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许多学生在作文中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这主要原因是写作素材匮乏,本文针对如何捕捉写作素材,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导学生学会发掘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捕捉素材;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造成学生文风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能力。无法從每天似乎一样的单调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只会从课外优秀的作文中搬来套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从真实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语文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也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奇闻趣事,美丽风光等这些美好的事物会自然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与向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时,我带领孩子们游览学校的植物园,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同学们都很喜欢它。游览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根、茎、叶、花等,回来后写一篇作文。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手摸一摸,鼻闻一闻,有的互相交流、询问;有的还写下笔记,生怕忘了。回来后,学生埋头在桌子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的了。有的同学写到:“那四季常青的铁树,像个威严的卫士,守护着生物园,它虽然没有牡丹的美丽,也没有桂花的芳香,但它有武士般的坚强”;有的写到:“仙人掌的身体像是一块翡翠,又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它全身布满了一根根像钢针一样的刺,你可别小看这些刺这可是它用来自卫还击的武器呢……”精采的片段让我爱不释手。又如在指导写《难忘的“第一次”》的作文时,刚开始学生都说“老师,我们不懂写。”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我灵机一动:不懂写,那就是没有实践经验。于是我叫他们在当天晚上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衣服、煮饭、拖地板、扫地、洗碗等,做完后要把做的步骤一一记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很兴奋,在讨论着自己要做什么。第二天回校,我给他们开展了一个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发现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多样性:有的写炒菜,有的写做饭,有的写拖地板等等。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听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汇报及看了他们的作文之后,他们的真情实感令我很感动。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平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从教材资源中捕捉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乏名篇名作,而这些优秀篇章正是小学生应当进行仿写的范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学生应当根据这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显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凭借对语文教材的认识,从而延伸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掌握解决其他事情的技能。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巧妙地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课文讲了一位少年在表演杂技的时候频频失败,但是这并没有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镇定下来后,在第三次的时候终于成功。这一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只要你有一个目标,当你为此目标去奋斗、努力时失败了,这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一颗坚持到底、战胜自我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人生启示类的作文素材。又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讲了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里有马买下“我”的野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这是赞美美好心灵类的写作素材。还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山雨》就是提炼写法的素材。课文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作者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三个方面,描述了雨中山村美景。文中还有很多好词佳句也值得学生记忆和效仿。这课我设计的练笔是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优美的词句写一场家乡的雨。有的学生写了夏雨,有的学生写了春雨,有的学生写了阵雨。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每一场雨的特点,借鉴了文中的修辞语和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
三、从课外阅读中捕捉写作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课外阅读是开掘素材来源的又一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要求每人设立“拓展阅读记录册”,平时要求学生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美词佳句、名人事迹等,每月组织一次评选活动,交流个人收集的素材数量、质量,优胜者给与表扬、奖奖品。但是,在刚开始训练学生这样进行课外阅读时,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大好。后来我通过了解得知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阅读材料少,其次是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的,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失去了监督,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我在班里做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学生从家里精挑一本最好的书,带到班级里与同学交换着看,享受到读好书的乐趣。图书管理员负起责任,制定好《图书借阅手册》,做好图书借阅及归还工作。语文老师抽时间做阅读课,坚持让同学们读课外书,读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开阔知识面,促进认识的升华,陶冶精神情操,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捕捉作文素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有许多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去积累,就能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M].
[2]作文教学与教法[J],2017(06).
【关键词】作文教学;捕捉素材;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造成学生文风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能力。无法從每天似乎一样的单调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只会从课外优秀的作文中搬来套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下面就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从真实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之源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语文老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也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奇闻趣事,美丽风光等这些美好的事物会自然唤起学生对美的期待与向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时,我带领孩子们游览学校的植物园,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同学们都很喜欢它。游览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根、茎、叶、花等,回来后写一篇作文。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手摸一摸,鼻闻一闻,有的互相交流、询问;有的还写下笔记,生怕忘了。回来后,学生埋头在桌子写起来,再没有左顾右盼,呆呆坐着的了。有的同学写到:“那四季常青的铁树,像个威严的卫士,守护着生物园,它虽然没有牡丹的美丽,也没有桂花的芳香,但它有武士般的坚强”;有的写到:“仙人掌的身体像是一块翡翠,又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猬。它全身布满了一根根像钢针一样的刺,你可别小看这些刺这可是它用来自卫还击的武器呢……”精采的片段让我爱不释手。又如在指导写《难忘的“第一次”》的作文时,刚开始学生都说“老师,我们不懂写。”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我灵机一动:不懂写,那就是没有实践经验。于是我叫他们在当天晚上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衣服、煮饭、拖地板、扫地、洗碗等,做完后要把做的步骤一一记下来。这个时候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很兴奋,在讨论着自己要做什么。第二天回校,我给他们开展了一个体验交流会,让他们在浓厚的氛围中汇报交流各自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发现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多样性:有的写炒菜,有的写做饭,有的写拖地板等等。经过交流,学生在无形中收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听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汇报及看了他们的作文之后,他们的真情实感令我很感动。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既积累了写作素材,又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平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从教材资源中捕捉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乏名篇名作,而这些优秀篇章正是小学生应当进行仿写的范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学生应当根据这个例子进行举一反三。显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凭借对语文教材的认识,从而延伸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掌握解决其他事情的技能。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巧妙地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顶碗少年》,课文讲了一位少年在表演杂技的时候频频失败,但是这并没有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镇定下来后,在第三次的时候终于成功。这一强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只要你有一个目标,当你为此目标去奋斗、努力时失败了,这并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需要有一颗坚持到底、战胜自我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人生启示类的作文素材。又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讲了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里有马买下“我”的野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这是赞美美好心灵类的写作素材。还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山雨》就是提炼写法的素材。课文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的,作者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三个方面,描述了雨中山村美景。文中还有很多好词佳句也值得学生记忆和效仿。这课我设计的练笔是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优美的词句写一场家乡的雨。有的学生写了夏雨,有的学生写了春雨,有的学生写了阵雨。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每一场雨的特点,借鉴了文中的修辞语和修辞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
三、从课外阅读中捕捉写作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课外阅读是开掘素材来源的又一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要求每人设立“拓展阅读记录册”,平时要求学生注意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美词佳句、名人事迹等,每月组织一次评选活动,交流个人收集的素材数量、质量,优胜者给与表扬、奖奖品。但是,在刚开始训练学生这样进行课外阅读时,有个别学生做得不大好。后来我通过了解得知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阅读材料少,其次是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的,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失去了监督,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为此,我在班里做一个图书角,让每个学生从家里精挑一本最好的书,带到班级里与同学交换着看,享受到读好书的乐趣。图书管理员负起责任,制定好《图书借阅手册》,做好图书借阅及归还工作。语文老师抽时间做阅读课,坚持让同学们读课外书,读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开阔知识面,促进认识的升华,陶冶精神情操,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捕捉作文素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就有许多好的素材引导学生去积累,就能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写作素材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M].
[2]作文教学与教法[J],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