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储瑞耕在40年的杂文和新闻评论写作领域,总结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新闻理论。他坚持新闻评论写作也要采访的“花环论”;情感、哲理、文采、形象四要素的“评论写作技巧论”;党报评论要勇于突破,适度创新的“形式百变论”;他与时俱进,在新媒体领域又开辟出一片天地。
关键词:评论;采访论;写作技巧论;形式百变论;储瑞耕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储瑞耕,中国第一家《杂文报》创始人、中国新闻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20年主笔,“韬奋新闻奖”河北第一人。在40年的杂文和新闻评论写作领域,储瑞耕总结出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新闻理论。他一向认为“理论清醒是行动坚定的前提”,灵魂深处的这种警醒,推动他不停地总结与提升,在实践中自觉提炼并完成理论升华。
一、现实是最鲜活的源泉——评论采访论
储瑞耕多年来一直坚持新闻评论写作也要采访。他提出并大力践行评论创作的“花环论”,即到现实生活中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献给读者。他精心编织的“花环”传递着大量的新闻信息,纠正了传统党报言论不传递新闻事实信息、仅依托现成新闻报道或者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旧观念。
他坚持到一线采访,足迹遍布河北省近百个市县城乡,一次次深入现实,一次次亲身采访。有几次采访过程中他心脏病发,生死边缘挣扎过来,下一次,他还会下去采访。他向广大读者征题,一下子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新近发生的事件、生动的现场感、真切的感受在“杨柳青”中时时浮现,散发着劲爆的光芒,一次次让人眼前一亮,大呼痛快。20年心血灌注,形成“杨柳青现象”激浊扬清、痛快淋漓、平易近人的风骨,培育出“杨柳青”党报评论这一范本。
二、情感、哲理、文采、形象——评论写作技巧论
储瑞耕把情感、哲理、文采、形象四要素融入到党报评论写作中,落实到标题制作与行文风格方面,打破党报评论面孔的刻板僵硬化。就如何把党报评论写的鲜活好看,他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理论。
1.形式的杂交——“陶冶论”。借杂文之华美,取新闻之素材,用活泼的杂文陶冶严肃的评论,用优美的散文陶冶尖锐的杂文。借杂文之华美,言之有情和言之有文;取新闻之素材,选取值得评说的新闻信息,言之有物,精雕细琢出受众喜读爱读、经得起咀嚼的精品力作。
2.情理文采兼顾——“四要素论”。储瑞耕强调新闻言论中情感、哲理、文采、形象兼顾。
哲理——于评论写作中提炼出比较超越具体事物的带点品味价值的语言,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使得文章不那么肤浅。如“杨柳青“专栏《气节·精神·力量》一文中,储瑞耕写道:“一个人有了气节、精神、力量,如果对手的外力过于强大,不测的情况过于复杂,仍有可能遭受失败和挫折,但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看,取胜的希望总是比较大;而倘若缺乏乃至没有了气节、精神和力量,那么,无论外力的对抗多么小,不测的干扰多么少,也一概没有取胜的希望。这断语屡试不爽!”都涵有深刻的哲理,启人思考。
情感——储瑞耕的评论个性鲜明、褒贬蓬勃,笔底贯风雷,爱憎皆分明,以饱满的热情,反对冷漠;以强烈的爱憎,反对折中;以鲜明的是非,反对“和稀泥”。他的时评有鲜明且强烈的情感,“是所是,非所非,歌当歌,批当批”。
在《人格尊严可以被收买吗? ——三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一文中,他毫不留情地剖析道:(对于拉拢腐蚀党政干部,某“大款”)说:“我们只不过耍了几个小钱。”/好轻松的一个“耍”字!道尽了他们玩我们某些干部于股掌之中的得意忘形,道尽了某些“大款”同干部结交的露骨的功利性,使得我们某些干部的位高名显、威严堂堂、道貌岸然一下子烟消云散,荡然无存!……犀利的笔锋,痛快淋漓地鞭向这些丑恶者。
文采:储瑞耕非常重视评论修辞上的追求,反复推敲,再三雕琢,有意识地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反问、诘驳等等俯拾皆见,有时乃至有散文一样生动的文字描写。
