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唱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合唱教育的意义、教学现状及合唱教学未来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想更好地发展合唱教育之路,就必然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基本学习和训练。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合作精神等,进而逐渐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和发展合唱,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舒畅之美。
【关键词】合唱;音乐教育;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音乐,尤其是对合唱大加赞誉:合唱能够更好地表现社会精神,在这点上,没有任何事物能与之相比。它是需要许多人共同来做而不是任何一个天才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每个人的分工及其在中间所发挥的作用都同等重要,假如其中有一人犯错,则可能会毁掉这一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合作精神,进而逐渐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和发展合唱,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舒畅之美。
一、合唱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学生们的许多优秀品德,如尊重、团结、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可以通过合唱来培养和提高。长期坚持参加合唱训练,并且通过合唱极具时代特色和意义的作品,可以使学生摒弃不良思想,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从而有益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设置合唱教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使学生们懂得合作精神及其重要性,同时还促进了团结,增强了凝聚力,进而使学生之间达到相处融洽、和谐、舒畅这种“和畅”文化氛围。因此,如何设置小学合唱教学,更好地进行合唱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团结与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其在小学教育阶段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及合唱活动,可以使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升,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然而,合唱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知识水平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现阶段大多数小学合唱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达到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要求。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教学经验参差不齐
在教育改革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师资力量强大了,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音乐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并且往往还带有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导致他们专业水平较低,对于合唱的认识和教育相对较落后,与教育程度较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教师们在教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创新,不能灵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完善,甚至对于难度较大的合唱教学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愿主动承担合唱教学任务,这使得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难以有效实施,而专业的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中更是少见、难以展示。
(二)音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却安排较少,这是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并且在那些音乐教育资源较为欠缺或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地区,甚至存在其他学科占用音乐教学课时等现象,这使得本来就安排较少的合唱练习时间更加严重不足。为了响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音乐课程内容逐漸呈现多样化,不仅有歌唱,还有乐器、创作、表演以及音乐文化知识等。课程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课时时间不变,这样势必出现“赶进度”和“走过场”等现象,而合唱教学的性质、难度及其重要性又决定了其需要充裕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课时,这必然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在合唱练习上下功夫,更难以达到真实的合唱学习和教学效果。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合唱教学无非就是大家一起唱歌,只是有人指导而已。但事实上,合唱更多的是需要多声部歌唱和指挥方法,它要求每一位合唱队员在气息控制、音准把握以及不同声部之间都要达到协调统一。因此,它需要教师花费心思研究和尝试,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合唱方法。然而,由于教师专业水平的低下,在教学环节中很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热情,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与抵制情绪。
(四)学生缺乏浓厚兴趣有畏难情绪
合唱并非每个参与者仅仅把一首歌曲唱整齐这么简单,它不仅需要合唱队员有相应的音乐基础和识谱能力,而且需要每一个人唱准每一个音节,同时需要唱出不同的声部,只有这样才可以完美地诠释一首合唱歌曲。因而,要确保演唱效果并真正达到美妙与和谐,需要学生平日进行大量反复练习。而在日复一日单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感,慢慢磨灭了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合唱歌曲产生某种畏难情绪。
三、合唱教学未来之路思考
在欧洲,合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合唱从19世纪中期才开始出现,并由西方教会音乐传入。我国的合唱发展之路历经了“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左翼音乐运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及“群众歌咏运动”等多个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才有了今天合唱的大发展。时至今日,合唱在我国已有105年的历史,在这105年的合唱发展历程中,虽走过正道,但也走过不少弯路。那么,合唱发展之路何去何从,未来合唱教学之路又当怎样,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音乐教学出路之一:提升音乐教师专业水平
从长远来考虑,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合唱教学水平的高低,要想合唱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水准。因此,在未来的音乐教育及教学的道路上,迫切需要一支音乐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那么,如何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高质量的合唱教学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开设有音乐及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要真正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学合唱教学,在教师培养上,着重培养教师指导课内外合唱的能力,提高其合唱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加大对在职教师的音乐培训,尤其加强“合唱教学法”的培训,同时注重联系教学实践,从而使音乐教师队伍的合唱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音乐教学出路之二:音乐教学应自主选择、灵活多样
“新课标”中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握学习内容的弹性尺度。这表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音乐课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校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大多仍是遵循教材上的单元进行安排,这种教学安排往往既不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在地区、学校以及师生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果统一按照教材单元不加区别地进行教学安排,显然不合适。本文认为,要想让合唱教育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要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应当考虑地区以及学校的不同情况,同时应当更多地、更具体地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可以从教科书中挑选学生易于学习和接受的内容;另一方面,从其他资源中挑选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从而有效避免一刀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多地增加自主性和差异化教学,从而做到多灵活多样,百花齐放。
