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和途径。在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对测量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讨,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研究性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测量学;研究性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孔明明(1958-),男,江苏高淳人,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27-02
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正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转变。研究性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行为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即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测量学是工科土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基础课。测量技术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测量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对推进创新教育,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性教学在我国试行并逐渐推广,[2]尤其是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后,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开展。但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新的挑战,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解有待提高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重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延续着“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仍被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时数严重地束缚着。对于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等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教师理解不一,导致实施起来偏差较大,教学改革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未能真正进行研究性教学。
2.学生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参与有待加强
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师生都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研究性教学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全程积极参与。但在实施中很多学生习惯被动接受,不习惯于主动提问;只知道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不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了怎样用;只关心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训练,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大胆创新的欲望,很难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3.研究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与反馈体系有待构建
当前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停留于传统教学理念,只注重对认识目标领域中较低层次“知识”领会和运用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研究性教学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师生都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各个阶段的评价反馈显得尤为重要,而大部分研究性教学却忽视了反馈对于研究性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性。另外,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却难以衡量这方面的差异,不适合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更起不到反馈的作用,导致研究性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二、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鉴于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在测量学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优化研究性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的课程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思路应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师的指导与促进作用。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对教学材料进行梳理和整合,设计成若干教学模块,同时将学生每4~6人组成小组,这些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测量实验、实习小组。其次,每个模块教学时以问题的提出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教师结合备课中精心准备的工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期间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课后结合教学内容再给学生留下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开设网络讨论平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并作出总结和报告,教师则把学生课后的拓展训练情况与下一次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拓展训练融为一个整体。
2.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优化研究性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式应由填鸭式、灌输式向启发式、探究式转化,致力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工程实际或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相关知识点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工程常识进行思考探索,并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民众瞩目的大型工程实例的分析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出一些工程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和探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材上的有些内容则从课堂上剥离作为自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检索,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补充,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推荐报告者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责任性,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多媒体制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研究性教学效果
测量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扬州大学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测量实验、测量实习单独设置,并单独评定成绩。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理论教学进程,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确定能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在此基础上,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开展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结合实际工程或模拟工程实际开展研究性实习教学,在此期间,让学生按照工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订计划,完成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全过程以及施工放样工作。通过研究性实习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巩固、加深和扩大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操作仪器的技能和计算、绘图能力;又让学生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让学生得到了全站仪、GPS等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操作与训练,为学生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3]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性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系要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发展、研究成果,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显性知识考核与隐性知识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结合起来。为此笔者根据测量学课程的特点,对测量学理论成绩、测量学实验成绩、测量学实习成绩的评定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测量学理论成绩的评定。测量学理论成绩由期末考试、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交流、参与网络讨论四部分综合评定。
1)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期末考试中要增加反映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进步的主观性试题和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试题,考试形式可以是闭卷、开卷或者论文报告。此项指标占50%。
2)课外自主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进行考核,通过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小组活动记录等来评定。此项指标占30%。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和交流材料的准备情况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4)参与网络讨论。根据网络平台的登录次数和发贴、跟贴量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2)测量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测量学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综合素质四部分综合评定。
1)实验设计。主要是看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实验原理的描述和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实验仪器工具的准备是否齐全、实验步骤的设计是否合理。此项指标占20%。
2)实验实施。主要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数据采集是否齐全、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此项指标占40%。
3)实验总结。主要看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规范、总结是否反映实验要点、心得体会是否发自肺腑。此项指标占30%。
4)综合素质。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3)测量学实习成绩的评定。测量学实习成绩由实习态度、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操作考核、创新能力五部分综合评定。[4]
1)实习态度。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出勤、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以及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2)实习成果。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3)实习报告。根据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4)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根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达到的精度进行评定。此项指标占30%。
5)创新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创新之处和独特见解等。此项指标占10%。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测量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研究性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加以探索,应结合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研究性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桐,潘颖.材料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6):133-135.
[2]谷家扬,刘为民.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78-81.
[3]孔明明.土木类专业测量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126-128.
[4]孔明明.基于能力培养的测量实习成绩评定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34-135.
