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领域有很多的技术对手和对决,其中的很多是生死对决,也有很多是一生的对手,在这里我们整理出来的10对技术对手,就属于以上的“宿敌”范畴,他们中有的胜负已见分晓,有的还在争斗中,还有的也许永远没有结果。
Mac对PC
Mac
虽然也是个人电脑,但似乎远离了PC而自成一派,虽然也几经沉浮,不过如今形成了自己牢固的市场地位,也拥有了忠实的用户群,Mac电脑最富吸引力的是风格和设计,iMac无疑是其中的极致,如今在很多的模仿者身上,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iMac的痕迹。
Mac与PC的竞争,如今已经从台式电脑领域延伸到了笔记本电脑,MacAir与ThinkPadX300就是新一代的竞争标志。
除了外观的与众不同,还有就是华丽的Mac OS X系统,显然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胜于PC中的Windows,Mac用户而临的安全威胁也低于PC用户。顶级的软件开发商Adobe甚至包括微软,都在不断地为Mac系统开发软件,使得Mac电脑在办公用途上能够与PC分庭抗礼。
虽然目前类似于AutoCAD等一些商用程序仍然需要Windows系统才能运行,不过Mac电脑如今也能很好地运行Windows系统了。
虽然Mac电脑也开始采用英特尔硬件平台,但价格还要高于PC。这其中也许就有苹果的设计附加值。
PC
PC的成功在于其平台的标准化,正是这样的标准化让PC无所不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平台。
如今PC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平台,它更是一个非常开放、由不同硬件与软件混合搭配组成的生态系统。可以涉足商用计算、游戏应用、媒体中心、互联网终端,也可以成为移动终端、口袋电脑、手写电脑,PC能够提供各种形态、满足各种需求的PC系统,从使用过水冷系统、能上网、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让地球便暖的游戏专用PC,到极其小巧的便携PC。
最为重要的是,平台的标准和开放,让用户不用再受制于单一厂商,用户选定的每一个配置都可以有近百款竞争产品可供选择,而且比Mac系统的同类产品要便宜很多。
在PC的初期,标准曾经扼杀了个性,如今PC正在走出同质,进入个性时代,个性外观、个性功能、个性应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拥有不同的PC,这似乎已经成为现实。你甚至可以抛弃windows,转而使用各种免费发行的优秀Linux系统。
索尼PlayStation 2对微软Xbox
索尼PlayStation 2
PlayStation2(以下简称PS2)首发于2000年,是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游戏主机之一,很快就盖过了世嘉Dreamcast在1999年的风头。随后在2001年它的销量又超过了主要竞争对手任天堂的GameCube和微软的Xbox。直到现在,身形纤细的PS2主机仍然每月销量惊人,远在Xbox 360和任天堂Wii的出货量之上,甚至索尼自家的PlayStation 3也被它的光芒所掩盖。只有任天堂的DS在用户规模上与PS2较为接近。PS2成功的关键应该算是它内置的DVD,在播放专为PlayStation设计的游戏时能够让游戏更加出色。PS2有着丰富的配件可供选择,包括DVD遥控器、硬盘、鼠标与键盘、Linux软件包、耳机与麦克风等。基于PS2的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蓝光时代,PlayStation 3的成功也指日可待。
微软xbox
在为世嘉Dreamcast主机提供操作系统后,微软终于也冒险尝试,加入了游戏主机之争,竞争目标直指索尼的PS2二代主机。与PS2的区别在于,Xbox内置了8GB硬盘,并且准备好了宽带连接(Xbox Live在线游戏于一年后推出),性能强劲的Xbox有着几乎与PC一样的外观,使用的是修改过的英特尔奔腾Ⅲ733MHz处理器。随它发行的Halo(光晕)荣获2001年最畅销的游戏。
微软的Xbox慢慢地引起大家的注意,随后它迅速换掉了Xbox的品牌名称。2005年后续产品Xbox 360上市,
比竞争对手索尼的PlayStation3与任天堂的Wii早面市整整一年。
鲍尔默对托瓦兹
史蒂夫·鲍尔默
如果史蒂夫·鲍尔默(微软CEO)看上了某样东西,他就能得到它,这就是他的个性。他认为Linux系统只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微软巨大收益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鲍尔默担任CEO期间产生。他于2000年开始任职微软CEO,任期内完成了多宗收购案,包括Visio、Grear Plains和Groove Networks等都被微软收归旗下。一路走来,他成了亿万富翁。由于PC软件正在逐渐向Web演进,鲍尔默极力想要收购一些新的公司,比如雅虎或者FacebOOk,以避免被日益强大的Google逼进死角里。
里纳斯·托瓦兹
