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情况
广东、江苏等地“新基建”发展潜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七个省市“新基建”发展潜力综合得分均超过80,发展潜力较强。其中,广东、江苏两省既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财政收入指标较好且腹地广阔,具备发展“新基建”的良好基础。未来,无论是从规模总量还是集聚效率看,广东、江苏都将在“新基建”领域引领发展。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受制于区域面积、人口总量等,未来更多依靠创新、环境等优势,通过集约集聚发展实现“小而精”。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尽管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等方面尚有差距,“新基建”发展需要科学统筹。
分类情况
发展基础与创新发展方面,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和科技方面优势领先其他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各类经济和科技指标领先其他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常年居于全国GDP 规模前四。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均处于全国前列。發展基础维度得分排名前10的地区中有8个来自东部地区,排名前5的地区更是无一例外,全部来自东部。其中,随着“最多跑一次”“亩产论英雄”等改革不断深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浙江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效率的“代表”。浙江在发展基础维度的得分甚至超过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排在第1位。
产业支撑方面,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近年来,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高端项目,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四省“挤入”产业支撑维度得分排名前10。其中,湖北排名最高,居于第5位。这与湖北省近年来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速新兴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19年湖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快于上年。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汽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湖北省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此次疫情对湖北经济冲击最大,为了提振湖北经济,加快湖北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湖北的“新基建”项目或可得到优先考虑部署。
承接能力方面,西部与东北地区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前期建设均占用一定的土地。此外,由于“新基建”建设主要使用各类电力、电子设备,运营过程中对电能需求较多。因此,部分专家认为土地和能源丰富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先天优势”。但这些地区受限于人口规模与产业基础,其成本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具体来看,“新基建”七大领域中唯有数据中心不需要围绕用户近距离布局,其他六个领域均难以脱离“人”和经济基础而跨区域布局。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承接能力维度得分排名中总体靠后。
优劣势情况
优势方面,表中给出了各地指标排名居前的2个指标,这2个指标在该地区所有指标中表现相对较好。如北京表现较好的2个指标为经济实力、创新资金投入,体现了北京市“新基建”发展的经济基础较好,未来依托“新基建”实现创新发展的潜力较大。劣势方面,表中给出了各地指标排名靠后的2个指标,这2个指标在该地区所有指标中竞争力是相对较差的。如上海表现较差的2个指标为用电成本和土地利用。上海需要通过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新基建”的集约高效发展。各地可依据地区特征继续推动得分居前的指标保持优势,同时改善或规避 劣势,加快推动发展“新基建”及“新基建 ”生态体系。
广东、江苏等地“新基建”发展潜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山东、福建七个省市“新基建”发展潜力综合得分均超过80,发展潜力较强。其中,广东、江苏两省既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财政收入指标较好且腹地广阔,具备发展“新基建”的良好基础。未来,无论是从规模总量还是集聚效率看,广东、江苏都将在“新基建”领域引领发展。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受制于区域面积、人口总量等,未来更多依靠创新、环境等优势,通过集约集聚发展实现“小而精”。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尽管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经济基础、产业基础等方面尚有差距,“新基建”发展需要科学统筹。
分类情况
发展基础与创新发展方面,东部地区凭借经济和科技方面优势领先其他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各类经济和科技指标领先其他地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常年居于全国GDP 规模前四。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地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均处于全国前列。發展基础维度得分排名前10的地区中有8个来自东部地区,排名前5的地区更是无一例外,全部来自东部。其中,随着“最多跑一次”“亩产论英雄”等改革不断深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浙江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效率的“代表”。浙江在发展基础维度的得分甚至超过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排在第1位。
产业支撑方面,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近年来,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高端项目,产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四省“挤入”产业支撑维度得分排名前10。其中,湖北排名最高,居于第5位。这与湖北省近年来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速新兴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19年湖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快于上年。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汽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方面,湖北省也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此次疫情对湖北经济冲击最大,为了提振湖北经济,加快湖北经济社会恢复正常,湖北的“新基建”项目或可得到优先考虑部署。
承接能力方面,西部与东北地区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无论是“新基建”还是“传统基建”,前期建设均占用一定的土地。此外,由于“新基建”建设主要使用各类电力、电子设备,运营过程中对电能需求较多。因此,部分专家认为土地和能源丰富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先天优势”。但这些地区受限于人口规模与产业基础,其成本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具体来看,“新基建”七大领域中唯有数据中心不需要围绕用户近距离布局,其他六个领域均难以脱离“人”和经济基础而跨区域布局。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承接能力维度得分排名中总体靠后。
优劣势情况
优势方面,表中给出了各地指标排名居前的2个指标,这2个指标在该地区所有指标中表现相对较好。如北京表现较好的2个指标为经济实力、创新资金投入,体现了北京市“新基建”发展的经济基础较好,未来依托“新基建”实现创新发展的潜力较大。劣势方面,表中给出了各地指标排名靠后的2个指标,这2个指标在该地区所有指标中竞争力是相对较差的。如上海表现较差的2个指标为用电成本和土地利用。上海需要通过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新基建”的集约高效发展。各地可依据地区特征继续推动得分居前的指标保持优势,同时改善或规避 劣势,加快推动发展“新基建”及“新基建 ”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