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应站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角度,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创业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了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概述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是指基于技术、产品、品牌、服务、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组织构建、市场拓展、渠道建立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而展开的创新创业活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这既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决策,也是提高国内创業创新潜力的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无限的创造力,把施展才华的机会赋予那些有创业创新能力的群众,以使他们自立、出彩。
  创新创业人才指的是在某些行业领域中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并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把知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弥补现有市场的空缺,使市场需求有所创新,为社会创造新的工作职位,提高社会就业率。
  二、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然性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与模式的深化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把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全面化,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时代要求
  化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就是要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实现全民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培育企业发展新模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资源汇集平台构建的重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二)高校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将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和就业模式的形成与实践。鼓励并帮助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是学生走出校门、立足社会的出路,培养创业人才也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方法。高校为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提供技术、人才、管理、培训等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创业型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使学生拥有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能够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与决策。当代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校系统的教育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成长为创新创业型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符合以创业促就业的倡议。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赖学校,这需要社会、政府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完成,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认为创业是有风险的,如果失败了更没有面子,大学生毕业就应该进入进企事业单位、大公司上班才体面。这种不理解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虽然工商、税务等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但是手续申请繁琐,优惠力度小,由于扶植体系不健全,甚至可能申请不下来。高校要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思想的转变。
  (二)缺乏富有经验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经历,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也没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多数创业教育教师纸上谈兵,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变高校教师的传统思想、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育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国高校要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队伍,成为学生创业的榜样。教师教授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要把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为启发学生展开创业奠定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陈旧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没有完全纳入教学体系中,缺乏健全、专业的系列课程与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学生很难具备创业教育专业优势。只有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课题体系和丰富合理的课程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才能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技能。
  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双创”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包括创业思维、产品意识、风险意识、专业技术、运营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守业精神等。高校需构建多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创新创业精神上搭建一个学习平台,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建设。
  (二)“双创”多维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建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人才核心问题,任何一个过程都必须重视。高校可建立双创思维课、双创融合课、双创孵化课启发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通过双创实训、双创研发、校外实践、双创竞赛、项目实施、商业路演、模拟运营等课程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借助学生战略融资、企业实战、双创教师、企业导师、课程融通、众创平台、孵化平台、创客空间、可行性评估、市场价值、团队资源、外部资源等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付诸于实践。
  (三)“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
  依靠高校自身力量,并不能完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依托社会、政府、企业的力量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江西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稳定经营1年以上,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5000元。这种经济方面的支持对于学生实现创业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谢秋丽,程勇.产学研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
  [2]唐德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
  [3]刘彤瑶,程丽梅,李珊珊.地方高校双创型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
  [4]欧阳杜娟,刘楠.关于“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8(4)
  [5]费蓉,王磊等.基于“双创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3)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受到家长、社会、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如何认识恋爱、如何处理恋爱关系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一生,甚至影响到社会生活、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现今大学生恋爱道德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正确的恋爱观,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此学校、家庭以及各方社会力量要积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本文便对大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当前高校社会工作教育面临困境,再接着阐述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困境产生原因,最后论述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对策,以便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出现了剧烈变迁,整个社会处于不断改革之中。在这一阶段,新的社
期刊
摘 要:著作权制度旨在保护作者的权益,但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又创设了著作权限制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著作权限制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随之出现了著作权的反限制。本文指出研究著作权的限制与反限制问题,对于调解作者与公共利益享有者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尤为重要。  关键词:著作权;限制;反限制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著作权制度的设立是为保护文学、艺术和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来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应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做为教学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际操作实验是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策略  为了能够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独立自主获取技能和知识的
期刊
摘 要:21世纪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会发现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同时职业也不再是单一学科,绝大多数是以多个学科综合的形式出现。如今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的企业更希望选择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毕业生,而对于那些知识基础不扎实、学科综合能力不强的大学毕业生,将会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所以,大学毕业生应该在走出校门之前,多参与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水平和协调能力,以更好的为将来走上社会转换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文化融合和多元化文化发展成为当前世界文化领域内的发展主题,音乐教育作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家的音乐事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作为我国人才成长的象牙塔,大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迎合多元化的文化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成为大学音乐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系统的介绍,并相应的提出了合理的解决
期刊
摘 要:“学困生”作为智力发展正常,暂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认为想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转化他们学习落后的状况,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鍵词:兴趣;学习方法;良师益友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当下,“学困生”作为智力发展正常,暂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结合我校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想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转化他们学习
期刊
摘 要:初中生物中有很多较有难度的知识点,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然后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提出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生物科目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开展电气自动化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需求与教学脱节的现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学科,电气自动化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提高中职及技工电气自动化教学效果,对于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中职;技工电气自动化;教学创新  电气自动化是中职及
期刊
摘 要: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学教育不仅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极大的道德价值。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具有诸多渠道,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德育的过程是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