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作文的实践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抓住学生写作时“思考”的问题,才能让作文指导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支架引领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显性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架构好写作的秩序,提高作文指导成效。
一、由回忆启发,提炼寫作的基本构思
1.梳理事件发展的经过
写一件事,对于学生,需要经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与这件事相关的所有头脑中的印象都要进行回忆。通过回忆,哪些内容更清晰,哪些内容较为模糊,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与这件事相关的内容梳理出来,使其关联并明晰起来。想要记好这件事,就要从这件事中找准重要的点。也就是说,这件事中,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哪些内容是与作文主题关联最紧密的。如果是记述好几件事,则要从这些事中,选出最重要的事,将之进行祥写,哪些事是次要的,将之略写。朱自清在写《背影》前,也是对与父亲相关的很多事进行了梳理。“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可见,《背影》之所以感人,与朱自清对材料的选取有关。
2.从事实中提炼有意义的感悟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一件事的描述不能止于记录,还要融入自己的想法,表达对这件事的感悟。写作既要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还要产生新的经验。正是因为如此,越有写作经验的人,所写出的文章越有分量。在写作实践中,只有亲历、沉思、感悟的体验,才能积蓄丰富的情感,并将驱动创作者倾吐出有意义的感悟。每一件事,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但这件事对于经历者而言,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展开多维延伸与发散,实现对原有经验的组合、嫁接,赋予出新的写作意义。比如“龟兔赛跑”“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事实上,这些故事极富思维张力,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沉思、去感悟,去挖掘出更有意义的思想内涵。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拓深写作视野
1.搭建遐想支架,突破思维局限
遐想,有助于打开学生的作文心窗,让写作思维穿越时空界限,创作出更丰富的形象。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遐想的支架。第一,围绕写作主题,创设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找准写作的方向。第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布置写作要求,牵引学生去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深思的写作习惯。第三,引出典型范文,分析提炼写作方法。对于遐想,可以通过范文、实例剖析,唤醒学生的记忆储备,去提炼有意义的素材,捕捉创作的灵感,由一人、一事、一景联想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更多的景,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的新形象。举例来说,写一个人,指导学生联想与这个人相关的背景,联想这个人的容貌、言行,做了什么事,当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怎样。写一件事,指导学生从这件事中,联想与之相关的人物,这件事发生在哪里,周边的环境怎样。写一件物,指导学生联想这个物的特点,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性能等。由此,学生的写作思维被启发,与之相关的内容自然就被纳入到作文主体中。
2.灵活运用想象力,展现作文整体魅力
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想象力,用物化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重视多方面、多视角指导。一件事,可以正向去写,也可以逆向去写;正面描述,顺理成章;反面描述,反弹琵琶奏新曲;正反两面来描写,有灼见,有瞻思,有创意。写作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置身于文章之中,融入到笔下的人或物中,才能做到游目骋怀,达到超凡的写作佳境。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运用好写作思维,通过巧妙组织语言、合理架构写作逻辑,来展现一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文心雕龙》有言:“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将作文指导,落实到写作支架构建中,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文的主线,在微观上,能够优化人物、事件,使其贯穿为一个整体。同时,循着写作支架,还要指导学生做到谋篇的详略得当。不同的部分,计划采用什么写作手法;不同的段落,如何展现语言特色。在学生动笔前,通过整合写作支架,让学生能够通盘布局写作内容,勾勒整个文章的大致轮廓。举例来讲,我们对鲁迅的“一件小事”谋篇布局的支架进行剖析,开头写道:“从乡下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写这件小事的起因是“于我有意义”,所以“不能忘却”。接着,对“小事”进行叙述,将自己的想法也进行了记述。最后,写“我”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育,与开头照应。如此布局运思,整个写作支架清晰、分明、流畅、自然。
三、创设写作支架,落实过程指导
面对布置的写作任务,学生需要梳理素材,选择恰当的内容来表达主题想法。下面以“军训”为话题,介绍一下写作支架的创设指导过程。
1.突出主题,构思写作支架
“军训”,每个学生都有过体验,首先要做好选材。与“军训”相关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梳理、挑选,包括一些军训图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激活学生的选材视野。其次,对选材进行排序。将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哪些最贴近主题,依次列出逻辑顺序。再次,设置详略内容。对于所选材料,哪些内容要祥写,哪些内容要略写,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由此,逐渐理出与“军训”相关的事件,并明确写作顺序、详略要求。整个写作支架,在学生的思维里逐渐清晰化。
2.串联成文,助力学生写出佳作
学生已经搭建起写作支架,接下来,就要动手将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一篇文章。但在写作中,一些学生所选材料都侧重于军训训练,包括一些“罚蹲”的例子。一些学生认为该类事件不当,与“军训”美好的主题不匹配。教师在指导时,并未对“罚蹲”事件表示质疑,而是交给学生思考:“军训”的意义是什么?历经磨难,才有收获,对美好的表达,“罚蹲”是不是也值得珍重。有学生在组织写作顺序上,参照军训时间,由“训练、吃饭、罚蹲、刻苦训练、获得奖励”展开。有学生从时空顺序写起,由“军训前牢记要求,军训中记笔记,军训后写心得”展开,着重对军训场景进行描写。在指导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详略得当”搞不清,我们通过引入范文让学生借鉴,提炼出支架。如图1所示。
