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喜钓大尾鱿

来源 :垂钓·路亚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季是大尾鱿集体交配繁殖的好时机,大批鱿鱼相约在一处展开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称之为凄美,是因为随着爱情故事的落幕,大尾鱿的生命也将终止,这是这一物种的自然规律,大尾鱿的生命周期较短,平均不超过两年。
  在春季中钓获的大尾鱿体长一般在25~40厘米、体重1~3千克。若是钓友运气好,可能会碰到体长40~50厘米、体重在3千克以上的大尾鱿。尽管春季的大尾鱿体型较大,但是其活跃度非常低,因此想要成功钓获它们,钓友需要付出一番辛苦和十足的耐性才行。
  钓鱿之技法浅析
  岸钓和船钓是钓获大尾鱿的两种钓法,二者在抛投距离、鱼获数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岸钓要求抛投的距离较远、钓饵(木虾)的落点准确。船钓因机动性较大、搜索范围较广,因此在抛投距离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钓友仅需要注意寻找钓位、观察水流变化即可。在鱼获数量方面,岸钓因作钓范围有限,总体的鱼获量较少,打龟是家常便饭,但春季岸钓往往会有惊喜出现。船钓因机动性强、换位灵活,钓获较为丰厚。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是岸钓还是船钓,钓友都需要注意掌握木虾下沉的速度,以及木虾与礁底接触的时间和距离。
  钓鱿之神兵利器
  在钓具选择上,岸钓大尾鱿通常选择8尺3寸、8尺6寸或者以上长度的饵木竿,长竿在抛投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抛投距离相对较远。至于竿子的调性选择,钓友可以从作钓季节及当日的天气情况、钓场环境、鱼体大小及钓法、个人喜恶等多个方面入手,但M(e)中调基本是钓鱿的必备调性。船钓一般选择8尺3寸以下长度的竿子,竿子太长不利于操作。与钓竿搭配的轮子一般选择纺线轮,以2500~3000型为主。考虑到出线的顺滑程度,浅杯型轮子更加具有优势。有的钓友喜欢岸钓鱿鱼时使用水滴轮,虽然也可,但不得不承认岸钓时,纺线轮的优势是水滴轮远不能及的。
  钓鱿所用主线多为0.5号~1.0号的PE线,编织股数为4股、5股、6股、8股、12股,编织密度越大,线体的耐用性越强。前导线建议选择碳素线,号数为1.5~3.0号,钓友可根据钓场、季节、个人使用习惯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钓饵,即木虾,常以3.0~3.5号为主,3.0号木虾重约16克,3.5号木虾重约21克,当然还有饵重在30克及以上的木虾,此款木虾主要用于深水钓场环境。看到这里钓友不禁会问,用3.0号木虾钓大尾鱿,岂不是将小鱿鱼都钓走了,不利于鱼种保育?其实不然。
  3.0号木虾虽然体积较小,从外观上看确实会引起小鱿鱼的注意,让其放松警惕,但只要做到钓后及时放流并不会影响鱼种的保护。更重要的是,3.0号或者2.5号木虾与0.4~0.6号PE线搭配使用时,钓友抛投起来更加舒适。
  当钓场内的风速较大时,我比较偏爱使用8尺3寸长的中硬度以上的竿子作釣。这一调性的竿子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反弹率低,极少出现钓线缠绕导环的情况,与0.6号8股编织PE线、1.5号碳素前导线搭配,作钓效果非常好。
  钓鱿之排兵布阵
  2月底,我带着这一线组前往一处浅水钓场进行岸钓。在距岸50米外的水域有两处面积约20平方米大小的暗礁,水深1.5米~2米,暗礁周围布满缓冲浪涌,形成小型缓流。海水退潮一分时,暗礁在涌浪的冲击下时隐时现,形成天然氧气吧,极易聚鱼。但因此处水草茂密,为作钓增添了障碍,钓友作钓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开水草。我率先使用橙色系3.0号木虾进行抛投。
  受钓场环境所限,木虾的跳动须频繁一些才能引起鱿鱼的注意。春季的鱿鱼活性不强,抱饵的信号并不明显,大多不会出现秋夏季节拖饵游走的情况。因此作钓春季的鱿鱼,钓友要保证钓线时刻紧绷,握竿时手部要放松,必要时还要做出“走虾”的动作,即木虾完成跳动动作后再收紧钓线,让木虾再次下沉。待木虾沉底后,缓慢回收钓线,让木虾在水底呈现向前游动的泳姿。一旦鱿鱼出现抱饵的动作,钓线就会被瞬间拉直,钓友可根据这一信号迅速抽竿,以便有效地击中目标鱼。“走虾”钓法还可用于探索水底障碍物,为下一次抛投做准备。
  因木虾的尾部装有伞钩,抛投时极易挂上水草,每次挂到水草仿佛中获2斤重的大尾鱿一般。伞钩一旦挂草就相当于为木虾加上了舵,木虾的泳姿也随之改变,鱿鱼便无心追饵,遇到这种情况钓友应第一时间将水草清除干净。若收饵拔草时见草叶上附着鱼卵,钓友应将摘下的水草重新投回海里,进行鱼种保育。
  深水“走虾”钓
  我在第一处浅场区域作钓时并未发现大型鱿鱼的踪迹,只钓获了两条体重不足200克的小型鱿鱼,拍照后将它们放流。之后我将搜索范围扩大至深水区约2米的范围,该水域地形比较复杂,20米内是水深约1.5米的散石场,20米外是一个水深二三米的暗礁场,水下礁石极为锋利,稍不注意就会切断前导线。
