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脂素(Visfatin)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NO、ET、hs-CRP、Visfatin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浆ET、hs-CRP及Visfatin(n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事件之一。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对老年U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脂素(Visfatin)水平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UAP中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心内科UAP患者12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60~80岁。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心绞痛疼痛程度、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应用硝酸酯类的剂量、心电图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疗效标准(1)临床症状改善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80%。无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不到50%。(2)心电图评定标准:以ST段回到基线为显效,ST段回到基线≥50%为有效.ST段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率加有效率为心电图总有效率。
1.4 检测指标用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NO、ET、hs-CRP、Visfatin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之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及表2。治疗组1例出现头痛、头胀,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其余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UAP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2组NO、ET、 hs-CRP及Visfatin(ng/m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浆ET、hs-CRP及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堵塞。如果治疗及时恰当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否则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代表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1]。本研究表明,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轻心绞痛疼痛程度,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疗效可靠。
研究发现,冠脉内皮细胞可产生NO,调节血管的收缩与扩张。NO产生的减少是内皮功能损伤的表现之一;ET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研究发现冠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其血液中的E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老年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患者的NO的含量,并降低了ET的水平,提示了丹参多酚酸盐在调节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方面的良好作用[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中无沉积,但在增厚的内膜及AS 斑块中被发现 CRP可通过激活血管树突状细胞启动和放大炎症免疫反应 能抑制内皮细胞型NO合酶而使NO合成减少,能促进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对内源性胆固醇的摄取,从而导致了泡沫细胞的产生,造成斑块不稳定,其水平的升高往往伴随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增加,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价值[3]。我们的研究提示丹参多酸盐可可能通过下调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内脂素能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与合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熟,被认为可以有利于患病动脉的重构,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组织的血管化。有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均有visfatin的高表达,而且它还介导了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在斑块失稳定、破裂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4]。本研究表明,静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后血清visfatin浓度显著下降,提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降低visfatin水平而发挥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燕燕,孙烃,王易.丹参多M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975-979.
[2]谈世进,郭慧峰,陆燕.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9,23(2):126-128
[3]KonesR.Rosuvastatin, infiammation, C-reactiveprotein,JUPITER,and primary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iardisease-a perspective.Drug Des Devei Ther,2010,9:383-413.
[4]Dahl TB,Yndestad A,Skje 11andM,et a1.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sfatin in macrophages of human unstable carotid and coronary a therosclerosis possible role in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destabilization[J].Circulation,2007,115(8):972-980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脂素(Visfatin)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NO、ET、hs-CRP、Visfatin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浆ET、hs-CRP及Visfatin(n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事件之一。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前后,对老年UA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脂素(Visfatin)水平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UAP中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心内科UAP患者12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60~80岁。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心绞痛疼痛程度、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应用硝酸酯类的剂量、心电图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疗效标准(1)临床症状改善标准:显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80%。无效为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不到50%。(2)心电图评定标准:以ST段回到基线为显效,ST段回到基线≥50%为有效.ST段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显效率加有效率为心电图总有效率。
1.4 检测指标用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静脉血NO、ET、hs-CRP、Visfatin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之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及表2。治疗组1例出现头痛、头胀,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其余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1 两组UAP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2组NO、ET、 hs-CRP及Visfatin(ng/m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浆ET、hs-CRP及Visfat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堵塞。如果治疗及时恰当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否则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代表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1]。本研究表明,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减轻心绞痛疼痛程度,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疗效可靠。
研究发现,冠脉内皮细胞可产生NO,调节血管的收缩与扩张。NO产生的减少是内皮功能损伤的表现之一;ET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研究发现冠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其血液中的ET水平有明显的升高。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的老年UAP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了患者的NO的含量,并降低了ET的水平,提示了丹参多酚酸盐在调节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方面的良好作用[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中无沉积,但在增厚的内膜及AS 斑块中被发现 CRP可通过激活血管树突状细胞启动和放大炎症免疫反应 能抑制内皮细胞型NO合酶而使NO合成减少,能促进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对内源性胆固醇的摄取,从而导致了泡沫细胞的产生,造成斑块不稳定,其水平的升高往往伴随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增加,是ACS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价值[3]。我们的研究提示丹参多酸盐可可能通过下调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内脂素能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与合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熟,被认为可以有利于患病动脉的重构,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组织的血管化。有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均有visfatin的高表达,而且它还介导了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在斑块失稳定、破裂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4]。本研究表明,静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后血清visfatin浓度显著下降,提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降低visfatin水平而发挥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燕燕,孙烃,王易.丹参多M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975-979.
[2]谈世进,郭慧峰,陆燕.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9,23(2):126-128
[3]KonesR.Rosuvastatin, infiammation, C-reactiveprotein,JUPITER,and primary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iardisease-a perspective.Drug Des Devei Ther,2010,9:383-413.
[4]Dahl TB,Yndestad A,Skje 11andM,et a1.Increased expression of Visfatin in macrophages of human unstable carotid and coronary a therosclerosis possible role in inflammation and plaque destabilization[J].Circulation,2007,115(8):97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