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值对短时曝气SBR高标准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城镇污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碳源对深度脱氮除磷制约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短时曝气SBR的城镇污水高标准脱氮除磷技术,考察了进水C/N值对短时曝气SBR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值对短时曝气SBR的脱氮除磷效能影响显著。当温度为25℃,SRT为40 d,进水C/N值分别为4、5、6、7时,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3%、99.3%、99.4%、99.5%,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82.6%、88.1%、93.8%,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6%、54.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中厚板边裂纹检测算法的研发过程。中厚板边裂纹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缺陷,目前的生产工艺难以完全消除,只能采用边部剪切的方式。为了做到精准剪切、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对边裂纹进行识别定位。结合多分类单杆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简称SSD)网络的缺陷,采用空洞卷积进行改进SSD卷积神经网络,并增加了网络平衡性。再使用这种网络对边裂纹样本进行训练,并对
期刊
导读: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部署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提出建立NB-IoT (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以下简称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到2020年底,
期刊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钢铁企业缺乏整体数字化平台、基础数据不能互联互通的现状,某钢铁企业打造基于不同维度数据的三维数字化工厂平台。通过对厂区建筑、设备和管线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形成以数字化模型为载体,以统一编码为主线,以设计、采购、施工数据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数据为依托的钢铁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数字化,为该钢
期刊
烟草智能包装机在传统监测方法下,所监测到的机器信号信噪比偏低导致监测结果不佳,为此研究物联网模式下烟草智能包装机自动监测方法。该自动监测方法选用一款远程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系统对包装机设置监测点,计算水平距离修正系数和垂直距离修正系数调整监测点坐标,根据EEMD原理将监测信号分解成若干个有限值、并且频率是从高到低的IMF分量,利用小波降噪法对监测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依照清洗后的监测信号找出包装机信号异常
期刊
为提高食品包装数粒机速度、精度以及缺陷检测能力,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一种包装数粒机检测系统。在原有数粒机基础上搭建一套视觉检测系统并详细论述系统结构。以圆形片剂为例,利用灰度补偿算法实现片剂图像预处理。通过双边阈值获取图像目标区域。根据面积、周长和圆形度等特征判断片剂的完整性。经过具体试验验证,所述检测系统对正常药粒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9.4%,对残损药粒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9.7%以上,准确度比较高
期刊
采用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研究生物转盘内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的除磷效果以及对生物膜的影响。试验在已建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水量为400m~3/d,TP平均浓度为2.11 mg/L,PAC投加量为60 mg/L。结果表明,在生物转盘投加PAC对TP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使用管道混合器,这期间生物膜性状良好,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1%和82.2%;当加药点在生物转盘内部后端、转速
期刊
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UHF RFID)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工作距离,而提高工作距离的有效方法是降低标签工作功耗。针对一款基于EPC Class-1 Generation-2/ISO18000-6C协议的RFID芯片,提出一种数字后端设计中时钟树动态功耗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已完成布局布线的版图上进一步降低动态功耗。在时钟频率1.28MHz、返回频率170 kHz条件下,功耗仿真结果由1.58μW降低
期刊
采用高铁酸盐对剩余污泥进行氧化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结果显示:高铁酸盐对污泥的氧化反应迅速,并且在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中间态氧化物;反应5 min后,MLVSS和VSS/SS值快速降低,表明EPS及污泥细胞被氧化破解,其内部物质释放出来,导致TPN、SPN、多糖、SCOD、TN和TP值均显著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SCOD和多糖增加缓慢,TPN、SPN、TN和TP最终趋于稳定,这是由于Fe(Ⅵ)及其中间
期刊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富含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为污泥处理湿地这一新型剩余污泥处理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利用原位静态箱法对3个污泥处理湿地(S1、S2、S3)进行负荷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发现在污泥处理湿地系统中CH4、CO2的排放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两者的排放情况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趋势,并且夏季远高于其他季节。污泥处理湿地S2(种植芦苇、通风)和S3(种植芦
期刊
为研究不同外源酶对中温(35℃)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以秸秆污泥混合物(质量比为1∶2)作为底物,在最优投加量下将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按1∶1、1∶2、2∶1、1∶3、3∶1等5组投加比设置实验,分析各组产气量、甲烷含量、发酵过程氨氮含量以及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含量和酶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为1∶2的酶配比甲烷产量最大,为373.05 m L,TS和VS去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