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强调“以生为本”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学生的学习策略。显然,学习策略是从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进行研究与讨论的,有效的学习是由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保障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在诸多指向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中,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得到了课程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教学中也对这两个策略进行了重点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收获,在此作浅显的总结。
  一、认知策略,指向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
  所谓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这些步骤和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优化学生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认知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认知策略的存在,并进行有针对性指导,这是学生认知策略形成的关键。
  例如,在Using there be(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7)这一内容中,教材通过“There is a pear/some milk on the table.There is not an orange/any bread on the table.There are some potatoes/some drinks on the table.There are not any cakes/any sweets on the table.Is there a pear/any salt on the table? Are there any vegetables/any snacks on the table?”等句式呈现,让学生形成对there be用法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就面临着两个教学选择:一是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标准用法去重复阅读并记忆,二是让学生对这些用法先进行比较、理解,以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显然,后者在认知策略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因为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发现there be在单、复数的运用中、在肯定与否定句的运用中、在陈述与疑问句的不同情况下,都存在着既相同又相异的地方,而这恰恰是there be的运用在初中英语里最常遇到的情形。在这里,比较方法的运用就是一种认知策略,先比较后总结也是一种认知策略,教师并没有刻意强调这是认知策略,因而可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调控策略,指向学生的英语学习机制
  在英语学习中总会有一些未达预期的地方,也总会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时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情绪产生,这些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策略即调控策略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个策略的培养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比如上面所举的there be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比较的时候,通常都是按教材呈现的顺序先进行单数形式的肯定与否定句式比较,后进行复数的肯定与否定句式比较,最后进行疑问句式比较。这有认知策略的运用,但是没有调控策略的运用。实际上如果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教师可以进一步作出教学选择:对于优秀的学生,直接提出比较的任务——根据你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there be在不同句式中的运用进行比较,这样这些学生会自主寻找比较的依据,同时具体的句子也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这就是一种自我调控;对于中等生,则可以给出相应的解释,如句子的单复数形式、肯定否定疑问形式等,具体的例子可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对于学困生,则可以利用教材的顺序以及例子。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调控策略方面的培养就有了更为明显的针对性。
  调控策略总体而言是面向英语知识建构困难不大的学生的,因为这部分学生有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策略上面。事实上,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思考英语学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很多时候学生所说的方法就是策略,这是教师要注意的),这就是一种策略意识,教师要多加利用。
  三、策略融合,保证学生进入学习佳境
  当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都不是独立的,常常是融合运用的。比如上面例子中,对于优秀生和中等生的指导就是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同时在运用,自然也就同时具有了培养两种策略的机会。
  初中英语学习要想进入到一种比较好的状态,应当说策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初中学生初步具有了策略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效体验一些策略的运用,是可以让学生形成关于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的一些认识的。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选择是正确的。
  认知策略与调控策略其实都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而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认知策略及调控策略在there be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运用,阐述了笔者的浅显探索,希望对同行有启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每次家长会都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现象,究其原因,家长会俨然成了问题学生的告状会和优秀学生的展示会。久而久之,家长参会的积极性下降,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有时候家长和班主任的矛盾还会增加,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者经过调查,尝试以“平常学习的一天”为主题,向家长展示学生一天学习的片段。以此为契机,搭建亲子沟通平台,引导双方化解亲子冲突,促使家长关注学生学习,出其不意也能直达心意,让教育
期刊
绘本是一种辅以文字、具有一定情节的读物,精美的构图和明快的色彩能使小学生得到视觉上的愉悦,图与图之间有连续、独特的叙事关系,以富有韵律的文字或反复出现的句型来凸显主题。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意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课程目标  1.通过开发并实施小学英语绘本课程类校本课程,激发英语教师参与教研、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提升英语教师的科研以及开发校本
期刊
前几日在《教师报》读到:一名好教师应该具有匠气、匠心、匠技。读后颇有感触,教研员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则更应具有爱岗敬业的匠气,具有指导教学独具特色的匠心,具有像工匠一样不断打磨教学技能的匠技。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承载多元化的身份与技能,是目前教研员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做好教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知而后行,让教研的思考“活
期刊
2018年6月16日,延安市骨干教师一行50人在吴欣鑫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清华附中,感受到了清华附中浓厚的文化氛围。上午在清华附中听了徐慧琳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课异构课。  两节课,徐老师对同一篇课文设计了两种思路:第一节课是从学生问题入手解读文本,重点探究苏轼在众多三国人物中选择周瑜作为英雄代表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苏轼和周瑜的契合点,探究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二节课从文字入手,即徐老师所说的“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学习,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汲取语文知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的学习方法,整体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
期刊
2018年10月16日,我有幸聆听了无锡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盛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深深感染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曾经读过的陈国安的《语文的回归》这本书,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的,朴实无华,自然流淌。這是一节扎实、真实、厚实的语文课,语文气息浓郁,语文味十足,值得咀嚼品味、仔细揣摩、用心学习。  1.紧扣单元主题,梳理学习方法。盛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于内容精彩、图案精美的英语绘本普遍比较喜爱。英语老师借助这一点,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纷纷选择英语绘本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发挥绘本阅读的最佳效果,为学生开辟一条崭新的英语学习途径呢?  一、词缀记忆法  英语单词的构成是有规律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词根、前缀和后缀。词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低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为了落实“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调动低段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本人所负责的课题组在承担“课外阅读闯关”评价体系实践研究中,为阅读教育引入活水,推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闯关”的关卡设计  每个关卡均设有一位“守护者”守护,“守护者”
期刊
纵观现在小学生的习作,除了“言之无物”这一顽疾外,还有另一问题就是小学生在写作时喜欢“照抄照搬优秀习作”这种现象,这意味着学生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写作分数去写作,而不是出自内心自我表达的写作,这无疑违背了写作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让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诉真情。  鼓励学生自我释放  对于自己习作的分数高低、教师评价的优良等有较高重视程度的学生,往往都
期刊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不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灵动、富有情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课堂才是“大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生活情境的高度浓缩,一定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要让数学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情境里带领学生在数学的天地里自由发展,在一个个小小的情境里,成就堂堂“大课”。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