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青的诗

来源 :特区文学·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往蓝毗尼
  我知道我必须脱下鞋
  赤足穿越印度和尼泊尔的油罐车
  蜿蜒的山体,厚重的岩壁,冰凉的露水
  才能抵达一尘不染的大地深处
  我短暂的一生都在赶路
  而路永远在延伸
  从一开始我就是被动的
  我被我自己的影子所驱赶
  且浑身疲惫
  雪白的云朵不属于我
  黄金堆砌的冈仁波齐也不属于我
  拘留孙佛留下的树梢也不属于我
  漫漫风尘也不属于我
  我只知道自己在前往蓝毗尼的路上
  夜色那么厚
  在厚厚的夜色里埋伏的佛陀
  把我从南方送往公元前的马车
  然后把我丢在茫茫旷野上
  让孤独的我学会呼唤母亲
  怒 江
  怒江是一条狂怒的巨龙
  我从它身边经过
  不敢回头
  生怕它的喘息
  扑灭遥远客栈的灯火
  如果光阴是黄色的
  怒江也把自己染成了黄色
  如果西部是忍住不哭的
  那么怒江肯定是穿石裂云的闪电
  它所流經的地方
  人们都给它尊贵的名号
  比如那曲河、阿怒日美、萨尔温江
  他念他翁目送它
  走向更深更远的寂静
  天黑后
  这条咆哮的巨龙
  将安寝在白色的帐毡里
  星光覆盖着它朦胧的额角
  它终于枕着千里明月酣然睡去
其他文献
香樟林之春  小鸟追着阳光  从一片叶子跳至另一片叶子  鸟鸣沾着露珠  穿过浅春  在香樟林里回旋  风脱去外衣  在枝桠间嬉戏  嫩芽的气息就在它的翅膀里  风的香氣多么清新  蜂蝶穿过一个个绿色肢体  正酝酿一场浩大的春天  故 土  枯树站在春天里  枝桠已不能唤醒春风  僵硬的根须老去  他依旧矗立,搂紧泥土的姿势  并不像在生的背面  三月,有花摇曳  有葳蕤的思绪长出  田野,村庄与
期刊
那个早晨  明月照山林  佛在洞窟里坐了千年  夜色微茫  我们走走又停停  狗吠声时长时短  仿佛爱着的事物  在这里已然生活了好多年  一夜无声,只有雨  只有雨带我们走进清晨  农家小院炊烟飘荡,厨房传来叮叮声  白米粥、鸡蛋,凉拌的小菜  我们端坐中央,认真聆听  每一种食物咀嚼后发出的声音  是否和雨点敲击房屋瓦片  所带来的短暂破碎相互重合  是否一个人在一个人的内心中  寻找到僻静的
期刊
那时我还是个少年  我刚十六岁可我已不记得自己的童年  我离我的出生地有16000古里  我在莫斯科,城里有一千零三座钟楼七个火车站  但我觉得七个火车站一千零三座钟楼还不够  我的青春太炽热太疯狂  我的心熊熊燃烧就像阿尔忒弥斯神庙和莫斯科红场  当落日西下。  可我是个糟糕的诗人  我不知道坚持到底。  克里姆林宫像一只巨大的塔塔尔蛋糕  金黄的脆皮,  连同宏伟的纯白色杏仁形大教堂  还有蜜
期刊
/戒 指/  自来水流淙淙  戒指打到瓷碗  主妇想到屈原  和野风荡平  四方的春天  我想到主妇  戒指要比预期  再贵一点  买的时候最好  有点心酸  洗碗当然有怨言  这心情恰如流水  亘古未变  主妇想要写诗  我继续洗碗  深入或者滞留  在测不准的人世間  /咖啡厅里只有我自己/  阴天的礼拜三下午  咖啡厅里只有我自己  音乐毫无遮挡  像海浪侵犯礁石  我就要被无限溶解  临界
期刊
巢夫子这组源于灵府的诗歌,是诗人立足于日常生活琐屑,尤其是对“家人”意象(祖父、父母、女儿)的梳理、勾勒,并赋予诗性叙事后建立的。初读时感觉可以归属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风行的“个人化”写作范畴,但又不同于那种写作下生衍的琐碎化的“欲望文本”,更多显露出新的时代亮色。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诗人并不迎合过往的“个人化”写作,而是主觀抛离自我慰藉般地自说自话,避免漫不经心的叙述带来的一地
期刊
/失控的夏天/  我们允许自己不爱上自己  让任何一个问题  自生自灭  但是  一整个夏天  我们一路拔着荒草  剩下的  我們点燃了火  黄昏通红的背影消失之后  黑色灰烬铺满了梦境  我们终于找到一条小路的尽头  在陌生之地  我们自由地拥吻在一起  感染彼此的病毒  /运钞车/  一辆电动三轮车  闯红灯  从我坐的出租车擦过  男人光着细膀子  抓着车把  女人挤在他边上  用头巾擦着汗
期刊
阿华说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说这句话的时候阿华并不知道  性别对于你已不重要  你在一首关于阿华的诗里  一会儿是朋友  一会儿是母亲  一会儿是与阿华风牛马不相及的职业女性  或家庭妇女  更多的时候你只是一个烟鬼酒鬼  在酒醉的夜晚想起舒婷著名的两句诗—  “與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  在阿华的肩膀上哭一哭  便成了一个酒鬼所有的愿望  买薄荷糖和吃薄荷糖是截然不同的
期刊
午间,冰川遇上红酒  曾与苍白纠结  万年修炼  终于凝就天堂的蔚蓝  静谧石头般坚定  深入骨髓  淹没词语和声音  灵魂的裂缝  冥想緊缩  空洞里光线摇曳  极寒留在风中  咒语默念  直至暗红色的液体飘香  直至神秘的蔚蓝降临  它们的磨牙声  那些小熊跟着小熊  小鹿挨着小鹿  冷不丁站在门口看你  磨牙的声音  有些瘆人,不用害怕  有足够多的水果  桃子、苹果、梨  滚落一地  这是
期刊
在稻壳里谁做的梦?  他的人生至此  是一次卡壳  —夹在两根面条里的悲剧  一条跨过土坯蘸江水  一条撑起他的眉毛  在不恰當的地方他谈论丰收  —相比于他的孩子  “还有背对着庄稼地的体操”(他想)  这更能满足他的虚荣心  眼里的镜子成熟了  收割完一箩筐  他就有钱买下一个梦  —远在森林深处的故乡  回旋的日子  我令我沉入你的眼睛  辽阔的黑暗里白糖成为昨天  我看见宇宙以木板  分割
期刊
当我站在山顶上  当我站在山顶上  感觉比沉默的山还孤独  就像山尖顶着弱不经风的帽子  随便来一阵微风  就会把我吹得无影无踪  可是,这会儿一丝风也没有  我只好環顾,天空像个铁皮桶  桶壁上布满了一团团的乌云  给行走的人不动的树  甚至低至沟谷里的溪流  都带来一种无形的重压  好在云团之间  还有片片蓝天,点点天光  这蓝这光,多像我生活中的挚友  生命中的亲人  他们仿佛在眨着眼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