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之后,被迫跟洋人签约的大清,事实上已经接受了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国与国关系:西方国家使节驻京,使节觐见大清的皇帝,递交国书。然而,签约之后,咸丰借口有病,赖在热河不肯回京,不久去世。小皇帝同治尚未成年,两宫太后以此为借口,拖着不让见。所以,西方公使虽然在北京扎下了,但始终见不到皇帝。西方那一套国家间的外交模式,在形式上始终无法完成,这让公使们很着急。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亲政。英、法、美、德、俄五国公使联合发出照会,要求见皇帝递交国书。皇帝亲政意味着成年,以前的借口不好使了。清廷居然又节外生枝,在觐见礼仪上提出要求,要各国公使行跪拜礼。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各国公使急于见皇帝,做了一点妥协,说他们在其他国家的使节见驻在国的元首行三鞠躬礼,在大清可以五鞠躬。
  议程排好后,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以天皇特使的名义,来华换约,正好赶上觐见,也要参加。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强,清政府建议他单独见,行跪拜礼,副岛种臣非但不肯,还要求把他排在第一位觐见,因为他是天皇的特使,跟各国公使地位不同。闹来闹去,总理衙门答应了他。其他国家的公使倒也没有意见,虽然日本地位不高,但毕竟副岛种臣的地位比他们都高,按西方礼节,理应如此。
  最奇妙的是,觐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这个地方是朝贡时代皇帝安排各国贡使举行宴会的所在。安排西方公使在此见面,事实上暗含了西方公使仍旧是贡使的意思。只是,不谙熟大清礼仪的人是无从了解这层意思的。而西方公使能见大清皇帝一面,完成手续,也无暇考虑这么多。西方公使跟大清皇帝的第一次面对面,就这样完成了。
  觐见之后,清政府这边,有人禁不住偷着乐,觉得西方人终于着了他们的道,而且,官方的京报居然编了好些西方公使觐见时的所谓八卦,谁浑身发抖,谁说不出话来,还有谁把国书都掉在了地上等。当然,这一套跟当年英国某使节见乾隆一样,都是好事者编出来的。只是,当年编,大清还能关起门来,维持一个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现在再编就有些过分了,因为事实上大清的朝贡体系已经瓦解了。这样的编法如果让西方人知道了,只能是让人笑不够的笑话。
  其实,当年的西方公使一定要见大清的皇帝,无非要完成一个外交上的仪式,这个仪式象征着大清的彻底屈服。至于真正的交涉,他们也知道去总理衙门鬧就行。当年,不止法国公使脾气不好,经常到总理衙门咆哮,其他国家的公使也不好应付,但总理衙门还都得应付,因为如果应付不好,人家的炮舰就打进来了。
  西方国家在当时,从骨子里瞧不上大清,这么大的国家,连个大使都不派,使节只是公使级的。然而,即便这样,大清还在偷偷摸摸地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一个紫光阁就等于圆梦了。这样的梦,大清做了好久都没有醒来。
  编辑/羽川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其他文献
龙飞四年(399年),风光了一辈子的后凉国主吕光病重,太子吕绍过于懦弱也没什么才干,庶出的儿子吕纂和吕弘都是悍将,他担心自己死后吕绍压不住阵,所以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决定传位给吕绍,自称“太上天王”,并以吕纂为太尉、吕弘为司徒。  可惜吕光高估了自己的寿数,传位后不过数日就撒手人寰,吓得吕绍要让位给哥哥吕纂。吕纂当然要摆架子,坚决不答应。可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吕纂立刻起兵杀了吕绍,此时距吕光传位不过
