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注水开发中,油层压力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油井的生产潜力。本文总结示范区近几年来地层压力变化情况以及利用各种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因素。
【关键词】地层压力;油层污染;注采比;杏六区
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的灵魂,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不仅直接影响油井的产量和自然递减率,更是确保油田稳产的根本所在。
1.示范区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1.1 示范区系统地层压力及油井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根据井数加权法求出系统地层压力。从整个注采系统看,注采比保持在较高水平,系统压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油井的地层压力持续偏低。
1.2 不同井网注采比不同,地层压力差异大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当井数不变时,地层压力和注采比有关。从各套井网的注采比看,基础井网最高,三次井网最低。从地层压力看,基础井网地层压力逐步上升,一次井网地层压力逐步下降,二次井网地层压力比较平稳,三次井网的地层压力变化较大。
1.3 三次加密井投产对示范区地层压力的影响
三次加密井投产初期,示范区整体地层压力有所回升,由于三次加密井发育差,油层动用状况不佳,2009年地层压力有下降趋势。
2.示范区地层压力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2.1 异常高压层的形成因素
2.1.1 构造、断层 从微幅度构造图上分析油水井所处位置,一般来讲,油井处于构造高点泄压慢,注水井易憋压。从断层面图上分析,一般注水井排与断层上升盘夹角的锐角三角区,注采系统不协调,易形成高压。据统计,2003年到2006年水井监测情况,水井有9口地层压力上升幅度超过2Mpa,其中5口受断层影响;2004年到2006年油井监测情况,油井有11口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超过1Mpa,其中7口受断层影响。以上情况说明,在断层附近的油水井受注采不完善的影响,压力变化较大,易形成低压高压区。
2.1.2 砂层平面非均质性和渗流能力 从单砂层平面相带图上看,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油水井间渗流差异越大,水驱阻力大,易于形成高压区。从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看,主力油层渗流能力好,憋压现象少。
2.1.3 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 从沉积单元相带图上,分析注采井组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注大于采或者有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是否存在厚注薄采或高注低采,这两种情况均可导致高压层的形成。而注大于采是主要原因,约占65%。
2.1.4 开发因素的影响 注水井投注初期和分层注水后是否超压注水是形成异常高压层的关键因素。另外,各套井网注采系统、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等诸多原因使部分井、层注采关系不协调致使“渗流能力低,连通状况差的油层”引起“憋压”,形成高压层。
2.2 油井地层压力低的影响因素
2.2.1 油水井数比高,注采不完善 从示范区各套井网的油水井井数比看,基础井网注采系统相对完善,供液比较充足,地层能量基本保持较高水平,而二次、三次井網由于油水井井数比偏高,注采系统相对不完善,沉没度呈下降趋势,地层压力偏低。注采不完善直接影响地层能量的供给,由于油井周围注水井点少,造成油井生产能力降低。
2.2.2 油层污染 近几年的化验数据表明,注入水水质基本不达标,造成注入井压力上升,而油井地层压力下降。部分井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污染,在上半年的测压井中二次井网和三次井网的油层污染井各占30%和33%。影响总体地层压力0.1MPa。
2.2.3 射孔对应性差 由于油井射开层与周围水井射孔对应性差,地层压力不能得到更好的补充,导致地层压力持续偏低。
2.2.4 油层动用差 油层动用状况与地层压力有直接关系,从各套井网的动用状况看三次井网动用状况最差,三次井网的总压差达到了-4.1MPa。油层动用状况差也是影响三次井网地层压力的主要原因。
2.2.5 地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及非均质性等原因影响,使水井周围高的地层压力不能很快的传递到采出井点,在水井周围形成憋压现象,水井的地层压力将进一步升高;同时在油田开发上为了保持稳产,提高采油井产能而不断放大生产压差,造成油井地层压力相应下降。
从整个注采系统上看,注采比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水井地层压力高于油井地层压力,由于非均质性影响,使注入水渗流到采出井点的难度增加。
3.结论
1)由于示范区独特的地质发育特征和开发现状,造成示范区的地层压力高压区、低压区并存,高压区存在低压层,低压区存在高压层。
2)由于地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砂体发育差,不同油层之间、同一油层不同井区之间压差比较大。油井为了提高产能等因素造成油水井间压力梯度变大,使水井形成“憋压”,也就是异常高压层,而油井地层压力下降。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高压层进行补孔、压裂、酸化放压、对低压层进行增注,减小层间的压差,降低压力的非均衡性。
3)从开发因素上分析,射孔对应性差,多套井网开发并存,使单砂体注采关系更为复杂,各别油层的动用状况差等诸多因素同样会造成水井压力持续升高而油井地层能量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
4)地层压力的治理是注水——产液结构,注采系统的不断调整完善过程,是油田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洪彪,孙波,周慧.多油层油田地层压力分析.油气井测试.2004.2,1
[2]李宜坤,张永军,赵福麟,王正坤. 压力梯度分布图的研究及应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6,25
[3]吴洪彪,毕艳昌,刘淑芬..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评价中的问题分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12,6
