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驼铃声声,帆影幢幢,曾经从中国出发、贯通千年的陆上海上通道,如今换为更加高效的交通方式和信息渠道。交流往来生生不息,传承和弘扬丝路友好合作精神,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人心所向。作为“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千百年来丝路上的体育交流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事越千年,让我们用体育文化传承的视角,去感知丝路上的古风古韵。
凿空西域的“初识”
“张骞凿空西域,使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汉代的兴盛,也有利于当时中原与西域地区经济貿易来往。作为最先展开交流的领域之一,体育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交流。”体育史专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王增明说。
在汉代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狭长古道上,蹴鞠和摔跤等民间体育在当时最为盛行。
西安博物院馆藏的一具出土自陕西西安的汉代蹴鞠俑,虽然由于年代久远,人的相貌塑造已经磨灭,但是人物张开身体挑球的动作依旧活灵活现。特别是球正处于俑的脚背处,更体现出瞬间动感。
相比蹴鞠,摔跤是通过汉文化與西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在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相扑图》中,描绘了二人赤裸上身对搏、一人旁观的摔跤场景。汉武帝时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大臣用摔跤术擒获过叛臣,因此获恩准在长安传授摔跤,促进了中原地区摔跤的革新,后来发展到与西域各民族展开多种类型的摔跤比赛切磋,促进各方间交流。
相互影响的加深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历经数百年后到经济文化更加强大的隋唐时期,显露出更强的活力,中国与丝路沿线各政权的体育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程度更加深刻。唐代出土文物中,出现过打扮似东罗马帝国人物的拳击俑和摔跤俑,此外盛行于唐初的“木射”也是通过丝路传入欧洲,运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九柱球”——即保龄球运动雏形——的产生和发展。
不过,说起盛唐时丝绸之路上的体育,马球当属集大成者,这项在唐代特别是宫廷中广受追捧的运动恰恰是外来运动。虽然马球的起源地尚未有定论,但至唐太宗时己有马球并且颇受欢迎了。《封氏见闻记》记载,当时长安城里有胡人打马球了,甚至宫中都有专门为宫廷表演马球的“球工”,相当于皇家马球队的成员。
从陆上转向海上,“南澳1号”这艘于明代扬帆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商船,除了满载的瓷器,考古人员同样在其已沉入水底的残骸中发现了琉璃材质的围棋黑白子。如今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盛行的舞狮、龙灯、踩青、登高以及各种武术技击活动,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特别是客家人带去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武术“鹤拳”,迄今仍保留“宿鹤”“鸣鹤”等传统技法。
“这些体育文化多是移民文化,体现了以客家人为代表的中国先民们在向海外迁徙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碰撞,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民俗体育对促进海外华人之间的友情和亲情、对推动各方面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王增明说。
继往开来的交融
一带一路上的体育是我国乃至世界体育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最新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中深化人文社会及其他领域交流合作一节中提到,“体育合作也在蓬勃发展”。王增明认为,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在体育活动实践中相互模仿,在对外意义上有利于认同感和亲密度的提升,这在如今各国间交流中扮演的角色还会越来越重。
在现实中,丝路体育文化交流同样硕果累累。在广东梅州的足球氛围依然浓厚,就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有极大关系。作为沿海地区深受外埠文化影响,百多年前当地的体育会等组织就已十分兴盛,以梅县强民体育会为骨干的“强民足球队”在广东省战绩彪炳,也令足球成为梅州当地百姓喜爱的运动,在上世纪50年代就获得“足球之乡”称号。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强调“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王增明说,任何一种封闭保守排外的机制,都不会具有生命力,都将被历史潮流所淹没。“一带一路”富含弘扬开放包容的精神,不仅要“开眼看世界”,还要主动“走出去”融入世界,更要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文/郑昕)
凿空西域的“初识”
“张骞凿空西域,使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汉代的兴盛,也有利于当时中原与西域地区经济貿易来往。作为最先展开交流的领域之一,体育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交流。”体育史专家、西安体育学院教授王增明说。
在汉代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狭长古道上,蹴鞠和摔跤等民间体育在当时最为盛行。
西安博物院馆藏的一具出土自陕西西安的汉代蹴鞠俑,虽然由于年代久远,人的相貌塑造已经磨灭,但是人物张开身体挑球的动作依旧活灵活现。特别是球正处于俑的脚背处,更体现出瞬间动感。
相比蹴鞠,摔跤是通过汉文化與西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在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相扑图》中,描绘了二人赤裸上身对搏、一人旁观的摔跤场景。汉武帝时曾有一位少数民族大臣用摔跤术擒获过叛臣,因此获恩准在长安传授摔跤,促进了中原地区摔跤的革新,后来发展到与西域各民族展开多种类型的摔跤比赛切磋,促进各方间交流。
相互影响的加深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历经数百年后到经济文化更加强大的隋唐时期,显露出更强的活力,中国与丝路沿线各政权的体育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程度更加深刻。唐代出土文物中,出现过打扮似东罗马帝国人物的拳击俑和摔跤俑,此外盛行于唐初的“木射”也是通过丝路传入欧洲,运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九柱球”——即保龄球运动雏形——的产生和发展。
不过,说起盛唐时丝绸之路上的体育,马球当属集大成者,这项在唐代特别是宫廷中广受追捧的运动恰恰是外来运动。虽然马球的起源地尚未有定论,但至唐太宗时己有马球并且颇受欢迎了。《封氏见闻记》记载,当时长安城里有胡人打马球了,甚至宫中都有专门为宫廷表演马球的“球工”,相当于皇家马球队的成员。
从陆上转向海上,“南澳1号”这艘于明代扬帆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商船,除了满载的瓷器,考古人员同样在其已沉入水底的残骸中发现了琉璃材质的围棋黑白子。如今在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盛行的舞狮、龙灯、踩青、登高以及各种武术技击活动,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开来的。特别是客家人带去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武术“鹤拳”,迄今仍保留“宿鹤”“鸣鹤”等传统技法。
“这些体育文化多是移民文化,体现了以客家人为代表的中国先民们在向海外迁徙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碰撞,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民俗体育对促进海外华人之间的友情和亲情、对推动各方面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王增明说。
继往开来的交融
一带一路上的体育是我国乃至世界体育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在最新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中深化人文社会及其他领域交流合作一节中提到,“体育合作也在蓬勃发展”。王增明认为,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在体育活动实践中相互模仿,在对外意义上有利于认同感和亲密度的提升,这在如今各国间交流中扮演的角色还会越来越重。
在现实中,丝路体育文化交流同样硕果累累。在广东梅州的足球氛围依然浓厚,就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有极大关系。作为沿海地区深受外埠文化影响,百多年前当地的体育会等组织就已十分兴盛,以梅县强民体育会为骨干的“强民足球队”在广东省战绩彪炳,也令足球成为梅州当地百姓喜爱的运动,在上世纪50年代就获得“足球之乡”称号。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强调“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王增明说,任何一种封闭保守排外的机制,都不会具有生命力,都将被历史潮流所淹没。“一带一路”富含弘扬开放包容的精神,不仅要“开眼看世界”,还要主动“走出去”融入世界,更要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文/郑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