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形成,形成良好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学科内容。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内容与技能的培养,同时对于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身心发展情况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将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课外延展。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方式进行了探究,并以此作为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开展并进一步深入实施,提升整体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德育教育;课外延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突破学校及其课堂的局限,为学生们创设更多学习的条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向社会生活扩展延伸,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立足于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开展更多的现代社会实践性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扩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建设和打造一个课外真正实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使学生们进一步增强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与感悟,并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主体认知、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等。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现状
1.1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讲授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想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地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仅靠掌握课堂知识已经是远远不够。部分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未充分地结合小学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而采取课外延展的策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学习多集中在一个课堂,这种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知识点单纯地停留在一节课内,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被削弱,无法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基本的法制素养。
1.2课外延展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
部分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日常和生活现状,导致了课外扩展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和生活体验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课外扩展活动中吸收营养,自然就难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延展策略
2.1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延后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学基础,以课前自学和课后作业练习为教学辅助。通过课前自学与课后作业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于道德品质的培育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积累的过程,不太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看到其效果,这样的教育特征就需要求教师以其课外扩展活动作为其实践性教育的依据,巩固课程的教学成果,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促使其道德与法治课程获得良好的课外扩展活动效果。具体而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求教师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我们是公民》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扩展活动,为学生创设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阐释公民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后延展。
2.2不断创新课外延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外教育课外延展的同时,也能够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更为立体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把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和其他专业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例如小学语文学科。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为主要的载体,融合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人文情怀、爱国情操等进行综合教育,充分渗透小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中的知识点,从而实现课外教育课外延展的目标。
2.3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向思想政治领域的课外延展的一种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最终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且能够真正地在社会中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在组织一些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并制定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的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进入社会去实践,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日常生活技巧及与其他人和谐地相处。
在部编版六年级《执法守法 依法维权》中,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基本讲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法律意识,并明确法律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并进一步进行课外延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觉守法守规行为,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
2.4促进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延展
实现小学生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一种课外延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对其进行教学,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将一些关于生活的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导他们把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育,创设人际交往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精神,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一个课外延展。
2.5运用教学评价促进课外延展的效果
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技能实操方面的提升。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将自我的评价与他人的自我评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相互评估中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而客观地正确认识自我,才会更好地启迪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性进步。
结束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并不是单一地将课堂教学进行延续,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理念进行整体的课外延展,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有效的课外延展实施,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凤丽. 如何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外教育[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4):239-239.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德育教育;课外延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地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突破学校及其课堂的局限,为学生们创设更多学习的条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向社会生活扩展延伸,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立足于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开展更多的现代社会实践性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扩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建设和打造一个课外真正实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使学生们进一步增强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与感悟,并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主体认知、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等。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延展现状
1.1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讲授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想要做到让学生真正地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仅靠掌握课堂知识已经是远远不够。部分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未充分地结合小学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整体身心健康发展规律而采取课外延展的策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学习多集中在一个课堂,这种方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知识点单纯地停留在一节课内,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导致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被削弱,无法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和基本的法制素养。
1.2课外延展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
部分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日常和生活现状,导致了课外扩展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和生活体验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课外扩展活动中吸收营养,自然就难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外延展策略
2.1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延后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学基础,以课前自学和课后作业练习为教学辅助。通过课前自学与课后作业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于道德品质的培育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积累的过程,不太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看到其效果,这样的教育特征就需要求教师以其课外扩展活动作为其实践性教育的依据,巩固课程的教学成果,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促使其道德与法治课程获得良好的课外扩展活动效果。具体而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求教师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方法结合实际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我们是公民》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扩展活动,为学生创设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区的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阐释公民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后延展。
2.2不断创新课外延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外教育课外延展的同时,也能够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一个更为立体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把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和其他专业的知识点进行融合,例如小学语文学科。小学的语文课程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育人素材,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为主要的载体,融合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人文情怀、爱国情操等进行综合教育,充分渗透小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中的知识点,从而实现课外教育课外延展的目标。
2.3有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向思想政治领域的课外延展的一种途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最终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并且能够真正地在社会中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在组织一些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并制定一些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的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进入社会去实践,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日常生活技巧及与其他人和谐地相处。
在部编版六年级《执法守法 依法维权》中,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基本讲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法律意识,并明确法律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并进一步进行课外延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觉守法守规行为,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和模仿。
2.4促进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延展
实现小学生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一种课外延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对其进行教学,通过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将一些关于生活的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导他们把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育,创设人际交往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精神,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一个课外延展。
2.5运用教学评价促进课外延展的效果
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技能实操方面的提升。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将自我的评价与他人的自我评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相互评估中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而客观地正确认识自我,才会更好地启迪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性进步。
结束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延展并不是单一地将课堂教学进行延续,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理念进行整体的课外延展,并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有效的课外延展实施,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凤丽. 如何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外教育[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4):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