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一个人走进明灯寺,不管风和日丽还是细雨霏霏,有时只看了一眼,有时却待上大半天。这个雨后的清晨,我又一次叩访点灯山明灯寺。
沿着山麓蜿蜒而行,两旁云雾缠绕、古木参天,重叠的群山和深邃的幽谷尽收眼底。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人面狮峰下,偌大的明灯寺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只见流水潺潺,百花争艳,悠扬悦耳的佛歌隐隐约约飘入耳际,刹那间心如止水,万物皆空。这里是心灵的净土,展示着一处佛教文化的清纯与圣洁,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淡泊。
明灯寺掩映在密林之中,金黄色的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清亮的光芒;左边回廊的尽头,是一排低矮房舍,见证这座禅院的前世今生。明灯寺位于诏安县太平镇点灯山上。
漫步林间小道,两旁郁郁葱葱、花香满径。悠然步入大院,正厅陈列着观音菩萨、弥勒佛、十八罗汉众路神仙。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持香作揖、念念有词,眼眸深情地仰望着神灵,祈祷平安。一年四季,明灯寺青烟缭绕、佛音梵唱,无论心情何等浮躁,只要踏入禅院,片刻之间安静下来,不由的沉浸在祥和忘我的意境之中。
走出侧门,极目眺望,只见峰峦叠嶂,苍茫连绵的远山,色彩变幻的云海错落有致。我们顺着脚下的石阶小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密林深处豁然开朗,气势恢宏的护法殿呈现在眼前,手摸碑志铭文、思绪悠悠。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末期,元军大举入侵,抢掠烧杀无恶不作,各地群众走投无路,纷纷起兵反抗。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陈吊眼、陈吊花兄妹率领附近的农民揭竿起义,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称十万众、连营数百里。起义军每到一处,严惩污吏、诛杀残暴、开仓散谷,深得百姓拥护。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元军势力强大,起义以失败告终。陈吊眼更是听信叔父谗言,在点灯山梳妆台错杀陈吊花,最终导致全军覆灭。那一夜,陈吊眼凝神伫立于山峰、仰天长啸,一袭衣髯飘逸,愧与恨在漫山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豪气,将一段悲伤的战史凝固成山顶的磐石。而今,陈吊花的尸骨埋葬于点灯山的玉女峰,遗世独立。
点灯山明灯寺曾是起义军操戈练兵的大本营,山上常年亮着灯,那生生不息的一盏明灯穿透夜空,激励着将士们前进的路。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后人所称颂。“英雄气魄千秋在,姿态高昂万古存。”为了纪念陈吊花,后人在山中建立庙宇,凭吊英灵。护法殿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诉说着那段厚重的历史……往事如烟,多少的壮志与豪情宛若滔滔不绝的东溪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朽的是陈吊花神奇而又悲壮的故事。
如今,庙里依然亮着灯,只为了迷茫的人指引方向。点灯山、明灯寺也由此得名。这是一座悲情的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的游人慕名而来,如英雄有知,定会含笑九泉吧。
掌灯时分,明灯寺又唱起了佛歌,优美的旋律听得游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那歌声似潺潺流淌的山泉,浸润的是时间带来的隽永。颂声盈耳、佛歌悠扬,善男信女云集明灯寺,虔诚意笃,没有纷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生活都是自己写的,喜怒哀乐从心,冷暖炎凉自知,看惯了世间荣辱纷争,多少名缰利锁置若罔闻,置身明灯寺,梦里不知身是谁,一宵吟唱,诠释的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淡泊的名利,一种随情任性、随遇而安的镇定与和平。
沿着山麓蜿蜒而行,两旁云雾缠绕、古木参天,重叠的群山和深邃的幽谷尽收眼底。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人面狮峰下,偌大的明灯寺呈现在眼前。放眼望去,只见流水潺潺,百花争艳,悠扬悦耳的佛歌隐隐约约飘入耳际,刹那间心如止水,万物皆空。这里是心灵的净土,展示着一处佛教文化的清纯与圣洁,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淡泊。
明灯寺掩映在密林之中,金黄色的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清亮的光芒;左边回廊的尽头,是一排低矮房舍,见证这座禅院的前世今生。明灯寺位于诏安县太平镇点灯山上。
漫步林间小道,两旁郁郁葱葱、花香满径。悠然步入大院,正厅陈列着观音菩萨、弥勒佛、十八罗汉众路神仙。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持香作揖、念念有词,眼眸深情地仰望着神灵,祈祷平安。一年四季,明灯寺青烟缭绕、佛音梵唱,无论心情何等浮躁,只要踏入禅院,片刻之间安静下来,不由的沉浸在祥和忘我的意境之中。
走出侧门,极目眺望,只见峰峦叠嶂,苍茫连绵的远山,色彩变幻的云海错落有致。我们顺着脚下的石阶小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密林深处豁然开朗,气势恢宏的护法殿呈现在眼前,手摸碑志铭文、思绪悠悠。
据史料记载:在南宋末期,元军大举入侵,抢掠烧杀无恶不作,各地群众走投无路,纷纷起兵反抗。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陈吊眼、陈吊花兄妹率领附近的农民揭竿起义,势力遍及漳、汀、潮一带,号称十万众、连营数百里。起义军每到一处,严惩污吏、诛杀残暴、开仓散谷,深得百姓拥护。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元军势力强大,起义以失败告终。陈吊眼更是听信叔父谗言,在点灯山梳妆台错杀陈吊花,最终导致全军覆灭。那一夜,陈吊眼凝神伫立于山峰、仰天长啸,一袭衣髯飘逸,愧与恨在漫山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豪气,将一段悲伤的战史凝固成山顶的磐石。而今,陈吊花的尸骨埋葬于点灯山的玉女峰,遗世独立。
点灯山明灯寺曾是起义军操戈练兵的大本营,山上常年亮着灯,那生生不息的一盏明灯穿透夜空,激励着将士们前进的路。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后人所称颂。“英雄气魄千秋在,姿态高昂万古存。”为了纪念陈吊花,后人在山中建立庙宇,凭吊英灵。护法殿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仿佛诉说着那段厚重的历史……往事如烟,多少的壮志与豪情宛若滔滔不绝的东溪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朽的是陈吊花神奇而又悲壮的故事。
如今,庙里依然亮着灯,只为了迷茫的人指引方向。点灯山、明灯寺也由此得名。这是一座悲情的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的游人慕名而来,如英雄有知,定会含笑九泉吧。
掌灯时分,明灯寺又唱起了佛歌,优美的旋律听得游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那歌声似潺潺流淌的山泉,浸润的是时间带来的隽永。颂声盈耳、佛歌悠扬,善男信女云集明灯寺,虔诚意笃,没有纷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生活都是自己写的,喜怒哀乐从心,冷暖炎凉自知,看惯了世间荣辱纷争,多少名缰利锁置若罔闻,置身明灯寺,梦里不知身是谁,一宵吟唱,诠释的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一种淡泊的名利,一种随情任性、随遇而安的镇定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