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论,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新的理念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如何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令人担忧。诸多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以我镇小学为例,全镇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五个突出的问题,(1)年龄大。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以上。(2)学历低,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编的,有的尽管达标,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3)编制紧,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村小有很多“包班”现象,大部分教师每周任课节数在35节以上。(4)结构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绝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课,(5)观念陈。有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教学方法仍是“涛声依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缺教学仪器,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教材变换了,而相应的实验仪器没有跟上,很多实验无法进行,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村小显得尤为突出。农村小学无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配套严重失调。受种种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全县有很多中、小学校因“投入不足”“普九”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这些沉重的债务压在学校里,导致了校长无钱激励教师、无力投入教学,就连教师去县、市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都要受到制约。
针对以上综合因素,我个人认为要采取如下对策:
(1)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
一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二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要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2)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目前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差距越来越大,要想缩小这个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新教师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使之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新局面。
(3)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
一要推行教育经费改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办学经费从何而来?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办好教育,提高质量谋求一条生存之路。
二是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
(4)要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一是优化目标管理。每年教育局都要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年终目标考评,而各学校要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定人定职责定奖惩,促使其学科及格率,优分率逐步达标。二是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我们的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我们的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三是优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实施全员管理,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四是通过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出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教育 教学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我县全面展开,我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论,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新的理念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
如何使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使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令人担忧。诸多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具体表现在:
1、师资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以我镇小学为例,全镇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五个突出的问题,(1)年龄大。教师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以上。(2)学历低,有四分之一的教师是民师转编的,有的尽管达标,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3)编制紧,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村小有很多“包班”现象,大部分教师每周任课节数在35节以上。(4)结构差,学科结构很不合理,绝大部分村小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严重制约着这些课程的正常开课,(5)观念陈。有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教学方法仍是“涛声依旧”,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条件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缺教学仪器,特别是新的课程改革,教材变换了,而相应的实验仪器没有跟上,很多实验无法进行,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村小显得尤为突出。农村小学无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配套严重失调。受种种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经济因素制约着质量的提高
全县有很多中、小学校因“投入不足”“普九”等多种原因债台高筑,这些沉重的债务压在学校里,导致了校长无钱激励教师、无力投入教学,就连教师去县、市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都要受到制约。
针对以上综合因素,我个人认为要采取如下对策:
(1)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
一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二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要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2)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目前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差距越来越大,要想缩小这个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新教师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使之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新局面。
(3)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
一要推行教育经费改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办学经费从何而来?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为办好教育,提高质量谋求一条生存之路。
二是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
(4)要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一是优化目标管理。每年教育局都要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年终目标考评,而各学校要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定人定职责定奖惩,促使其学科及格率,优分率逐步达标。二是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我们的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我们的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三是优化教学质量管理,通过实施全员管理,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四是通过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出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