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其科学素养高低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建设,本文以新疆高校大学生为例,针对此群体科学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需加强课堂建设,重新定位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目标及大学生自身需消除对科学的认识偏差三条对策。为西部大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出对策。
关键词:科学素养;大学生;提升对策
一、研究目的
本项目以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折射国家高等教育的成效,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成败提出观点和理念而开展。通过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对科学素养认识、基本科学素养、影响科学素养的因素三方面的研究,系统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为提升我区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我区科学教育提供数据支撑,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科学素养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让学校、社会、家庭正确认识科学教育的本质,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轻视能力、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思想,从科学知识内容、科学方法与过程、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的科学态度。并此研究结果可为一线科学教育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调查,反映出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科学素养水平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此基础上,探讨大学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科学素养提升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在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三所高校发放问卷,涉及理工、文史、艺术及其他专业,共计发放问卷2512份,回收有效问卷25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学校分布情况:石河子大学828人,占32.96%;新疆大学804人,占32.01%;塔里木大学880人,占35.03%。性别分布为:女生1106人,约占44.03%;男生1406人,约占55.97%。专业分布情况为:理工类:1545份,占61.5%;文史类:379份,占15.09%;艺术类:507份,占20.18%;其他:81份,占3.22%。
四、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自身要消除对科学的偏差认识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改变对科学功利化的看法。将学习科学知识的目标放长远,不局限于目前的专业需要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应合理利用高校开放的学习资源,自觉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纳入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安排当中,不仅要在课堂上汲取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在专题网站、各类媒体宣传上猎取科学知识,并在生活中注重锻炼和实践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唯如此,才能将一切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身加工转变成为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这一现实。
(二)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的建设
从问卷中我们得知,大多数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还是通过课堂学习。因此,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高校还得在课堂上下功夫。坚持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各类专业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对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建设上实现从理论到思维的递进式学习,使其在专业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同时, 也要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形成以學生主动追求科学知识及科学精神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为主导的科学教育模式,大力推行“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对于非理工科学生:加强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其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如聆听至少十场讲座才能获得相应学分,积极推进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从项目申报、文献搜集、实地调研、论文撰写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重新定位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目标
问卷分析我们得出调查对象中普遍存在主客不分、科学分析能力不强、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此,应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终目标之前,教育目标需要从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入手,优先注重学生理解“客体”和“客观”,将学生对“主体”和“人心”的关注转移到对“客体”的关注,突破传统思维的“天人合一”思想,才能达到对科学知识客观性、科学证据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从而能够使其摆脱常识、经验为依据的思维习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具备的分析能力有机结合。依托客观、中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思索体系提高科学素养。
五、结语
目前,新疆高校中本科生的科学素养不高的状况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尽管已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但大多仅形成于常识、经验层面,并不具备分析思维方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索体系,普遍把“经验”当“实验”。第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非是自己缺什么知识,而是社会缺什么,这使得科学在学生心中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而这种“色彩”造成学生的价值偏差。第三,学生在高校课堂中不仅缺少科学思维训练,而且缺少科学研究体验。
通过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研究出新疆高校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教育管理部门层面三个角度分析其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提出,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改变对科学功利化的看法。高校应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各类专业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管理部门应重新定位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终目标之前,教育目标需要从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入手。本研究希望以上提出的对策能有助于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素养;大学生;提升对策
一、研究目的
本项目以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折射国家高等教育的成效,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成败提出观点和理念而开展。通过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对科学素养认识、基本科学素养、影响科学素养的因素三方面的研究,系统的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为提升我区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我区科学教育提供数据支撑,并结合实际提出提升科学素养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让学校、社会、家庭正确认识科学教育的本质,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轻视能力、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思想,从科学知识内容、科学方法与过程、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的科学态度。并此研究结果可为一线科学教育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调查,反映出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科学素养水平发展特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此基础上,探讨大学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科学素养提升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在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三所高校发放问卷,涉及理工、文史、艺术及其他专业,共计发放问卷2512份,回收有效问卷25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学校分布情况:石河子大学828人,占32.96%;新疆大学804人,占32.01%;塔里木大学880人,占35.03%。性别分布为:女生1106人,约占44.03%;男生1406人,约占55.97%。专业分布情况为:理工类:1545份,占61.5%;文史类:379份,占15.09%;艺术类:507份,占20.18%;其他:81份,占3.22%。
四、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自身要消除对科学的偏差认识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改变对科学功利化的看法。将学习科学知识的目标放长远,不局限于目前的专业需要及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应合理利用高校开放的学习资源,自觉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纳入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安排当中,不仅要在课堂上汲取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在专题网站、各类媒体宣传上猎取科学知识,并在生活中注重锻炼和实践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唯如此,才能将一切有利于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外部可能性因素通过自身加工转变成为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这一现实。
(二)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的建设
从问卷中我们得知,大多数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还是通过课堂学习。因此,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科学素养,高校还得在课堂上下功夫。坚持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各类专业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对理工科学生的课程建设上实现从理论到思维的递进式学习,使其在专业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同时, 也要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形成以學生主动追求科学知识及科学精神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为主导的科学教育模式,大力推行“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对于非理工科学生:加强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其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如聆听至少十场讲座才能获得相应学分,积极推进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从项目申报、文献搜集、实地调研、论文撰写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重新定位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目标
问卷分析我们得出调查对象中普遍存在主客不分、科学分析能力不强、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此,应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终目标之前,教育目标需要从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入手,优先注重学生理解“客体”和“客观”,将学生对“主体”和“人心”的关注转移到对“客体”的关注,突破传统思维的“天人合一”思想,才能达到对科学知识客观性、科学证据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从而能够使其摆脱常识、经验为依据的思维习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具备的分析能力有机结合。依托客观、中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思索体系提高科学素养。
五、结语
目前,新疆高校中本科生的科学素养不高的状况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第一,尽管已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但大多仅形成于常识、经验层面,并不具备分析思维方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索体系,普遍把“经验”当“实验”。第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非是自己缺什么知识,而是社会缺什么,这使得科学在学生心中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而这种“色彩”造成学生的价值偏差。第三,学生在高校课堂中不仅缺少科学思维训练,而且缺少科学研究体验。
通过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研究出新疆高校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教育管理部门层面三个角度分析其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提出,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改变对科学功利化的看法。高校应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结合各类专业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管理部门应重新定位中国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目标,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最终目标之前,教育目标需要从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入手。本研究希望以上提出的对策能有助于提升新疆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