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便于食品加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复配增稠剂、复配乳化剂、复配甜味剂、复配酸味剂、复配膨松剂、复配凝固剂、复配护色剂及复配消泡剂等。
复配添加剂的应用,解决了单一食品添加剂通常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的问题,具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从而使复配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2)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从而降低其用量和成本,也减少了它的副作用,使产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3)使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改善食品的味感。
(4)使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保证食品安全,化解生产风险,减少生产投资,节约生产成本,加快实现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一条捷径。正因为复配食品添加剂有以上优势,所以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许多现代化大中型企业。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却利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牟取暴利,非法盈利,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其只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简单,疏忽效果及质量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将单一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的化合物。由于工艺简单,很多小企业都可以组织生产,从而忽视了一些注意事项,如首先要针对食品的要求,依据添加剂作用原理和应用试验结果而设计,其次复配添加剂应能协同起到增效作用,最后食品添加剂不仅包括品质改良剂、氧化剂、乳化剂等,随着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天然的营养强化剂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配方设计中应注意到营养平衡,而不能一味的强化而忽视平衡。
2 标签混乱,影响下游产品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中要求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载明:
(1)产品名称、商品名、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各单一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还应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含量;(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生产许可证编号;(8)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9)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标明“零售”字样;(10)法律、法规要求应标注的其他内容。
标签要求载明的十项内容中,对下游产品影响最大的是第二项和第八项,因为现阶段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命名比较混乱,从名字上无法分辨复配食品添加剂所包含的单一添加剂,如果无法获知复配添加剂中的单一品种,并且不标明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下游企业就无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 成分复杂,检测无法识别
复配添加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添加剂和食品原料混合而成的,成分复杂。根据现有检测技术能力对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本身的检验有许多困难。对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不能像对单体食品添加剂那样根据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定的指标检测判断。GB26687-2011《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的主要作用只是指导和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对在技术层面的检测尚无能为力。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组织能制定出针对成分千差万别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体系,无法对混入的有害物质逐一进行分析。
4 充当载体,非法谋取利益
保障复配食品添加剂安全主要依靠企业的诚信与自律,也为不法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的技术核心在“配方”。少数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者为了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和特色,谋取暴利,不讲诚信。在复配添加剂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甚至使用已明确对人体有毒害的禁用物质。使非法添加物披上合法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外衣,以欺骗食品加工业者,最终危害消费者健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双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优势,加快食品工业现代化,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的需要,从而产生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复配添加剂的应用,解决了单一食品添加剂通常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的问题,具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使各种单一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得以互补,从而使复配产品更经济、更有效。
(2)使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效力得以协同增效,从而降低其用量和成本,也减少了它的副作用,使产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3)使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得以互相掩蔽、优化和加强,改善食品的味感。
(4)使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得以改善,从而可以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使之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
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是保证食品安全,化解生产风险,减少生产投资,节约生产成本,加快实现我国食品工业现代化的一条捷径。正因为复配食品添加剂有以上优势,所以日益为人们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包括许多现代化大中型企业。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却利用复配食品添加剂牟取暴利,非法盈利,给食品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其只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艺简单,疏忽效果及质量
复配食品添加剂是将单一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匀而成,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新的化合物。由于工艺简单,很多小企业都可以组织生产,从而忽视了一些注意事项,如首先要针对食品的要求,依据添加剂作用原理和应用试验结果而设计,其次复配添加剂应能协同起到增效作用,最后食品添加剂不仅包括品质改良剂、氧化剂、乳化剂等,随着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天然的营养强化剂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配方设计中应注意到营养平衡,而不能一味的强化而忽视平衡。
2 标签混乱,影响下游产品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中要求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应载明:
(1)产品名称、商品名、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各单一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的复配食品添加剂还应标明各单一食品添加剂品种的含量;(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生产许可证编号;(8)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9)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进入市场销售和餐饮环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标明“零售”字样;(10)法律、法规要求应标注的其他内容。
标签要求载明的十项内容中,对下游产品影响最大的是第二项和第八项,因为现阶段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命名比较混乱,从名字上无法分辨复配食品添加剂所包含的单一添加剂,如果无法获知复配添加剂中的单一品种,并且不标明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下游企业就无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 成分复杂,检测无法识别
复配添加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添加剂和食品原料混合而成的,成分复杂。根据现有检测技术能力对复配食品添加剂产品本身的检验有许多困难。对复配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不能像对单体食品添加剂那样根据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定的指标检测判断。GB26687-2011《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的主要作用只是指导和规范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对在技术层面的检测尚无能为力。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组织能制定出针对成分千差万别的复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体系,无法对混入的有害物质逐一进行分析。
4 充当载体,非法谋取利益
保障复配食品添加剂安全主要依靠企业的诚信与自律,也为不法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的技术核心在“配方”。少数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者为了突出自身产品的优势和特色,谋取暴利,不讲诚信。在复配添加剂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甚至使用已明确对人体有毒害的禁用物质。使非法添加物披上合法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外衣,以欺骗食品加工业者,最终危害消费者健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双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优势,加快食品工业现代化,促进食品生产企业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满足食品各方面加工工艺性能的需要,从而产生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