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放假归来,我马不停蹄地到菜市场精心选购,边走还边计划着菜单:先来一个鸽子炖天麻(给长期住校的学生补补),得有一个烧菜,再是一个素菜……吃完午饭,孩子欲言又止,在我追问之下小声地说:“以后可不可以不炖鸽子了?”
我的准备让孩子不想接受,一有空我就认真地钻研菜式,电视上的美食节目只要有可能在家操作的就一遍遍回看,每天都要给餐桌一些新奇,期待孩子能吃得愉快。虽然我累得要命,但事实并不如预期的美好。
这是不是就如同我们的教育一样,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自顾自地先入为主,认为只要给了条件,孩子就应该达到目的,有的甚至认为为你们的学习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或牺牲,你们就必须达到我的预设,不然就是你们的不对。把自己的期望或预设毫不打折地套牢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臆想绑架小孩子的天性,也不管孩子的基础怎么样、有什么天分、有何等爱好,你必须按我给指定的路走下去就好。
其实在备餐前,我们是否问过孩子想吃什么,有什么喜好再来实施?虽然并不是对孩子的话唯命是从,但可不可以考虑一下:并不是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就一定逼迫孩子全盘接受?不论是多么营养的物品,只要孩子不愿意吃下去,一切都是枉然。
静静思索过后,认为这几条是我以后值得注意的:
一、改良式实施
准备食物之前,先跟孩子沟通,听听他的需要,在他想要的东西前提之下进行一些小搭配,把我认为有益的放进去作一些点缀,并告诉孩子:“我们要注意多元化,你一定要每一样都吃一些,营养才会全面。你必须在实实在在地吃了其他配菜的前提下,我才会每一餐都先考虑你的喜好来准备食物。人不能光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办事,口味并不特别好的东西要学着去尝试,有些我们觉得有难度的事也得去做,我们可以接受的东西远远比我们认为的多。”
首先,遇事要有商有量,不能我们“一言堂”,也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长辈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多难,要想尽善尽美是多么不易,想吃的东西会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才有可能获得。其次,人生处处皆世态,孩子长这么大应该早就看惯了许多时候想要的得不到,想做的做不了,想飞翔却没有翅膀,即便插上了翅膀也不一定能碰上适合飞翔的空间。所以,在这儿并不是说把孩子奉为神明,必须在满足正当需求的同时对他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不能滋长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小孩明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先大家一起定出规则,遇事就按规则处理,在规则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思考以比较柔软、舒适的方式来解决,但绝对不应该视既定的原则于不顾,而任意妄为。
二、穿插式呈现
把孩子喜欢的与我们希望他接受的穿插性地在餐桌上呈现,今天有不少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在桌上,吃饭之前就说清楚明天会吃他喜欢的什么东西,让他的抵触情绪不那么强烈,对今天的菜式也能淡然许可了。在第一步调节好情绪的前提下,接着就要说到做到,在孩子委屈自己忍耐了一天的时间后一定要给他以回应,并且时不时让孩子得到意外的惊喜,如果等待的时间长一些,还可以有例外的奖赏。这样下来,小孩不仅能对穿插式呈现的食物反抗性降低,同时忍耐性得以锻炼。
在与小朋友的博弈中,只是一味要求他接受,只能教出一个懦弱者或是一个充满暴力的人;总是以他马首是瞻,就会培养出一个眼睛长在头顶的傲慢者,或是不能经历任何挫折的温室里的花朵。要在赏罚分明下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有汗水挥洒的时刻才能有丰收的瞬间,在耐心的等待下才会闻到苹果成熟的芳香。
三、示弱式理解
我家小孩对水果的需求很单一,在学校基本上一天一个苹果,在家里只有夏天吃点西瓜,其他时候都敷衍:“有空再吃。”然后就跑掉了。2015年暑假,我先把每天的西瓜的量减少,再配些葡萄、梨子等,对孩子说:“现在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身体需要特别摄入的营养成分多起来,比如说葡萄能抵抗氧化、软化血管等,我们有时候怕麻烦,你就得监督我们坚持吃,如果你陪着我们吃,爸妈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你能帮这个忙吗?”孩子是心疼我们的,她很容易理解长辈越来越需要被呵护,当然水果的多样性摄取也迎刃而解了。
中国有很多太极拳的高手,太极讲求“以力打力,以劲化劲”,在教育中,把孩子的管理欲望调动起来,在监管别人的时候,他自己会在无形中对自己提高要求,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以身作则”的环境中。所以,我们不要总是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安排事情,可以放下身段来当一个弱者,请求孩子的帮助,请他帮我们管好某些方面,结果往往会大大出乎意料。
四、陪伴式解决
我跟孩子商定:“你喜欢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但是对于我认为好的东西,你也要适当的接受。”在量上,我不会给出强制的要求,但会全家人一起针对这个物品“进攻”,让每一个人都一点点增加摄入,我不会站在旁边光是喊,大家都这样做。
说实话,孩子在许多时候会被大人安排做一些事情,而大人自己却不管“受苦”的小孩,甚至是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享受”着。比如有不少家长让学生做作业,自己在一旁边看电视边吃东西,或者上着网听着音乐,你说谁能安下心来做作业呢?心里面没有怨言可能不现实,他一边被迫做着题,一边眼巴巴地时不时看看轻松的你,眼红、埋怨,甚至可能是怨恨。想这样就教好孩子,可能吗?我们把自己与孩子来一个换位思考,你一定会马上明白这么多年为什么有的家长越教孩子越不愿意听、越叛逆了。