里纳斯·托瓦兹(Linux创始人)并不是反对所有的微软产品,他只是对它们不感兴趣。在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时,他就开始着迷地改进以他命名的免费开源操作系统。虽然在决定哪个程序员的代码可以应用到Linux核心时,他拥有最后的发言权,但他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很谨慎和广纳众议,基本上他是一个谦卑的、为Linux基金会兢兢业工作的程序员。多亏了他,开源软件——尤其是Linux,才能最终在微软的午餐中分得一杯羹,客观地说,托瓦兹赢得了这场竞争。
盖茨对乔布斯
比尔·盖茨
迄今为止,微软在商业上的成功让比尔·盖茨坐拥580亿美元的身家。虽然美国政府与微软的反垄断诉讼中,公诉人称微软用来积聚巨额财富的一些商业策略是不道德的,但商业就是商业。今年夏天,软件帝国的国王开始了他新的全职工作,那就是打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捐出太笔的财富。比尔·盖茨的牌友沃伦·巴菲特捐赠的钱不少于比尔夫妇,使得基金会现在拥有400多亿美元的财富。这些钱用在各种令人称赞的举动中,如扶植全球农业发展,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用于抑制HIV、疟疾、结核病与营养缺乏等疾病,改善妇女与儿童的健康,减少文盲等。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堪称科技界的摇滚巨星,而且据传是一个令他人无法忍受的自大狂。他也是亿万富翁,不过无法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他对个人电脑和科技小玩意的远见,始于1976年的苹果一代。他预料未来许多人都愿意为电话、笔记本电脑多付许多钱,这些电话、笔记本电脑不仅功能完善,看着更像是艺术品。结果就有了现在工业奇迹般的iPhone与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在超过30多年的时间里,乔布斯一直对这些玩意非常着迷,并“威逼哄骗”员工研究更酷的设备,然后说服大众相信这些产品到底有多棒。
指点杆对触控板
指点杆
指点杆也被称为“橡皮头”,它不是大卫·林奇的那部电影,而是笔记本电脑键盘中间突起的光标控制设备。联想把它自己的这种设备叫做小红帽(TrackPoint),指点杆最显著的好处之一是,你不用在触控板上划来划去就能控制光标。此外,它很容易就能控制,又不至于在不小心碰到时出错。虽然橡胶做的小点有时会非常得油腻或者是粘乎,但你可以在使用时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精心保护使之远离这一切。
触控板的过人之处
相对于指点杆,触控板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大多数触控板上,轻点它或者触摸它的边角,可以实现滚动或是完成其它什么任务。苹果的多点触摸板则义进一步提升了这些特性,你可以滚动、重置大小、旋转窗口和其它屏幕部件,通过简单的手势就能完成这些操作。触控板的不便之处在于,在控制屏幕部件时,它没有鼠标精确。
微软Office对Google文档
微软office
在大多数文档处理软件中,您都可以输入几个字符,把其中一些设为斜体,再加上链接。但如果你想真正地处理一些办公室文档,还是需要微软Office办公会件。在Google文档里就缺少了邮件功能、电子表格里的格式化功能、在PPT演示文档里创建自定义动画功能,虽然这些功能你不会每天都用到,但在需要的时候还真会措手不及。所以不管怎么说,微软Office办公套件是目前功能最完善的办公软件。
Google文档
的确,Google文档没有微软Office能提供的所有功能,但仍不能阻止其成为一款最具潜力的办公工具,Google文档有一些微软Office没有的非常酷的功能,这些功能正是你真正会用到的,比如在任何一台有网络连接的电脑上,你都可以随时访问自己的文件。使用Google Gears还可以在脱机状态下编辑文档。另一个了不起的功能是,你能够与同事朋友共享并编辑同一个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Google文档是免费的。
英特尔对AMD
英特尔
英特尔的工程师在1971年生产出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并从此开启了PC的辉煌时代。令人吃惊的是,英特尔最近推出的CPU仍然保持了向后兼容性,能够兼容那些为它在1986年生产的80386处理器而编写的软件。在绿色环保方面,英特尔更新更小的芯片使用了硅和其它原料,更加高效,消耗的电力更少,速度更快。在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方面,英特尔也非常聪明并极其成功,“Intel Inside”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它的竞争对手们,包括AMD,都通过逆向工程研究和设计自己的x86处理器,以期在英特尔的大蛋糕上分得一小块。目前来看,它们还远远跟在英特尔屁股后面疲于追赶。
AMD
