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中,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题,把教育排在六个民生问题之首,用了三百六十一个字,主要讲了五个问题:(1)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优化教育结构,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5)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五点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决心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我们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对于创新教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持久、艰辛的基础工作,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勇于创新实践精神的互动统一体。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五个转变:
由单纯培养学生知识、技术,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 知识、技术再现型的教学,注重死记硬背,让学生跟着教师学,其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职业教育的本源是培养学生如何将知识、技术理论转化为能力,进而转化为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推行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并建立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考核运行机制。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积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和社区服务,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技术员,是师傅、是导师,是评论员。要树立“教室和车间一样、学生和员工一样、上课和上岗一样”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由传授式教学向激发式教学转变 激发式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师生客体平等和谐、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快乐的平台。有人说:好老师是讲解,优秀老师作示范,而伟大的老师是激发。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最成功的教学是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学生掌握了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就会改变自我,终身受益。
教师由一桶水向自来水、长流水转变,进而让学生会找水 教学相长,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追根求源、深入研究、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经常“充电”,进行知识更新。教师在学习中,要注重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即深研专业,博学广才,达到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专博统一。把自己的知识库存变成活水、长流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运用自如。
由培养单一型人才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转变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这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老师必须向“双师型”转变。
首先,改进我们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考试模式,减少知识、技术再现型的考试成份,扩大能力发挥和技能体验、技能创新的考试成份;其次,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向兼顾非智力因素培养转变 注重对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主要指对学生的情商训练和培养。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如能100%的会做人、会做事,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会做人、会做事单靠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经受挫折而自强的能力。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殚精竭虑,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 教师就是育人理念的实践者。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全面发展。前面提到教师要做到专博广才,要爱好广泛,就是要求教师全面发展。只读教材的教师永远不是优秀的教师。每年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读书平均不到5本,而以色列每人每年平均读书57本。教师专博广才,才能做到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才能做到有魅力、有创新力。这样的教师也才能具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资格。
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关爱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推行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对学生求知欲的欣赏和肯定,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如学生在课堂里打瞌睡是常有的,但教师的处理方法却迥然不同。而采用幽默的语言加以提醒,纵然引起一阵笑声,也会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效果。再如,学生在课堂里的奇思发问,有时会使教师被动尴尬。教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坦诚对待,承认不知,并承诺据典查明后,再给同学解释,学生反被老师的坦诚所打动,自感愧疚。以后,你会奇妙的发现,学生会更加尊重和喜欢与老师交流了。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与学生交流,那种只顾在讲台上讲,在黑板上写和在投影仪上展现颜色各异图片的老师是不会受到更多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讲评作业或在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时,要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启动学生创新思维、欣赏学生热爱学习的动机人手,达到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老师在情感交流中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就有了切入点,学生也乐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进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积极营造艺术氛围,大力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不能没有艺术氛围。浓厚的艺术氛围,能助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灵感,陶冶学生情操并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必须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结合的人。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小提琴拉得特别棒。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从思维科学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爱因斯坦的好友、音乐家铃木说过:“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力,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于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理论认为:手指柔弦时的飞速运动,会激烈地刺激脑神经。《音乐心理学》理论认为:“在频繁的信息传递的突触,功能必然增多,数目增多,这反过来提高大脑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道路上的运动速度与容量”。
钱学森是一位科学家,他的国画画得很好,他的圆号也吹得很好。1991年12月22日,钱学森在接受国家最高科学成就奖时,曾深情地说:“我还要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介绍,就是蒋英和我的专业相差很远。我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演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再如集人类多种知识、多种思维于一身的世界史上最辉煌的奇才达·芬奇,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的巨人”。从他遗存的12幅绘画和7000多页手稿、设计图可知,他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一位万能的天才。提起达·芬奇,人们就会想起“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研究人体解剖学长达40年,因此,他笔下的人物结构、比例和动态十分准确,无懈可击。《蒙娜丽莎》除了永恒的、神秘的微笑外,还创造性的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最后的晚餐》也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达·芬奇还是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他研发和设计了飞机、直升机、降落伞、机枪、坦克、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纺车、冲床、自行车等。达·芬奇十分形象又深刻地概括道:“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李岚清曾讲过,清华大学为什么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学生,这是与他们重视艺术教育分不开的。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擅长拉二胡和小提琴,他深有感触地说:“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具有几乎同等的重要作用”。
可见,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潜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的校园,就如同工厂、如同物资库,人们的思想被禁锢着,没有生气,何谈素质教育?
