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本文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经外侧裂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分析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例,对其外侧裂区解剖结构以及手术入路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视辐射包括三束,既前、中、后。前束与后束是沿着外侧膝状体向前方弯曲,后束是从外侧膝状体离开之后在距状沟上终止,未出现向前的弯曲,在侧脑室下角的外侧部位行走。在脑侧面颞角的侧壁、顶壁以及中后壁存有视辐射纤维,而在颞角的下壁不存在视辐射纤维。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实施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能够安全抵达基底节区,不会对视辐射以及束钩造成损害。
【关键词】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经外侧裂 手术入路 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往往是在颞叶中部范围进行出血处理或者切除肿瘤等操作,手术过程中易出现失语、视野缺损等并发症。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在颞角的上壁、侧壁以及尖端侧壁有视辐射纤维覆盖,而在颞角中壁不存有视辐射纤维。本文是采取外侧裂手术入路通过颞叶中部安全的抵达基底节区,以保护视辐射与钩束不受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均在43--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1.2±7.3)岁;高血压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2±1.3)年。对9例患者实施经外侧裂Sylvian点、梨状皮质以及钩的入路,安全抵达基底节区域。对4例患者在距离侧副沟1厘米左右做切口抵入基底节区,顺着外侧直至中间部位,给予逐层解剖,在到达视辐射矢状层为止。研究中的解剖图片是由手术显微镜所得,在手术入路的解剖观察中,要对视辐射以及钩束的关系加以分析。
2 结果
2.1 视辐射解剖
视辐射纤维的正确解剖方法是由外侧膝状体直至距状沟。在实施颞叶外侧直至中间的解剖时,首先要将浅表皮质去除。在到达上纵束白质束时,脑岛皮质是处于完好状态的。继续解剖便可见颞叶前部的钩束。如图1--2。
图1:
注:图1中箭头为经外侧裂Sylvian点的入路;I为颞上回,II为颞中回,III为颞下回。
图2:
注:图2中显示经外侧裂Sylvian点进入并抵达基底节区入路位于钩束下方;I为矢状层,II为钩束,III为杏仁体。
可将视辐射分为前束、中束、后束三个部分。前束视辐射是沿着外侧膝状体出发延伸至颞角尖端,并成弯曲状态。前束是将颞角前尖端的侧壁与顶壁进行覆盖,直至距状沟下岸而终止。中束视辐射是沿着侧膝矢状体出发到达颞角前部,并向前成卷曲状。中束是存在于颞角上壁以及侧壁的视辐射。后束的视辐射纤维经从外侧膝状体离开并在距状沟上岸部位终止,无向前延伸的卷曲状[1]。这些视辐射纤维是在侧脑室下角侧壁收集出于视野下方的视觉信息。
通过视辐射解剖发现,在脑侧面颞角的侧壁、顶壁以及中后壁存有视辐射纤维,而在颞角的下壁不存在视辐射纤维。
2.2 手术入路解剖
此次研究中,患者均是取Yasargil翼点入路的方法,进行外侧裂切开。外侧裂切开是在外侧裂静脉的中间部位给予切开。使鉤的和海马旁回的前面得到部分识别;钩的中间面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被识别,梨状皮质是位于钩的上方以及海马旁回前端。
在梨状皮质的矢状平面上,自前级向后的3cm部位进行脑皮质切除行为,在钩的前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可见嗅裂,将海马旁回与钩区分开来。脑皮质切除操作要延伸至钩的的中心顶点位置。在岛阈深面的钩束下前方部位停留脑皮质切除,而后抵达杏仁核,将其中部与下部排除掉。之后便可抵达杏仁核的侧后方颞角以及基底节区,此时可见杏仁核为颞角前臂的组成部位。此种路径一直是在钩束前下方进行。在扩大侧方切除范围时,可能会对钩束产生微小的损伤。但位于钩束后的视辐射便可得到有效保护。
3 讨论
在抵达基底节区后,手术入路便已完成。经外侧裂手术入路可对钩束与视辐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2]。原因是视辐射是覆盖于脑侧方颞角的上壁部位与侧壁部位,而在其下壁部位并不存在。壁中间位置由于膝状体的存在,会存有部分视辐射纤维。视辐射的下部边界为颞下回。在侧方入路操作中,是经过皮层切除的局限于颞下回或者经颞下回,使其能够达到保存完整视野的目的。在经外侧裂入路抵达基底节区的手术,能够在不使用脑回收缩的情况下降低视野的损伤程度[3]。在侧方入路的手术中均存在视辐射纤维受损的风险,即便是精湛、细致的前叶切开术也无法完全避免。经外侧裂、经钩束以及经梨状皮质的入路术与Yasargil比较,外侧裂入路的皮层切开为更中、更下的入路方法。因此,经外侧裂入路实施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能够安全抵达基底节区,不会对视辐射以及钩束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1]蒋尊柏,雷厉,颜强民等.经外侧裂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3):163-164.
