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当今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掌握教书育人的能力,还要具备的一定的科研能力,对于学科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及追求。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促互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影响,高校普遍忽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基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部于2014年开始逐步推行“现代学徒制”模式,通过联合校企,强化师资技能培养,以此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更多高能师资人才。本文就国内外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国内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举措。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科研能力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94-02
前言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是通过将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并进行深度的交流合作,教师与企业培训者联合传授技能,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注重技能的传承。现代学徒制不仅能够有效融合学校与企业,还能加深各行业、各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利于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业性。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钻研出更标准、更适用、更规范的教学方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校企双方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力度不足,基于此,有必要参考、借鉴一下国外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如何培养教师的。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
1.德国“双元制”
在现代学徒教育模式中,德国的教育实属“典范”,一直以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德国现代学徒制有另外一个名称——“双元制”。德国双元制之所以能够领先于各国,不仅在于支持多方参与民主决策、强调企业实践、支持毕业学徒直接进入企业或升学深造,关进是拥有一批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及培训队伍、能服务所有人的教育系统,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重在打造专业的教育队伍及培训队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培训、现代化的培训环境。除此之外,政府和企业还共同承担学徒制的培训费用,平均每年支出59亿欧元,其中在培养教师能力方面支出了27亿欧元,由此可见国家及政府对于教师的培养、重视力度可见一斑。
2.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澳大利亚是较早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国家之一,是基于英国学徒制及澳大利亚传统学徒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创新,被认为是德国“双元制”之后的又一成功典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成功的关键便是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徒的培训当中,除此之外,与德国双元制一样的是联邦政府每年都会投入12亿澳元用于培训,投入大量的资金打造师资、教具、场所,以此提高培训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开展培训的教育环境。
3.英国“现代学徒制”
英国现代学徒制重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因此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构建了多样性的课程体系:1)关键技能课程;2)NVQ课程;3)技术证书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与教学,基于此,政府制定资金拨付计划予以资助,并在多种形式的评估体系,以加强技能的培训以及培训的标准化。
二、国内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师资不够合理
反观国内,高校师资参差不齐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教育方针实施的一大障碍。师资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于师资教学模式的各执一词——理论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教师们由风格、理解、经验、科研等方面的总结不断形成、更新、融合出符合自身的教育风格,但总有一些偏执一方的古板思想,轻视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教学偏激化,过于拘束与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提升。除了思想派别,师资的分配方面也是有待优化的,专业而高学历的教师分配到不擅长的科目任教导致师资效果不能最大化地发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适应对自身而言的生僻科目的时间里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乏于学习,难以收获实际性的知识。
2.企业师资不够专业
企业响应“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分配的企业师资大都处于工作实践发展建设的技术发挥,空有一身实践经验却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将实践经验传授予学生是普遍存在的窘迫现象。如缺乏教学经验的企业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上手能力、接受程度就是企业师资不够专业的体现。根据调查表明,63%的“学徒”表示师傅“说不到做到”,教学总是说得简单,做得复杂,21%的“学徒”只能惊叹于师傅所认为的“基础操作”而无从下手,16%“学徒”认为师傅“羞”于表达喜欢实际。教学经验的欠缺只会使得教师“有经验说不出”的窘境,致使学生长期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导致教学收益效果大打折扣,由此总结企业加强企业师资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的重视是势在必行的。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举措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高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协同教学的双导师制为基础的教学体制,是以高校与企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性尤为重要。在我国传统教育和用工制度的束缚下,学生受到的知识引导过于片面单一,片面单一的传统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与发展,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应打破传统教师编制与用工制度的局限性,加大校企间的合作,科学灵活地利用校企互聘共用、双向挂职的合作优势,横向联合研发技术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编制、设立兼职教师职位,明確教师与师傅的优厚待遇(如:带徒津贴、挂职薪资等)与责任态度(如:师傅与师傅应承担教学任务、企业实际、技术服务等能力考核与传授效率责任等),致力选拔优秀的高科技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组建校企合作科研团队