(责任编辑:王意琴)
关键词:测量学;研究性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孔明明(1958-),男,江苏高淳人,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扬州 2250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27-02
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正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转变。研究性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索的行为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即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测量学是工科土木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基础课。测量技术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测量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对推进创新教育,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性教学在我国试行并逐渐推广,[2]尤其是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后,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开展。但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新的挑战,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对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解有待提高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重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延续着“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仍被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时数严重地束缚着。对于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等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教师理解不一,导致实施起来偏差较大,教学改革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未能真正进行研究性教学。
2.学生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参与有待加强
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师生都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研究性教学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全程积极参与。但在实施中很多学生习惯被动接受,不习惯于主动提问;只知道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不知道为什么学、如何学、学了怎样用;只关心考试成绩,不注重能力训练,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大胆创新的欲望,很难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3.研究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与反馈体系有待构建
当前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停留于传统教学理念,只注重对认识目标领域中较低层次“知识”领会和运用的考核,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研究性教学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师生都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各个阶段的评价反馈显得尤为重要,而大部分研究性教学却忽视了反馈对于研究性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性。另外,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却难以衡量这方面的差异,不适合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更起不到反馈的作用,导致研究性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二、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鉴于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在测量学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优化研究性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的课程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思路应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师的指导与促进作用。笔者的做法是:首先对教学材料进行梳理和整合,设计成若干教学模块,同时将学生每4~6人组成小组,这些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测量实验、实习小组。其次,每个模块教学时以问题的提出为主线,通过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教师结合备课中精心准备的工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期间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深入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课后结合教学内容再给学生留下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开设网络讨论平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并作出总结和报告,教师则把学生课后的拓展训练情况与下一次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拓展训练融为一个整体。
2.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优化研究性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式应由填鸭式、灌输式向启发式、探究式转化,致力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工程实际或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相关知识点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工程常识进行思考探索,并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民众瞩目的大型工程实例的分析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出一些工程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和探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教学活动的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材上的有些内容则从课堂上剥离作为自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检索,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补充,在此基础上由小组推荐报告者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责任性,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多媒体制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研究性教学效果
测量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扬州大学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测量实验、测量实习单独设置,并单独评定成绩。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根据理论教学进程,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确定能有效测定数据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在此基础上,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开展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结合实际工程或模拟工程实际开展研究性实习教学,在此期间,让学生按照工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订计划,完成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全过程以及施工放样工作。通过研究性实习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巩固、加深和扩大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操作仪器的技能和计算、绘图能力;又让学生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让学生得到了全站仪、GPS等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操作与训练,为学生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3]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性教学质量
研究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系要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发展、研究成果,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显性知识考核与隐性知识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结合起来。为此笔者根据测量学课程的特点,对测量学理论成绩、测量学实验成绩、测量学实习成绩的评定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测量学理论成绩的评定。测量学理论成绩由期末考试、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交流、参与网络讨论四部分综合评定。
1)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期末考试中要增加反映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进步的主观性试题和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试题,考试形式可以是闭卷、开卷或者论文报告。此项指标占50%。
2)课外自主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进行考核,通过平时作业、读书笔记、小组活动记录等来评定。此项指标占30%。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和交流材料的准备情况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4)参与网络讨论。根据网络平台的登录次数和发贴、跟贴量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2)测量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测量学实验成绩由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总结、综合素质四部分综合评定。
1)实验设计。主要是看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实验原理的描述和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实验仪器工具的准备是否齐全、实验步骤的设计是否合理。此项指标占20%。
2)实验实施。主要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数据采集是否齐全、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此项指标占40%。
3)实验总结。主要看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规范、总结是否反映实验要点、心得体会是否发自肺腑。此项指标占30%。
4)综合素质。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来评定。此项指标占10%。
(3)测量学实习成绩的评定。测量学实习成绩由实习态度、实习成果、实习报告、操作考核、创新能力五部分综合评定。[4]
1)实习态度。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出勤、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以及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2)实习成果。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3)实习报告。根据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进行考核。此项指标占20%。
4)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根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达到的精度进行评定。此项指标占30%。
5)创新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创新之处和独特见解等。此项指标占10%。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测量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意识得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但研究性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加以探索,应结合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研究性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桐,潘颖.材料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6):133-135.
[2]谷家扬,刘为民.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78-81.
[3]孔明明.土木类专业测量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126-128.
[4]孔明明.基于能力培养的测量实习成绩评定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34-135.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