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有效护理。方法: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监管,规范护理工作者的行为,不断学习相关护理知识,与现代迅速发展的输血医学的需求相适应。结果:使临床输血不存在风险与危害。结论:加强临床输血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输血事故,对安全用血、安全输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输血是在医学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输血是挽救一些患有血液病以及急性大出血病人唯一可信赖的方案,因此,安全输血的操作非常重要。如果在输血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有一点点的疏忽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对输血病人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此,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对输血工作者加强管理,对输血存在的安全问题经过总结,整理出能够有效降低输血隐患的发生的办法[1]。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的所有护理人员,其中外科护理人员有40名,内科护理人员有135名,年龄最大4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35岁,在175名护理人员中,本科以及本科以上110人,大专43人,中专22人。
1.2研究方法
1.2.1加强输血护理安全教育制度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法规教育进行定期考察,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要注重护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让他们有崇高的道德品格以及谨慎处事的做人原则,同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护理的观念,认识到工作中的细小护理环节不规范都可能触动到严重的法律制度。由此可知,加强输血护理安全教育,提高输血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例如,在进行成分输血的时候,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谨慎操作,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制品等,然后再根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
1.2.2制定输血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对输血护理存在的风险,院方需要制定一定的对策,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行为管理能力、制定有效管理思路、树立安全管理理念;(2)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长制定不同的对策,护龄长的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其护理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老手”心理,对工作懈怠,对护龄短的护理人员要注重培养其能力,提高安全护理意识[3]。
1.2.3掌握输血护理的一般知识
掌握输血护理的一般知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常见血液制品的特点和性质,还要会运用正确的输血方法进行输血,了解输血后的正常反应和不正常反应,对各种意外有应对的抢救措施,对每种血型的输血禁忌症、输血适应症、输血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正确输血,严格按照输血的规章制度进行输血,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在输血中出现差错,轻则增加病人痛苦,重则危害病人生命,酿出不可挽救的后果,例如,单采浓缩血小板时,要对浓缩血小板的作用及适用证有深刻的了解,浓缩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要做交叉配合实验,要求使用的血小板与病人的血型相同,并且一次足量输入,所以在输血护理工作的时候,要对输血知识透彻的掌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
1.3疗效分析
输血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输血后,要留在患者身边观察几分钟,看看病人是不是能够适应输血,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在这过程中患者发生问题,要及时处理,要减慢输血速度或者停止输血,情况严重要立刻通知值班医生或者主管领导,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如果进行处理后仍不见好转甚至是更加严重,要进一步上报给上层领导。
2.结果
2.1实施输血护理的安全率和危险率原因统计
在实施输血护理工作时候,输血安全与否存在的因素很多,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详见表1。
表1实施输血护理的安全率和危险率原因统计
系数对比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改进措施
安全率(98%) 患者血液与输血所用血液相适应 输血护理人员谨慎操作 加强输血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谨慎工作,深入对患者的了解。
危险率(2%) 患者血液与输血所用血液相排斥 输血护理人员疏忽大意
2.2.输血后患者的康复率与复发率原因统计
病人之所以要进行输血主要就是因为患了各种需要输血的疾病,每个医生和病人都希望在治疗后病人能够得到康复,根据病人的康复调查结果显示,详见表2。
表2输血后患者的康复率与复发率原因统计
系数对比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改进措施
康复率(97.5%) 护理人员的正确输血治疗 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输血护理人员有专业的谨慎治疗技术,还需要病人的全力配合
复发率(2.5%) 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 患者的不配合治疗
3.讨论
当前,输血的安全问题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医学上血制品具有特殊性,护理人员在输血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输血安全存在的因素很多,比如,(1)在血液中心血液的采集过程中是保证血液来源安全的第一步,(2)医院在血制品的安全保存以及合理分类是第二步,(3)在输血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正确的进行输血。从这几方面着手,保障输血安全,才能把输血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护理人员在输血时不仅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还要对血制品的保存、血制品的使用完全掌握,若是不然,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病人的生命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对水平不高的护理人员,院方可以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指导他们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对于有丰富的输血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在带领初来乍到的护理人员正确输血的各种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既帮助了别人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从而得到两全其美。
根据上面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床输血工作的护理人员虽然担任着小小的工作者的身份,但是临床输血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输血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在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造成的后果不容轻视,轻则使病人病情得不到好转,重则则会造成病人瘫痪甚至是死亡,所以在输血时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输血规范,严谨治疗,正确操作,最大限度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娟,王洪波,董磊,魏少平,铁芳华.临床输血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09(01):117-658