他或用排比以增加文章的气势。《谁吃谁的饭》一文中:“我们有些干部,何以动不动耍官僚主义?何以乐于坐在官乐椅上安闲度日?何以挥霍国家的财产毫不心疼?何以对人民的疾苦不甚关心乃至漠不关心?何以一心只想当官、升官而不去琢磨如何为人民建点功立点业?何以对机构改革——干部要同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奋斗去争生存不大习惯?何以提起‘领导就是服务’感到不那么自然?何以‘官倒’阴魂不散、文山会海积习难除?……”
他或用反问、诘问、设问,增强文章的力度。《同干部朋友议学习》 一文中:“倘若我们的各级领导岗位,都由一帮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只会投机钻营之辈去占据,那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难免遭殃了,这难道是危言耸听么?”这些文字,让读者胸中块磊为之一消,天地为之清明。
他或用对偶彰显凝练和文字美感。《龙的传人 龙的精神》一文中,“……或不求有功于天下,但求无过于自身;或绵绵纠缠于人事,苦苦相争于官场;或锱铢计较于虚名,不重业绩于实干。”
他或用夸张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有意思,促人思考。《大有大的坏处》“你真东西没有,就算挂一条一万米长的条幅,从飞机上挂下来,又何用之有?”读者会心一笑之余,自有领悟。
他或用反语嘲讽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或用适度旁征博引……凡此各种,不可枚举,遂使党报评论摇曳生姿,好看并耐咀嚼。
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求不同,储瑞耕评论中的“形象”,不在细节描写,而在比喻和引证,有时也有人物场景的简述素描和生活化对话的引用。
《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一文中:一日在某宾馆,一位神通广大的“大款”一手握着大哥大,一手拍着腰里鼓鼓的钱包(漂亮的“小蜜”依在他的身旁)对我许愿:“某书记、某某长同我很熟,我们‘称哥儿们的’,家里我可以随便出入,有事只管说一声,包在我身上!”/某“大款”口吐狂言:“半夜时分我叫狗可能叫不来;可叫某长,百分之百立马赶到!”狂横的大款,无耻的“某长”,二者丑态,跃然纸上。 3.“躲避陷阱论”:储瑞耕特别重视标题的出彩,他像躲避陷阱一样,尽可能标题中躲避“要”、“应当”、“必须”,“勿”、“不要”、“切莫”之类的字眼。
看看“杨柳青”在标题制作上的尝试,如《蛙的喝水与鸽的哺乳》、《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吗?》《鱼目怎样混珠?》、《大有大的坏处》、《“车轱辘龙了拿一拿”》、《论“咱还闹腾什么?”》、《“尾巴”的根子在“脑袋”》等,个个都很精彩。
还有一个字的标题《碰》、《横》,几十个字的标题《从廉颇、王昭君的“怨”,郭开、毛延寿的“鬼”和赵王、汉元帝的“昏”看中国人际关系万千文章之一小节》,让人过目不忘。
4.“味精论”,储瑞耕主张在言论创作中用心加入典故、知识和大众语言等有味道有情趣的东西,如精当的比喻,古今中外的小典故,现实生活的小故事,一些俗语、谚语和人民群众中的生动语言、甚至一些幽默和调侃,等等,如《该打谁的屁股?》一文,用“打屁股”喻指对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应追责。《“草鞋无样,边打边像”》,比喻在大胆实践中提高。讲究知识和情趣,就如在基本味道不错的菜肴中,再加入适度的味精,使之更鲜美。
三、百样花朵百样的美——评论形式百变论
储瑞耕时时刻刻致力于改变党报评论的面孔化呆板风格,向杂文学一点活泼,向散文学一点优美,适度“创新”,勇于突破,形式百变。此即他形象的“包子饺子论”。
1.把评论写成随笔。《乡村随笔》系列之(1-6)六篇评论,以随笔式手法写出,有记有论,有叙有评,一气呵成。
2.把评论写成书信。如“杨柳青”专栏《关于“精神”的通信》一文,《关于“无欲则刚”——致一位正在位的领导干部》一文。
3.把评论写成感言。如《国庆节感言》系列一组三篇文章。
4.把评论写成对话。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在武安市庄晏乡同农民的对话》,《关于形势的对话》系列等。一问一答,文中情景如在眼前,亲切形象。
5.把评论写成组合式卡片。如《“四感”之感》一文,全文由5张卡片组成,第一张提出要有四感,第二张谈“危机感”,第三张谈“使命感”,第四张谈“责任感”,第五张议“紧迫感”。5张卡片逐层递进,形成强烈的思辨效果。
6.把评论写成点评。《点评“将死者言”》一文,写出三个“将死者(贪官污吏)”的案例,依次三段点评,鞭辟入里,最后一个总论,呼吁引起警戒。主线坚挺,串起三颗珍珠,形式有变化,论述更透彻。
