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今天,追求环境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了我们每个城市规划和设计者神圣职责。为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必须把能源、人口、地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来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本文就城市规划与设计走生态发展道路的相关问题作以分析,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急剧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应对人口、交通、污染、能源、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三农”问题等带来的诸多环境压力。
首先是人口膨胀.由于城市人口结构失衡,导致城市资源供应困难加剧,形成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城市化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人口膨胀还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城市因为缺电、缺水、缺煤导致城市工业不能满负荷运转。
其次是路网交通建设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血脉,也是城市的生命线。然而目前的特大城市中,交通拥堵和效率低下问题已经非常普遍。
再次,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居民的物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后,环境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由于人口膨胀、工业发展、汽车增加等原因,城市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广泛认同,人们意识到发展是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甚至少数人的舒适和享受,还要顾及全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概念阐述
2.1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要素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认识城市生态要素。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由土壤、水系、气候、空气、自然景观、动植物以及人类组成。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对以上生态要素的保护。
1)土壤保护:土壤是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土壤承担着物质间的新陈代谢,平衡水系,生产粮食、农作物等作用。土壤的主要功能有:是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基础和生存空间;分解和转化物质,包括分解有害物质;存储和过滤水资源;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居住、交通和休闲的场所;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花园及原材料获得的基地等。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功能,如水体的渗透性和储水性,土壤的富饶程度,作为生物的生存空间等,在人类进行建设时,因为对土壤进行覆盖和封闭而消失了。
2)水体保护:淡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地球上淡水的存在有两种方式: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系是水体主要的存在方式,它补充地表水源,是所有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水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地表水系起着排放雨水、汇集各排水沟的水体、净化地表水的作用,并提供人类饮用水、浇灌水和生产用水。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效率不高。有效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3)气候保护:地球大气层保护地球,起着空气调节与更新的作用,并平衡太阳辐射,使地球保持相对平稳的气温。没有这层大气层,我们的地球将是一片荒凉。由于工业生产、家庭和交通所使用的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改变大气层的结构,产生温室效应,如果不进行控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4)空气净化:空气供应生命必需的氧气,并传播植物种子和香味等。在工业时代由于工厂的烟囱、汽车的尾气,使空气中充满有害物质。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有害气体排放法规,限制工厂和家庭废气排放,使空气污染大大减少。
5)保护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土壤、水体、气候的集合体,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前并没有保护自然景观的概念,只有今天自然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消亡,才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从生态的、经济的、美学的不同角度来衡量对沼泽地、河床、草地、天然牧场等自然景观构成元素的保护。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完整的保护自然景观、地区形象、历史遗存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
6)动植物保护:植物是动物的生存空间,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基础,起着调节水体、平衡阳光辐射、清洁空气、美化人类生活的作用。动物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能调节动物和植物群体,传播和扩散种子。人类无止境的商业化和获取最大利润的后果,导致平均每天有150种动物和植物种类消亡。
2.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从对城市生态要素的阐述可知,所有自然界的载体(土壤、水体、空气和气候)及自然界中的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由人类的建设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界的干扰,会改变和破坏生态体系。目前,人类的过度建设对自然界生态环境影响最大。
在每一块土地上进行建设时必然要改变或者失去它原有的生态方面的功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要求充分考虑规划设计所涉及到的区域,充分考虑到各城市生态要素,对规划和设计中可能引起的对自然界的影响进行检查,全面衡量并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不必要的破坏。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通过平衡的手法尽量使对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同时在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城市生态要素的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
3.1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首先应当进行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是指检测人类的规划、措施和行为对每个自然界的元素及其网络体系带来的影响。必须明确这种影响是否很显著,如果影响不是很大,则该规划是“可以承受”的,如果造成的影响很显著,则必须研究如何通过其他方法和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如果一个规划或者设计对自然界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不能避免也不能使之最小化,或者拒绝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补偿,则这个计划会被相应的审批官员拒绝。
3.2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时,为了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作为规划设计的条件。科研人员通过对植被调查、地面打孔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气候/空气、表面水、动物世界),得出生态方面的重要数据,并提出设计前提条件。例如在气候方面可根据季节和通风情况来约束未来建筑的形状,限制楼层高度,保留新鲜空气通风道。提出对自然生态的要求、物种保护的限制以及外围区域建设的建议等。明确的生态要求会帮助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方案。
3.3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在核心城市外围建造众多新居住区,使大量绿地景观空间被侵蚀。生态化是进行城市周边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利用自然过程,采取自然演替方法是重要的手段,包括采用乡土物种,恢复植被群落与演替,改善土壤质量,恢复自然河道与水的自然过程等,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
3.4减少能源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消费。预测到2050年对能源的消费需求量将比现在翻两到三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更有效的使用能源,并且充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建设,建筑的节能和可再生性的开发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减少能源的需求,并与整体性生态规划相结合。
3.5加强雨水利用
雨水是城市生态中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在许多地区淡水供应紧张,需要长距离输水道来保证城市供水;另一方面在多雨季节洪水泛滥成灾,给人们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來看,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展,土地表层不断硬质化,导致天然降水不能迅速下渗和蒸发,而是通过人工排水管排入河道系统,在多雨的季节大量排入河道的雨水远远超过了河道系统本身的泄洪能力,导致洪水泛滥。另外用长距离输水道供给的城市饮用水,一部分变成城市污水,在经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被排入河道。这几方面的因素,大大破坏了天然水系的循环过程,使洪水增加。因此要从生态的角度尽可能的保持和恢复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
