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临床肺炎患者并发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6岁儿童,为支原体感染合并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经过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多见于肺部感染、医源性纵隔气肿、胸部外伤、吸入异物。治疗可通过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4—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因“间断咳嗽15d,发热3d,呼吸困难18小时”于2011年04月15日入院。患儿入院时咳嗽频繁、剧烈,否认外伤及异物呛咳病史。查体:T:37.5℃,P:124次/分,R:70次/分,Wt:16Kg,BP:95/50mmHg。嗜睡,叫醒后可回答简单问题,呼吸促,约70次/分,可见鼻扇,未见吸气性三凹征,面色略苍黄。颌下肿胀明显,颈部增粗,颌下、颈部、前胸、后背、腋下、腹壁皮肤触诊握雪感,上肢、前臂皮肤触诊捻发感,口周略发青,口唇略发绀,颈软,胸廓饱满,双肺叩诊呈略浊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中等量中水泡音及散在喘鸣音。心音遥远,心率124次/分,节律齐,腹软,肝右肋下1.5cm,质地软,边缘锐,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指趾端略发绀,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血气:PH 7.473,PCO2 4.23Kpa,PO2 4.23Kpa,HCO3act 22.60mmol/L,BE(B)-0.10mmol/L,BE(ecf)-0.90mmol/L。胸片:双肺野纹理增强,沿肺纹理见点片状模糊影,双侧胸部及颈部软组织内可见条状透亮区,左侧膈上可见一透亮影。肺部CT:双侧胸廓对称,双侧胸壁及腹部腋窝下可见多发气体影,纵隔内可见多发气体影。肺炎支原体凝集试验1:160阳性,入院后经过卧床休息、无创血氧饱和度心电血压监护、面罩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2d后呼吸困难缓解,复查胸片:双肺野纹理增强,沿肺纹理见点片状模糊影,与前片比较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较前好转。7d后复查胸部CT:胸膜及双侧胸壁下见气体影,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走行通畅。纵隔居中,纵隔内见气体影。第11d皮下握雪感消失,复查胸片皮下气肿及纵隔消失。第13天临床治愈出院。
隨访:半月后门诊复诊,一般状态好,恢复良好。
2 讨论
2.1纵隔气肿的原因:纵隔气肿即为纵隔内出现气体的异常积聚,其发病率较低。主要原因有自发性肺组织破裂、感染、外伤、医源性、异物阻塞等。
2.1.1自发性肺组织破裂 常见于气道或者肺泡内压力骤然升高,造成肺泡内压力骤然升高,造成肺泡破裂,气体外溢,破裂后的气体沿周围血管筋膜至纵隔发生气肿。该种情况可以出现在剧烈咳嗽、哮喘发作、慢阻肺、肺气肿等情况。
2.1.2感染 金葡菌肺炎由于致病细菌毒力强,使气管粘膜及肺组织损伤较重,加之痰液粘稠阻塞细支气管,而出现局限性肺气肿、呼吸困难,咳嗽剧烈时肺内压增高,导致气管粘膜或肺泡破裂而引起皮下及纵隔气肿。本病例中,支原体肺炎患者出现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此解释。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在学龄期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是合并纵隔或皮下气肿的却很少。支原体肺炎以间质炎症为主,临床表现为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加重气道水肿、肺部炎性分泌物潴留等因素,可导致肺内压力增高,发生自发性肺泡破裂,气体沿筋膜进入纵隔,再沿血管、喉头周围及颈部深筋膜向上,达颈部皮下,引起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为正位胸片上显示纵隔胸膜被气体所推移,在纵隔两侧边缘呈线条样透亮影,与纵隔轮廓平行,通常以上纵隔较为明显⑴ 。但是约30%的纵隔气肿在胸片检查时被忽略。胸部CT有较高分辨率,能清楚显示纵隔内气体,故CT对纵隔气肿的诊断为金标准(2)。
2.1.3胸部外伤、内窥镜检查或吸入异物 可引起支气管或食管破裂而发生纵隔气肿。气管异物并皮下及纵隔气肿常是因为异物阻塞导致肺气肿,肺内压突然增大所致,发病率 0.4%(3)
2.2纵隔气肿的治疗 包括休息、吸氧、止痛、平喘、抗生素及针对病因治疗,如非张力性的自发性气胸可卧床休息、控制感染和对症可自行吸收、愈合,必要时行胸骨上窝穿刺排气减压。
参考文献:
[1] 孙维高,,史讯,时大海,等.CT在颈纵隔气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附16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2):172-174
[2] Macia J Moy S,Ram R,et al Spontaneous Pneum om ediastrnum;41 cases Eur J Cardiothoac surge 2007.31:1110—1114.