本世纪早些时候,AMD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它生产的处理器性能上比同等价位的英特尔产品更强。它早期生产的Athlon处理器曾是性能冠军,并且总是比同级别的英特尔产品要卖得更便宜。但当英特尔推出最新的四核处理器时,AMD没能立即推出有力的竞争产品。而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更是让AMD原本不佳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有意思的是,AMD打算在2010年左右生产12核处理器,此外在诉英特尔反垄断案中有望胜诉,这也让AMD在2008年能够乐观起来,这个官司声称英特尔采取了反竞争的销售策略。
Lotus1-2-3对微软Office Excel
Lotus 1-2-3
IBM PC刚推出那段时间,Lotus 1-2-3并不是IBM PC上的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但绝对是第一款最流行和最完善的电子表格程序。它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多项整合功能,没有多少Bug,并且支持打开大块头的电子表格文件。虽然也有不少针对MS-DOS系统编写的电子表格程序,但没有能在功能上与Lotus 1-2-3旗鼓相当共至有所超越的。上世纪80年代末,微软推了其Windows图形界面下的首款电子表格软件Excel。Lotus却过了很长时间才推出Windows平台下的电子表格程序,它把赌注部押在了IBM的OS/2操作系统身上。待到Windows3.0排出,Windows系统大受欢迎时,Lotus 1-2-3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有关Lotus 1-2-3即将消失的传闻四起,不过IBM在其Lotus SmartSuite办公套件中仍然保留了Lotus 1-2-3。
Excel
既然Lotus 1-2-3那么优秀,一个新来乍到的软件怎么能成功地在几年问就让它黯然失色?微软在1987年将其Mac平台下的电子表格软件迁移至PC平台时,许多其它的电子表格软件都提供了不少自家的特色功能,如内建公式训计算,宏语言支持与数据库功能。不过Excel提供了竞争对手们缺少的一些功能,下拉菜单,所见即所得的格式化操作,这些功能让Excel非常容易上手。然而微软现在的Office Live(包括Excel组件)远不及其它的免费Web办公程序,例如Google文档与Zoho Office。
网景对IE浏览器
网景
可怜的网景已经寿终正寝。网景首次登场是在1994年,从2,0版开始更名为网景领航者(Netscape Navigator),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浏览器,并帮助把当时以文字为主、未被充分利用的全球网络变成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随后网景的市场份额盛极而衰逐渐下降,但它最终孵育出开源的MozillaFirefOx浏览器。
IE浏览器
因为IE浏览器整合在WindOWS系统里,所以不管你用不用,它总是在那儿。IE加载网页速度很快,并且是当下用户数最多的浏览器。有些网站的功能,比如Netflix的“即叫看”只有IE浏览器才能体验到,IE 7从FirefOx那儿偷学了一些功能,尘得易用多了,这些功能包括弹出窗口拦截和标签式浏览。微软最新的浏览器IE 7还算不错,在访问那些对Firefox不太友好的网站时,仍得请它出马。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到IE 8最终面市吋,它在功能上仍会落后于Mozilla Firefox好几年。
微软对Google
微软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微软开发了大量的成功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们不仅仅在市场销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情况下还定义了这个世界的商业规则。微软已经证明了它就是有史以来最会开发和销售软件的公司,但随着商业运营渐渐迁移到开源和基于Web的服务上,微软能够看到自己的领先地位正在逐渐式微。
微软的在线产品和服务无法吸引大量用户,再加上Mac和Linux电脑的异军突起,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兆头。有时候微软最大的敌人就是它自己,例如许多被看作是Windows Vista目标用户的顾客都认定Windows XP现在还挺不错,微软每隔几年就要卯足了劲推销新的Office,为此开发了诸如Ribbon菜单界而和XML文件格式这样的创新功能,然而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感冒。
Google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Google这一从硅谷车库里起家的搜索引擎新军发展成了身价230亿美元的IT大腕。在发展路上,Google不断针对现有市场上推出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和服务(如PageRank,Gmail),从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是收购其它有前途的公司及其产品(如Blogger,Writely),糟糕的是,在大步迈向领先地位的途中,个人隐私专家们开始坐立不安起来。虽然Google的做法与微软的“进入、扩张、消灭”做法不可一概而论,但在某些领域Google的确用了不太阳光的方法取得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同时产生了可观的收益。不过Google在微软最强的软件开发领域目前还没有取得明显胜利。
