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玉米的失绿白化现象对玉米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玉米失绿白化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找出了失绿白化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农户避免受到损失。
关键词:玉米;失绿白化;品种筛选;肥料
0 引言
在我国的各种农作物中,玉米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许多农户都选择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一旦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便会使农户损失惨重,玉米的失绿白化现象要慎重对待,找出其原因并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玉米高产优产,从而让农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玉米失绿白化原因分析
1.1 种子差异
玉米种子本身存在着差异性,在农户进行种子选择时没有选择耐铁品种,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失绿白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种子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在种植前进行仔细挑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1.2 氮肥过多
在进行种植时,长期选用氮肥作为主要肥料,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含量较低,玉米无法得到充足的钾元素,也导致了作物无法对铁元素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出现失绿白化的现象[1]。
1.3 气候恶劣
因为气候恶劣而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当出现连续干旱,紧接着连续降雨的天气时,就会使玉米自身出现问题,前期营养吸收不足,后期又因为水源充足而生长迅速,从而导致铁元素在植株内移动缓慢,出现失绿现象。
1.4 缺少锌肥
玉米对锌元素最为敏感,当玉米缺少锌元素时,就会出现叶片失绿白化的现象,此时失绿部分的叶片会出现叶间缩短,叶片变薄的现象。
2 玉米失绿白化防治对策
2.1 玉米品种筛选
想要保证玉米不出现失绿白化现象的基础就先要保证种子的质量。结合实际情况与地理位置特征,选择耐铁强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会因营养不足而出现失绿白化现象,不要盲目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尽量选用本地的相关部门经过试验后推广的玉米种子。在挑选种子时,要尽量挑选大小均匀,色泽饱满的种子。在购买玉米种子的时候,必须选择渠道正规的经销商,绝不可因为贪图便宜而选择没有任何保障的三无产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购买时需要索要发票,留作凭证,避免因种子问题而出现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种子播种前,应该进行1~2d的晒种,可以将种子从休眠期中唤醒,增强种子自身的活力,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减少种子在种植后染病的几率,再使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浸泡后,便可以正常播种。
2.2 增施有機肥料
需要为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帮助土壤增强理化性能。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为动植物,在经过加工后消除了其中存在的毒害物质,剩下来的物质中则包含着大量有益物质,其中包括了多种有机酸与丰富的微量元素,除了为玉米提供全面的营养之外,还能更新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其中的微生物进行繁殖,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活性,丰富了其中的营养,才能让玉米更好的生长,从而消除失绿白化现象[2]。
2.3 配置防灾措施
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种植,避免因气候恶劣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如地区干旱情况严重,则需要购置灌溉设施,给玉米进行人工浇灌,例如:灌溉时所用的抗旱井、喷淋设施,还可以配置洒水车,以免出现干旱情况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营养缺失。如若遇到连续大雨天气,出现涝灾现象,则应该及时做好防涝措施,在大雨结束后及时的进行排水工作,保证玉米不会因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体内铁元素缺失出现失绿白化现象。在灾害来临前,提前做好准备与防范措施,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玉米能够健康的生长,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2.4 土壤增施锌肥
增施锌肥是预防玉米失绿白化现象最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玉米及时补充体内所缺乏的锌元素,避免出现失绿白化现象。在增施基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并进行合理施肥,在地中施入2500kg/667m2的腐熟有机肥,再加上1.5kg/667m2的硫酸锌,将两者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然后一同施入土地中进行结合整地,在整地时,需要精心处理,要均匀翻整,确保土地将肥料的营养完全吸收。此外,还要选用锌肥作为种肥,地需要硫酸锌2kg/667m2,并与20kg细土进行均匀混合,等到玉米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来保证施肥效果。还可以与尿素进行混合作为种肥。将1kg锌肥溶解在2~3kg的温水当中,并拌入25kg左右的玉米种子,在阴干后进行播种,可以有效的增强种子内部的锌元素,从而预防失绿白化的现象发生。
当玉米已经发生白化现象后可以进行追肥,喷洒微量锌肥,10d/次,喷洒1个月左右,效果较为明显。
3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民正常生存的同时,还有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工业及食品加工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种植,杜绝失绿白化现象的发生,让玉米健康的生长,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勇,谢睿,张勇,等.玉米失绿白化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20(5):54-55.
[2] 张春燕,臧红亮,赵伟.玉米高产种植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167-168.
