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7日,一条名为“空空狐余小丹公开信”刷爆朋友圈,在这篇长文中,作者余小丹声称,因为一个月前的一次突发重病,她被迫接受第二轮投资方昆仑万维周亚辉提出的苛刻条件,将50%的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昆仑万维,换取公司的继续生存。
在股权为王的时代,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市场更仰仗的是资本的力量,创始人光环不再,只得被扫地出局。这样的事情在互联网创投圈也屡屡发生,乔布斯当年曾被董事会踢出局,杨致远一样被强行下课,那些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为何被无情抛弃?
20天被出局
12月7日,ID为“哎哟少女丹”的用户发布微信及微博长文,自称系创业公司空空狐的CEO,自己脑部患肿瘤,曾昏倒失去意识,为了解决财务困境保证公司正常运行,被迫接受不正常估值及“创始人将股份无偿转让给‘昆仑万维’,最后创始人的股份由60%多变成10%”的融资条款。
“哎哟少女丹”称,空空狐因上一轮融资款项未到齐而遭遇财务困境,该轮投资方领投者系昆仑万维。据公开资料(IT桔子融资数据)显示,2015年8月28日,空空狐获得由昆仑万维领投,红杉资本中国、源码资本、挚盈资本提供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而文中表示,“公司运营实际收到的钱是3100万。除此之外COO年薪税后200多万,税前公司支出的钱超过全公司所有人的工资总和。”COO系闲鱼的前运营负责人季诺,由红杉资本介绍,周亚辉支付给COO 300万,这笔钱是周亚辉直接支付给COO,公司账面上没有呈现,但钱是算在投资款里。
“哎哟少女丹”在长文中称,“11月28日,转股协议签署、新CEO接任、公司注资200万。在合同最后签署之前,周亚辉把由昆仑万维接收股份改为由他个人来接收,所以在工商变更后的空空狐的90%股权持有者变更为周亚辉。我丧失董事会席位,因此接下来实际上给我剩下的10%股份也是可以通过类似这次的远低于市场估值的融资来稀释到0.1%或者更低,所以这个股份就相当于没有。”
“我离开后,公司应该按照员工入职时间计算创始员工的期权。这个后来被模模糊糊的绕过去了,方式就是告诉我们写着创始员工入职时间的员工协议找不到了……”
“哎哟少女丹”表示,目前空空狐还在,部分员工离职,新派遣的CEO已经接管公司一段时间。如果接下来公司被出售,她剩下的股份有变现的可能性,但不论多少她会全部按照当初的比例补偿给创始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空空狐是一家专注于女性高端闲置物品交易的移动社区平台,重庆一点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2014年4月在重庆成立,2014年9月空空狐网站上线。
据了解,创始人余小丹于201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同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工程专业读研,毕业后看准国内女性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市场前景,决心回国后在互联网交易领域创业。
创业黑名单
余小丹自述一出,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创业者转发,除了惺惺相惜,也有人认为这位90后创业者撕出了创投领域隐而不宣的“潜规则”——这些正是创业者平时如鲠在喉却又不敢声张的怪现状。
一般来讲,外界对于创业融资始终满满正能量,认为这是创业者走上人生巅峰的一大步,然而对于融资背后的真实业态,却鲜有认知。余小丹说,创业项目和在投资机构签订协议后,会开始公布融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融资款项到账。实际上,空空狐B轮融资的官方宣布金额是1500万美元(最新汇率折合1亿元),但据余小丹表示,截至目前真实到账的款项却只有3400万元。老股东该打的融资款一年未见到账,新融资却又被迫不能开启——余小丹认为这是造成公司在运营中资金方面最后近乎断链的根由所在。
余小丹的血泪长文刷爆社交网络后,却无任何相关资本方面的声音传出,既没有空空狐的投资方对余小丹的“控诉”有回应,外界也始终不清楚到底是哪家投资机构签订协议后“一年未打款”。
有人同情余小丹,认为她自述的经历里显得无力又无奈,而且硬生生被资本方拖垮,并且公开撕破脸后以后创业会非常艰难。也有人认为空空狐运营背后或许还有隐情,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公司资金存续维艰尚待进一步被曝光。还有人认为资本都是冷酷无情且利益至上的面孔,在空空狐发展中不以帮扶创业者为重,却精于计算和获取,然而也有评论反驳,认为资本逐利是天生使然,无可非议。
有趣的是,就在余小丹曝光创投潜规则的前一天,在创投为主的年度总结大会上,还有投资人谈到“黑名单”的情况,这份名单的关键物证依旧是“投资协议”,黑名单的对象也同样是创业者——但“入围”的方式和空空狐投资方所说的情况不一样。有投资人说,每一家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黑名单,记录一些不诚信或者不厚道的创业者,他们要么是数据造假,要么是融资时临时放投资人“鸽子”。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张颖对此没有表示反对,并表示过去9年里,经纬遇到过不下十个放鸽子的创业者。一些创业者拿着经纬的投资意向书,去找别的机构“抬杠”,要更高融资。
因为近几年创业投资异常火爆,拿到投资协议后坐地起价的创业者大有人在。不过,在资本寒冬和投融收紧,开始回归理性的当下,如果有创业者登上一家甚至多家机构的“黑名单”,就可能意味着未来融资难以为继。
不过,更显黑色幽默的情况却是余小丹经历的这一种,由于资本方未按时遵守条款,却还要由于创业者的曝光,让自己被创投圈“拉黑”——套用电影桥段中最常见的台词是:谁也不希望不懂“规矩”的人。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目前余小丹所指的资本方尚未发声,孰是孰非还难有定论,但对于余小丹提到的“创投地位不平等”、“投资方不受约束”等问题,实际上一直都在暗地里发生。“既然如此,不如一起正大光明地讨论一次。”上述投资人说。 被资本扫地出门的大佬
