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是所有教师追求的教学实施目标。尤其是在提倡“减负增效”的当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教学的实效,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设计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实施策略展开论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生成 小学生 教学实践 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48-02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关键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能否在其它学科中实现更好的发挥。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需要以语言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繁杂的学术问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呈现出来。那么,如何实施教学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应该重视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心理特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薄弱的部分有哪些等等。然后一切再围绕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有针对性教学实施活动。
  教学不仅要备课,还要备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将教学落到教育的实处,使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可以先行了解这样两个事实,一是此文的故事趣味性强,又贴近儿童心理和生活实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并分角色朗读达尔文和兄弟俩的对话。二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一定要从课题入手,结合教材课后思考题等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如“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带着问题去精读,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
  二、创新教學模式,打造多样化教学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等,进行教学导入,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激活他们的兴趣和能动性。在五官联动的学习体验下,更好的去进行语文创造性的学习。比如有的同学可能擅长视觉记忆,有的擅长听觉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则比较容易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翻转课堂,促进课堂的高效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因此,也更容易以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能动性,将课堂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拓展,更好的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在翻转课堂上,学生被允许表达自己目前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和困難有哪些?更容易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
  (三)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利用生活化的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把语文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真正的实现学用结合。
  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游园不值》的教学中,在讲解“小扣柴扉久不开”时,教师特意假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到老师办公室请假的情境,让学生去理解“小扣”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当没有人开门时,不能用力去敲门,而是用小扣的方式。本课教师就非常智慧的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进入教学,又将礼貌的行为灌输给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评价应以赏识和鼓励为主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由其是得到老师的常识和鼓励,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好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抱怨。另外,表扬学生不要太过于宽泛,应该真实而具体,同时也要注意时效性。以学生学习很刻苦却成绩平平这件事为例,教师的评语应该看到学生的努力这个过程,强化学生好的品质,而不是只看重结果,让学生连同原来的努力的好品质也一同丢掉。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其也是具有非常多的学问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需要把影响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考虑到位,从而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同时,也要多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多实践,在自我的总结与创新中应用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务,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
  我们认为,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创新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建开放而活力的教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化,智慧得以启迪,创造出最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遗勋.对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冯青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标尺——兼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向”与“陷阱”之辩[J].教育发展研究,2009.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