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拟法庭教学作为提高法学本科学生法律综合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到各法学院系的重视,同时也受到法学本科学生的欢迎。模拟法庭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法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要使模拟法庭真正发挥以上功能还必须从制度、模拟法庭建设及教师的选任上下功夫。遵循具体的程序完成模拟法庭教学的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背景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对法律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国家公务人员的招收名额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才是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基于法律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这些部门往往不愿意吸纳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的能力较缺乏,这些成为制约法学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许多法学院开始关注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新的教学方式。除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观摩教学及各类实习外,各法学院采用最多的就是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因其逼真性、直观性、实践性等特点受到各院系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学生对模拟法庭教学的态度,2010年6月笔者针对本院法学本科三年级的10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50%的学生对于模拟法庭非常感兴趣,3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对模拟法庭没兴趣的占8%,放弃问卷调查的4%。由此可见,88%的学生认同模拟法庭教学法,表明模拟法庭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较高的效果。
1 模拟法庭教学的功能
1.1 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的功能
模拟法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被部门法条块分割的知识点在一个案件中得到了综合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锻练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甚至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主动担任某一角色,亲历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在准备以及庭审过程中对已经学习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进行了温习,同时巩固和消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所担任的角色,撰写相关的诉讼材料,包括庭审提纲、判决书、代理词、辩护词、起诉状、公诉词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法庭辩论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2 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功能
学校教育除了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做人,具体到法律职业就是要培养法律职业道德,学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毕业后从事不同的法律职业以服务社会,在教学中培养、塑造学生的角色意识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意义重大。学生亲身体验了法庭审理活动,特别是在逼真的法庭气氛中,在鲜艳的国徽下,学生身着法袍、检察官服、警服,配以响亮的法槌,第一次感受到司法的权威与尊严、有利于崇尚法律精神的树立,促进学生优良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形成。
1.3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
模拟法庭的案例一般取材于真实生活,具有典型性,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不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问题,理论知识直接面对实践的考验,甚至有时会在课本中找不到明确的条文予以解决。案件处理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要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使其思维超出法学的范畴,深刻分析社会生活。
2 模拟法庭教学各方面的配置要求
要想使模拟法庭能够正常实施并发挥作用,必须符合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
(1)课程设置及制度建设。将模拟法庭演练作为实践教学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建立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学生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保障模拟法庭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扬州大学文法学院的教师在组织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上,制定了《模拟法庭教学实验规程》《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指导要求》《模拟法庭参与人员实验规则》《模拟法庭实验报告格式》等,对模拟法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指导。
(2)模拟法庭的设置。模拟法庭的设置对成功举办模拟审判活动而言非常重要。在完善的模拟法庭里审判案件,能够提高模拟审判活动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司法理念和法律信仰。法学院系应当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需要配备必要的器材和物品,如模拟法庭所需要的服装、徽章、设施均要求与司法人员一致。除要具有法庭应有的设备外,还应具有一些先进的设备与仪器,如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
(3)指导教师的要求。要配备固定的、合格的教师指导模拟法庭教学,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需要有综合的素质,既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实践经验,既要对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学有专长,既要掌握理论的前沿知识,又要了解办理案件的情况。
3 模拟法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精选典型案例。选用的案例应明确、典型,有一定的可辩性,并适合各角色的安排。可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如果院系建立有案件库,则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不过,指导教师提供案件材料时,确定案件目标和各方当事人信息即可,案件进展、最终结果则都由学生把握。
(2)分组分工讨论。可按理论教学班为单位划分为均等的小组,也可以根据确定的案情组成原告组、被告组、审判组、诉讼参加人组等,由各组在充分讨论案情的基础上推荐参加模拟庭审的学生。每一小组全部同学共同研究、讨论确定每个角色对案情的分析及表达,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使平时没有机会锻炼的同学得到应有的锻炼。
(3)准备诉讼资料。每小组学生通过收集证据、研究法律事实,根据各自的角色形成意见,撰写所需的法律文书,自行设计出庭策略。正式庭审前,学生可进行预演,熟悉开庭过程,但对于案件的事实及辩论意见应尽少涉及,避免在正式模拟时走过场。在此期间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可统一安排学生观看法庭资料片,熟悉法庭的审理程序。
(4)正式模拟庭审。该过程力求真实、与现实的司法实践相一致。经过庭审使学生熟知开庭各个环节的运作,充分进入角色。指导老师只是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遇到了问题也由学生自行处理,但教师应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庭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总结中指出。
(5)审后的分析总结。庭审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评议,对案件中所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巩固相关认识;保存相关资料,以供以后教学参考。同时也可允许旁听学生评议及学生自评。所有学生对教学过程应认真分析、如实评价、总结心得并写出实习报告。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色选任机制、审判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等。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用以上的制度来保障和规范,这些制度也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修正和充实。
参考文献
[1]陈进华.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金红梅.对模拟法庭教学方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王琦,邓和军.模拟审判教学法探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3).
