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整合及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媒体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就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信息技术是对于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的缘起和发展:感知觉器官、认知器官的延伸;支持、辅助人类获取、管理、加工、创作、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各种技术和工具。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一般所指的是“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或技术的集成,均具备如下的功能特征: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处理、展示、发送和使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联系。信息技术是人类神经系统的延伸。
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形式多,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传递范围广,信息传递质量高,信息传递能力强,信息内容储存量大、加工方便、搜索容易,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科技发展及其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和规模都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教育必须改革。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了教育的文化基础的深刻变革。
(2)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冲击。
(3)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
(4)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5)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角色。
(6)信息社会将改变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变化,学习者越来越主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领航员,现有课程设置、学习模式的变化,交互性,多媒体,社会化,全球化。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和扩大教学规模
远古时期,语言的出现和应用后就出现了口语教育,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后就出现了学校,造纸和印刷术的成功,信息的记录、储存、传递和使用范围扩大就出现了班级教学。视听媒体的出现,幻灯片、电影、录像带的教学应用能够直接记录图像和声音的视听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计算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网络您如何理解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学生能从课程中学习什么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的特点:
(1)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称为职业倾向性,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门工作,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与通相结合;
(2)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要求更高,十八岁以上青年有基础、喜欢进行独立思考和争论,表现出创造性;
(3)知识传承与发展知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因而,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学习活动的情景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意义存在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中,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多元的。问题性、模糊性、不一致性、非和谐性是引发意义制定的触点。知识的建构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表达或展现,这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方式,也是检测知识建构水平的有效方式,意义可以与他人共享,因而,意义的建构可以通过交流来进行。意义制定存在于文化的交流、工具的运用和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并非所有的意义建构都是一样的,任何建构都是个性化的。
信息技术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像其他教育技术一样,有机融合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学生应该从我们的课程中得到知识,方法和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课程目标取向:IT服务于课程、教学与学习、学生发展的需要(3个面向),而非相反。
课程本体目标: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不仅限于技术操作。
IT整合于教学不应止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适应和操作,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积极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技术,形成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面向实际需要,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整合的主体是教师;教师IT整合能力的核心是IT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赋予了教学多方面的新可能或新特征,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和多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持学生各种学习形式和各种认知过程方面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
[3]黄顺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媒体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就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骨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信息技术是对于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的缘起和发展:感知觉器官、认知器官的延伸;支持、辅助人类获取、管理、加工、创作、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各种技术和工具。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一般所指的是“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或技术的集成,均具备如下的功能特征: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处理、展示、发送和使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联系。信息技术是人类神经系统的延伸。
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形式多,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传递范围广,信息传递质量高,信息传递能力强,信息内容储存量大、加工方便、搜索容易,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科技发展及其作用日益重要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和规模都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教育必须改革。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了教育的文化基础的深刻变革。
(2)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冲击。
(3)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目标发生变化。
(4)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5)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角色。
(6)信息社会将改变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变化,学习者越来越主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领航员,现有课程设置、学习模式的变化,交互性,多媒体,社会化,全球化。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和扩大教学规模
远古时期,语言的出现和应用后就出现了口语教育,文字的产生和应用后就出现了学校,造纸和印刷术的成功,信息的记录、储存、传递和使用范围扩大就出现了班级教学。视听媒体的出现,幻灯片、电影、录像带的教学应用能够直接记录图像和声音的视听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计算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网络您如何理解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学生能从课程中学习什么知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的特点:
(1)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或称为职业倾向性,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门工作,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与通相结合;
(2)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要求更高,十八岁以上青年有基础、喜欢进行独立思考和争论,表现出创造性;
(3)知识传承与发展知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因而,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学习活动的情景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意义存在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中,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多元的。问题性、模糊性、不一致性、非和谐性是引发意义制定的触点。知识的建构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表达或展现,这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方式,也是检测知识建构水平的有效方式,意义可以与他人共享,因而,意义的建构可以通过交流来进行。意义制定存在于文化的交流、工具的运用和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并非所有的意义建构都是一样的,任何建构都是个性化的。
信息技术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像其他教育技术一样,有机融合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学生应该从我们的课程中得到知识,方法和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课程目标取向:IT服务于课程、教学与学习、学生发展的需要(3个面向),而非相反。
课程本体目标: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学生发展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不仅限于技术操作。
IT整合于教学不应止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适应和操作,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积极适应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技术,形成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面向实际需要,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整合的主体是教师;教师IT整合能力的核心是IT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赋予了教学多方面的新可能或新特征,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和多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持学生各种学习形式和各种认知过程方面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南林.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
[3]黄顺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