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言之有物”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n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制订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作文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其中,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往往是提笔难书,言之无物,而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却侧重于议论性较强的题目,这无疑要求教师必须变学生的“言之无物”为“言之有物”,使他们能轻松写好议论文。学生作文 “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对议论文的认识
  解决的办法是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特点,才能避免将议论文写成记叙文或说明文。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并让广大读者信从。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例话》一文曾这样说过:“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说服读者承认你的观点和主张。要达到说服别人和使人信服这个目的,就要在文中用强有力的理论和不可否认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和主张的正确性。若学生对之有所了解,写作时就有可能“言之有物”。
  二、缺乏知识、材料的积累和运动能力
  议论文一旦确立论点,就需要运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必须有充分的论据支持才具有说服力。写议论文无非是“讲道理,摆事实”,学生写作议论文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时,往往是“道理”几句就讲完了,总找不到“事实”来充实。这就是平时没有注意素材的积累所致,国事、家事,比比皆是,件件可写,只要平时认真积累材料,作文就能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知识和材料积累的途径可源于生活,也可源于读书,书是生活的艺术呈现。有了知识和材料的积累,还要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讲明道理,用事实来充实文章。“摆事实”的过程,也就是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的过程。在写作时,注意不要把所掌握的事实材料原原本本地全放进作文中,应加以提炼,只选取事实材料中具有说服力的骨干部分,紧扣论点,进行论证。为此,在论证时要具有典型、概括和有序这三个要点,只有具备了这三点,才算成功运用了例证法。
  三、缺乏创造性思维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指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当前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多表现在写议论文时,思路局促,范围狭小,看待问题单一,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传统作文命题狭窄,教师缺乏引导是有联系的。一方面,从作文命题来看,由题目限制的宽窄程度可分为开发题和封闭题两种。封闭题主要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识结构的顺应,前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主观意识,这对作文的创新是没有好处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在客观事物中融入主观意识,只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使文章生动、充实,才不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开放题给学生的思维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能从多角度去论证问题,使之有理可说,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影响学生议论文的创新因素是教师的引导。教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开展的设计者,应该依据写作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对写作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作用除了关系到写作方法,还在于通过正确的引导,利用各种发问技巧,用典型材料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开阔写作思路,在这种环境下写作创新就容易多了。如今的作文教学提倡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这种方式实质上将学生推向他们自己找题的积极情境中,使学生的写作真正变“言之无物”为“言之有物”。
其他文献
学校推出名师讲坛,第一讲由刘艳清老师主讲,题目叫做《生命是一棵开花的树》,主要讲述了刘老师这些年由一名为爱情而献身的青葱教师成长为一位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过程,刘老师声情并茂,坐在下面认真聆听的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肯定也是深有同感,那就是: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为师如此,为生又何尝不是?  我帮学生在网上订购了一批书,书被寄到学校的时候,我从进入办公室的班上学生中随便抓了一个帮我整理,然后自己赶
期刊
在语文课中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从教多年,我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列出供同事们参考。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郁闷的现象,已经上课几分钟了,有些学生还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有的东张西望,对老师讲的知识心不在焉,有的睡意朦朦,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休息的驿站,有的干脆奋笔疾书,做其它学科的练习题。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正课开讲前的情境设计。  一、用音乐来导入  学生可能不喜欢枯燥的文
期刊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电报体”著称,因此,《桥边的老人》这篇短篇小说也就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以及不疾不徐、不瘟不火的叙述风格。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是指将意义由某一事物转移至另一事物,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上所制造的转义。从更深层面上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钢丝
期刊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我认为,教学环节中有如下的注意“点”,值得广大的语文教师重视与探讨:  一、找准基点(即“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期刊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占60分,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 如果一个考生高考作文写砸了,不用说他的高考就失败了,一篇作文定终生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作文不可小视。  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很重要,成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能塑造人品人格。要让学生成为有语文素养的人,语文老师必须设计好自己的作文教学。  首先,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但艺术的高度也得从点滴基础做起。学生进入高中,高一
期刊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如果说诗词是一位娇羞、典雅、藏在深闺的女子,那么考生就是那位含情凝眸,踯躅不安,抓耳挠腮的君子。众多的备考对策、模式探究终不能挽救博弈的颓废。望着“在水一方”的古典诗词,让考生备感“道阻且长”。欲罢不能的无奈,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焦虑,让考生视“诗词鉴赏”为畏途,敬而远之。如何疏通考生情感的栓塞,构筑沟通的桥梁,让考生与诗词心有灵犀,情感碰撞,正确解读,是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