(三)音乐教学出路之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方法、因材施教
合唱是一种需要不同声部之间协调配合的集体表演艺术,只有当合唱者做到声音上的统一、协调,才能使一首合唱歌曲得以完美地展现。这就使得和声感的培养成为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和声感呢?首先,要建立学生的和声意识。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转变常态的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再仅仅运用以往的无意识多声部教学模式,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有意识的多声部合唱能力,并将此观念贯穿始终。其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配合能力。众所周知,合唱不仅非常考验参与者的默契度,它还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将各自分配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完美诠释。因此,要想将这份责任承担起来,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与配合能力。在进行多声部练习时,多让学生体会合唱效果,再采用高低声部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与配合能力的效果。再次,用轮唱为合唱打基础。轮唱是合唱的有效准备,可以为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声感需要通过合唱或合奏等训练才可以达到练习效果。让学生们轮唱同一首曲调的不同声部,连串起来便成为多声部合唱,从而自然地感受和声的美感。并且,轮唱具有题材新颖、简短易学等优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培养和加强学生对音准的练习。音准是歌唱的基础,合唱时一定要做到音准,当出现一个学生的声音比标准音高半度或者低半度时,则其在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显得非常刺耳,进而会破坏整首歌曲的和谐与统一。因此,要想使得合唱达到和谐与优美的效果,强化音准的练习必不可少。
(四)音乐教学出路之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合唱,首先要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对合唱的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真正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合唱的魅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好問、易于接受外界印象和影响等心理、生理的特点和特征,充分发挥大自然造就的这种杠杆作用,同时,在合唱教学课程中添加一些当下孩子较喜欢的元素,如通过音乐故事的演绎以及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进行演示,以此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甚至能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善于运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合唱的热情,使学生对其产生较大的兴趣。此外,由于学生学习音乐的程度、基础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因此,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基础和素质等的不同情况和接受程度,对原有的音乐合唱唱法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接受,轻松地学习。同时,在合唱过程中逐渐加入唱法和技巧,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地掌握,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信心,进而激发其学习合唱音乐的热情,从而提高其学习合唱的积极性。
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相互协作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及凝聚力,同时对于创造和畅文化、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香港著名的童声合唱教育家唐少伟先生曾这样传授童声合唱的教育经验:“搞好童声合唱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发展合唱教育,就必须从小抓起,尤其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基本学习和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广泛普及合唱,并通过合唱使得学生们的音乐和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合唱的艺术魅力,才能使得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和社会达到真正的和畅。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12)0
[2]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0
[3]宋晓晖.中职生合唱教学对策研究—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7(06).
【关键词】合唱;音乐教育;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对音乐,尤其是对合唱大加赞誉:合唱能够更好地表现社会精神,在这点上,没有任何事物能与之相比。它是需要许多人共同来做而不是任何一个天才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并且,每个人的分工及其在中间所发挥的作用都同等重要,假如其中有一人犯错,则可能会毁掉这一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合作精神,进而逐渐在社会上推广普及和发展合唱,从而达到一种和谐之美、舒畅之美。
一、合唱教育的意义
音乐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学生们的许多优秀品德,如尊重、团结、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可以通过合唱来培养和提高。长期坚持参加合唱训练,并且通过合唱极具时代特色和意义的作品,可以使学生摒弃不良思想,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从而有益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设置合唱教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协作能力,使学生们懂得合作精神及其重要性,同时还促进了团结,增强了凝聚力,进而使学生之间达到相处融洽、和谐、舒畅这种“和畅”文化氛围。因此,如何设置小学合唱教学,更好地进行合唱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团结与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其在小学教育阶段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及合唱活动,可以使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升,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然而,合唱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知识水平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现阶段大多数小学合唱教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达到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要求。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教学经验参差不齐
在教育改革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师资力量强大了,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很多音乐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理念,并且往往还带有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导致他们专业水平较低,对于合唱的认识和教育相对较落后,与教育程度较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些教师们在教课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创新,不能灵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完善,甚至对于难度较大的合唱教学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愿主动承担合唱教学任务,这使得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难以有效实施,而专业的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中更是少见、难以展示。
(二)音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却安排较少,这是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问题,并且在那些音乐教育资源较为欠缺或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地区,甚至存在其他学科占用音乐教学课时等现象,这使得本来就安排较少的合唱练习时间更加严重不足。为了响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音乐课程内容逐漸呈现多样化,不仅有歌唱,还有乐器、创作、表演以及音乐文化知识等。课程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课时时间不变,这样势必出现“赶进度”和“走过场”等现象,而合唱教学的性质、难度及其重要性又决定了其需要充裕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课时,这必然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在合唱练习上下功夫,更难以达到真实的合唱学习和教学效果。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合唱教学无非就是大家一起唱歌,只是有人指导而已。但事实上,合唱更多的是需要多声部歌唱和指挥方法,它要求每一位合唱队员在气息控制、音准把握以及不同声部之间都要达到协调统一。因此,它需要教师花费心思研究和尝试,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合唱方法。然而,由于教师专业水平的低下,在教学环节中很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热情,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倦与抵制情绪。