7.把评论写成随想录。《“抢花事件”随想录》一文,由石家庄市近2万盆放于公共场所的花卉被顷刻之间哄抢一空说起,全文10条随想,用“”并列,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个性而共性,把这一事件剖析了个透透彻彻。
8.把评论写成札记。《着重抓“干部”》与《也要说“群众”》二文,分别是《农村采访札记》的(上)与(下),二文标题对仗工整,前后响应,以笔记体形式,从“干部”与“群众”两个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论述。
9.把评论写成启示录。《“好东西”是怎么来的?——苏南行启示录(上)》、《从两件小事看南方人的“精”!——苏南行启示录(中)》、《河北人经商未必就不行!——苏南行启示录(下)》三文,由作者苏南行的启示,论述河北发展的瓶颈,探讨河北人思想的变革,为河北经济发展鼓与呼。
10.把评论写成读后感。《读<生命的留言>》一文,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作者的思考,真切感人。
储瑞耕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屡屡探索的新形式、新突破,给严肃的党报评论文体平添了活力与光彩。
四、媒体形式新探索——新媒体写作追求论
年近七旬的储瑞耕是与时俱进的。“杨柳青”专栏落幕后,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又高歌猛进,向新媒体进军,开通了新浪博客和微博,在新媒体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他2013年1月23日的博文《解决“恶意欠薪”是一个紧迫而综合的题目》被新浪博客置于首页推荐,响应者众,可见功力。更彰显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坚守。
同样地,他又条理出了自己的新媒体写作追求论——“四个有一点”:有一点信息,有一点见解,有一点知识,有一点文趣。在博客与微博评论的写作中,包含一定的新闻事实,提供鲜活的信息,拎出作者的见解与思考,写作手法上一以贯之,加点味精,加点文采,加点“趣”。如《储氏“一句话点评”》:什么叫“贰臣贼子”?信息:许多官员有身份造假:江西原副省长胡长清持有化名“陈凤齐”的农民身份证,妻子、女儿也有假身份证,广东“最牛烟草局长”陈文涛有两个身份证,云南原省委书记高严至少3个身份证。点评:身份证都要捣鬼的人,还能够指望他们什么事情不“捣鬼”呢?
于是,一如既往,储瑞耕的新媒体评论写作,又有看头,又有嚼头。
作者简介:褚亚玲,女,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陈合营)
关键词:评论;采访论;写作技巧论;形式百变论;储瑞耕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储瑞耕,中国第一家《杂文报》创始人、中国新闻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20年主笔,“韬奋新闻奖”河北第一人。在40年的杂文和新闻评论写作领域,储瑞耕总结出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新闻理论。他一向认为“理论清醒是行动坚定的前提”,灵魂深处的这种警醒,推动他不停地总结与提升,在实践中自觉提炼并完成理论升华。
一、现实是最鲜活的源泉——评论采访论
储瑞耕多年来一直坚持新闻评论写作也要采访。他提出并大力践行评论创作的“花环论”,即到现实生活中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献给读者。他精心编织的“花环”传递着大量的新闻信息,纠正了传统党报言论不传递新闻事实信息、仅依托现成新闻报道或者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旧观念。
他坚持到一线采访,足迹遍布河北省近百个市县城乡,一次次深入现实,一次次亲身采访。有几次采访过程中他心脏病发,生死边缘挣扎过来,下一次,他还会下去采访。他向广大读者征题,一下子拓宽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新近发生的事件、生动的现场感、真切的感受在“杨柳青”中时时浮现,散发着劲爆的光芒,一次次让人眼前一亮,大呼痛快。20年心血灌注,形成“杨柳青现象”激浊扬清、痛快淋漓、平易近人的风骨,培育出“杨柳青”党报评论这一范本。
二、情感、哲理、文采、形象——评论写作技巧论
储瑞耕把情感、哲理、文采、形象四要素融入到党报评论写作中,落实到标题制作与行文风格方面,打破党报评论面孔的刻板僵硬化。就如何把党报评论写的鲜活好看,他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理论。
