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 被忽视或无视的现象,就如何优化“口语交际”从创设情境、教给方法等方面谈几点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优化;口语交际
笔者这里优化“交际”是指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与重视的焦点。
“口语交际”与“说话”有什么区别呢?,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多项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具有思想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交往性。而“说话”往往具有单向性,多是一人说,众人听,是一种单向传递状态,毫无思想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可言。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際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要务。 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忽视甚至无视口语交际课的弊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淡化“说话”优化“口语交际”呢?
一、精心选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二、教给方法,优化课堂,训练能力。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生日”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在口语交际“夸妈妈”中用“天真可爱”赞美妈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适时、及时地引导。
口语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仪态自然、态度诚恳、文明用语、大方得体。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地提醒和恰当的指导。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2、教给听的方法。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多时候静不下心来听别人说,甚至听不完整就接过话去。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教师要训练孩子倾听的习惯,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教给适用的方法:眼睛看着,耳朵听着,脑子想着。即:边看、边听、边思考。能复述别人的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的方法
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简单地给予“好”或“不好”的评价,这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语言、评仪态、评思路、评内容等。让口语交际课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生动局面。
总之,口语交际的能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运用才能逐步提高。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口语交际。可在家校之间形成一条口语交际的纽带,让家长陪着孩子、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接待客人,上街购物,上公园游玩等均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机会。教师要以满腔的睿智去优化“口语交际”,给学生创造全新的口语交际“课堂”,让学生喜欢口语交际,乐于口语交际,善于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1]《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漆萍A[文章编码]:1002-2139(2011-13-0053-01).
关键词:优化;口语交际
笔者这里优化“交际”是指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与重视的焦点。
“口语交际”与“说话”有什么区别呢?,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多项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具有思想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交往性。而“说话”往往具有单向性,多是一人说,众人听,是一种单向传递状态,毫无思想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可言。
现在的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内容比起以前的孩子丰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与人交流时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際态度和听说习惯。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要务。 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忽视甚至无视口语交际课的弊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会把口语交际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指着书上的插图一句一句问学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教学哪里谈得上口语交际,与教材的编写意图当然是相违背的。把口语交际课上成“说话”课,无疑削弱了口语交际应有的“交际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淡化“说话”优化“口语交际”呢?
一、精心选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的来源大致有二:一是语文课本中提供的说话凭借;二是教师选取的课外说话材料。一、二年级新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为教学提供了进行语言规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素材和具体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两种材料来源相比较而言,后者占有较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说话内容,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亲切可感,令学生有话可说。选择课外说话内容应该坚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思维性、实践性。
口语交际中,谈话内容直接影响双方的谈话情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爱的事物为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孩子会把对事物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对交际的喜爱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会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所以,教师应做有心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当学生受到外来影响而兴奋或产生感情共鸣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抓住时机进行交际训练。由于捕捉了时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于是他们会把话毫不费劲地说得既完整又通顺,从老师“要我说,要我听”变成“我要说,我要听”。
二、教给方法,优化课堂,训练能力。
1、教给说的方法
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具体指导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他们从说一句句完整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连贯的话或一小段话。到了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他们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才不会感到困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针对交际对象,交际场合及时做出调整。有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生日”中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语送给过生日的同学,在口语交际“夸妈妈”中用“天真可爱”赞美妈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适时、及时地引导。
口语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仪态自然、态度诚恳、文明用语、大方得体。低年级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地提醒和恰当的指导。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2、教给听的方法。
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低年级孩子大多敢说,爱说,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多时候静不下心来听别人说,甚至听不完整就接过话去。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所以教师要训练孩子倾听的习惯,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教给适用的方法:眼睛看着,耳朵听着,脑子想着。即:边看、边听、边思考。能复述别人的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3、教给评的方法
低年级孩子同样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但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简单地给予“好”或“不好”的评价,这是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一过程,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语言、评仪态、评思路、评内容等。让口语交际课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生动局面。
总之,口语交际的能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运用才能逐步提高。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口语交际。可在家校之间形成一条口语交际的纽带,让家长陪着孩子、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接待客人,上街购物,上公园游玩等均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机会。教师要以满腔的睿智去优化“口语交际”,给学生创造全新的口语交际“课堂”,让学生喜欢口语交际,乐于口语交际,善于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1]《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漆萍A[文章编码]:1002-2139(2011-13-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