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明灯寺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一个人走进明灯寺,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细雨霏霏,有时只看了一眼,有时却待上大半天。这个雨后的清晨,我又一次叩访点灯山明灯寺。
  沿着山麓蜿蜒而行,两旁云雾缠绕、古木参天,重叠的群山和深邃的幽谷尽收眼底。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人面狮峰下,偌大的明灯寺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只见流水潺潺,百花争艳,悠扬悦耳的佛歌隐隐约约飘入耳际,刹那间心如止水,万物皆空。这里是心灵的净土,展示着一处佛教文化的清纯与圣洁,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淡泊。
  明灯寺掩映在密林之中,金黄色的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清亮的光芒;左边回廊的尽头,是一排低矮房舍,见证这座禅院的前世今生。明灯寺位于诏安县太平镇点灯山上。
  漫步林间小道,两旁郁郁葱葱、花香满径。悠然步入大院,正厅陈列着观音菩萨、弥勒佛、十八罗汉众路神仙。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持香作揖、念念有词,眼眸深情地仰望着神灵,祈祷平安。一年四季,明灯寺青烟缭绕、佛音梵唱,无论心情何等浮躁,只要踏入禅院,片刻之间安静下来,不由的沉浸在祥和忘我的意境之中。
  走出侧门,极目眺望,只见峰峦叠嶂,苍茫连绵的远山,色彩变幻的云海错落有致。我们顺着脚下的石阶小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密林深处豁然开朗,气势恢宏的护法殿呈现在眼前,手摸碑志铭文、思绪悠悠。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末期,元军大举入侵,抢掠烧杀无恶不作,各地群众走投无路,纷纷起兵反抗。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陈吊眼、陈吊花兄妹率领附近的农民揭竿起义,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称十万众、连营数百里。起义军每到一处,严惩污吏、诛杀残暴、开仓散谷,深得百姓拥护。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元军势力强大,起义以失败告终。陈吊眼更是听信叔父谗言,在点灯山梳妆台错杀陈吊花,最终导致全军覆灭。那一夜,陈吊眼凝神伫立于山峰、仰天长啸,一袭衣髯飘逸,愧与恨在漫山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豪气,将一段悲伤的战史凝固成山顶的磐石。而今,陈吊花的尸骨埋葬于点灯山的玉女峰,遗世独立。
  点灯山明灯寺曾是起义军操戈练兵的大本营,山上常年亮着灯,那生生不息的一盏明灯穿透夜空,激励着将士们前进的路。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后人所称颂。“英雄气魄千秋在,姿态高昂万古存。”为了纪念陈吊花,后人在山中建立庙宇,凭吊英灵。护法殿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诉说着那段厚重的历史……往事如烟,多少的壮志与豪情宛若滔滔不绝的东溪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朽的是陈吊花神奇而又悲壮的故事。
  如今,庙里依然亮着灯,只为了迷茫的人指引方向。点灯山、明灯寺也由此得名。这是一座悲情的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的游人慕名而来,如英雄有知,定会含笑九泉吧。
  掌灯时分,明灯寺又唱起了佛歌,优美的旋律听得游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那歌声似潺潺流淌的山泉,浸润的是时间带来的隽永。颂声盈耳、佛歌悠扬,善男信女云集明灯寺,虔诚意笃,没有纷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生活都是自己写的,喜怒哀乐从心,冷暖炎凉自知,看惯了世间荣辱纷争,多少名缰利锁置若罔闻,置身明灯寺,梦里不知身是谁,一宵吟唱,诠释的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淡泊的名利,一种随情任性、随遇而安的镇定与和平。
其他文献
周庄是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家协会江南水乡文学创作生活基地。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市,被评为“全国第一水乡”并非浪得虚名。“周庄旅游”在全国旅游系统近3000万从业人员中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单位”,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品牌。  周庄镇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和南湖环抱之中,四面环水,港汊纷歧,湖河相联。水道纵横交错,堪称水泽国。更难得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水道中还保留了元、明、清十四座古桥。整
期刊
