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支持系统是以动态资源建设平台为核心,以网络学习与信息平台为辅助,提供基于完整的网上虚拟学习和教学的系统应用架构。平台可分两部分重点建设,其一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其二是基于学生互动和问题排解的虚拟课室。本文仅以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做相关的阐述。
一、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开发定位
从国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来看,资源建设平台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集中式共享到分布式共建,从同一知识点的单人开发到多人协作开发等不同层次的变化。从资源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基于静态素材的资源管理平台目前已在中小学中普遍应用,而基于动态资源建设的同步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则成为新一轮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其中,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应用将有效提升资源的纵深应用效果,使资源不断优化精减,向实时、够用、好用等高效应用方向发展。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建设要突破现在的各类资源平台开发的理论框架,从单一的资源建设功能中解决出来。考虑到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整合设计思路,其开发定位应为动态资源开发与网络备课教学整合的应用平台,具备动态资源开发、协作共建、备课授课、网上学习、资源应用统计等常规应用功能,而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集合各功能应用的一个整合应用平台,通过教师日常备课的过程完成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网上授课和自主学习的应用环境。从图1系统功能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平台旨在建立一种动态产出式的主题资源库,而这种动态产出的应用核心在于逐步积累教师日常备课中的一些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建构同步应用的教学资源,再将这些资源用于网络课堂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用做网上自主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中还可以有整合应用老版资源库的功能,避免各阶段资源建设的浪费,做到有效的重复利用。
图1
二、主题资源内容建设分析
主题资源的建设思路是以主题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或具备密切关联的一个知识点内容为主题,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组织学生活动需要的工具、软件和各类网络资源。它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整合应用模式。从内容结构来看,主题资源的内容可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专题资源、素材资源、工具资源和交流资源四部分。
◆ 专题资源 以国内外主题知识网站为主的资源,如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gov.cn)、故宫博物院(http://www.dpm.org.cn)、中国国家百科全书(http://countries-book.db66.com)等。这类网站以提供专业化加工的主题知识资源为主,提供行业知识信息,面向各类学习者。
◆ 素材资源 目前应用的一些企业资源库产品和学校或教委自建的各类教学素材。
◆ 工具资源 基于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软件,如自主学习流程设计模板,电子学案、教学辅助流程设计模板,交流反馈设计模板等。
◆ 交流资源 人文资源,包括网络终端后面的各类专业人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对话、思想、经验、技巧等。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资源。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上课程资源,还是各类课外资源,资源的建设内容将由面向教师“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过渡。过去资源建设的内容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如专题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络主题探究资源、专题学习网站等。
基于以上分析,网络主题资源的内容建设策略应重点强调学习者所处的学习资源环境、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资源素材的建设也应围绕结构化、系统化的主题知识内容而设计。
通过对主题资源内容的建设分析,我们可确定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理论框架(图2)。
图2
静态资源以主题知识点为主,能满足课改和教学整合应用需求中的快速分类查询,知识点应同国家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的编码与目录结构相对应,便于后期的扩展与规范化管理。静态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应提供系统化学习与知识建构的资源内容表现方式,便于使用者采用多种学习模式来完成自主学习。动态资源以交流、档案袋、跟踪评价、成果展示、经验总结、问题反馈、答疑互动、协作学习、备课授课过程等动态的应用为主,满足即时、变化、互动的资源应用需求。动态资源更多体现在资源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与应用环境结构的设计上,重点包括平台自身的设计和人文应用环境的机制设计两个方面。在静态和动态资源应用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典型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和课外交流互动环境,满足教师、学生、家长大众化应用的需求。
三、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可操作性分析
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是提供一个以数字化、资源化、整合化为特征,以使用者主动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应用环境。
在主题资源的内容开发中,应强调两种环境的建设,一种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资源内容设计方案,另一种是以建设者为主体的资源制作开发方案。这两种环境在应用中互为一体、相互关联,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制作者。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对学习者来说,提供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首要的就是考虑建立在学生兴趣和受益基础上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这种兴趣和受益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主题内容设计、学习指导、组织和管理。因此,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素材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主题资源知识点内容 包括各种学习资源(课内外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基本常识、生活指南、做人做事的正确规范与良好习惯案例、人际关系沟通技能等)、学生成果资源(案例、方法、技巧、成果、榜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导向)、典型问题答疑资源,面向学生的娱乐资源和研究性学习资源等。资源内容也应建立在一种有意识的正确引导上,而不是盲目堆积。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多地领悟知识的价值,掌握正确的知识观。主题学习的资源内容本身先期不宜大而全,否则只是理想化模式。不如先侧重某个应用局部和重点,达到应用效果后再逐步扩展完善,采用从下到上的“反包围”策略。如南京小学生作文网站、广东的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等。无论主题资源的内容是宏观的还是细节处的,主题资源内容都应有清晰而鲜明的教育功能体现。
● 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交流氛围 包括学生在应用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过程档案与评价记录(误区、理解、心理障碍、生理问题、个人隐私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日常的简单反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小問题”,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大家庭”真正的好处。学生互动交流的氛围需要以学生有兴趣的资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者组织、引导、使用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关键点,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应用氛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有资源没有指导,是无法搭建起良好的应用氛围的。