这些年,互联网领域,创始人被出局的新闻并不鲜见。
2015年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估值150亿美元)。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同年11月10日下午,王兴发出内部信,确认张涛退出新公司CEO岗位,只担任董事长,而王兴将担任唯一的CEO,双CEO不复存在。
随后,网上多张关于张涛与同事抱头痛哭的照片被广泛传阅。想必,在美团与大众点评这场被资本包办的婚姻中,张涛也并不是心甘情愿。
相似的还有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2016年1月初,去哪儿与携程正式联姻,随后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宣布离职。
根据去哪儿2015年4月提交给SEC的文件显示,整个去哪儿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为14.5%,百度占总股本的51.4%,且百度拥有约68.7%的投票权。
坊间曾有传闻,携程与去哪儿网的联姻实际上遭到过庄辰超的反对,不过由于联姻主导者百度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庄辰超的意见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最终只能被迫接受并选择出局。
除此之外,还有曾经一度号称要对标京东的1号店。2011年5月,沃尔玛入股1号店,占17.7%的股份,同时,大量沃尔玛高管入驻1号店。2012年,沃尔玛对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提高到51.3%,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于刚等1号店管理层及员工的股份被稀释到只剩下11.8%。
2015年7月,1号店两位创始人于刚、刘峻岭清退在公司的所有股份,双双离职,沃尔玛100%全资控股1号店。2015年9月,1号店离职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元老级员工已经尽数离开。
上述列举的案例,其实只是众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甚至不难想象,类似的事件在未来还将继续上演,一旦当创始团队的能力匹配不了公司的发展目标时,资本都会以无礼或文雅的方式将其扫地出门。
创始人的必修课
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不幸遭遇,很容易博得外界的同情,但创始人一方如果只是一味指责资本游戏的残酷与险恶,却又失之于简单了。创始人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融资?
对创业者来说,认识到资本的意图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当资本送上门来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抵御住诱惑?少一些融资饥渴症,你将会避免很多麻烦。
创始人与投资人闹僵,不全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还是基于理念不一致。君百略咨询管理合伙人兼CEO张政军认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争斗,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双方彼此发展理念不一致就各走各的路,这在国外也常发生。但像中国近年来的几起案例,闹得不可开交就显得不太正常,这显示出中国不少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张政军建议,企业应当选择相对而言比较合适的投资方。“一个企业寻求外部投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的理念,理念与公司发展的愿景是不是一致。”
此外,在大部分引起纷争的项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甚至违法的影子在里面,这也是争斗的导火索。
比如,万科被宝能和华润指责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如,在雷士照明一案中,王冬雷一方指出,吴长江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的企业。
在雷士照明的发展过程中,吴长江“草莽英雄”的气质与举动无时不在。比如涉嫌代员工持股,从而给竞争对手留下“口舌”,以及涉嫌利用经销商的力量对其他董事会成员进行“逼宫”等行为,从而让阎炎与施耐德出现无路可退的局面等。
再比如,在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被资本方平安信托赶走的案例中,平安方面称,接到上海家化内部员工举报,反映集团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
“存在一些内幕或者不可告人的东西,他们不愿意在法庭上把所有的东西都抖出来,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长期专注于投融资法律咨询业务的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海波说。
在股权为王的时代,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市场更仰仗的是资本的力量,创始人光环不再,只得被扫地出局。这样的事情在互联网创投圈也屡屡发生,乔布斯当年曾被董事会踢出局,杨致远一样被强行下课,那些互联网企业创始人为何被无情抛弃?
