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整本书阅读”即“阅读整本书”,和单篇课文想比,“整本书”具有覆盖更广阔、结构更严密、逻辑更清晰等优势,因而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方面更具实际价值。笔者将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实施过程设计三个方面为更好地落实“整本书阅读”提供意义参考,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 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27-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于是“整本书阅读”在长期重视语文单篇课文阅读的教育背景下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讨论范围之中。
“整本书阅读”是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因长期注重语文单篇课文阅读导致的语言积累不充分、思维发展不全面、审美提高不明显、文化传承不到位等方面的弊病而提出的阅读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这方面的“整本书为何”“要读整本书”“怎么读整本书”以达到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一个推动者、促进者的角色。尤其在讨论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之下,符合其趋势的“整本书阅读”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笔者在本文中将把“整本书阅读”置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寻、价值探索,也就是说本文将着重探讨以下问题: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谓何?“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何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
“整本书阅读”,即“阅读整本书”,是对一整本的阅读而非单篇语文课文的阅读或是对节选文章的阅读。
从时间上来说,“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产生于我们现在,相反,“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刻思想的阅读方法和精神。早在古代的蒙学教育中就已有关于幼儿的“整本书阅读”,在通读整本蒙学教材的同时通过不同的补充书籍来阅读,儿童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到了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学生将朱熹对他们的训导总结成的“朱子读书法 ”中所强调的“循序渐进”“居敬持志”等思想,也都在本质上体现着“整本书阅读”精神。
叶圣陶先生先后在1940年和1942年撰写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这两篇文章中提出了“整部的书”和“整本的书”的概念,并在此以后所写的很多的文章中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尽管叶圣陶在1940年之前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整本书阅读”的这一概念,但在很多对阅读教学的进行阐述的场合中他都流露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有关内涵和意蕴。比如他曾在1922 年所写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指出:“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 这一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有着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文学趣味的独有特质,第二阐述了“整本书阅读”重要性及其价值,第三提出了课外“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是以“泛读”为基础,并加以与课内的“精读”进行对照。到了1940 年,叶圣陶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转折点。那时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首次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整部的书”的基本概念。1942年,“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国文教材编辑思路又被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由此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这也就是说,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是在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在其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最终任务。在2016年9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其最终确立。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在学生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言的积累、梳理和整合,然后逐渐掌握我们的母语的特性和语言使用规律,最后形成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使用祖国的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主要指的是思维发展和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其经常使用语言使用、不断锻炼语言,在这些活动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也将继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领略汉字结构之美、遣词造句之美、篇章手法之美等所形成的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品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再进一步达到提升学生的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能有准确的理解和借鉴的能力,这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就是指向学生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 二、“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索
“整本书阅读”这一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阅读中只有整本书才能够体现作者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只有整本书才能体现文本逻辑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这在丰富和发展读者语言、锤炼和完善读者思维、丰富和扩充读者阅读经验、训练和提高读者阅读能力、培养和养成读者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千年以来积累的语文教育经验也在不停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就在阅读和写作,而两者相比较而言,阅读又是以写作的基础的形象存在。关于阅读,其关键在积累,首先来说阅读的量的积累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了将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来讨论如何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问题。而随着读图时代的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现实到来,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阅读质和量都在有所下滑,由此更警示了“整本书阅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抛开历史,“整本书阅读 ”这一观念在现在的新时期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说明它依旧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着时代的需求,它的存在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意义。尤其在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学科教育界讨论热点的现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更加显著突出。
首先,“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毋庸置疑的是,“整本书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十分广阔的语文文字积累平台,它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字量供学生学习、积累、梳理、整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一大体现。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以及结束后,“整本书”带给学生的体会感悟相较于单篇课文将会多得多,这就给了学生表达自我内心感受的机会,所以也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语文文字运用。
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前面讲到,“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很强的自主发挥空间,其实就体现于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阅读整本书后可以就自身生活经验以及知识能力进行个体个性解读,这不仅是一个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更是学生锻炼思维的过程。
再次,“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单篇语文课文相比较,“整本书阅读”的文学美学特征要浓厚得多,因而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思想、作者写作的美学原理运用有着更佳直观深切的感触,这对于学生欣赏语文文本、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品情意以及尝试学习文本进行文学创造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最后,“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文化传承。不可否认的是,单靠语文单篇课文,很难把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体现出来,而若是阅读一整本书、一整套书,虽不能将中华优秀文化尽收眼底但也可窥见二三,这其中的内涵远远超过单篇课文或节选课文,如此看来,“整本书阅读”对于帮助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作用便不言而喻了。
“整本书阅读”因其需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而具有较长的阅读周期和更为具有复杂性的阅读任务,这也就决定了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收获的成长和进步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所以在全民阅读质量低下却又被倡导要迫切提高全民阅读质量的当下,“整本书阅读”自然成为了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走上新台阶的途径之一。不仅如此,“整本书阅读”除了补充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等,其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帮助是不容小觑的。当然除了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所使用的阅读方法由笨拙生疏到灵活熟练的这个过程,无疑将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会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套自己选择、自己锻炼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继而渐渐提高今后阅读的效率。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的广泛涉略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在丰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真正钟情的书籍种类,继而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阅读审美情趣。如此这般,“整本书阅读”所带来的个体的良性发展最终会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在阅读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管贤强,陈月鸣.教师要创新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3-16.
[2] 赵长河.寻找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着力点[J].语文建设,2017(34):46-50.
[3] 欧阳芬,郭龙飞.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冷思考[J].语文建设,2017(34):68-71.
[4] 蔡朱晶.對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思考[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9):23.
[5] 李功连.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概述[J].语文建设,2017(25):65-68.