● 教师指导与组织管理环境 首先,重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答疑、组织和管理等手段,保障主题资源学习的网上应用环境,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应用氛围,培养做人、做事的良好心态。知识易授,心态难改;技能可教,思维难学。第二,可考虑开辟教师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专栏,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一个有效的网络应用环境,同样包括教师的业务知识(思想、方法、知识、能力、技巧等)、教师心路历程、教师心理障碍、教师问题答疑等,构建教师日常教学与交流的应用环境,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些方面的内容建设可直接调用或整合已有的各类主题知识网站的内容,不必重复开发。
以上三方面的功能综合起来即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主题资源内容的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课本资源的知识范围,应提升到从知识到观念,再到人文素养的范畴,从而达到可持续性创造应用氛围的目的。
目前依赖于企业开发的主题资源库内容均滞后于教学改革的进程,滞后于教学思想与内容规划的变化,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重点以“舞台建设”和整合现有资源为主,搭建一个适合于主题资源建设与应用体系的环境,提供适合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资源,创设一种良好的应用氛围,使全体使用者在应用过程中完成资源内容的个性化建设。
本课题受上海市局管科技发展基金资助(05JG05065)
参考文献
[1]孙迪,余胜泉.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J].开放教育研究. 2005,(2).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DB/OL]. http://www.being.org.cn/sikao/elenv.htm.
[3]庄秀丽.如何让教育主题资源网站走进课堂[J].信息技术教育.2005,(2).
[4]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探寻[DB/OL].中国教育网络http://www.media.edu.cn/zhuan_jia_shi_ dian_5196/20060714/t20060714_188424.shtml.
[5]钟和军.新课程视野下学科网站的有效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9).
[6]雷丽霞.引领和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中国教育报.2005,9,12.第6版.
[7]曹晓明.基于網络的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B/OL].http://www.etc.edu.cn/lab/group/Aming introduce/paper/tbl.doc.
[8]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开幕
[本刊讯] 2006年11月3日,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全国远程办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中国电脑教育报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承办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暨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EIC2006)”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年会以“资源整合、应用创新、区域共享”为主题,来自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全国远程办等主管部门领导,中央电教馆领导,全国各地市县教育局局长,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长,权威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以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代表共计600多人出席会议。
此次年会致力于调动全社会力量,推广最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成功经验,探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创新模式,进行跨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希望以此为契机,为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营造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高效平台,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机制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大会还力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高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此外,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深入挖掘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新的市场与应用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阮 滢)
一、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开发定位
从国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来看,资源建设平台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集中式共享到分布式共建,从同一知识点的单人开发到多人协作开发等不同层次的变化。从资源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基于静态素材的资源管理平台目前已在中小学中普遍应用,而基于动态资源建设的同步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则成为新一轮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其中,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应用将有效提升资源的纵深应用效果,使资源不断优化精减,向实时、够用、好用等高效应用方向发展。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建设要突破现在的各类资源平台开发的理论框架,从单一的资源建设功能中解决出来。考虑到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整合设计思路,其开发定位应为动态资源开发与网络备课教学整合的应用平台,具备动态资源开发、协作共建、备课授课、网上学习、资源应用统计等常规应用功能,而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集合各功能应用的一个整合应用平台,通过教师日常备课的过程完成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网上授课和自主学习的应用环境。从图1系统功能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平台旨在建立一种动态产出式的主题资源库,而这种动态产出的应用核心在于逐步积累教师日常备课中的一些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建构同步应用的教学资源,再将这些资源用于网络课堂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用做网上自主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中还可以有整合应用老版资源库的功能,避免各阶段资源建设的浪费,做到有效的重复利用。
图1
二、主题资源内容建设分析
主题资源的建设思路是以主题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或具备密切关联的一个知识点内容为主题,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组织学生活动需要的工具、软件和各类网络资源。它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整合应用模式。从内容结构来看,主题资源的内容可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专题资源、素材资源、工具资源和交流资源四部分。
◆ 专题资源 以国内外主题知识网站为主的资源,如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gov.cn)、故宫博物院(http://www.dpm.org.cn)、中国国家百科全书(http://countries-book.db66.com)等。这类网站以提供专业化加工的主题知识资源为主,提供行业知识信息,面向各类学习者。
◆ 素材资源 目前应用的一些企业资源库产品和学校或教委自建的各类教学素材。
◆ 工具资源 基于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软件,如自主学习流程设计模板,电子学案、教学辅助流程设计模板,交流反馈设计模板等。
◆ 交流资源 人文资源,包括网络终端后面的各类专业人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对话、思想、经验、技巧等。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资源。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上课程资源,还是各类课外资源,资源的建设内容将由面向教师“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过渡。过去资源建设的内容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如专题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络主题探究资源、专题学习网站等。
基于以上分析,网络主题资源的内容建设策略应重点强调学习者所处的学习资源环境、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资源素材的建设也应围绕结构化、系统化的主题知识内容而设计。
通过对主题资源内容的建设分析,我们可确定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理论框架(图2)。
图2