20天被出局
12月7日,ID为“哎哟少女丹”的用户发布微信及微博长文,自称系创业公司空空狐的CEO,自己脑部患肿瘤,曾昏倒失去意识,为了解决财务困境保证公司正常运行,被迫接受不正常估值及“创始人将股份无偿转让给‘昆仑万维’,最后创始人的股份由60%多变成10%”的融资条款。
“哎哟少女丹”称,空空狐因上一轮融资款项未到齐而遭遇财务困境,该轮投资方领投者系昆仑万维。据公开资料(IT桔子融资数据)显示,2015年8月28日,空空狐获得由昆仑万维领投,红杉资本中国、源码资本、挚盈资本提供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而文中表示,“公司运营实际收到的钱是3100万。除此之外COO年薪税后200多万,税前公司支出的钱超过全公司所有人的工资总和。”COO系闲鱼的前运营负责人季诺,由红杉资本介绍,周亚辉支付给COO 300万,这笔钱是周亚辉直接支付给COO,公司账面上没有呈现,但钱是算在投资款里。
“哎哟少女丹”在长文中称,“11月28日,转股协议签署、新CEO接任、公司注资200万。在合同最后签署之前,周亚辉把由昆仑万维接收股份改为由他个人来接收,所以在工商变更后的空空狐的90%股权持有者变更为周亚辉。我丧失董事会席位,因此接下来实际上给我剩下的10%股份也是可以通过类似这次的远低于市场估值的融资来稀释到0.1%或者更低,所以这个股份就相当于没有。”
“我离开后,公司应该按照员工入职时间计算创始员工的期权。这个后来被模模糊糊的绕过去了,方式就是告诉我们写着创始员工入职时间的员工协议找不到了……”
“哎哟少女丹”表示,目前空空狐还在,部分员工离职,新派遣的CEO已经接管公司一段时间。如果接下来公司被出售,她剩下的股份有变现的可能性,但不论多少她会全部按照当初的比例补偿给创始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空空狐是一家专注于女性高端闲置物品交易的移动社区平台,重庆一点点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2014年4月在重庆成立,2014年9月空空狐网站上线。
据了解,创始人余小丹于201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同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工程专业读研,毕业后看准国内女性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市场前景,决心回国后在互联网交易领域创业。
创业黑名单
余小丹自述一出,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创业者转发,除了惺惺相惜,也有人认为这位90后创业者撕出了创投领域隐而不宣的“潜规则”——这些正是创业者平时如鲠在喉却又不敢声张的怪现状。
一般来讲,外界对于创业融资始终满满正能量,认为这是创业者走上人生巅峰的一大步,然而对于融资背后的真实业态,却鲜有认知。余小丹说,创业项目和在投资机构签订协议后,会开始公布融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融资款项到账。实际上,空空狐B轮融资的官方宣布金额是1500万美元(最新汇率折合1亿元),但据余小丹表示,截至目前真实到账的款项却只有3400万元。老股东该打的融资款一年未见到账,新融资却又被迫不能开启——余小丹认为这是造成公司在运营中资金方面最后近乎断链的根由所在。
余小丹的血泪长文刷爆社交网络后,却无任何相关资本方面的声音传出,既没有空空狐的投资方对余小丹的“控诉”有回应,外界也始终不清楚到底是哪家投资机构签订协议后“一年未打款”。
有人同情余小丹,认为她自述的经历里显得无力又无奈,而且硬生生被资本方拖垮,并且公开撕破脸后以后创业会非常艰难。也有人认为空空狐运营背后或许还有隐情,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公司资金存续维艰尚待进一步被曝光。还有人认为资本都是冷酷无情且利益至上的面孔,在空空狐发展中不以帮扶创业者为重,却精于计算和获取,然而也有评论反驳,认为资本逐利是天生使然,无可非议。
有趣的是,就在余小丹曝光创投潜规则的前一天,在创投为主的年度总结大会上,还有投资人谈到“黑名单”的情况,这份名单的关键物证依旧是“投资协议”,黑名单的对象也同样是创业者——但“入围”的方式和空空狐投资方所说的情况不一样。有投资人说,每一家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黑名单,记录一些不诚信或者不厚道的创业者,他们要么是数据造假,要么是融资时临时放投资人“鸽子”。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张颖对此没有表示反对,并表示过去9年里,经纬遇到过不下十个放鸽子的创业者。一些创业者拿着经纬的投资意向书,去找别的机构“抬杠”,要更高融资。
因为近几年创业投资异常火爆,拿到投资协议后坐地起价的创业者大有人在。不过,在资本寒冬和投融收紧,开始回归理性的当下,如果有创业者登上一家甚至多家机构的“黑名单”,就可能意味着未来融资难以为继。
不过,更显黑色幽默的情况却是余小丹经历的这一种,由于资本方未按时遵守条款,却还要由于创业者的曝光,让自己被创投圈“拉黑”——套用电影桥段中最常见的台词是:谁也不希望不懂“规矩”的人。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目前余小丹所指的资本方尚未发声,孰是孰非还难有定论,但对于余小丹提到的“创投地位不平等”、“投资方不受约束”等问题,实际上一直都在暗地里发生。“既然如此,不如一起正大光明地讨论一次。”上述投资人说。 被资本扫地出门的大佬