其实,教育就如同我们备餐一样,不能太过强硬,不要自以为是,把我们的主观努力暂且放一放,低下身姿来听一听孩子们想要些什么,把我们的紧张心情舒缓一下,把孩子的诉求提高一个层次,孩童与我们都会快乐起来,相信效果也会不言而喻。
我的准备让孩子不想接受,一有空我就认真地钻研菜式,电视上的美食节目只要有可能在家操作的就一遍遍回看,每天都要给餐桌一些新奇,期待孩子能吃得愉快。虽然我累得要命,但事实并不如预期的美好。
这是不是就如同我们的教育一样,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自顾自地先入为主,认为只要给了条件,孩子就应该达到目的,有的甚至认为为你们的学习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或牺牲,你们就必须达到我的预设,不然就是你们的不对。把自己的期望或预设毫不打折地套牢在孩子身上,用自己的臆想绑架小孩子的天性,也不管孩子的基础怎么样、有什么天分、有何等爱好,你必须按我给指定的路走下去就好。
其实在备餐前,我们是否问过孩子想吃什么,有什么喜好再来实施?虽然并不是对孩子的话唯命是从,但可不可以考虑一下:并不是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就一定逼迫孩子全盘接受?不论是多么营养的物品,只要孩子不愿意吃下去,一切都是枉然。
静静思索过后,认为这几条是我以后值得注意的:
一、改良式实施
准备食物之前,先跟孩子沟通,听听他的需要,在他想要的东西前提之下进行一些小搭配,把我认为有益的放进去作一些点缀,并告诉孩子:“我们要注意多元化,你一定要每一样都吃一些,营养才会全面。你必须在实实在在地吃了其他配菜的前提下,我才会每一餐都先考虑你的喜好来准备食物。人不能光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办事,口味并不特别好的东西要学着去尝试,有些我们觉得有难度的事也得去做,我们可以接受的东西远远比我们认为的多。”
首先,遇事要有商有量,不能我们“一言堂”,也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长辈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多难,要想尽善尽美是多么不易,想吃的东西会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才有可能获得。其次,人生处处皆世态,孩子长这么大应该早就看惯了许多时候想要的得不到,想做的做不了,想飞翔却没有翅膀,即便插上了翅膀也不一定能碰上适合飞翔的空间。所以,在这儿并不是说把孩子奉为神明,必须在满足正当需求的同时对他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不能滋长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小孩明白“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先大家一起定出规则,遇事就按规则处理,在规则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思考以比较柔软、舒适的方式来解决,但绝对不应该视既定的原则于不顾,而任意妄为。
二、穿插式呈现
把孩子喜欢的与我们希望他接受的穿插性地在餐桌上呈现,今天有不少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在桌上,吃饭之前就说清楚明天会吃他喜欢的什么东西,让他的抵触情绪不那么强烈,对今天的菜式也能淡然许可了。在第一步调节好情绪的前提下,接着就要说到做到,在孩子委屈自己忍耐了一天的时间后一定要给他以回应,并且时不时让孩子得到意外的惊喜,如果等待的时间长一些,还可以有例外的奖赏。这样下来,小孩不仅能对穿插式呈现的食物反抗性降低,同时忍耐性得以锻炼。
在与小朋友的博弈中,只是一味要求他接受,只能教出一个懦弱者或是一个充满暴力的人;总是以他马首是瞻,就会培养出一个眼睛长在头顶的傲慢者,或是不能经历任何挫折的温室里的花朵。要在赏罚分明下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有汗水挥洒的时刻才能有丰收的瞬间,在耐心的等待下才会闻到苹果成熟的芳香。
三、示弱式理解
我家小孩对水果的需求很单一,在学校基本上一天一个苹果,在家里只有夏天吃点西瓜,其他时候都敷衍:“有空再吃。”然后就跑掉了。2015年暑假,我先把每天的西瓜的量减少,再配些葡萄、梨子等,对孩子说:“现在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身体需要特别摄入的营养成分多起来,比如说葡萄能抵抗氧化、软化血管等,我们有时候怕麻烦,你就得监督我们坚持吃,如果你陪着我们吃,爸妈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你能帮这个忙吗?”孩子是心疼我们的,她很容易理解长辈越来越需要被呵护,当然水果的多样性摄取也迎刃而解了。
中国有很多太极拳的高手,太极讲求“以力打力,以劲化劲”,在教育中,把孩子的管理欲望调动起来,在监管别人的时候,他自己会在无形中对自己提高要求,也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以身作则”的环境中。所以,我们不要总是站在指挥者的角度安排事情,可以放下身段来当一个弱者,请求孩子的帮助,请他帮我们管好某些方面,结果往往会大大出乎意料。
四、陪伴式解决
我跟孩子商定:“你喜欢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但是对于我认为好的东西,你也要适当的接受。”在量上,我不会给出强制的要求,但会全家人一起针对这个物品“进攻”,让每一个人都一点点增加摄入,我不会站在旁边光是喊,大家都这样做。
说实话,孩子在许多时候会被大人安排做一些事情,而大人自己却不管“受苦”的小孩,甚至是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享受”着。比如有不少家长让学生做作业,自己在一旁边看电视边吃东西,或者上着网听着音乐,你说谁能安下心来做作业呢?心里面没有怨言可能不现实,他一边被迫做着题,一边眼巴巴地时不时看看轻松的你,眼红、埋怨,甚至可能是怨恨。想这样就教好孩子,可能吗?我们把自己与孩子来一个换位思考,你一定会马上明白这么多年为什么有的家长越教孩子越不愿意听、越叛逆了。
其实,教育就如同我们备餐一样,不能太过强硬,不要自以为是,把我们的主观努力暂且放一放,低下身姿来听一听孩子们想要些什么,把我们的紧张心情舒缓一下,把孩子的诉求提高一个层次,孩童与我们都会快乐起来,相信效果也会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