科研能力的决定因素在于科研技术的完善度和高度,高校和企业应在技术方面加强对技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重视。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的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加强对高校的教师资源的专业技术指导以及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贯彻“边学边做”的思想方针,强化高校与企业科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在科研指导方面,高校与企业应积极聘请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参与科研能力提升的指导工作,领导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克难关,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和创新科研发展。在合作方面,高校与企业应根据自身特色出发选择与自身有相辅相成的奇效的合作方,通过政府的引导与自身共同点的积极性作用,更好地了解校方与企业方的教育情况与经营情况、知识情况与技术情况,更好地触发“英雄所见略同”的合作眼光达成融洽的沟通促联合申报更多科研专项基金、技术推广服务的共识达成,形成更好的战略发展使学习与企业更好地融合出一个出色的科研团队,从而以优秀的团队和科研进展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以及学习热情,提高高校教师的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实践证明出高校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作用,为今后的行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以及成为优秀人才等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力改善科研条件
从严格意义而言,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仍属于初步阶段,企业与高校的科研能力仍待提高,校企应加强重视改善科研条件,解决教师们科研工作深入发展工作的后顾之忧。经费方面加强投入,为参与科研的教师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建设有特殊需求的实验室并完善实验室的科研设备,为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奠基并为教师科研团队开发和研究企业技术项目和技术改造及社会实践作用科研项目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技术方面重视引进,以“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开拓更多技术交流渠道,争取获得企业的资金捐助和技术支援,利用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加强教师科研工作的概念发掘,达到“师企长技以科研”的引入效果,提高科研进展,改善科研条件。
总结
总而言之,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不仅需要校企双方打造强劲的教育队伍、科研队伍,还要共同改善科研条件,以此保障科研活动能够顺利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密切往来,以此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74-77
[2]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21-124.
[3]欧阳忠明,韩晶晶.雇主參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与权力诉求——基于英国学徒制项目调查报告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52-59.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科研能力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94-02
前言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是通过将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并进行深度的交流合作,教师与企业培训者联合传授技能,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是,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更注重技能的传承。现代学徒制不仅能够有效融合学校与企业,还能加深各行业、各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利于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专业性。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要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才能钻研出更标准、更适用、更规范的教学方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但是由于现代学徒制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校企双方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力度不足,基于此,有必要参考、借鉴一下国外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如何培养教师的。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
1.德国“双元制”
在现代学徒教育模式中,德国的教育实属“典范”,一直以来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德国现代学徒制有另外一个名称——“双元制”。德国双元制之所以能够领先于各国,不仅在于支持多方参与民主决策、强调企业实践、支持毕业学徒直接进入企业或升学深造,关进是拥有一批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及培训队伍、能服务所有人的教育系统,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中重在打造专业的教育队伍及培训队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培训、现代化的培训环境。除此之外,政府和企业还共同承担学徒制的培训费用,平均每年支出59亿欧元,其中在培养教师能力方面支出了27亿欧元,由此可见国家及政府对于教师的培养、重视力度可见一斑。
2.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澳大利亚是较早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国家之一,是基于英国学徒制及澳大利亚传统学徒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创新,被认为是德国“双元制”之后的又一成功典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成功的关键便是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学徒的培训当中,除此之外,与德国双元制一样的是联邦政府每年都会投入12亿澳元用于培训,投入大量的资金打造师资、教具、场所,以此提高培训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开展培训的教育环境。