关键词:玉米;失绿白化;品种筛选;肥料
0 引言
在我国的各种农作物中,玉米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许多农户都选择玉米作为主要农作物进行种植,一旦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便会使农户损失惨重,玉米的失绿白化现象要慎重对待,找出其原因并从源头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玉米高产优产,从而让农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玉米失绿白化原因分析
1.1 种子差异
玉米种子本身存在着差异性,在农户进行种子选择时没有选择耐铁品种,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失绿白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种子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在种植前进行仔细挑选,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1.2 氮肥过多
在进行种植时,长期选用氮肥作为主要肥料,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含量较低,玉米无法得到充足的钾元素,也导致了作物无法对铁元素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出现失绿白化的现象[1]。
1.3 气候恶劣
因为气候恶劣而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当出现连续干旱,紧接着连续降雨的天气时,就会使玉米自身出现问题,前期营养吸收不足,后期又因为水源充足而生长迅速,从而导致铁元素在植株内移动缓慢,出现失绿现象。
1.4 缺少锌肥
玉米对锌元素最为敏感,当玉米缺少锌元素时,就会出现叶片失绿白化的现象,此时失绿部分的叶片会出现叶间缩短,叶片变薄的现象。
2 玉米失绿白化防治对策
2.1 玉米品种筛选
想要保证玉米不出现失绿白化现象的基础就先要保证种子的质量。结合实际情况与地理位置特征,选择耐铁强的玉米种子进行种植,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会因营养不足而出现失绿白化现象,不要盲目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尽量选用本地的相关部门经过试验后推广的玉米种子。在挑选种子时,要尽量挑选大小均匀,色泽饱满的种子。在购买玉米种子的时候,必须选择渠道正规的经销商,绝不可因为贪图便宜而选择没有任何保障的三无产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购买时需要索要发票,留作凭证,避免因种子问题而出现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种子播种前,应该进行1~2d的晒种,可以将种子从休眠期中唤醒,增强种子自身的活力,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减少种子在种植后染病的几率,再使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浸泡后,便可以正常播种。
2.2 增施有機肥料
需要为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帮助土壤增强理化性能。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为动植物,在经过加工后消除了其中存在的毒害物质,剩下来的物质中则包含着大量有益物质,其中包括了多种有机酸与丰富的微量元素,除了为玉米提供全面的营养之外,还能更新土壤的有机质,促进其中的微生物进行繁殖,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改善了土壤活性,丰富了其中的营养,才能让玉米更好的生长,从而消除失绿白化现象[2]。
2.3 配置防灾措施
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种植,避免因气候恶劣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如地区干旱情况严重,则需要购置灌溉设施,给玉米进行人工浇灌,例如:灌溉时所用的抗旱井、喷淋设施,还可以配置洒水车,以免出现干旱情况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营养缺失。如若遇到连续大雨天气,出现涝灾现象,则应该及时做好防涝措施,在大雨结束后及时的进行排水工作,保证玉米不会因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体内铁元素缺失出现失绿白化现象。在灾害来临前,提前做好准备与防范措施,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使玉米能够健康的生长,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2.4 土壤增施锌肥
增施锌肥是预防玉米失绿白化现象最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玉米及时补充体内所缺乏的锌元素,避免出现失绿白化现象。在增施基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并进行合理施肥,在地中施入2500kg/667m2的腐熟有机肥,再加上1.5kg/667m2的硫酸锌,将两者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然后一同施入土地中进行结合整地,在整地时,需要精心处理,要均匀翻整,确保土地将肥料的营养完全吸收。此外,还要选用锌肥作为种肥,地需要硫酸锌2kg/667m2,并与20kg细土进行均匀混合,等到玉米播种时撒在种子旁边,来保证施肥效果。还可以与尿素进行混合作为种肥。将1kg锌肥溶解在2~3kg的温水当中,并拌入25kg左右的玉米种子,在阴干后进行播种,可以有效的增强种子内部的锌元素,从而预防失绿白化的现象发生。
当玉米已经发生白化现象后可以进行追肥,喷洒微量锌肥,10d/次,喷洒1个月左右,效果较为明显。
3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民正常生存的同时,还有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工业及食品加工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种植,杜绝失绿白化现象的发生,让玉米健康的生长,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勇,谢睿,张勇,等.玉米失绿白化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20(5):54-55.
[2] 张春燕,臧红亮,赵伟.玉米高产种植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