学生可以借鉴“特写”支架,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节描写来突出主题。如在“军训”中,学生的“神情”可以作为细节进行特写,写出学生“不畏艰苦”的斗志,写出“不甘服输”的决心。由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军训”主题,写出优秀佳作。
总之,指导高中生写作文,教师要重视写作支架的搭设,立足学生写作过程,循序展开支架,从引导、启发、拓展中让学生写好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
一、由回忆启发,提炼寫作的基本构思
1.梳理事件发展的经过
写一件事,对于学生,需要经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与这件事相关的所有头脑中的印象都要进行回忆。通过回忆,哪些内容更清晰,哪些内容较为模糊,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与这件事相关的内容梳理出来,使其关联并明晰起来。想要记好这件事,就要从这件事中找准重要的点。也就是说,这件事中,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哪些内容是与作文主题关联最紧密的。如果是记述好几件事,则要从这些事中,选出最重要的事,将之进行祥写,哪些事是次要的,将之略写。朱自清在写《背影》前,也是对与父亲相关的很多事进行了梳理。“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可见,《背影》之所以感人,与朱自清对材料的选取有关。
2.从事实中提炼有意义的感悟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一件事的描述不能止于记录,还要融入自己的想法,表达对这件事的感悟。写作既要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还要产生新的经验。正是因为如此,越有写作经验的人,所写出的文章越有分量。在写作实践中,只有亲历、沉思、感悟的体验,才能积蓄丰富的情感,并将驱动创作者倾吐出有意义的感悟。每一件事,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但这件事对于经历者而言,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展开多维延伸与发散,实现对原有经验的组合、嫁接,赋予出新的写作意义。比如“龟兔赛跑”“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事实上,这些故事极富思维张力,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去沉思、去感悟,去挖掘出更有意义的思想内涵。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拓深写作视野
1.搭建遐想支架,突破思维局限
遐想,有助于打开学生的作文心窗,让写作思维穿越时空界限,创作出更丰富的形象。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遐想的支架。第一,围绕写作主题,创设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找准写作的方向。第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布置写作要求,牵引学生去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深思的写作习惯。第三,引出典型范文,分析提炼写作方法。对于遐想,可以通过范文、实例剖析,唤醒学生的记忆储备,去提炼有意义的素材,捕捉创作的灵感,由一人、一事、一景联想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更多的景,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的新形象。举例来说,写一个人,指导学生联想与这个人相关的背景,联想这个人的容貌、言行,做了什么事,当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怎样。写一件事,指导学生从这件事中,联想与之相关的人物,这件事发生在哪里,周边的环境怎样。写一件物,指导学生联想这个物的特点,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性能等。由此,学生的写作思维被启发,与之相关的内容自然就被纳入到作文主体中。
2.灵活运用想象力,展现作文整体魅力
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想象力,用物化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重视多方面、多视角指导。一件事,可以正向去写,也可以逆向去写;正面描述,顺理成章;反面描述,反弹琵琶奏新曲;正反两面来描写,有灼见,有瞻思,有创意。写作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置身于文章之中,融入到笔下的人或物中,才能做到游目骋怀,达到超凡的写作佳境。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运用好写作思维,通过巧妙组织语言、合理架构写作逻辑,来展现一篇文章的艺术特色。《文心雕龙》有言:“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将作文指导,落实到写作支架构建中,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作文的主线,在微观上,能够优化人物、事件,使其贯穿为一个整体。同时,循着写作支架,还要指导学生做到谋篇的详略得当。不同的部分,计划采用什么写作手法;不同的段落,如何展现语言特色。在学生动笔前,通过整合写作支架,让学生能够通盘布局写作内容,勾勒整个文章的大致轮廓。举例来讲,我们对鲁迅的“一件小事”谋篇布局的支架进行剖析,开头写道:“从乡下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写这件小事的起因是“于我有意义”,所以“不能忘却”。接着,对“小事”进行叙述,将自己的想法也进行了记述。最后,写“我”从这件事中受到教育,与开头照应。如此布局运思,整个写作支架清晰、分明、流畅、自然。
三、创设写作支架,落实过程指导
面对布置的写作任务,学生需要梳理素材,选择恰当的内容来表达主题想法。下面以“军训”为话题,介绍一下写作支架的创设指导过程。
1.突出主题,构思写作支架
“军训”,每个学生都有过体验,首先要做好选材。与“军训”相关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梳理、挑选,包括一些军训图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激活学生的选材视野。其次,对选材进行排序。将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哪些最贴近主题,依次列出逻辑顺序。再次,设置详略内容。对于所选材料,哪些内容要祥写,哪些内容要略写,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由此,逐渐理出与“军训”相关的事件,并明确写作顺序、详略要求。整个写作支架,在学生的思维里逐渐清晰化。
2.串联成文,助力学生写出佳作
学生已经搭建起写作支架,接下来,就要动手将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一篇文章。但在写作中,一些学生所选材料都侧重于军训训练,包括一些“罚蹲”的例子。一些学生认为该类事件不当,与“军训”美好的主题不匹配。教师在指导时,并未对“罚蹲”事件表示质疑,而是交给学生思考:“军训”的意义是什么?历经磨难,才有收获,对美好的表达,“罚蹲”是不是也值得珍重。有学生在组织写作顺序上,参照军训时间,由“训练、吃饭、罚蹲、刻苦训练、获得奖励”展开。有学生从时空顺序写起,由“军训前牢记要求,军训中记笔记,军训后写心得”展开,着重对军训场景进行描写。在指导中发现,一些学生对“详略得当”搞不清,我们通过引入范文让学生借鉴,提炼出支架。如图1所示。
学生可以借鉴“特写”支架,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节描写来突出主题。如在“军训”中,学生的“神情”可以作为细节进行特写,写出学生“不畏艰苦”的斗志,写出“不甘服输”的决心。由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军训”主题,写出优秀佳作。
总之,指导高中生写作文,教师要重视写作支架的搭设,立足学生写作过程,循序展开支架,从引导、启发、拓展中让学生写好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