[6] 张叶青.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突破——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J].基础教育课程,2017(12):81-82.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 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27-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于是“整本书阅读”在长期重视语文单篇课文阅读的教育背景下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讨论范围之中。
“整本书阅读”是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因长期注重语文单篇课文阅读导致的语言积累不充分、思维发展不全面、审美提高不明显、文化传承不到位等方面的弊病而提出的阅读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这方面的“整本书为何”“要读整本书”“怎么读整本书”以达到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一个推动者、促进者的角色。尤其在讨论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之下,符合其趋势的“整本书阅读”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笔者在本文中将把“整本书阅读”置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内涵探寻、价值探索,也就是说本文将着重探讨以下问题: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谓何?“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何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
“整本书阅读”,即“阅读整本书”,是对一整本的阅读而非单篇语文课文的阅读或是对节选文章的阅读。
从时间上来说,“整本书阅读”并不是产生于我们现在,相反,“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刻思想的阅读方法和精神。早在古代的蒙学教育中就已有关于幼儿的“整本书阅读”,在通读整本蒙学教材的同时通过不同的补充书籍来阅读,儿童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到了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学生将朱熹对他们的训导总结成的“朱子读书法 ”中所强调的“循序渐进”“居敬持志”等思想,也都在本质上体现着“整本书阅读”精神。
叶圣陶先生先后在1940年和1942年撰写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这两篇文章中提出了“整部的书”和“整本的书”的概念,并在此以后所写的很多的文章中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尽管叶圣陶在1940年之前并没有十分明确地提出“整本书阅读”的这一概念,但在很多对阅读教学的进行阐述的场合中他都流露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有关内涵和意蕴。比如他曾在1922 年所写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指出:“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 这一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有着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文学趣味的独有特质,第二阐述了“整本书阅读”重要性及其价值,第三提出了课外“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是以“泛读”为基础,并加以与课内的“精读”进行对照。到了1940 年,叶圣陶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转折点。那时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首次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整部的书”的基本概念。1942年,“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国文教材编辑思路又被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由此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这也就是说,我国教育的最终目标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于是在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在其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最终任务。在2016年9月,教育部又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并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其最终确立。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在学生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对语言的积累、梳理和整合,然后逐渐掌握我们的母语的特性和语言使用规律,最后形成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使用祖国的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主要指的是思维发展和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其经常使用语言使用、不断锻炼语言,在这些活动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也将继续促进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领略汉字结构之美、遣词造句之美、篇章手法之美等所形成的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品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再进一步达到提升学生的体验美、欣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能有准确的理解和借鉴的能力,这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就是指向学生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 二、“整本书阅读”对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探索
“整本书阅读”这一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阅读中只有整本书才能够体现作者思想观念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只有整本书才能体现文本逻辑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协调性,这在丰富和发展读者语言、锤炼和完善读者思维、丰富和扩充读者阅读经验、训练和提高读者阅读能力、培养和养成读者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千年以来积累的语文教育经验也在不停地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就在阅读和写作,而两者相比较而言,阅读又是以写作的基础的形象存在。关于阅读,其关键在积累,首先来说阅读的量的积累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了将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来讨论如何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问题。而随着读图时代的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现实到来,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阅读质和量都在有所下滑,由此更警示了“整本书阅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抛开历史,“整本书阅读 ”这一观念在现在的新时期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说明它依旧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适应着时代的需求,它的存在也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意义。尤其在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学科教育界讨论热点的现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更加显著突出。
首先,“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毋庸置疑的是,“整本书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十分广阔的语文文字积累平台,它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字量供学生学习、积累、梳理、整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一大体现。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以及结束后,“整本书”带给学生的体会感悟相较于单篇课文将会多得多,这就给了学生表达自我内心感受的机会,所以也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语文文字运用。
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前面讲到,“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很强的自主发挥空间,其实就体现于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阅读整本书后可以就自身生活经验以及知识能力进行个体个性解读,这不仅是一个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更是学生锻炼思维的过程。
再次,“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单篇语文课文相比较,“整本书阅读”的文学美学特征要浓厚得多,因而阅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思想、作者写作的美学原理运用有着更佳直观深切的感触,这对于学生欣赏语文文本、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品情意以及尝试学习文本进行文学创造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最后,“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文化传承。不可否认的是,单靠语文单篇课文,很难把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体现出来,而若是阅读一整本书、一整套书,虽不能将中华优秀文化尽收眼底但也可窥见二三,这其中的内涵远远超过单篇课文或节选课文,如此看来,“整本书阅读”对于帮助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作用便不言而喻了。
“整本书阅读”因其需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而具有较长的阅读周期和更为具有复杂性的阅读任务,这也就决定了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收获的成长和进步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所以在全民阅读质量低下却又被倡导要迫切提高全民阅读质量的当下,“整本书阅读”自然成为了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走上新台阶的途径之一。不仅如此,“整本书阅读”除了补充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等,其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帮助是不容小觑的。当然除了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所使用的阅读方法由笨拙生疏到灵活熟练的这个过程,无疑将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也就是说,“整本书阅读”会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套自己选择、自己锻炼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继而渐渐提高今后阅读的效率。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的广泛涉略让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在丰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真正钟情的书籍种类,继而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阅读审美情趣。如此这般,“整本书阅读”所带来的个体的良性发展最终会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在阅读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管贤强,陈月鸣.教师要创新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的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3-16.
[2] 赵长河.寻找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着力点[J].语文建设,2017(34):46-50.
[3] 欧阳芬,郭龙飞.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冷思考[J].语文建设,2017(34):68-71.
[4] 蔡朱晶.對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思考[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9):23.
[5] 李功连.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育思想概述[J].语文建设,2017(25):65-68.
[6] 张叶青.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突破——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J].基础教育课程,2017(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