1944年7月31日,44歲的法国飞行员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闪电P38”战斗机冲上云霄,当时的法国已被纳粹占领,他要去战斗,去接受战争的洗礼,这是超龄8岁的他最后一次被允许执行任务。几个小时后,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那天,他所在飞行中队的纪录中添了一行字:“圣埃克苏佩里执行法国南部高空飞行拍摄任务,未归。”  “他没有叫喊,他慢慢地倒下,甚至连声音都没有”,他笔下《小王子》的结局成为命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踌躇满志,打算再现罗马帝国的辉煌,但灾难降临到他和臣民的头上,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鼠疫。  鼠疫一开始袭击了拜占庭帝国治下的埃及,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随时有人走着走着就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来。瘟疫同样摧毁了农村,谷物无人收割,大群家畜简直成了野生动物。  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死亡。瘟疫使这座原本富丽堂皇的国际大都市彻底衰落
金球奖颁奖礼上,有一位女性引起大家的讨论,特别是在中国。她就是金球奖史上首个获得喜剧、音乐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的亚裔演员奥卡菲娜。然而大家讨论的不是她不配或演得不好,而是觉得她丑。有人说,难道我们亚裔都是厚嘴唇、小眼睛、小个子吗?这不就是代表了好莱坞对亚裔的刻板印象吗?其实在此之前,打开关于奥卡菲娜的视频,全都是“又老又丑”等充满侮辱的弹幕。很可惜,这些原本是在幼儿园就需要学会的常识,竟有那么多成年
1908年的一天,芜湖城的早晨白露泠泠。一名男子带着一个13岁的小女孩穿街过巷,来到芜湖最著名的青楼——兰心院,要把这个小女孩卖掉。老鸨打量着这个女孩,甩了一句:“人你还是带回去吧,这丫头吃不了这碗饭,小眼睛、厚嘴唇,怎么也长不成美人。”男子说:“那就留下她做烧火丫头吧!”老鸨不屑地说:“两担大米价!”  就这两担火米,小女孩被卖了,卖她的人是她的亲舅舅。她一岁时,爸爸去世,两岁时,姐姐去世,八岁
在张爱玲的笔下,黄逸梵算不上一位好母亲。  她自私。在张爱玲姐弟俩三四岁、正需要母亲倾力陪伴和照料时,她却当起甩手掌柜,任性地出国游学。  她冷漠。亲生儿子抱着一双破球鞋投奔她时,她以没能力再养一个孩子为由,理智得近乎无情地将他拒之门外。  她刻薄。对张爱玲出口便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自生自灭。”  她爱慕虚荣,贪图享受。
因为穿错衣服而打打杀杀的奇事由来已久,其中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穿衣与“尊卑”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因看不惯民众穿得舒服漂亮,就颁布禁令:凡身着锦绣者,与诽谤国君同罪,也就是得死。  自汉代开始,不许穿与自己的身份、等级不符的服装,成了明确的法律条文。到了唐代,普通人如果穿了颜色越级的服装,要么坐牢要么去死。不只是颜色,朝廷在尺寸上也有禁令。李德裕做淮南观察使时勒令当地妇女剪短裙子,因为朝廷有规矩,
《格林童话》中有这样一个惊悚的故事:1284年,德国哈默尔恩镇老鼠为患,镇长束手无策。某日,镇上来了个身穿五彩长袍的神秘笛手,声称如果给他一笔酬金就能帮忙驱逐老鼠,镇长与居民欣然答应。笛手吹起笛子,鼠群神魂颠倒,纷纷随他来到河畔,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全部溺死。笛手返回镇上领取酬金,谁料镇长与居民不肯如约付款,笛手默然离去。第二年,笛手再次现身吹笛,这回引来的竟是镇上的130个孩子,他们载歌载舞地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作为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为了保全性命,携光绪等人逃往西安,美其名日“西巡”。在这生死关头,慈禧没忘记一件关乎个人恩怨的“大事”——处置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  此时的珍妃已被慈禧打入冷宫两年有佘,过着连宫女都不如的日子,而为解心头之恨,慈禧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借口,要珍妃自尽。性格倔强的珍妃并没有选择屈服,她目光坚定地看着慈禧,一字一顿地说
我们对牛仔的印象大多来自美国的西部电影——大礼帽,牛仔裤,腰挎手枪,行侠仗义,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可现实果真如此吗?  在美国西部的广袤土地上,看似只有沙漠、野草和没有商业价值的野生动物。但西部养牛人发现了地下的黄金,无数移民汹涌而来,造就了传说中的牛仔。  西部的牛大多凶猛难驯,驱赶庞大的牛群是一种既冒险又刺激的工作,从而锻造出真正的牛仔精神。  一般的牛群都在千頭以上,两个最有经验的牛仔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