[3] 张亚梅,张振英.特殊类型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处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1,36(3):231-234
【中图分类号】R5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4—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岁,因“间断咳嗽15d,发热3d,呼吸困难18小时”于2011年04月15日入院。患儿入院时咳嗽频繁、剧烈,否认外伤及异物呛咳病史。查体:T:37.5℃,P:124次/分,R:70次/分,Wt:16Kg,BP:95/50mmHg。嗜睡,叫醒后可回答简单问题,呼吸促,约70次/分,可见鼻扇,未见吸气性三凹征,面色略苍黄。颌下肿胀明显,颈部增粗,颌下、颈部、前胸、后背、腋下、腹壁皮肤触诊握雪感,上肢、前臂皮肤触诊捻发感,口周略发青,口唇略发绀,颈软,胸廓饱满,双肺叩诊呈略浊音,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中等量中水泡音及散在喘鸣音。心音遥远,心率124次/分,节律齐,腹软,肝右肋下1.5cm,质地软,边缘锐,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指趾端略发绀,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血气:PH 7.473,PCO2 4.23Kpa,PO2 4.23Kpa,HCO3act 22.60mmol/L,BE(B)-0.10mmol/L,BE(ecf)-0.90mmol/L。胸片:双肺野纹理增强,沿肺纹理见点片状模糊影,双侧胸部及颈部软组织内可见条状透亮区,左侧膈上可见一透亮影。肺部CT:双侧胸廓对称,双侧胸壁及腹部腋窝下可见多发气体影,纵隔内可见多发气体影。肺炎支原体凝集试验1:160阳性,入院后经过卧床休息、无创血氧饱和度心电血压监护、面罩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2d后呼吸困难缓解,复查胸片:双肺野纹理增强,沿肺纹理见点片状模糊影,与前片比较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较前好转。7d后复查胸部CT:胸膜及双侧胸壁下见气体影,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走行通畅。纵隔居中,纵隔内见气体影。第11d皮下握雪感消失,复查胸片皮下气肿及纵隔消失。第13天临床治愈出院。
隨访:半月后门诊复诊,一般状态好,恢复良好。
2 讨论
2.1纵隔气肿的原因:纵隔气肿即为纵隔内出现气体的异常积聚,其发病率较低。主要原因有自发性肺组织破裂、感染、外伤、医源性、异物阻塞等。
2.1.1自发性肺组织破裂 常见于气道或者肺泡内压力骤然升高,造成肺泡内压力骤然升高,造成肺泡破裂,气体外溢,破裂后的气体沿周围血管筋膜至纵隔发生气肿。该种情况可以出现在剧烈咳嗽、哮喘发作、慢阻肺、肺气肿等情况。
2.1.2感染 金葡菌肺炎由于致病细菌毒力强,使气管粘膜及肺组织损伤较重,加之痰液粘稠阻塞细支气管,而出现局限性肺气肿、呼吸困难,咳嗽剧烈时肺内压增高,导致气管粘膜或肺泡破裂而引起皮下及纵隔气肿。本病例中,支原体肺炎患者出现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此解释。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在学龄期儿童中较为常见,但是合并纵隔或皮下气肿的却很少。支原体肺炎以间质炎症为主,临床表现为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加重气道水肿、肺部炎性分泌物潴留等因素,可导致肺内压力增高,发生自发性肺泡破裂,气体沿筋膜进入纵隔,再沿血管、喉头周围及颈部深筋膜向上,达颈部皮下,引起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为正位胸片上显示纵隔胸膜被气体所推移,在纵隔两侧边缘呈线条样透亮影,与纵隔轮廓平行,通常以上纵隔较为明显⑴ 。但是约30%的纵隔气肿在胸片检查时被忽略。胸部CT有较高分辨率,能清楚显示纵隔内气体,故CT对纵隔气肿的诊断为金标准(2)。
2.1.3胸部外伤、内窥镜检查或吸入异物 可引起支气管或食管破裂而发生纵隔气肿。气管异物并皮下及纵隔气肿常是因为异物阻塞导致肺气肿,肺内压突然增大所致,发病率 0.4%(3)
2.2纵隔气肿的治疗 包括休息、吸氧、止痛、平喘、抗生素及针对病因治疗,如非张力性的自发性气胸可卧床休息、控制感染和对症可自行吸收、愈合,必要时行胸骨上窝穿刺排气减压。
参考文献:
[1] 孙维高,,史讯,时大海,等.CT在颈纵隔气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附16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2):172-174
[2] Macia J Moy S,Ram R,et al Spontaneous Pneum om ediastrnum;41 cases Eur J Cardiothoac surge 2007.31:1110—1114.
[3] 张亚梅,张振英.特殊类型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处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1,36(3):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