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死因特征,为制定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Excel软件计算粗死亡率、主要慢性病死因顺位、居民预期寿命、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等指标。结果 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粗死亡率674.22/10万,男性粗死亡率778.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5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死因特征,为制定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整理,使用Excel软件计算粗死亡率、主要慢性病死因顺位、居民预期寿命、主要疾病去死因预期寿命等指标。结果 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粗死亡率674.22/10万,男性粗死亡率778.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565.09/10万。居民前5位慢性病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死因构成比85.15%。60岁之后的西部地区居民死亡率明显增加,且男性死亡率仍高于女性死亡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04岁,去死因预期寿命增长量最多的前5位疾病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结论 西部地区慢性病死亡率占比仍很高,急需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全面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决策。该研究以后冬奥时代为背景,以长春市小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后冬奥时代长春市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机遇,阐述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科学有效地利用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余热效应”,把握后冬奥时代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契机,为推进长春市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的常态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新形势下长春市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思路提供
在“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形成认知。呈现资料卡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质疑;师生协作,重新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认识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以某桥梁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对该桥梁桥面系施工关键技术展开分析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桥面系施工中,可将重点放在空心板、防撞护栏、防水层以及伸缩缝等方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以此来确保桥面系的整体施工质量。
驱动电路与磁脱扣器是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的核心组件,磁脱扣器需与储能电容匹配。在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基本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磁脱扣器的数学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模型,根据激磁安匝变化进行衔铁响应状态分析,仿真不同线圈激励形式下磁脱扣器动作响应状态。研究衔铁角动量与角位移变化特征,根据无激励时衔铁释放临界角动量与角位移关系,确定不同线圈激励形式下的衔铁临界释放条件。研究电容电压激励源下衔铁所受力矩冲量的变化
<正>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党十九大报告要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1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除连续发生多起较大矿山事故外,还发生了“4·4”沈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浙江舟山沉船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
目的:分析河源市食用植物油抽检数据,及时研判食用植物油安全形势,发掘食用植物油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建议。方法:通过SPSS软件分析2021年河源市市直和五县二区监督抽检发现的67批次食用植物油不合格数据,并使用SPSS进行统计学的双变量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合格样品之间的联系。结果:2021年河源市抽检食用植物油整体不合格率较高,问题产品集中在夏季生产的散装花生油,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黄曲
<正>世卫组织2020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1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多年来不断上涨且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遗传因素等原因之外,青少年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正确的坐姿习惯也占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下,从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学习习惯的角度,设计和搭建了一个青少年视力健康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包含能在家里电脑上或手持移动终端上进行视力测试、视力数据管理及
以丹溪大桥为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GIS、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桥梁的实时在线监测,形成了一套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并阐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桥梁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
<正>无论是何种音乐形式与内容,音乐“本身”是基于音乐本体与实践形态,融入文化、经济、政治的综合性产物。音乐“本身”所呈现的“它如何产生”“它是什么结构”“它有什么意义”三种问题的属性未曾改变。当下音乐批评从相对独立的模态逐渐与各人文学科汇聚交融,发展成为既具有多元文化属性又充满技术逻辑的学科,这也凸显出音乐批评的阐释性思维与方法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