Mac对PC
Mac
虽然也是个人电脑,但似乎远离了PC而自成一派,虽然也几经沉浮,不过如今形成了自己牢固的市场地位,也拥有了忠实的用户群,Mac电脑最富吸引力的是风格和设计,iMac无疑是其中的极致,如今在很多的模仿者身上,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iMac的痕迹。
Mac与PC的竞争,如今已经从台式电脑领域延伸到了笔记本电脑,MacAir与ThinkPadX300就是新一代的竞争标志。
除了外观的与众不同,还有就是华丽的Mac OS X系统,显然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胜于PC中的Windows,Mac用户而临的安全威胁也低于PC用户。顶级的软件开发商Adobe甚至包括微软,都在不断地为Mac系统开发软件,使得Mac电脑在办公用途上能够与PC分庭抗礼。
虽然目前类似于AutoCAD等一些商用程序仍然需要Windows系统才能运行,不过Mac电脑如今也能很好地运行Windows系统了。
虽然Mac电脑也开始采用英特尔硬件平台,但价格还要高于PC。这其中也许就有苹果的设计附加值。
PC
PC的成功在于其平台的标准化,正是这样的标准化让PC无所不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平台。
如今PC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平台,它更是一个非常开放、由不同硬件与软件混合搭配组成的生态系统。可以涉足商用计算、游戏应用、媒体中心、互联网终端,也可以成为移动终端、口袋电脑、手写电脑,PC能够提供各种形态、满足各种需求的PC系统,从使用过水冷系统、能上网、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让地球便暖的游戏专用PC,到极其小巧的便携PC。
最为重要的是,平台的标准和开放,让用户不用再受制于单一厂商,用户选定的每一个配置都可以有近百款竞争产品可供选择,而且比Mac系统的同类产品要便宜很多。
在PC的初期,标准曾经扼杀了个性,如今PC正在走出同质,进入个性时代,个性外观、个性功能、个性应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拥有不同的PC,这似乎已经成为现实。你甚至可以抛弃windows,转而使用各种免费发行的优秀Linux系统。
索尼PlayStation 2对微软Xbox
索尼PlayStation 2
PlayStation2(以下简称PS2)首发于2000年,是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游戏主机之一,很快就盖过了世嘉Dreamcast在1999年的风头。随后在2001年它的销量又超过了主要竞争对手任天堂的GameCube和微软的Xbox。直到现在,身形纤细的PS2主机仍然每月销量惊人,远在Xbox 360和任天堂Wii的出货量之上,甚至索尼自家的PlayStation 3也被它的光芒所掩盖。只有任天堂的DS在用户规模上与PS2较为接近。PS2成功的关键应该算是它内置的DVD,在播放专为PlayStation设计的游戏时能够让游戏更加出色。PS2有着丰富的配件可供选择,包括DVD遥控器、硬盘、鼠标与键盘、Linux软件包、耳机与麦克风等。基于PS2的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蓝光时代,PlayStation 3的成功也指日可待。
微软xbox
在为世嘉Dreamcast主机提供操作系统后,微软终于也冒险尝试,加入了游戏主机之争,竞争目标直指索尼的PS2二代主机。与PS2的区别在于,Xbox内置了8GB硬盘,并且准备好了宽带连接(Xbox Live在线游戏于一年后推出),性能强劲的Xbox有着几乎与PC一样的外观,使用的是修改过的英特尔奔腾Ⅲ733MHz处理器。随它发行的Halo(光晕)荣获2001年最畅销的游戏。
微软的Xbox慢慢地引起大家的注意,随后它迅速换掉了Xbox的品牌名称。2005年后续产品Xbox 360上市,
比竞争对手索尼的PlayStation3与任天堂的Wii早面市整整一年。
鲍尔默对托瓦兹
史蒂夫·鲍尔默
如果史蒂夫·鲍尔默(微软CEO)看上了某样东西,他就能得到它,这就是他的个性。他认为Linux系统只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微软巨大收益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鲍尔默担任CEO期间产生。他于2000年开始任职微软CEO,任期内完成了多宗收购案,包括Visio、Grear Plains和Groove Networks等都被微软收归旗下。一路走来,他成了亿万富翁。由于PC软件正在逐渐向Web演进,鲍尔默极力想要收购一些新的公司,比如雅虎或者FacebOOk,以避免被日益强大的Google逼进死角里。
里纳斯·托瓦兹