3.英国“现代学徒制”
英国现代学徒制重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因此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构建了多样性的课程体系:1)关键技能课程;2)NVQ课程;3)技术证书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与教学,基于此,政府制定资金拨付计划予以资助,并在多种形式的评估体系,以加强技能的培训以及培训的标准化。
二、国内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学校师资不够合理
反观国内,高校师资参差不齐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教育方针实施的一大障碍。师资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于师资教学模式的各执一词——理论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教师们由风格、理解、经验、科研等方面的总结不断形成、更新、融合出符合自身的教育风格,但总有一些偏执一方的古板思想,轻视教学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教学偏激化,过于拘束与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提升。除了思想派别,师资的分配方面也是有待优化的,专业而高学历的教师分配到不擅长的科目任教导致师资效果不能最大化地发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适应对自身而言的生僻科目的时间里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乏于学习,难以收获实际性的知识。
2.企业师资不够专业
企业响应“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分配的企业师资大都处于工作实践发展建设的技术发挥,空有一身实践经验却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将实践经验传授予学生是普遍存在的窘迫现象。如缺乏教学经验的企业教师难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上手能力、接受程度就是企业师资不够专业的体现。根据调查表明,63%的“学徒”表示师傅“说不到做到”,教学总是说得简单,做得复杂,21%的“学徒”只能惊叹于师傅所认为的“基础操作”而无从下手,16%“学徒”认为师傅“羞”于表达喜欢实际。教学经验的欠缺只会使得教师“有经验说不出”的窘境,致使学生长期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导致教学收益效果大打折扣,由此总结企业加强企业师资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的重视是势在必行的。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举措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高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协同教学的双导师制为基础的教学体制,是以高校与企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性尤为重要。在我国传统教育和用工制度的束缚下,学生受到的知识引导过于片面单一,片面单一的传统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与发展,因此高校与企业之间应打破传统教师编制与用工制度的局限性,加大校企间的合作,科学灵活地利用校企互聘共用、双向挂职的合作优势,横向联合研发技术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建立并完善教师流动编制、设立兼职教师职位,明確教师与师傅的优厚待遇(如:带徒津贴、挂职薪资等)与责任态度(如:师傅与师傅应承担教学任务、企业实际、技术服务等能力考核与传授效率责任等),致力选拔优秀的高科技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组建校企合作科研团队
科研能力的决定因素在于科研技术的完善度和高度,高校和企业应在技术方面加强对技术资源利用和开发的重视。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的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加强对高校的教师资源的专业技术指导以及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贯彻“边学边做”的思想方针,强化高校与企业科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在科研指导方面,高校与企业应积极聘请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专家顾问参与科研能力提升的指导工作,领导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克难关,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和创新科研发展。在合作方面,高校与企业应根据自身特色出发选择与自身有相辅相成的奇效的合作方,通过政府的引导与自身共同点的积极性作用,更好地了解校方与企业方的教育情况与经营情况、知识情况与技术情况,更好地触发“英雄所见略同”的合作眼光达成融洽的沟通促联合申报更多科研专项基金、技术推广服务的共识达成,形成更好的战略发展使学习与企业更好地融合出一个出色的科研团队,从而以优秀的团队和科研进展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以及学习热情,提高高校教师的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实践证明出高校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作用,为今后的行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以及成为优秀人才等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力改善科研条件
从严格意义而言,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仍属于初步阶段,企业与高校的科研能力仍待提高,校企应加强重视改善科研条件,解决教师们科研工作深入发展工作的后顾之忧。经费方面加强投入,为参与科研的教师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建设有特殊需求的实验室并完善实验室的科研设备,为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奠基并为教师科研团队开发和研究企业技术项目和技术改造及社会实践作用科研项目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技术方面重视引进,以“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开拓更多技术交流渠道,争取获得企业的资金捐助和技术支援,利用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加强教师科研工作的概念发掘,达到“师企长技以科研”的引入效果,提高科研进展,改善科研条件。
总结
总而言之,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不仅需要校企双方打造强劲的教育队伍、科研队伍,还要共同改善科研条件,以此保障科研活动能够顺利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合作,密切往来,以此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74-77
[2]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21-124.
[3]欧阳忠明,韩晶晶.雇主參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与权力诉求——基于英国学徒制项目调查报告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