静态资源以主题知识点为主,能满足课改和教学整合应用需求中的快速分类查询,知识点应同国家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的编码与目录结构相对应,便于后期的扩展与规范化管理。静态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应提供系统化学习与知识建构的资源内容表现方式,便于使用者采用多种学习模式来完成自主学习。动态资源以交流、档案袋、跟踪评价、成果展示、经验总结、问题反馈、答疑互动、协作学习、备课授课过程等动态的应用为主,满足即时、变化、互动的资源应用需求。动态资源更多体现在资源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与应用环境结构的设计上,重点包括平台自身的设计和人文应用环境的机制设计两个方面。在静态和动态资源应用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典型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和课外交流互动环境,满足教师、学生、家长大众化应用的需求。
三、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可操作性分析
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是提供一个以数字化、资源化、整合化为特征,以使用者主动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应用环境。
在主题资源的内容开发中,应强调两种环境的建设,一种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资源内容设计方案,另一种是以建设者为主体的资源制作开发方案。这两种环境在应用中互为一体、相互关联,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制作者。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对学习者来说,提供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首要的就是考虑建立在学生兴趣和受益基础上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这种兴趣和受益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主题内容设计、学习指导、组织和管理。因此,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素材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主题资源知识点内容 包括各种学习资源(课内外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基本常识、生活指南、做人做事的正确规范与良好习惯案例、人际关系沟通技能等)、学生成果资源(案例、方法、技巧、成果、榜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导向)、典型问题答疑资源,面向学生的娱乐资源和研究性学习资源等。资源内容也应建立在一种有意识的正确引导上,而不是盲目堆积。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多地领悟知识的价值,掌握正确的知识观。主题学习的资源内容本身先期不宜大而全,否则只是理想化模式。不如先侧重某个应用局部和重点,达到应用效果后再逐步扩展完善,采用从下到上的“反包围”策略。如南京小学生作文网站、广东的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等。无论主题资源的内容是宏观的还是细节处的,主题资源内容都应有清晰而鲜明的教育功能体现。
● 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交流氛围 包括学生在应用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过程档案与评价记录(误区、理解、心理障碍、生理问题、个人隐私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日常的简单反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小問题”,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大家庭”真正的好处。学生互动交流的氛围需要以学生有兴趣的资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者组织、引导、使用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关键点,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应用氛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有资源没有指导,是无法搭建起良好的应用氛围的。
● 教师指导与组织管理环境 首先,重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答疑、组织和管理等手段,保障主题资源学习的网上应用环境,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应用氛围,培养做人、做事的良好心态。知识易授,心态难改;技能可教,思维难学。第二,可考虑开辟教师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专栏,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一个有效的网络应用环境,同样包括教师的业务知识(思想、方法、知识、能力、技巧等)、教师心路历程、教师心理障碍、教师问题答疑等,构建教师日常教学与交流的应用环境,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些方面的内容建设可直接调用或整合已有的各类主题知识网站的内容,不必重复开发。
以上三方面的功能综合起来即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主题资源内容的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课本资源的知识范围,应提升到从知识到观念,再到人文素养的范畴,从而达到可持续性创造应用氛围的目的。
目前依赖于企业开发的主题资源库内容均滞后于教学改革的进程,滞后于教学思想与内容规划的变化,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重点以“舞台建设”和整合现有资源为主,搭建一个适合于主题资源建设与应用体系的环境,提供适合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资源,创设一种良好的应用氛围,使全体使用者在应用过程中完成资源内容的个性化建设。
本课题受上海市局管科技发展基金资助(05JG05065)
参考文献
[1]孙迪,余胜泉.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J].开放教育研究. 2005,(2).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DB/OL]. http://www.being.org.cn/sikao/elenv.htm.
[3]庄秀丽.如何让教育主题资源网站走进课堂[J].信息技术教育.2005,(2).
[4]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探寻[DB/OL].中国教育网络http://www.media.edu.cn/zhuan_jia_shi_ dian_5196/20060714/t20060714_188424.shtml.
[5]钟和军.新课程视野下学科网站的有效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9).
[6]雷丽霞.引领和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中国教育报.2005,9,12.第6版.
[7]曹晓明.基于網络的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B/OL].http://www.etc.edu.cn/lab/group/Aming introduce/paper/tbl.doc.
[8]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开幕
[本刊讯] 2006年11月3日,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全国远程办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中国电脑教育报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承办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暨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EIC2006)”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年会以“资源整合、应用创新、区域共享”为主题,来自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全国远程办等主管部门领导,中央电教馆领导,全国各地市县教育局局长,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长,权威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以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代表共计600多人出席会议。
此次年会致力于调动全社会力量,推广最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成功经验,探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创新模式,进行跨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希望以此为契机,为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营造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高效平台,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机制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大会还力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高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此外,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深入挖掘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新的市场与应用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阮 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