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应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新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并学会英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选用PEP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课程的设置等各方面都很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该课的目标,使学习目标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参与学习活动;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根据课程的安排恰当地设计任务非常重要。“任务”是学习在其中发生的活动。英语教学中界定的“任务”应具有以下要素:使用语言的目的;产生目的的情景;思考和行动的过程;活动将导致产生的结果;学生需要借助于自身的知识、策略与技能结构来完成任务等。其实质是学习者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实在的任务。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堂中的活动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有意义、有目的;具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有始有终;学生积极参与;多个任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
在实施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入。这里,由于语言是围绕活动情景进行的,学生虽然可能不理解具体的单词或句子的意思,但由于情景是可理解的,因此,语言也是可理解的。在多次的听、看和理解后,学生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吸收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理解中开展活动,并创造性地利用他们所具有的语言经验来进行交际。这个过程重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而不是重在语言的形式。显而易见,完成各项任务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审美、思维、观察、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智能,这就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学生各展所长提供了可能。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实际问题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在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后,要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他们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是有局限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适时加以诱导,把握整个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还要不失时机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可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某项既定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如,当学生制作完成服装任务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修改不足之处。然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各小组分别进行服装展示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判或聘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拨。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评点,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适当对其成果加以点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习内容,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模式也呈多样性,一般来说“任务”可分为六种类型:列举型任务、整理性任务、比较型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项目型任务。这六种任务类型均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前三种任务类型的难度低于后三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些任务类型,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教学设计工作。同时,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它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诸多方法中的一种,虽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一、“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该课的目标,使学习目标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参与学习活动;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根据课程的安排恰当地设计任务非常重要。“任务”是学习在其中发生的活动。英语教学中界定的“任务”应具有以下要素:使用语言的目的;产生目的的情景;思考和行动的过程;活动将导致产生的结果;学生需要借助于自身的知识、策略与技能结构来完成任务等。其实质是学习者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个实在的任务。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堂中的活动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有意义、有目的;具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有始有终;学生积极参与;多个任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
在实施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入。这里,由于语言是围绕活动情景进行的,学生虽然可能不理解具体的单词或句子的意思,但由于情景是可理解的,因此,语言也是可理解的。在多次的听、看和理解后,学生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吸收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理解中开展活动,并创造性地利用他们所具有的语言经验来进行交际。这个过程重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而不是重在语言的形式。显而易见,完成各项任务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审美、思维、观察、身体动作等多方面的智能,这就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学生各展所长提供了可能。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实际问题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在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后,要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他们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是有局限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适时加以诱导,把握整个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还要不失时机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可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某项既定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如,当学生制作完成服装任务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修改不足之处。然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各小组分别进行服装展示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判或聘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拨。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评点,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适当对其成果加以点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习内容,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模式也呈多样性,一般来说“任务”可分为六种类型:列举型任务、整理性任务、比较型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项目型任务。这六种任务类型均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前三种任务类型的难度低于后三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些任务类型,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的教学设计工作。同时,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看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方法,它只是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诸多方法中的一种,虽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以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