(四)学生缺乏浓厚兴趣有畏难情绪
合唱并非每个参与者仅仅把一首歌曲唱整齐这么简单,它不仅需要合唱队员有相应的音乐基础和识谱能力,而且需要每一个人唱准每一个音节,同时需要唱出不同的声部,只有这样才可以完美地诠释一首合唱歌曲。因而,要确保演唱效果并真正达到美妙与和谐,需要学生平日进行大量反复练习。而在日复一日单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感,慢慢磨灭了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合唱歌曲产生某种畏难情绪。
三、合唱教学未来之路思考
在欧洲,合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合唱从19世纪中期才开始出现,并由西方教会音乐传入。我国的合唱发展之路历经了“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左翼音乐运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以及“群众歌咏运动”等多个阶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才有了今天合唱的大发展。时至今日,合唱在我国已有105年的历史,在这105年的合唱发展历程中,虽走过正道,但也走过不少弯路。那么,合唱发展之路何去何从,未来合唱教学之路又当怎样,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音乐教学出路之一:提升音乐教师专业水平
从长远来考虑,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合唱教学水平的高低,要想合唱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水准。因此,在未来的音乐教育及教学的道路上,迫切需要一支音乐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那么,如何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保证高质量的合唱教学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开设有音乐及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要真正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学合唱教学,在教师培养上,着重培养教师指导课内外合唱的能力,提高其合唱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加大对在职教师的音乐培训,尤其加强“合唱教学法”的培训,同时注重联系教学实践,从而使音乐教师队伍的合唱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音乐教学出路之二:音乐教学应自主选择、灵活多样
“新课标”中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握学习内容的弹性尺度。这表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音乐课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校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大多仍是遵循教材上的单元进行安排,这种教学安排往往既不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在地区、学校以及师生等都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如果统一按照教材单元不加区别地进行教学安排,显然不合适。本文认为,要想让合唱教育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要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应当考虑地区以及学校的不同情况,同时应当更多地、更具体地考虑多种因素,并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可以从教科书中挑选学生易于学习和接受的内容;另一方面,从其他资源中挑选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从而有效避免一刀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多地增加自主性和差异化教学,从而做到多灵活多样,百花齐放。
(三)音乐教学出路之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方法、因材施教
合唱是一种需要不同声部之间协调配合的集体表演艺术,只有当合唱者做到声音上的统一、协调,才能使一首合唱歌曲得以完美地展现。这就使得和声感的培养成为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和声感呢?首先,要建立学生的和声意识。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转变常态的音乐教学模式,不能再仅仅运用以往的无意识多声部教学模式,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有意识的多声部合唱能力,并将此观念贯穿始终。其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配合能力。众所周知,合唱不仅非常考验参与者的默契度,它还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将各自分配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完美诠释。因此,要想将这份责任承担起来,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与配合能力。在进行多声部练习时,多让学生体会合唱效果,再采用高低声部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合作意识与配合能力的效果。再次,用轮唱为合唱打基础。轮唱是合唱的有效准备,可以为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声感需要通过合唱或合奏等训练才可以达到练习效果。让学生们轮唱同一首曲调的不同声部,连串起来便成为多声部合唱,从而自然地感受和声的美感。并且,轮唱具有题材新颖、简短易学等优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培养和加强学生对音准的练习。音准是歌唱的基础,合唱时一定要做到音准,当出现一个学生的声音比标准音高半度或者低半度时,则其在合唱的过程中就会显得非常刺耳,进而会破坏整首歌曲的和谐与统一。因此,要想使得合唱达到和谐与优美的效果,强化音准的练习必不可少。
(四)音乐教学出路之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合唱,首先要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对合唱的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真正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合唱的魅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好問、易于接受外界印象和影响等心理、生理的特点和特征,充分发挥大自然造就的这种杠杆作用,同时,在合唱教学课程中添加一些当下孩子较喜欢的元素,如通过音乐故事的演绎以及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进行演示,以此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甚至能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善于运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学习合唱的热情,使学生对其产生较大的兴趣。此外,由于学生学习音乐的程度、基础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均会存在差异,因此,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基础和素质等的不同情况和接受程度,对原有的音乐合唱唱法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较好地接受,轻松地学习。同时,在合唱过程中逐渐加入唱法和技巧,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地掌握,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信心,进而激发其学习合唱音乐的热情,从而提高其学习合唱的积极性。
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相互协作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及凝聚力,同时对于创造和畅文化、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香港著名的童声合唱教育家唐少伟先生曾这样传授童声合唱的教育经验:“搞好童声合唱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发展合唱教育,就必须从小抓起,尤其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对学生进行合唱方面的基本学习和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广泛普及合唱,并通过合唱使得学生们的音乐和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合唱的艺术魅力,才能使得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和社会达到真正的和畅。
参考文献
[1]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12)0
[2]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0
[3]宋晓晖.中职生合唱教学对策研究—以青岛高新职业学校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