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更新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街区是传统风貌的历史地段,汇集了此地区商业文化、经济发展和历史演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保护与更新为例, 就其中深层原因指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现存的问题,提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保护更新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景观风貌;南京老门东
  一、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保护和更新历史地段文化街区可以提高历史文化风貌价值、地域文化情感价值和物质使用功能价值。如何使历史文化街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将其作为城市的一种优势地域空间资源加以保护与利用,是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南京,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十朝定都南京已对现代城市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春秋建冶城,南京至现在已有2500年的历史,老城南地区承载了南京千年历史与文化复兴的时代重责,是古城南京最原滋原味的一张名片[2]。而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夫子庙街区的延伸,成为南京的新地标。比起夫子庙浓浓的商业气息,似乎在这里更多了一些人文底蕴。它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因而更具有代表性。
  二、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现存的问题
  (一)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概况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南京中华门以东而得名,东接江宁路,南抵高高的中华门城墙,西止中华路[3]。修复改造方案保留了老门东的老房子、街巷肌理、建筑组织方式,对箍桶等街巷和院落尺度作了一些调整,依附原有建筑样式,中西合璧,风格迥异。复兴后的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内除了有餐饮小吃、传统文化、休闲娱乐、手工艺展示、商品零售外,还增设了不少小吃、商铺和电影院等,弥补了老门东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欠缺。小小的院落、幽静的小巷、小桥流水人家,一片徽派建筑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在调研中,笔者充分感受到了老城南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二)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现存的问题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主街局部楼榭建筑正在进行后期完善,目前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在街景、空间布局以及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据调研,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一期工程改造,如开通城东干道以及拓宽中华路道路,使老门东地区的更新改造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全新开发的木匠营小区、江宁路花园等多层住宅小区,令历史地段街区古色古香风貌消失殆尽[4]。甚至还有一些新建筑没有依附故居进行设计,有些显得不伦不类。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应该与周围环境协调,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古城南京特有的历史气息。但是在仿古修葺过程中,翻新过多,传统风貌特色不足(图1)。
  在这一点上做的没有苏州城市好,苏州在文物古迹保存方面做得十分完好。且现有的工程建设开发中道路缺少盲道设计,路面不整齐,模仿明清的建筑形式做工较粗糙[5]。同时推动该地区旅游活力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些游客在景点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破坏整个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定义于有文化背景的街区,但从调研现状来看,没有还原本身的历史感,商业气息过浓。历史街区丧失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就失去了“生活真实性”。以表演性的仿古活动来代替依附在这些历史场所里的真实的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另一种造假的行为,街区会因此失去原有历史韵味[6]。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大多数是仿古的建筑,但是并未依附原本古街建设,使得街区内涵肤浅,道路两侧遍布茶馆、咖啡店、专卖店,以致于缺乏文化支撑,显得过于商业化气息,没有真实地再现老城南当年的韵味(图2)。
  公共交通站点与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入口契合度不够,无直达门东的公交车路线,地铁基础设施距老门东尚有一段距离。老门东的人气近年来增加不少,但与夫子庙历史地段街区相比,人气还不是很旺。因此作为商业文化街不是特别发达,更多是体现关于传统历史文脉的内涵。
  三、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老东门街区被看成是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今仍然保留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宝贵的传统民居风貌特色。但现在老门东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物质方面老化、功能方面衰退和历史特色方面消失等严重问题[7]。如何正确处理该地区传统风貌保护与古城南京发展的关系,充分挖掘其地域文化特色,增强旧区活力,只有从调整用地结构、发展城市规划、采取保护与更新方式和加强历史风貌特色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使该街区景观风貌得以更新与延续。
  调整用地结构方面,修缮原有街区。针对南京老城南地区集中保存传统居住区和具有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物古迹的功能特点,调整该地区用地功能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重,强化居住职能,改善破旧小区和房屋,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并利用继续保留的文化遗产加大开发该地区的旅游活力[8]。调研中发现老门东最南处明城墙区域人烟稀少,未充分开发利用其潜在的价值,应该加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与南京明城墙的联系。此外,要进一步开发老门东地区的老城南记忆馆一类的公益性场馆以提高市民意识。
  发展城市规划方面,建议应对老门东街区的空间布局、街巷、院落、传统建筑提出详细的城市规划设计。因为随着古城南京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老门东这条历史文化街区逐渐被南京市市政府高度重视起来,如今仍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强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积极性,又一次把这条老街走进游人的视线,形成了老城南秦淮人家风光与老门东整体配套系统的旅游景区。
