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是达成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溅起创新思维的浪花。本文从巧设悬念、类比、实验、开门见山和联系实际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技巧进行探讨。
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古人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了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是从问题起步的。在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合理创设悬念性问题,能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达到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执教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导入时,就直言道:“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我能快速猜测大家的年龄。”学生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容可掬的继续说:“老师可有特异功能噢,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各位的真实年龄。”有一位活泼的男生首先报出了一个数字3,我立即猜出这位学生的年龄是14岁,那个学生感到非常的神奇。另一位学生说出的一个数字2.5,我脱口而出:“你今年13岁!”此时,许多学生嘀咕道:“老师难道是神仙嘛?”经过大家集思广益的讨论,很快初步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只要把这个数字加上4,再乘以2便是所猜的年龄。此时,我继续点拨:“各位的年龄都可以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例如刚才第一个学生的年龄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a÷2-4=3,解这个简易方程得 a=14。”学生感到用字母代替数字解题轻松多了,从而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之中去。
二、类比导入,过渡自然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可见,应用类比导入新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前后知识紧密衔接。譬如,由于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因此,教师在执教分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分式内容。再如,我在执教有关不等式的解法导入时就采用普通方程的解题方法进行类比,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认清不同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导入,诱发好奇
针对初中数学比较抽象的特点,教师只有灵活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才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化,才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譬如,我在执教“有理数乘方”一课的导入时,先要求学生同桌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人将一张长方形的纸进行重复对折,直到不能再做为止,另外一个学生作必要的记录:每次折叠后又展开所得的长方形个数;与此同时,让大家讨论“折叠次数与展开后长方形个数间有什么关系?” 最后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发现了如此的情况:第1 次折后对应得到2 个长方形,第2 次对应的是4 个, 第三次对应的是8 个, 第四次对应的是16 个……, 以此类推,每一次对折,得到长方形个数应该是前一次结果的2 倍,当第10 次对折后可得1024个长方形,即10 个2 相乘。按照小学数学知识分析,边长为2,正方形面积为2 的平方,它表示两个2 相乘,10 个2 相乘不就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用式子210来表示即恰到好处,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方的定义和幂的定义。
四、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新课起到开门见山、旗帜鲜明的效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并用精炼的话语直接阐明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胸有成竹,更有信心学好新知识和新技能。譬如,我在执教“整式的加减”一课时说:“大家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堂课我们将综合运用上述概念和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如此的导语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就如此导入:先在黑板上书写了很大的红色“中”字,并要求学生用小剪刀剪出这个“中”字,接着鼓励学生说说“中”字有什么特征?最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北京古宫图、蝴蝶、飞机和中国结等图形,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形是否有其共性,从而便捷的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五、联系实际,趣味导入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又是人类相互交流的语言,更是一种人类文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把握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逐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把师生互动推向高潮奠定基础。当然,至于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比较适合生活化导入的新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坚持“实用、实际和实效”的教学原则,努力探寻更有效的新课导入模式,为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启东教育新局面不懈努力,为高质量的完成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努力奋斗。
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古人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了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是从问题起步的。在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合理创设悬念性问题,能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达到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执教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导入时,就直言道:“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我能快速猜测大家的年龄。”学生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容可掬的继续说:“老师可有特异功能噢,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各位的真实年龄。”有一位活泼的男生首先报出了一个数字3,我立即猜出这位学生的年龄是14岁,那个学生感到非常的神奇。另一位学生说出的一个数字2.5,我脱口而出:“你今年13岁!”此时,许多学生嘀咕道:“老师难道是神仙嘛?”经过大家集思广益的讨论,很快初步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只要把这个数字加上4,再乘以2便是所猜的年龄。此时,我继续点拨:“各位的年龄都可以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例如刚才第一个学生的年龄问题,可写成这样一个等式:a÷2-4=3,解这个简易方程得 a=14。”学生感到用字母代替数字解题轻松多了,从而自然进入到新课学习之中去。
二、类比导入,过渡自然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可见,应用类比导入新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前后知识紧密衔接。譬如,由于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因此,教师在执教分式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分式内容。再如,我在执教有关不等式的解法导入时就采用普通方程的解题方法进行类比,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共同点的基础上,逐步认清不同点。通过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导入,诱发好奇
针对初中数学比较抽象的特点,教师只有灵活利用实验导入新课,才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化,才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譬如,我在执教“有理数乘方”一课的导入时,先要求学生同桌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人将一张长方形的纸进行重复对折,直到不能再做为止,另外一个学生作必要的记录:每次折叠后又展开所得的长方形个数;与此同时,让大家讨论“折叠次数与展开后长方形个数间有什么关系?” 最后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发现了如此的情况:第1 次折后对应得到2 个长方形,第2 次对应的是4 个, 第三次对应的是8 个, 第四次对应的是16 个……, 以此类推,每一次对折,得到长方形个数应该是前一次结果的2 倍,当第10 次对折后可得1024个长方形,即10 个2 相乘。按照小学数学知识分析,边长为2,正方形面积为2 的平方,它表示两个2 相乘,10 个2 相乘不就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用式子210来表示即恰到好处,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方的定义和幂的定义。
四、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新课起到开门见山、旗帜鲜明的效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并用精炼的话语直接阐明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胸有成竹,更有信心学好新知识和新技能。譬如,我在执教“整式的加减”一课时说:“大家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堂课我们将综合运用上述概念和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如此的导语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就如此导入:先在黑板上书写了很大的红色“中”字,并要求学生用小剪刀剪出这个“中”字,接着鼓励学生说说“中”字有什么特征?最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北京古宫图、蝴蝶、飞机和中国结等图形,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形是否有其共性,从而便捷的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五、联系实际,趣味导入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又是人类相互交流的语言,更是一种人类文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务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把握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逐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把师生互动推向高潮奠定基础。当然,至于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比较适合生活化导入的新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坚持“实用、实际和实效”的教学原则,努力探寻更有效的新课导入模式,为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启东教育新局面不懈努力,为高质量的完成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