[2]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等.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6):830-832.
[3]翟安林,袁淼,苟志勇等.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后TNF-a的表达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3):307-309.
【关键词】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经外侧裂 手术入路 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往往是在颞叶中部范围进行出血处理或者切除肿瘤等操作,手术过程中易出现失语、视野缺损等并发症。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在颞角的上壁、侧壁以及尖端侧壁有视辐射纤维覆盖,而在颞角中壁不存有视辐射纤维。本文是采取外侧裂手术入路通过颞叶中部安全的抵达基底节区,以保护视辐射与钩束不受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均在43--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1.2±7.3)岁;高血压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2±1.3)年。对9例患者实施经外侧裂Sylvian点、梨状皮质以及钩的入路,安全抵达基底节区域。对4例患者在距离侧副沟1厘米左右做切口抵入基底节区,顺着外侧直至中间部位,给予逐层解剖,在到达视辐射矢状层为止。研究中的解剖图片是由手术显微镜所得,在手术入路的解剖观察中,要对视辐射以及钩束的关系加以分析。
2 结果
2.1 视辐射解剖
视辐射纤维的正确解剖方法是由外侧膝状体直至距状沟。在实施颞叶外侧直至中间的解剖时,首先要将浅表皮质去除。在到达上纵束白质束时,脑岛皮质是处于完好状态的。继续解剖便可见颞叶前部的钩束。如图1--2。
图1:
注:图1中箭头为经外侧裂Sylvian点的入路;I为颞上回,II为颞中回,III为颞下回。
图2:
注:图2中显示经外侧裂Sylvian点进入并抵达基底节区入路位于钩束下方;I为矢状层,II为钩束,III为杏仁体。
可将视辐射分为前束、中束、后束三个部分。前束视辐射是沿着外侧膝状体出发延伸至颞角尖端,并成弯曲状态。前束是将颞角前尖端的侧壁与顶壁进行覆盖,直至距状沟下岸而终止。中束视辐射是沿着侧膝矢状体出发到达颞角前部,并向前成卷曲状。中束是存在于颞角上壁以及侧壁的视辐射。后束的视辐射纤维经从外侧膝状体离开并在距状沟上岸部位终止,无向前延伸的卷曲状[1]。这些视辐射纤维是在侧脑室下角侧壁收集出于视野下方的视觉信息。
通过视辐射解剖发现,在脑侧面颞角的侧壁、顶壁以及中后壁存有视辐射纤维,而在颞角的下壁不存在视辐射纤维。
2.2 手术入路解剖
此次研究中,患者均是取Yasargil翼点入路的方法,进行外侧裂切开。外侧裂切开是在外侧裂静脉的中间部位给予切开。使鉤的和海马旁回的前面得到部分识别;钩的中间面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被识别,梨状皮质是位于钩的上方以及海马旁回前端。
在梨状皮质的矢状平面上,自前级向后的3cm部位进行脑皮质切除行为,在钩的前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可见嗅裂,将海马旁回与钩区分开来。脑皮质切除操作要延伸至钩的的中心顶点位置。在岛阈深面的钩束下前方部位停留脑皮质切除,而后抵达杏仁核,将其中部与下部排除掉。之后便可抵达杏仁核的侧后方颞角以及基底节区,此时可见杏仁核为颞角前臂的组成部位。此种路径一直是在钩束前下方进行。在扩大侧方切除范围时,可能会对钩束产生微小的损伤。但位于钩束后的视辐射便可得到有效保护。
3 讨论
在抵达基底节区后,手术入路便已完成。经外侧裂手术入路可对钩束与视辐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2]。原因是视辐射是覆盖于脑侧方颞角的上壁部位与侧壁部位,而在其下壁部位并不存在。壁中间位置由于膝状体的存在,会存有部分视辐射纤维。视辐射的下部边界为颞下回。在侧方入路操作中,是经过皮层切除的局限于颞下回或者经颞下回,使其能够达到保存完整视野的目的。在经外侧裂入路抵达基底节区的手术,能够在不使用脑回收缩的情况下降低视野的损伤程度[3]。在侧方入路的手术中均存在视辐射纤维受损的风险,即便是精湛、细致的前叶切开术也无法完全避免。经外侧裂、经钩束以及经梨状皮质的入路术与Yasargil比较,外侧裂入路的皮层切开为更中、更下的入路方法。因此,经外侧裂入路实施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能够安全抵达基底节区,不会对视辐射以及钩束造成损害。
参考文献
[1]蒋尊柏,雷厉,颜强民等.经外侧裂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3):163-164.
[2]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等.早期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6):830-832.
[3]翟安林,袁淼,苟志勇等.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后TNF-a的表达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3):3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