里纳斯·托瓦兹(Linux创始人)并不是反对所有的微软产品,他只是对它们不感兴趣。在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时,他就开始着迷地改进以他命名的免费开源操作系统。虽然在决定哪个程序员的代码可以应用到Linux核心时,他拥有最后的发言权,但他做出的每个决定都很谨慎和广纳众议,基本上他是一个谦卑的、为Linux基金会兢兢业工作的程序员。多亏了他,开源软件——尤其是Linux,才能最终在微软的午餐中分得一杯羹,客观地说,托瓦兹赢得了这场竞争。
盖茨对乔布斯
比尔·盖茨
迄今为止,微软在商业上的成功让比尔·盖茨坐拥580亿美元的身家。虽然美国政府与微软的反垄断诉讼中,公诉人称微软用来积聚巨额财富的一些商业策略是不道德的,但商业就是商业。今年夏天,软件帝国的国王开始了他新的全职工作,那就是打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捐出太笔的财富。比尔·盖茨的牌友沃伦·巴菲特捐赠的钱不少于比尔夫妇,使得基金会现在拥有400多亿美元的财富。这些钱用在各种令人称赞的举动中,如扶植全球农业发展,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用于抑制HIV、疟疾、结核病与营养缺乏等疾病,改善妇女与儿童的健康,减少文盲等。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堪称科技界的摇滚巨星,而且据传是一个令他人无法忍受的自大狂。他也是亿万富翁,不过无法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他对个人电脑和科技小玩意的远见,始于1976年的苹果一代。他预料未来许多人都愿意为电话、笔记本电脑多付许多钱,这些电话、笔记本电脑不仅功能完善,看着更像是艺术品。结果就有了现在工业奇迹般的iPhone与MacBookAir笔记本电脑。在超过30多年的时间里,乔布斯一直对这些玩意非常着迷,并“威逼哄骗”员工研究更酷的设备,然后说服大众相信这些产品到底有多棒。
指点杆对触控板
指点杆
指点杆也被称为“橡皮头”,它不是大卫·林奇的那部电影,而是笔记本电脑键盘中间突起的光标控制设备。联想把它自己的这种设备叫做小红帽(TrackPoint),指点杆最显著的好处之一是,你不用在触控板上划来划去就能控制光标。此外,它很容易就能控制,又不至于在不小心碰到时出错。虽然橡胶做的小点有时会非常得油腻或者是粘乎,但你可以在使用时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精心保护使之远离这一切。
触控板的过人之处
相对于指点杆,触控板有一些很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大多数触控板上,轻点它或者触摸它的边角,可以实现滚动或是完成其它什么任务。苹果的多点触摸板则义进一步提升了这些特性,你可以滚动、重置大小、旋转窗口和其它屏幕部件,通过简单的手势就能完成这些操作。触控板的不便之处在于,在控制屏幕部件时,它没有鼠标精确。
微软Office对Google文档
微软office
在大多数文档处理软件中,您都可以输入几个字符,把其中一些设为斜体,再加上链接。但如果你想真正地处理一些办公室文档,还是需要微软Office办公会件。在Google文档里就缺少了邮件功能、电子表格里的格式化功能、在PPT演示文档里创建自定义动画功能,虽然这些功能你不会每天都用到,但在需要的时候还真会措手不及。所以不管怎么说,微软Office办公套件是目前功能最完善的办公软件。
Google文档
的确,Google文档没有微软Office能提供的所有功能,但仍不能阻止其成为一款最具潜力的办公工具,Google文档有一些微软Office没有的非常酷的功能,这些功能正是你真正会用到的,比如在任何一台有网络连接的电脑上,你都可以随时访问自己的文件。使用Google Gears还可以在脱机状态下编辑文档。另一个了不起的功能是,你能够与同事朋友共享并编辑同一个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Google文档是免费的。
英特尔对AMD
英特尔
英特尔的工程师在1971年生产出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并从此开启了PC的辉煌时代。令人吃惊的是,英特尔最近推出的CPU仍然保持了向后兼容性,能够兼容那些为它在1986年生产的80386处理器而编写的软件。在绿色环保方面,英特尔更新更小的芯片使用了硅和其它原料,更加高效,消耗的电力更少,速度更快。在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方面,英特尔也非常聪明并极其成功,“Intel Inside”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它的竞争对手们,包括AMD,都通过逆向工程研究和设计自己的x86处理器,以期在英特尔的大蛋糕上分得一小块。目前来看,它们还远远跟在英特尔屁股后面疲于追赶。
AMD
本世纪早些时候,AMD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它生产的处理器性能上比同等价位的英特尔产品更强。它早期生产的Athlon处理器曾是性能冠军,并且总是比同级别的英特尔产品要卖得更便宜。但当英特尔推出最新的四核处理器时,AMD没能立即推出有力的竞争产品。而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更是让AMD原本不佳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有意思的是,AMD打算在2010年左右生产12核处理器,此外在诉英特尔反垄断案中有望胜诉,这也让AMD在2008年能够乐观起来,这个官司声称英特尔采取了反竞争的销售策略。