实实在在的讲,我们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在学院文化建设,特别是在营造大学艺术氛围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这与我们滞后的教育理念有关。在加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创新教育理念,在积极营造高职院校艺术氛围方面有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在音、体、美、文学等方面要创新形式,建立长效机制,积极营造浓厚的大学文化艺术氛围,用艺术教育助推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成为创新型技术人才。(作者单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持久、艰辛的基础工作,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勇于创新实践精神的互动统一体。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五个转变:
由单纯培养学生知识、技术,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 知识、技术再现型的教学,注重死记硬背,让学生跟着教师学,其结果往往是高分低能。职业教育的本源是培养学生如何将知识、技术理论转化为能力,进而转化为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推行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并建立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考核运行机制。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积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和社区服务,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技术员,是师傅、是导师,是评论员。要树立“教室和车间一样、学生和员工一样、上课和上岗一样”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由传授式教学向激发式教学转变 激发式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师生客体平等和谐、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快乐的平台。有人说:好老师是讲解,优秀老师作示范,而伟大的老师是激发。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最成功的教学是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学生掌握了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就会改变自我,终身受益。
教师由一桶水向自来水、长流水转变,进而让学生会找水 教学相长,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追根求源、深入研究、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经常“充电”,进行知识更新。教师在学习中,要注重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即深研专业,博学广才,达到人文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专博统一。把自己的知识库存变成活水、长流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运用自如。
由培养单一型人才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转变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性人才,这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老师必须向“双师型”转变。
首先,改进我们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考试模式,减少知识、技术再现型的考试成份,扩大能力发挥和技能体验、技能创新的考试成份;其次,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向兼顾非智力因素培养转变 注重对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主要指对学生的情商训练和培养。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如能100%的会做人、会做事,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会做人、会做事单靠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商培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经受挫折而自强的能力。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殚精竭虑,促进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 教师就是育人理念的实践者。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全面发展。前面提到教师要做到专博广才,要爱好广泛,就是要求教师全面发展。只读教材的教师永远不是优秀的教师。每年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读书日。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年读书平均不到5本,而以色列每人每年平均读书57本。教师专博广才,才能做到有实力、有能力、有活力,才能做到有魅力、有创新力。这样的教师也才能具有做学生良师益友的资格。
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关爱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推行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对学生求知欲的欣赏和肯定,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如学生在课堂里打瞌睡是常有的,但教师的处理方法却迥然不同。而采用幽默的语言加以提醒,纵然引起一阵笑声,也会收到良好的组织教学效果。再如,学生在课堂里的奇思发问,有时会使教师被动尴尬。教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坦诚对待,承认不知,并承诺据典查明后,再给同学解释,学生反被老师的坦诚所打动,自感愧疚。以后,你会奇妙的发现,学生会更加尊重和喜欢与老师交流了。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与学生交流,那种只顾在讲台上讲,在黑板上写和在投影仪上展现颜色各异图片的老师是不会受到更多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讲评作业或在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时,要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启动学生创新思维、欣赏学生热爱学习的动机人手,达到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老师在情感交流中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就有了切入点,学生也乐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进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积极营造艺术氛围,大力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不能没有艺术氛围。浓厚的艺术氛围,能助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灵感,陶冶学生情操并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创新思维的人必须是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结合的人。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艺术家,他的小提琴拉得特别棒。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从思维科学角度看,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爱因斯坦的好友、音乐家铃木说过:“音乐可以启发人的想象力,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于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理论认为:手指柔弦时的飞速运动,会激烈地刺激脑神经。《音乐心理学》理论认为:“在频繁的信息传递的突触,功能必然增多,数目增多,这反过来提高大脑储存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道路上的运动速度与容量”。
钱学森是一位科学家,他的国画画得很好,他的圆号也吹得很好。1991年12月22日,钱学森在接受国家最高科学成就奖时,曾深情地说:“我还要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介绍,就是蒋英和我的专业相差很远。我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演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再如集人类多种知识、多种思维于一身的世界史上最辉煌的奇才达·芬奇,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的巨人”。从他遗存的12幅绘画和7000多页手稿、设计图可知,他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一位万能的天才。提起达·芬奇,人们就会想起“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研究人体解剖学长达40年,因此,他笔下的人物结构、比例和动态十分准确,无懈可击。《蒙娜丽莎》除了永恒的、神秘的微笑外,还创造性的解决了半身肖像的构图问题。《最后的晚餐》也以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画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达·芬奇还是军事工程师、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他研发和设计了飞机、直升机、降落伞、机枪、坦克、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纺车、冲床、自行车等。达·芬奇十分形象又深刻地概括道:“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李岚清曾讲过,清华大学为什么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学生,这是与他们重视艺术教育分不开的。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擅长拉二胡和小提琴,他深有感触地说:“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具有几乎同等的重要作用”。
可见,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潜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没有歌声、没有音乐、没有艺术的校园,就如同工厂、如同物资库,人们的思想被禁锢着,没有生气,何谈素质教育?
实实在在的讲,我们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在学院文化建设,特别是在营造大学艺术氛围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这与我们滞后的教育理念有关。在加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创新教育理念,在积极营造高职院校艺术氛围方面有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科学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在音、体、美、文学等方面要创新形式,建立长效机制,积极营造浓厚的大学文化艺术氛围,用艺术教育助推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成为创新型技术人才。(作者单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