1.形式的杂交——“陶冶论”。借杂文之华美,取新闻之素材,用活泼的杂文陶冶严肃的评论,用优美的散文陶冶尖锐的杂文。借杂文之华美,言之有情和言之有文;取新闻之素材,选取值得评说的新闻信息,言之有物,精雕细琢出受众喜读爱读、经得起咀嚼的精品力作。
2.情理文采兼顾——“四要素论”。储瑞耕强调新闻言论中情感、哲理、文采、形象兼顾。
哲理——于评论写作中提炼出比较超越具体事物的带点品味价值的语言,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使得文章不那么肤浅。如“杨柳青“专栏《气节·精神·力量》一文中,储瑞耕写道:“一个人有了气节、精神、力量,如果对手的外力过于强大,不测的情况过于复杂,仍有可能遭受失败和挫折,但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看,取胜的希望总是比较大;而倘若缺乏乃至没有了气节、精神和力量,那么,无论外力的对抗多么小,不测的干扰多么少,也一概没有取胜的希望。这断语屡试不爽!”都涵有深刻的哲理,启人思考。
情感——储瑞耕的评论个性鲜明、褒贬蓬勃,笔底贯风雷,爱憎皆分明,以饱满的热情,反对冷漠;以强烈的爱憎,反对折中;以鲜明的是非,反对“和稀泥”。他的时评有鲜明且强烈的情感,“是所是,非所非,歌当歌,批当批”。
在《人格尊严可以被收买吗? ——三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一文中,他毫不留情地剖析道:(对于拉拢腐蚀党政干部,某“大款”)说:“我们只不过耍了几个小钱。”/好轻松的一个“耍”字!道尽了他们玩我们某些干部于股掌之中的得意忘形,道尽了某些“大款”同干部结交的露骨的功利性,使得我们某些干部的位高名显、威严堂堂、道貌岸然一下子烟消云散,荡然无存!……犀利的笔锋,痛快淋漓地鞭向这些丑恶者。
文采:储瑞耕非常重视评论修辞上的追求,反复推敲,再三雕琢,有意识地去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反问、诘驳等等俯拾皆见,有时乃至有散文一样生动的文字描写。
他或用排比以增加文章的气势。《谁吃谁的饭》一文中:“我们有些干部,何以动不动耍官僚主义?何以乐于坐在官乐椅上安闲度日?何以挥霍国家的财产毫不心疼?何以对人民的疾苦不甚关心乃至漠不关心?何以一心只想当官、升官而不去琢磨如何为人民建点功立点业?何以对机构改革——干部要同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奋斗去争生存不大习惯?何以提起‘领导就是服务’感到不那么自然?何以‘官倒’阴魂不散、文山会海积习难除?……”
他或用反问、诘问、设问,增强文章的力度。《同干部朋友议学习》 一文中:“倘若我们的各级领导岗位,都由一帮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只会投机钻营之辈去占据,那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难免遭殃了,这难道是危言耸听么?”这些文字,让读者胸中块磊为之一消,天地为之清明。
他或用对偶彰显凝练和文字美感。《龙的传人 龙的精神》一文中,“……或不求有功于天下,但求无过于自身;或绵绵纠缠于人事,苦苦相争于官场;或锱铢计较于虚名,不重业绩于实干。”
他或用夸张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有意思,促人思考。《大有大的坏处》“你真东西没有,就算挂一条一万米长的条幅,从飞机上挂下来,又何用之有?”读者会心一笑之余,自有领悟。
他或用反语嘲讽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或用适度旁征博引……凡此各种,不可枚举,遂使党报评论摇曳生姿,好看并耐咀嚼。
形象:与文学作品的“形象”要求不同,储瑞耕评论中的“形象”,不在细节描写,而在比喻和引证,有时也有人物场景的简述素描和生活化对话的引用。
《就同“大款”交朋友事向领导干部进一言》一文中:一日在某宾馆,一位神通广大的“大款”一手握着大哥大,一手拍着腰里鼓鼓的钱包(漂亮的“小蜜”依在他的身旁)对我许愿:“某书记、某某长同我很熟,我们‘称哥儿们的’,家里我可以随便出入,有事只管说一声,包在我身上!”/某“大款”口吐狂言:“半夜时分我叫狗可能叫不来;可叫某长,百分之百立马赶到!”狂横的大款,无耻的“某长”,二者丑态,跃然纸上。 3.“躲避陷阱论”:储瑞耕特别重视标题的出彩,他像躲避陷阱一样,尽可能标题中躲避“要”、“应当”、“必须”,“勿”、“不要”、“切莫”之类的字眼。
看看“杨柳青”在标题制作上的尝试,如《蛙的喝水与鸽的哺乳》、《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吗?》《鱼目怎样混珠?》、《大有大的坏处》、《“车轱辘龙了拿一拿”》、《论“咱还闹腾什么?”》、《“尾巴”的根子在“脑袋”》等,个个都很精彩。