这些年,互联网领域,创始人被出局的新闻并不鲜见。
2015年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估值150亿美元)。新公司将实施联席CEO制度,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同年11月10日下午,王兴发出内部信,确认张涛退出新公司CEO岗位,只担任董事长,而王兴将担任唯一的CEO,双CEO不复存在。
随后,网上多张关于张涛与同事抱头痛哭的照片被广泛传阅。想必,在美团与大众点评这场被资本包办的婚姻中,张涛也并不是心甘情愿。
相似的还有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2016年1月初,去哪儿与携程正式联姻,随后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宣布离职。
根据去哪儿2015年4月提交给SEC的文件显示,整个去哪儿高管团队持股比例为14.5%,百度占总股本的51.4%,且百度拥有约68.7%的投票权。
坊间曾有传闻,携程与去哪儿网的联姻实际上遭到过庄辰超的反对,不过由于联姻主导者百度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庄辰超的意见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最终只能被迫接受并选择出局。
除此之外,还有曾经一度号称要对标京东的1号店。2011年5月,沃尔玛入股1号店,占17.7%的股份,同时,大量沃尔玛高管入驻1号店。2012年,沃尔玛对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提高到51.3%,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于刚等1号店管理层及员工的股份被稀释到只剩下11.8%。
2015年7月,1号店两位创始人于刚、刘峻岭清退在公司的所有股份,双双离职,沃尔玛100%全资控股1号店。2015年9月,1号店离职人数已经突破千人,元老级员工已经尽数离开。
上述列举的案例,其实只是众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甚至不难想象,类似的事件在未来还将继续上演,一旦当创始团队的能力匹配不了公司的发展目标时,资本都会以无礼或文雅的方式将其扫地出门。
创始人的必修课
创始人被扫地出门的不幸遭遇,很容易博得外界的同情,但创始人一方如果只是一味指责资本游戏的残酷与险恶,却又失之于简单了。创始人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融资?
对创业者来说,认识到资本的意图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当资本送上门来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抵御住诱惑?少一些融资饥渴症,你将会避免很多麻烦。
创始人与投资人闹僵,不全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还是基于理念不一致。君百略咨询管理合伙人兼CEO张政军认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争斗,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双方彼此发展理念不一致就各走各的路,这在国外也常发生。但像中国近年来的几起案例,闹得不可开交就显得不太正常,这显示出中国不少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张政军建议,企业应当选择相对而言比较合适的投资方。“一个企业寻求外部投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的理念,理念与公司发展的愿景是不是一致。”
此外,在大部分引起纷争的项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甚至违法的影子在里面,这也是争斗的导火索。
比如,万科被宝能和华润指责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如,在雷士照明一案中,王冬雷一方指出,吴长江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的企业。
在雷士照明的发展过程中,吴长江“草莽英雄”的气质与举动无时不在。比如涉嫌代员工持股,从而给竞争对手留下“口舌”,以及涉嫌利用经销商的力量对其他董事会成员进行“逼宫”等行为,从而让阎炎与施耐德出现无路可退的局面等。
再比如,在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被资本方平安信托赶走的案例中,平安方面称,接到上海家化内部员工举报,反映集团管理层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
“存在一些内幕或者不可告人的东西,他们不愿意在法庭上把所有的东西都抖出来,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长期专注于投融资法律咨询业务的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吕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