[4]方凌云,万新德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刘春发等.砂岩油田开发成功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6]刘丁增等.大庆多层砂岩油田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地层压力;油层污染;注采比;杏六区
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的灵魂,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不仅直接影响油井的产量和自然递减率,更是确保油田稳产的根本所在。
1.示范区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1.1 示范区系统地层压力及油井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根据井数加权法求出系统地层压力。从整个注采系统看,注采比保持在较高水平,系统压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油井的地层压力持续偏低。
1.2 不同井网注采比不同,地层压力差异大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当井数不变时,地层压力和注采比有关。从各套井网的注采比看,基础井网最高,三次井网最低。从地层压力看,基础井网地层压力逐步上升,一次井网地层压力逐步下降,二次井网地层压力比较平稳,三次井网的地层压力变化较大。
1.3 三次加密井投产对示范区地层压力的影响
三次加密井投产初期,示范区整体地层压力有所回升,由于三次加密井发育差,油层动用状况不佳,2009年地层压力有下降趋势。
2.示范区地层压力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2.1 异常高压层的形成因素
2.1.1 构造、断层 从微幅度构造图上分析油水井所处位置,一般来讲,油井处于构造高点泄压慢,注水井易憋压。从断层面图上分析,一般注水井排与断层上升盘夹角的锐角三角区,注采系统不协调,易形成高压。据统计,2003年到2006年水井监测情况,水井有9口地层压力上升幅度超过2Mpa,其中5口受断层影响;2004年到2006年油井监测情况,油井有11口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超过1Mpa,其中7口受断层影响。以上情况说明,在断层附近的油水井受注采不完善的影响,压力变化较大,易形成低压高压区。
2.1.2 砂层平面非均质性和渗流能力 从单砂层平面相带图上看,砂体形态越复杂,平面非均质性越严重,油水井间渗流差异越大,水驱阻力大,易于形成高压区。从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看,主力油层渗流能力好,憋压现象少。
2.1.3 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 从沉积单元相带图上,分析注采井组油水井射孔对应状况,分析是否注大于采或者有注无采,分析油水井射孔层位是否存在厚注薄采或高注低采,这两种情况均可导致高压层的形成。而注大于采是主要原因,约占65%。
2.1.4 开发因素的影响 注水井投注初期和分层注水后是否超压注水是形成异常高压层的关键因素。另外,各套井网注采系统、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等诸多原因使部分井、层注采关系不协调致使“渗流能力低,连通状况差的油层”引起“憋压”,形成高压层。
2.2 油井地层压力低的影响因素
2.2.1 油水井数比高,注采不完善 从示范区各套井网的油水井井数比看,基础井网注采系统相对完善,供液比较充足,地层能量基本保持较高水平,而二次、三次井網由于油水井井数比偏高,注采系统相对不完善,沉没度呈下降趋势,地层压力偏低。注采不完善直接影响地层能量的供给,由于油井周围注水井点少,造成油井生产能力降低。
2.2.2 油层污染 近几年的化验数据表明,注入水水质基本不达标,造成注入井压力上升,而油井地层压力下降。部分井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污染,在上半年的测压井中二次井网和三次井网的油层污染井各占30%和33%。影响总体地层压力0.1MPa。
2.2.3 射孔对应性差 由于油井射开层与周围水井射孔对应性差,地层压力不能得到更好的补充,导致地层压力持续偏低。
2.2.4 油层动用差 油层动用状况与地层压力有直接关系,从各套井网的动用状况看三次井网动用状况最差,三次井网的总压差达到了-4.1MPa。油层动用状况差也是影响三次井网地层压力的主要原因。
2.2.5 地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及非均质性等原因影响,使水井周围高的地层压力不能很快的传递到采出井点,在水井周围形成憋压现象,水井的地层压力将进一步升高;同时在油田开发上为了保持稳产,提高采油井产能而不断放大生产压差,造成油井地层压力相应下降。
从整个注采系统上看,注采比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水井地层压力高于油井地层压力,由于非均质性影响,使注入水渗流到采出井点的难度增加。
3.结论
1)由于示范区独特的地质发育特征和开发现状,造成示范区的地层压力高压区、低压区并存,高压区存在低压层,低压区存在高压层。
2)由于地层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砂体发育差,不同油层之间、同一油层不同井区之间压差比较大。油井为了提高产能等因素造成油水井间压力梯度变大,使水井形成“憋压”,也就是异常高压层,而油井地层压力下降。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高压层进行补孔、压裂、酸化放压、对低压层进行增注,减小层间的压差,降低压力的非均衡性。
3)从开发因素上分析,射孔对应性差,多套井网开发并存,使单砂体注采关系更为复杂,各别油层的动用状况差等诸多因素同样会造成水井压力持续升高而油井地层能量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
4)地层压力的治理是注水——产液结构,注采系统的不断调整完善过程,是油田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洪彪,孙波,周慧.多油层油田地层压力分析.油气井测试.2004.2,1
[2]李宜坤,张永军,赵福麟,王正坤. 压力梯度分布图的研究及应用.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6,25
[3]吴洪彪,毕艳昌,刘淑芬..注水开发油田地层压力评价中的问题分析.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12,6
[4]方凌云,万新德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5]刘春发等.砂岩油田开发成功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6]刘丁增等.大庆多层砂岩油田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