  采取保护与更新方式方面,对于老门东的文物建筑以整治修缮外部立面为主,把内部改造限制到最小,可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改作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用地,发展旅游文化事业。倘若能保留一些当初的生活真实性场景会更加体现古城南京的韵味。对于保存较为完整的成片旧式风貌民居,有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差问题的地段,可保持现有的街区空间结构,如院落、街巷形态、古树、古井、庭院空间,并进行必要地更新改造,如巧妙的门头门窗雕刻装饰、精巧的梁架结构。对于那些损坏严重或者其他没有历史价值的住宅地段,可在不破坏老门东街区景观整体空间形态的前提下,进行谨慎拆建,但新的建筑形态必须符合原有传统建筑的形态。
  四、结语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更新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应该把老门东历史文化街景观更新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围绕老门东街区的街巷、院落形态进行更新改造,使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得以继续保存下去,这对于整个南京古城地域特色的重塑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刚,王蔚.旅游资源学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
  [2]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地方志 [M].1993
  [3]吴超.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空间结构分析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26- 28
  [4]李汇龙,邵晓峰,叶洁楠.美丽中国视角下的当代城市景观设计 [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73-76
  [5]赵天鹏,丁彦芬.南京市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铺装解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02
  [6]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
  [7]阳建强.秦淮门东门西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延续[J].现代城市研究,2003.02
  [8]李汇龙,邵晓峰.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再认识[J].艺苑,2014,03:36-38
  作者简介:
  黄婵媛,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 娟,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张 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西安市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绿色建筑节能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询问使用者感受等方法,探究建筑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可改造的空间和潜力,探寻节能改造过程中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出适宜的改造设计意见。  关键词:幼儿园;节能分析;节能改造;绿色建筑  一、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现状分析  (一)建筑背景信息  1.建筑背景  长安大学朱雀幼儿园为长安大学的附属公办幼儿园,属于省级示范幼
期刊
摘 要:满族作为少数民族中的重要成员,本身拥有厚重的文化气息。在民族诞生以及民族演变的漫长历程中,东北地区成为了满族民众赖以生存的重要地区,同时也保留着满族特有的宝贵民间风俗。因此可见,演变中的满族不仅保留了珍贵的自身文化气息,同时也不断在吸纳汉文化,满族文化因此而变得多样并且丰富。探寻满族文化本身的演变仪式,有助于明确各个时间段的文化演变历程,为保留珍贵的民俗文化提供参照。  关键词:满族文化;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在川西地区旅游景区的游憩景观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其在指示的提供、环境的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景观的公共艺术逐渐成为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我国当前的公共艺术在制度、意识以及宣传等方面有较大的问题,但是我国社会依旧在不断进步,景观公共艺术也逐渐面对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景观;作用;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在近
期刊
摘 要:中国风筝的发展历史悠久,受到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南北方风筝也越来越独具艺术特色。从中可以把握中国风筝艺术的整体发展规律,为南北方风筝地域性艺术特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山东潍坊与广东阳江为例,对比研究两地风筝的形式、风格和艺术特性的异同性,从而对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条件下,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探究。  关键词:南北地域;风筝;阳江风筝;潍坊风筝 
期刊
蔡遺好 常盈盈
期刊
摘 要:作为民间文化形态的民歌在沟通文化与生态,消解当下文化生态中的僵化意义中心和文化生态中平面化、均质化趋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通过民歌仪式化表达的意义生成功能表现出来。  关键词:民歌;仪式化;文化生态;僵化意义中心;去中心;均质化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立项项目“文化生态视阈下广西民歌的意义生成功能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KY2016LX211]  在全球化、
期刊
摘 要:环境行为学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和作用,研究人的經验、行动、感知等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公共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部分,其完备性与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环境行为学和公共设施的概念出发,以牡丹江城市为例,从城市美化类设施、安全设施、休憩
期刊
摘 要:越南文化正在跟国际与区域交流文化的过程。在当代的社会,越南文化一方面保存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接受和产生新的价值适应现代社会与全球化的过程。按照高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很多西方节日传播到亚洲社会,越南也不例外。  关键词:万圣节;西方节日;越南;文化多样性  2014年10月31号晚上,在河内古街的中心同(如:Ma May, Hang Ma, Ta Hien, Hang Dao……)一时间聚
期刊
高文亮 郜鵬飞 王亚琴 张杨杨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于课题组在云南省迪庆州噶丹松赞林寺的田野调查,以上世纪民主改革以来藏区的变迁发展为背景,通过对僧俗互动的重要面向供养关系的类型化历时分析,透析在宗教旅游蓬勃发展之后,藏区宗教主体多元化趋势及其对僧俗关系的重构。  关键词:僧俗互动;供养关系;噶丹松赞林寺  供养关系是僧俗关系的经济面向,是一种建立于藏传佛教信仰基础之上由信众向僧人进行供奉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供养关系的形式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