  考虑到地形的特殊性,我换上3.5号的橙背白肚的木虾进行抛投。当下沉的木虾做“走虾”的动作时,我的手上突然传来木虾被轻打的信号,信号转瞬即逝,可见鱿鱼并没有继续攻击木虾。我小心翼翼地操控钓线,让木虾再次做出跳动的动作,以诱惑鱿鱼重新发动攻击。木虾在水下跳动了一会儿,却并未出现鱿鱼发动攻击的信号,我便将木虾收了回来。待木虾被收至距岸20米处时,我轻挑竿尖让木虾避开水下暗礁。
  在收线的过程中鱿鱼并没有出现追饵的迹象,这表明春季的鱿鱼个性懒惰,活性不高,且大型的鱿鱼多躲在水层底部活动。第二次抛投时,我增加了抛投的距离和木虾在水底的下沉时间,即使这一做法存在挂到礁石的风险我也在所不惜,想要钓到大物就必须放手一搏。
  钓线再次传来轻微的抱饵信号,这表明鱿鱼已经注意到了木虾,但还没有彻底发动攻击。只有当手上传来挂底的感觉时才是真实的中鱼信号。与其说春季的鱿鱼很慵懒,不如说此时的鱿鱼警惕性太强,仅轻轻触碰木虾,即使抱住木虾也会很快松开。春季钓大尾鱿极其考验钓友的耐性,十足的耐心是钓获大尾鱿的最终秘诀。
  一条体长36.5厘米、重约2.7斤的大尾鱿是我春季岸钓的最佳纪录,这条纪录鱼是我使用粉红背彩肚的木虾钓获的,当时木虾的尾部和贝壳纸都被鱿鱼咬破了。其他的钓获尺寸大多在33厘米、32厘米、30.5厘米、30厘米、29厘米,虽然成绩较预期的理想,但钓友小松以体长37厘米的钓获纪录成功摘得当季钓鱿冠军的头衔。
  春季岸钓钓获如此,船钓又会有怎样的钓获呢?在选位和操控手法上又有哪些不同?不久前我跟着船家武哥到南澳海面进行了一次船钓。武哥是比较地道的船家,也是一位钓鱿发烧友,平时都漂在海上,所以对钓点特别熟悉。
  软竿战下沙
  南澳码头的清晨被雾气笼罩,对岸的火烧排岛礁若隐若现,那里便是我们船钓的第一标点。8点,潮水退至两分,水深3米左右,水清见底,我使用3.5号纯白色木虾作钓。木虾刚到底便获得数只“小朋友”的青睐,这些淘气的“小朋友”看上去十分可爱,实在让人不忍钓起,我逗弄了几下便收饵转战至下沙油草棚钓点。
  下沙油草棚钓点中的鱿鱼体形较之前钓点稍大一些,但仍不能满足我对钓获大型鱿鱼的渴望。我的纯白色的木虾葬身于此,之后我换上青瓜绿色的木虾作钓。我嫌虾身颜色过于平淡,缺乏层次感,便在虾身上稍作涂鸦,画上黑色的条纹,增加饵身层次感的同时又与底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我用这款拟饵在此作钓了一段时间,却毫无钓获,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这片区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已经使用浮标将近岸的一片区域围起来施行保育计划了。
  这里的水草密度不大,因此水草中不会藏有靠岸交配的大型大尾鱿。我决定转移到外围水深约10米的水域抛投。这里是武哥提供的秘密钓点,据说水底是石排暗礁,作钓难度极大。又因为这里水位较深,水流速度较快,木虾下沉比较困难,须为其增加配重才行。武哥稳坐船尾,我稳站船头,大家合力找鱼。
  船钓时我偏爱使用软竿,尤其喜欢软竿搏大物时的完美感觉。竿长7尺6寸的船竿竿梢较软,传递信号较为灵敏,而且竿长较短抽竿比较灵活,行程弧度范围大。
  转到深水区作钓后,鱼情明显有所好转,武哥钓获了3条,体长分别为32厘米、30厘米、27厘米,其中有两条还是连竿钓获的,所钓鱼种皆为底层鱼,且全部是抽中的,可见春季的鱿鱼警惕性太高了。此处的水流越来越急,潮水涨至六分。为尽快有所钓获,我将频繁的“跳虾”动作与底层的“慢跳慢走”动作交替使用,终于在被挂掉4个木虾后,一条体长29厘米的大尾鱿前来抱饵。
  经过此次船钓,我深知自己的船钓技法有待提高。不过,在作钓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今年春季的大尾鱿的体型不大、数量不多,与2016年的滥钓现象脱不开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Livin基因水平的表达,探讨Livin基因在MDS中的可能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MDS(诊断和分型参照WHO标准)患者共30例,对照组共10例。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变化与血清中1,25-(OH)_2维生素D3水平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A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组罕见的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低下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为1/100万,约50%的患者发生于近亲婚配家系,男女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