4结论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压力,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把生态设计的原则融入到规划和设计中。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急剧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应对人口、交通、污染、能源、城市资源、城市基础设施“、三农”问题等带来的诸多环境压力。
首先是人口膨胀.由于城市人口结构失衡,导致城市资源供应困难加剧,形成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城市化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人口膨胀还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城市因为缺电、缺水、缺煤导致城市工业不能满负荷运转。
其次是路网交通建设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经济和社会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血脉,也是城市的生命线。然而目前的特大城市中,交通拥堵和效率低下问题已经非常普遍。
再次,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居民的物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后,环境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由于人口膨胀、工业发展、汽车增加等原因,城市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广泛认同,人们意识到发展是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甚至少数人的舒适和享受,还要顾及全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概念阐述
2.1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要素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认识城市生态要素。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由土壤、水系、气候、空气、自然景观、动植物以及人类组成。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对以上生态要素的保护。
1)土壤保护:土壤是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土壤承担着物质间的新陈代谢,平衡水系,生产粮食、农作物等作用。土壤的主要功能有:是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基础和生存空间;分解和转化物质,包括分解有害物质;存储和过滤水资源;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居住、交通和休闲的场所;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花园及原材料获得的基地等。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功能,如水体的渗透性和储水性,土壤的富饶程度,作为生物的生存空间等,在人类进行建设时,因为对土壤进行覆盖和封闭而消失了。
2)水体保护:淡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地球上淡水的存在有两种方式: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系是水体主要的存在方式,它补充地表水源,是所有植物生长的基础。地下水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地表水系起着排放雨水、汇集各排水沟的水体、净化地表水的作用,并提供人类饮用水、浇灌水和生产用水。中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水效率不高。有效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3)气候保护:地球大气层保护地球,起着空气调节与更新的作用,并平衡太阳辐射,使地球保持相对平稳的气温。没有这层大气层,我们的地球将是一片荒凉。由于工业生产、家庭和交通所使用的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改变大气层的结构,产生温室效应,如果不进行控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4)空气净化:空气供应生命必需的氧气,并传播植物种子和香味等。在工业时代由于工厂的烟囱、汽车的尾气,使空气中充满有害物质。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有害气体排放法规,限制工厂和家庭废气排放,使空气污染大大减少。
5)保护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土壤、水体、气候的集合体,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存空间,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前并没有保护自然景观的概念,只有今天自然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物种消亡,才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从生态的、经济的、美学的不同角度来衡量对沼泽地、河床、草地、天然牧场等自然景观构成元素的保护。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完整的保护自然景观、地区形象、历史遗存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
6)动植物保护:植物是动物的生存空间,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基础,起着调节水体、平衡阳光辐射、清洁空气、美化人类生活的作用。动物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能调节动物和植物群体,传播和扩散种子。人类无止境的商业化和获取最大利润的后果,导致平均每天有150种动物和植物种类消亡。
2.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从对城市生态要素的阐述可知,所有自然界的载体(土壤、水体、空气和气候)及自然界中的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由人类的建设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界的干扰,会改变和破坏生态体系。目前,人类的过度建设对自然界生态环境影响最大。
在每一块土地上进行建设时必然要改变或者失去它原有的生态方面的功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要求充分考虑规划设计所涉及到的区域,充分考虑到各城市生态要素,对规划和设计中可能引起的对自然界的影响进行检查,全面衡量并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不必要的破坏。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通过平衡的手法尽量使对原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到最小,同时在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城市生态要素的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
3.1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首先应当进行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是指检测人类的规划、措施和行为对每个自然界的元素及其网络体系带来的影响。必须明确这种影响是否很显著,如果影响不是很大,则该规划是“可以承受”的,如果造成的影响很显著,则必须研究如何通过其他方法和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如果一个规划或者设计对自然界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不能避免也不能使之最小化,或者拒绝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补偿,则这个计划会被相应的审批官员拒绝。
3.2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时,为了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作为规划设计的条件。科研人员通过对植被调查、地面打孔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气候/空气、表面水、动物世界),得出生态方面的重要数据,并提出设计前提条件。例如在气候方面可根据季节和通风情况来约束未来建筑的形状,限制楼层高度,保留新鲜空气通风道。提出对自然生态的要求、物种保护的限制以及外围区域建设的建议等。明确的生态要求会帮助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方案。
3.3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在核心城市外围建造众多新居住区,使大量绿地景观空间被侵蚀。生态化是进行城市周边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利用自然过程,采取自然演替方法是重要的手段,包括采用乡土物种,恢复植被群落与演替,改善土壤质量,恢复自然河道与水的自然过程等,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
3.4减少能源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消费。预测到2050年对能源的消费需求量将比现在翻两到三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更有效的使用能源,并且充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建设,建筑的节能和可再生性的开发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优先考虑减少能源的需求,并与整体性生态规划相结合。
3.5加强雨水利用
雨水是城市生态中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在许多地区淡水供应紧张,需要长距离输水道来保证城市供水;另一方面在多雨季节洪水泛滥成灾,给人们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來看,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展,土地表层不断硬质化,导致天然降水不能迅速下渗和蒸发,而是通过人工排水管排入河道系统,在多雨的季节大量排入河道的雨水远远超过了河道系统本身的泄洪能力,导致洪水泛滥。另外用长距离输水道供给的城市饮用水,一部分变成城市污水,在经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被排入河道。这几方面的因素,大大破坏了天然水系的循环过程,使洪水增加。因此要从生态的角度尽可能的保持和恢复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
4结论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压力,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把生态设计的原则融入到规划和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