现了书法艺术形象的本质。
二、书法之美
书法的演变及书法使用范围的变化,也促进了书法美的变化。任何艺术,起先都服从于实用美化的目的,随着文化历史发展,渐渐地为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所取代,使艺术处于同实用相对的地位。在书法中,这种较原始的目的性似乎依然存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便成了书法与文字之间的纽带。追求造形的美对书法果然重要,但追求艺术的内在品格更为重要。直觉的美与悟性的美,具体的美与抽象的美,有着相异的美学意义,而最终在表现书法作品上,又达成相同的美学目的。
笔法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有精神内涵和形式表现力的基础因素,书法这一“有意味的形式”通过用笔生动地体现出来,它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视觉造型艺术的主要标志。笔法内涵与中国画“骨法用笔”有一定的关联,“骨法用笔”正是尽毛笔的性能来表现物象的形神。当然,书法的线条表现首先与客观物象没有直接联系,其次它又是牢牢缚于汉字结构内的,换言之,书法用类似“骨法用笔”式的技巧书写汉字。类似于一种抽象的艺术。越接近抽象的艺术,越需要人们具备相当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素养,越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悟性。这类艺术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似乎始终处于单纯性和丰富性的两极。书法之中,作为启蒙用的是“永字八法”。表面上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一旦经过艺术家有意味的组合和精神的映射,在一幅作品上,会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笔墨的点画和点画的组合,是书法艺术语言中两大不可缺少的必备因素。先就点画而言,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书体的点画;从狭义上讲,是指各种书体的各种不同的点画。从功能上讲,点画的内部又可分笔法和笔势两大类。前者是从静态的角度,对运笔的起、行、收三段作固定化、具体化和陈式化的规定;后者则从动态的角度,对运笔时的轻重缓急、浓淡枯湿,在具体的运用当中构成其独有的特征。笔墨点画的组合也是如此,也可分表层和深层两大类,按照书法的书写规律进行发挥。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靠书写者笔下的真功夫,更要靠的是他内心的思绪,一种对书法的热爱,对书法的敬意,这样他笔下的一点一画才得以完美的呈现于纸上。
赵之谦书法以点画形式体现其独特价值,他对笔法形式的研究是卓有成绩的。总的讲,赵书是方笔为主。但他并不执一,而是方圆兼施,行笔中时时有变,进笔圆锋多,收笔方锋多。用笔被置于主导地位,是赵氏融贯碑帖的着力点,也是他书法形式创作的主要特征。
三、结语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的书坛,还显得十分浅薄,浩瀚的传统书法海洋,需要我们去遨游、探索、传承。传统书法是永远继承不完的。一点一画所构成的书法之美,是需要书法家不断地去创造、去书写才可完成的。在纸上书写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泊潭.形式·力·情感[D].南京艺术学院,2019.
[2] 吴培明.浅议书法线条之争[J].大众文艺,2019(18):85-87.
[3] 代鹏.形式大于内容 还是内容大于形式——当下的书法热现象思考[J].艺术研究,2019(05):43-45.
[4] 彭庆阳.书法需要写意、写心、写个性、写我神[N].中国美术报,2019-10-28(007).
作者简介:
张敏(1994.12—),女,汉族,籍贯:内蒙古包头,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作者單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