Lotus1-2-3对微软Office Excel
Lotus 1-2-3
IBM PC刚推出那段时间,Lotus 1-2-3并不是IBM PC上的第一款电子表格软件,但绝对是第一款最流行和最完善的电子表格程序。它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多项整合功能,没有多少Bug,并且支持打开大块头的电子表格文件。虽然也有不少针对MS-DOS系统编写的电子表格程序,但没有能在功能上与Lotus 1-2-3旗鼓相当共至有所超越的。上世纪80年代末,微软推了其Windows图形界面下的首款电子表格软件Excel。Lotus却过了很长时间才推出Windows平台下的电子表格程序,它把赌注部押在了IBM的OS/2操作系统身上。待到Windows3.0排出,Windows系统大受欢迎时,Lotus 1-2-3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有关Lotus 1-2-3即将消失的传闻四起,不过IBM在其Lotus SmartSuite办公套件中仍然保留了Lotus 1-2-3。
Excel
既然Lotus 1-2-3那么优秀,一个新来乍到的软件怎么能成功地在几年问就让它黯然失色?微软在1987年将其Mac平台下的电子表格软件迁移至PC平台时,许多其它的电子表格软件都提供了不少自家的特色功能,如内建公式训计算,宏语言支持与数据库功能。不过Excel提供了竞争对手们缺少的一些功能,下拉菜单,所见即所得的格式化操作,这些功能让Excel非常容易上手。然而微软现在的Office Live(包括Excel组件)远不及其它的免费Web办公程序,例如Google文档与Zoho Office。
网景对IE浏览器
网景
可怜的网景已经寿终正寝。网景首次登场是在1994年,从2,0版开始更名为网景领航者(Netscape Navigator),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浏览器,并帮助把当时以文字为主、未被充分利用的全球网络变成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随后网景的市场份额盛极而衰逐渐下降,但它最终孵育出开源的MozillaFirefOx浏览器。
IE浏览器
因为IE浏览器整合在WindOWS系统里,所以不管你用不用,它总是在那儿。IE加载网页速度很快,并且是当下用户数最多的浏览器。有些网站的功能,比如Netflix的“即叫看”只有IE浏览器才能体验到,IE 7从FirefOx那儿偷学了一些功能,尘得易用多了,这些功能包括弹出窗口拦截和标签式浏览。微软最新的浏览器IE 7还算不错,在访问那些对Firefox不太友好的网站时,仍得请它出马。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到IE 8最终面市吋,它在功能上仍会落后于Mozilla Firefox好几年。
微软对Google
微软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微软开发了大量的成功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它们不仅仅在市场销量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情况下还定义了这个世界的商业规则。微软已经证明了它就是有史以来最会开发和销售软件的公司,但随着商业运营渐渐迁移到开源和基于Web的服务上,微软能够看到自己的领先地位正在逐渐式微。
微软的在线产品和服务无法吸引大量用户,再加上Mac和Linux电脑的异军突起,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兆头。有时候微软最大的敌人就是它自己,例如许多被看作是Windows Vista目标用户的顾客都认定Windows XP现在还挺不错,微软每隔几年就要卯足了劲推销新的Office,为此开发了诸如Ribbon菜单界而和XML文件格式这样的创新功能,然而大多数用户对此并不感冒。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Google这一从硅谷车库里起家的搜索引擎新军发展成了身价230亿美元的IT大腕。在发展路上,Google不断针对现有市场上推出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和服务(如PageRank,Gmail),从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或者是收购其它有前途的公司及其产品(如Blogger,Writely),糟糕的是,在大步迈向领先地位的途中,个人隐私专家们开始坐立不安起来。虽然Google的做法与微软的“进入、扩张、消灭”做法不可一概而论,但在某些领域Google的确用了不太阳光的方法取得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同时产生了可观的收益。不过Google在微软最强的软件开发领域目前还没有取得明显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