时常在傍晚时分,坐在梅园路建设银行对面的“诏安老菜脯粥店”里,点上一碗青尾虾菜脯粥,透过玻璃橱窗望着窗外人来人往,感受着诏安人特有的怡然自得的“慢生活”节奏。  诏安人的“慢”,体现在饮食上,可以是慢熬细炖、不计时间成本的精挑细选,就像眼前的这碗“老菜脯海鲜粥”,据说选用的海虾是刚刚离岸的甲洲青尾虾,以慢火熬制出来的筒骨汤做底味(之所以选用筒骨熬制,诏安人的说法也是因为比起猪头骨、排骨,猪筒骨熬出
期刊
我所居住的小区大门位于漳华路,漳华路是后面这些年拓宽的,亮亮堂堂的,能跑四车道的车。漳华路还是一条分界线,分出了路两边截然不同的两大景象,对面是工人新村、经济适用房和一个老厂,而我住的这一面有我们的还算新的小区,还有邻近的新建筑。也就是说我们这一面代表新,另一面代表旧,我甚至想说,漳华路像一把刀,一刀切出不同的景色,兴旺与衰败的景色。我甚至还能穿越般地看到若干年前的工业和农业。若干年前对面是工业,
期刊
“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这句颇有意境的形容,为月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陶醉,更让人浮想联翩!  月港,一条打开明朝海禁门户的港湾,一座兴起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县城,狭长古朴的古街深沉宁静,燕尾飞檐的庙宇酣然惬意,朱瓦白墙的古厝岁月斑驳,青石铺筑的码头光影流泻,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以沉静的姿态跃然眼眸。  江风在无声处悄然而至,轻拂着游人的脸颊和发丝,随着数位老人在欢声笑语的闲谈轻聊中此起彼
期刊
南靖县南坑镇新罗村长林自然村有一座土楼,因它隐藏于翠色掩映的崇山峻岭之中,而称它为翠林楼。又因它是福建土楼中最小的一座圆土楼,而称它为袖珍土楼。我早就听说过翠林楼了,可一直没机会去观看。  一日,小陈约我陪厦门和漳州来的朋友去看翠林楼。开车的小曾是小陈的朋友。他带路,其他朋友坐的两部车子跟在后边。从县城出发,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长林自然村。一进村口就看到了一座庙宇。车子从庙前经过,就来到了翠林楼前的宽
期刊
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碧云寺,县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七里桥亭。溪流两岸古榕翠竹相互荫翳,亭东侧有明代所建佛教寺院又称“碧云亭”,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建。原为“和义桥”桥亭,奉祀观音菩萨。该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圆形石柱,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该亭外立康熙、乾隆、光绪年间重修碑3 通。亭后有唐代陈元光女婿戴君胄的墓葬。1986年于原址重修,并建“
期刊
九侯山系乌山支脉,在诏安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湖内村,有九大山峰并列,尊若公侯。主峰西山岩海拔1117米,最高为天柱峰。九侯山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区民间俗称“九侯岩”,面积25平方公里。  九侯岩层峦叠嶂,烟岚起伏,据《漳州图经》记载:“禹庶子封于会稽,其后子孙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峰 ,故名。”九侯岩又以九侯禅寺为主体,周围天然生成十八景、二十四奇观,被誉为“万山第一”。“山峻、水秀、树
期刊
父亲经常和我们提起,母亲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  当年,因为家庭“成份高”的问题,当母亲爱上比她大十岁的英俊帅气的父亲时,父亲家里极力反对。出身“三代贫农”的父亲,“阶级成份”明显要比母亲优越得多。只因为两人的情投意合,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到一起。一桌一椅一张床就成了他们结婚的全部家当。那年母亲十八岁,正值青春年华。  母亲得到父亲家认可是在结婚后。刚进门时,以父亲的话说,过惯了富足生活的母亲,对家务
期刊
“我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护送您,我们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去死,包括自己的父亲,母亲,孩子,还有兄弟姐妹,也随时都可能会死,但我们为什么还接了这个任务啊?因为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过誓:牺牲个人,严守秘密……”当船老大潘雨青被洋大叔误解羞辱后,情绪激动地说的这番话,不禁让人眼眶湿润。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无数共产党员遭到追捕、屠杀。我们党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正是从上海
期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圣杜甫讴歌冬至节的《小至》,诗中不仅流露出诗人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也道出了冬至后白昼渐长,阴尽阳至,阳气渐舒,虽瑟瑟寒风,叶落萧萧,但一切都孕育着无限春意与生机。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花绚烂,夏木峥嵘,秋风瑟瑟,冬雪皑皑。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