[2]陈梅,杨晓晴.临床输血护理与安全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05(36):339-236
【关键词】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输血是在医学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治疗方法,输血是挽救一些患有血液病以及急性大出血病人唯一可信赖的方案,因此,安全输血的操作非常重要。如果在输血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有一点点的疏忽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对输血病人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此,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对输血工作者加强管理,对输血存在的安全问题经过总结,整理出能够有效降低输血隐患的发生的办法[1]。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的所有护理人员,其中外科护理人员有40名,内科护理人员有135名,年龄最大4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为35岁,在175名护理人员中,本科以及本科以上110人,大专43人,中专22人。
1.2研究方法
1.2.1加强输血护理安全教育制度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法规教育进行定期考察,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要注重护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让他们有崇高的道德品格以及谨慎处事的做人原则,同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护理的观念,认识到工作中的细小护理环节不规范都可能触动到严重的法律制度。由此可知,加强输血护理安全教育,提高输血护理技术,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例如,在进行成分输血的时候,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谨慎操作,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制品等,然后再根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
1.2.2制定输血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对输血护理存在的风险,院方需要制定一定的对策,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行为管理能力、制定有效管理思路、树立安全管理理念;(2)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长制定不同的对策,护龄长的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其护理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老手”心理,对工作懈怠,对护龄短的护理人员要注重培养其能力,提高安全护理意识[3]。
1.2.3掌握输血护理的一般知识
掌握输血护理的一般知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常见血液制品的特点和性质,还要会运用正确的输血方法进行输血,了解输血后的正常反应和不正常反应,对各种意外有应对的抢救措施,对每种血型的输血禁忌症、输血适应症、输血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正确输血,严格按照输血的规章制度进行输血,达到治疗目的,如果在输血中出现差错,轻则增加病人痛苦,重则危害病人生命,酿出不可挽救的后果,例如,单采浓缩血小板时,要对浓缩血小板的作用及适用证有深刻的了解,浓缩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要做交叉配合实验,要求使用的血小板与病人的血型相同,并且一次足量输入,所以在输血护理工作的时候,要对输血知识透彻的掌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
1.3疗效分析
输血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输血后,要留在患者身边观察几分钟,看看病人是不是能够适应输血,会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在这过程中患者发生问题,要及时处理,要减慢输血速度或者停止输血,情况严重要立刻通知值班医生或者主管领导,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如果进行处理后仍不见好转甚至是更加严重,要进一步上报给上层领导。
2.结果
2.1实施输血护理的安全率和危险率原因统计
在实施输血护理工作时候,输血安全与否存在的因素很多,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详见表1。
表1实施输血护理的安全率和危险率原因统计
系数对比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改进措施
安全率(98%) 患者血液与输血所用血液相适应 输血护理人员谨慎操作 加强输血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谨慎工作,深入对患者的了解。
危险率(2%) 患者血液与输血所用血液相排斥 输血护理人员疏忽大意
2.2.输血后患者的康复率与复发率原因统计
病人之所以要进行输血主要就是因为患了各种需要输血的疾病,每个医生和病人都希望在治疗后病人能够得到康复,根据病人的康复调查结果显示,详见表2。
表2输血后患者的康复率与复发率原因统计
系数对比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改进措施
康复率(97.5%) 护理人员的正确输血治疗 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输血护理人员有专业的谨慎治疗技术,还需要病人的全力配合
复发率(2.5%) 护理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差错 患者的不配合治疗
3.讨论
当前,输血的安全问题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医学上血制品具有特殊性,护理人员在输血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输血安全存在的因素很多,比如,(1)在血液中心血液的采集过程中是保证血液来源安全的第一步,(2)医院在血制品的安全保存以及合理分类是第二步,(3)在输血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正确的进行输血。从这几方面着手,保障输血安全,才能把输血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护理人员在输血时不仅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还要对血制品的保存、血制品的使用完全掌握,若是不然,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病人的生命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对水平不高的护理人员,院方可以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指导他们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对于有丰富的输血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在带领初来乍到的护理人员正确输血的各种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既帮助了别人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从而得到两全其美。
根据上面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床输血工作的护理人员虽然担任着小小的工作者的身份,但是临床输血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输血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在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造成的后果不容轻视,轻则使病人病情得不到好转,重则则会造成病人瘫痪甚至是死亡,所以在输血时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输血规范,严谨治疗,正确操作,最大限度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娟,王洪波,董磊,魏少平,铁芳华.临床输血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09(01):117-658
[2]陈梅,杨晓晴.临床输血护理与安全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05(36):33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