[4]张光华,孙一宁.法律职业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培养方式[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背景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对法律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国家公务人员的招收名额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才是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基于法律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这些部门往往不愿意吸纳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的能力较缺乏,这些成为制约法学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许多法学院开始关注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新的教学方式。除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观摩教学及各类实习外,各法学院采用最多的就是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因其逼真性、直观性、实践性等特点受到各院系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学生对模拟法庭教学的态度,2010年6月笔者针对本院法学本科三年级的10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50%的学生对于模拟法庭非常感兴趣,3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对模拟法庭没兴趣的占8%,放弃问卷调查的4%。由此可见,88%的学生认同模拟法庭教学法,表明模拟法庭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较高的效果。
1 模拟法庭教学的功能
1.1 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的功能
模拟法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被部门法条块分割的知识点在一个案件中得到了综合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锻练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甚至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主动担任某一角色,亲历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在准备以及庭审过程中对已经学习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进行了温习,同时巩固和消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所担任的角色,撰写相关的诉讼材料,包括庭审提纲、判决书、代理词、辩护词、起诉状、公诉词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法庭辩论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2 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功能
学校教育除了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做人,具体到法律职业就是要培养法律职业道德,学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毕业后从事不同的法律职业以服务社会,在教学中培养、塑造学生的角色意识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意义重大。学生亲身体验了法庭审理活动,特别是在逼真的法庭气氛中,在鲜艳的国徽下,学生身着法袍、检察官服、警服,配以响亮的法槌,第一次感受到司法的权威与尊严、有利于崇尚法律精神的树立,促进学生优良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形成。
1.3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
模拟法庭的案例一般取材于真实生活,具有典型性,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不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问题,理论知识直接面对实践的考验,甚至有时会在课本中找不到明确的条文予以解决。案件处理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要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使其思维超出法学的范畴,深刻分析社会生活。
2 模拟法庭教学各方面的配置要求
要想使模拟法庭能够正常实施并发挥作用,必须符合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
(1)课程设置及制度建设。将模拟法庭演练作为实践教学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建立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学生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保障模拟法庭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扬州大学文法学院的教师在组织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上,制定了《模拟法庭教学实验规程》《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指导要求》《模拟法庭参与人员实验规则》《模拟法庭实验报告格式》等,对模拟法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指导。
(2)模拟法庭的设置。模拟法庭的设置对成功举办模拟审判活动而言非常重要。在完善的模拟法庭里审判案件,能够提高模拟审判活动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司法理念和法律信仰。法学院系应当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需要配备必要的器材和物品,如模拟法庭所需要的服装、徽章、设施均要求与司法人员一致。除要具有法庭应有的设备外,还应具有一些先进的设备与仪器,如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
(3)指导教师的要求。要配备固定的、合格的教师指导模拟法庭教学,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需要有综合的素质,既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实践经验,既要对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学有专长,既要掌握理论的前沿知识,又要了解办理案件的情况。
3 模拟法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精选典型案例。选用的案例应明确、典型,有一定的可辩性,并适合各角色的安排。可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如果院系建立有案件库,则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不过,指导教师提供案件材料时,确定案件目标和各方当事人信息即可,案件进展、最终结果则都由学生把握。
(2)分组分工讨论。可按理论教学班为单位划分为均等的小组,也可以根据确定的案情组成原告组、被告组、审判组、诉讼参加人组等,由各组在充分讨论案情的基础上推荐参加模拟庭审的学生。每一小组全部同学共同研究、讨论确定每个角色对案情的分析及表达,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使平时没有机会锻炼的同学得到应有的锻炼。
(3)准备诉讼资料。每小组学生通过收集证据、研究法律事实,根据各自的角色形成意见,撰写所需的法律文书,自行设计出庭策略。正式庭审前,学生可进行预演,熟悉开庭过程,但对于案件的事实及辩论意见应尽少涉及,避免在正式模拟时走过场。在此期间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可统一安排学生观看法庭资料片,熟悉法庭的审理程序。
(4)正式模拟庭审。该过程力求真实、与现实的司法实践相一致。经过庭审使学生熟知开庭各个环节的运作,充分进入角色。指导老师只是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遇到了问题也由学生自行处理,但教师应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庭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总结中指出。
(5)审后的分析总结。庭审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评议,对案件中所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巩固相关认识;保存相关资料,以供以后教学参考。同时也可允许旁听学生评议及学生自评。所有学生对教学过程应认真分析、如实评价、总结心得并写出实习报告。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色选任机制、审判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等。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用以上的制度来保障和规范,这些制度也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修正和充实。
参考文献
[1]陈进华.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金红梅.对模拟法庭教学方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王琦,邓和军.模拟审判教学法探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3).
[4]张光华,孙一宁.法律职业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培养方式[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