还有一个字的标题《碰》、《横》,几十个字的标题《从廉颇、王昭君的“怨”,郭开、毛延寿的“鬼”和赵王、汉元帝的“昏”看中国人际关系万千文章之一小节》,让人过目不忘。
4.“味精论”,储瑞耕主张在言论创作中用心加入典故、知识和大众语言等有味道有情趣的东西,如精当的比喻,古今中外的小典故,现实生活的小故事,一些俗语、谚语和人民群众中的生动语言、甚至一些幽默和调侃,等等,如《该打谁的屁股?》一文,用“打屁股”喻指对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应追责。《“草鞋无样,边打边像”》,比喻在大胆实践中提高。讲究知识和情趣,就如在基本味道不错的菜肴中,再加入适度的味精,使之更鲜美。
三、百样花朵百样的美——评论形式百变论
储瑞耕时时刻刻致力于改变党报评论的面孔化呆板风格,向杂文学一点活泼,向散文学一点优美,适度“创新”,勇于突破,形式百变。此即他形象的“包子饺子论”。
1.把评论写成随笔。《乡村随笔》系列之(1-6)六篇评论,以随笔式手法写出,有记有论,有叙有评,一气呵成。
2.把评论写成书信。如“杨柳青”专栏《关于“精神”的通信》一文,《关于“无欲则刚”——致一位正在位的领导干部》一文。
3.把评论写成感言。如《国庆节感言》系列一组三篇文章。
4.把评论写成对话。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在武安市庄晏乡同农民的对话》,《关于形势的对话》系列等。一问一答,文中情景如在眼前,亲切形象。
5.把评论写成组合式卡片。如《“四感”之感》一文,全文由5张卡片组成,第一张提出要有四感,第二张谈“危机感”,第三张谈“使命感”,第四张谈“责任感”,第五张议“紧迫感”。5张卡片逐层递进,形成强烈的思辨效果。
6.把评论写成点评。《点评“将死者言”》一文,写出三个“将死者(贪官污吏)”的案例,依次三段点评,鞭辟入里,最后一个总论,呼吁引起警戒。主线坚挺,串起三颗珍珠,形式有变化,论述更透彻。
7.把评论写成随想录。《“抢花事件”随想录》一文,由石家庄市近2万盆放于公共场所的花卉被顷刻之间哄抢一空说起,全文10条随想,用“”并列,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个性而共性,把这一事件剖析了个透透彻彻。
8.把评论写成札记。《着重抓“干部”》与《也要说“群众”》二文,分别是《农村采访札记》的(上)与(下),二文标题对仗工整,前后响应,以笔记体形式,从“干部”与“群众”两个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论述。
9.把评论写成启示录。《“好东西”是怎么来的?——苏南行启示录(上)》、《从两件小事看南方人的“精”!——苏南行启示录(中)》、《河北人经商未必就不行!——苏南行启示录(下)》三文,由作者苏南行的启示,论述河北发展的瓶颈,探讨河北人思想的变革,为河北经济发展鼓与呼。
10.把评论写成读后感。《读<生命的留言>》一文,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作者的思考,真切感人。
储瑞耕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屡屡探索的新形式、新突破,给严肃的党报评论文体平添了活力与光彩。
四、媒体形式新探索——新媒体写作追求论
年近七旬的储瑞耕是与时俱进的。“杨柳青”专栏落幕后,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又高歌猛进,向新媒体进军,开通了新浪博客和微博,在新媒体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他2013年1月23日的博文《解决“恶意欠薪”是一个紧迫而综合的题目》被新浪博客置于首页推荐,响应者众,可见功力。更彰显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坚守。
同样地,他又条理出了自己的新媒体写作追求论——“四个有一点”:有一点信息,有一点见解,有一点知识,有一点文趣。在博客与微博评论的写作中,包含一定的新闻事实,提供鲜活的信息,拎出作者的见解与思考,写作手法上一以贯之,加点味精,加点文采,加点“趣”。如《储氏“一句话点评”》:什么叫“贰臣贼子”?信息:许多官员有身份造假:江西原副省长胡长清持有化名“陈凤齐”的农民身份证,妻子、女儿也有假身份证,广东“最牛烟草局长”陈文涛有两个身份证,云南原省委书记高严至少3个身份证。点评:身份证都要捣鬼的人,还能够指望他们什么事情不“捣鬼”呢?
于是,一如既往,储瑞耕的新媒体评论写作,又有看头,又有嚼头。
作者简介:褚亚玲,女,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