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技术对大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后纤维化进程的评估价值.方法 21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18只)和假照射组(3只).照射组大鼠颌下腺区行单次15 Gy的X线照射以造模,并于照射后1、2、4、8、12和24周行T1mapping扫描,每个时间点各3只.假照射组大鼠不予以X线照射,并于假照射后第1天行T1mapping扫描.完成MR扫描后,取颌下腺组织行马松三色染色,以研究腺体纤维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假照射组、照射后1、
【机 构】
: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技术对大鼠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后纤维化进程的评估价值.方法 21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18只)和假照射组(3只).照射组大鼠颌下腺区行单次15 Gy的X线照射以造模,并于照射后1、2、4、8、12和24周行T1mapping扫描,每个时间点各3只.假照射组大鼠不予以X线照射,并于假照射后第1天行T1mapping扫描.完成MR扫描后,取颌下腺组织行马松三色染色,以研究腺体纤维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假照射组、照射后1、2、4、8、12、24周组)间T1值和颌下腺纤维化程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颌下腺T1值与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大鼠颌下腺T1值(P<0.001)及纤维化程度(P =0.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颌下腺T1值在照射后1周先显著减小(P=0.035),后于照射后2~24周呈上升趋势,并于24周时显著增大(P<0.001).大鼠颌下腺纤维化程度在照射后呈整体上升趋势,并于24周时显著加重(P=0.025).颌下腺T1值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735,P<0.001).结论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估大鼠放射性损伤后唾液腺纤维化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在胸腹盆(CAP) CT联扫中降低器官剂量的作用.方法 在成人模体上进行4组ODM模式的CAP CT扫描:(1)ODMoff组:不使用ODM技术;(2) ODMpart1组:在胸部区域开启ODM;(3)ODMpart2组:在胸部和盆腔区域开启ODM;(4) ODMall组:全扫描范围开启OD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根据AAPM 220号报告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然后计算特定器官的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s),根据SSDEos估
目的 研究双层探测器下,使用极限低剂量的胸腔经皮穿刺活检术(PCNB)体模实验里,记录不同虚拟单能(MonoE)重建的光谱图像(SBI)其探针的伪影程度,寻找对探针显示最佳的MonoE能级.方法 使用3D打印体模(专利申请号:202022130813.6)带入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进行机能所允许的最低剂量扫描,导出SBI,从40~150 keY进行12次虚拟单能重建,展开Line直线分析测量最靠近探针且SI≤-1000 HU的长度,为伪影距离Artifact_R,统计不同keY下客观评价(SNR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脂肪定量(FQD)技术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中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76例借助3.0T MR mDIXON Quant序列实施FQD技术测量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包括61例MAFLD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61例患者均进行相同的中药减脂减重治疗,其中43例患者依据《MAFLD专家共识(2020版)》分为3类亚型:N1类(BMI> 23 kg/m2)超重/肥胖(13例);N2类(BMI< 23 kg/m2)消瘦/正常体重但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算法和芯片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嵌入人类社会各重要行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如何构造具有人类智能行为的人工系统,使之能够模仿人类进行客观事物的态势认知、自我反馈和行动修正等复杂行为.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PCa的发病率高居首位,患者死亡率位于第二位[1].虽然我国PCa的发病率及患者死亡率低于西方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我国PCa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正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泌尿系恶性肿瘤[2].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项目渐成熟的技术一直广泛应用.常规MRI往往需要通过多个独立序列的扫描才能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一组形态学图像,且反映组织生物物理特性的定量图像需要通过大量额外的扫描时间来获取.现如今一站式弛豫定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技术的出现将会改变这一现状.MAGiC技术仅通过一次多动态多回波序列(multiple dynamic multiple
目的 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形态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骨块突入椎管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百分比、椎管侵占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35~65 min,术中出血量20~30 ml,住院时间7~12 d.术中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误入椎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伤椎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均明显优于术前(P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卵巢癌(OC)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OC且采用双盲法对OC进行分期,分期为Ⅲ~Ⅳ期的OC患者48例,其中Ⅲ期23例,Ⅳ期25例.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的最佳界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使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Ⅲ~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ericoronary adipose tissue,PCAT)是直接围绕冠状动脉的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一部分.已有研究表明,PCAT产生的脂肪细胞因子可通过旁分泌作用造成血管炎症,导致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新生血管形成[1].因此,有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影像学指标冠状动脉血管周围CT脂肪衰减指数,它能够准确、便捷、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管炎症,对预防不可逆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2~4].因此,本研究就冠状动脉血管周围CT脂肪衰减指数的机制、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为临床上早期识别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出的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配对、对照设计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胸痛行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共计393例,通过CCTA确定高危斑块特征,留取静脉血检验生物学标志物,并对入组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MACE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需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或再血管化治疗).结果 CCTA检出97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检出有高危斑块特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