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浅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建筑屋顶汉初即已形成雏形,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变化,越来越规模化和成熟,具有多种形式,有的较为常见,有的较为特殊,有的则是几种不同形式的屋顶的组合形式。其优美的曲线和上扬的飞檐既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文章试对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进行整理分析,以探析古建筑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构造方法一般是筑土台为基础,在台上安石础立木柱,之后在柱上横向安置梁架,梁架上架檩,檩上再架椽,构成整个梁柱系统呈人字形结构的骨架。骨架建成之后在其上架屋顶。①古建筑整体一般由台基、构架和屋顶三部分组成,俗称“三段式”,而其中又以大屋顶最为典型,所以世人习惯称中国古建筑为大屋顶建筑。汉初已基本形成屋顶的雏形,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种种变化和发展,至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化,并走向成熟。建筑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古建筑在形式上变化最多、最丰富的部分就是屋顶。《诗经》中“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即以鸟的飞势来形容飞檐的灵动之美。梁思成更将中国古建筑屋顶誉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认为“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②。
  屋顶一般体形硕大,屋檐成曲线形,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有翘起的飞檐。中国古建筑屋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流畅的曲线和轻快的飞檐。这些高翘的屋角使硕大的屋顶显得不那么笨拙而沉重,尤其是楼阁、亭榭,由于有了这些翘角,整座建筑变得轻巧而活泼。③同时,微翘的飞檐扩大了采光面、使雨水较快地排泄,还可以防止雨水对墙壁、门窗等的冲刷、侵蚀,而且增添了建筑物灵动轻快的美感。建筑整体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且更和谐雄伟。④随着社会的发展,屋顶后来又逐步成为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屋顶以最简单的人字结构为基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改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在众多的古建筑屋顶样式中,有些较为常见,有些较为特殊少见,还有些是不同形式之间的屋顶的组合。对于古建筑屋顶形式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建筑文化。
  1 常见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种类繁多,其样式甚是丰富。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下面将分别对各种主要的屋顶形式进行分析。
  1.1 庑殿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单檐庑殿顶有最高处的一条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故又称五脊殿。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此种屋顶样式历史非常古老,它在甲骨文、青铜器、汉画像石、北朝石窟中都可以看到⑤,實物则以诸汉阙和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最早。它出现的时代比较早,是我国古建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主要的大殿,多用单檐,特别重要的用重檐,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即是典型现存实例。
  1.2 歇山顶
  歇山顶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也称九脊殿。戗脊即由垂脊下端向四个屋角方向延伸的脊。歇山顶是两坡顶和四坡顶共同组成的屋顶形式,上部是双坡面,下部是四个坡面,四个坡面与双坡面自然连接。⑥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形式,既有单檐的,也有重檐的。中国古建筑中不少屋顶样式都是由其演化而来的。
  根据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及明器可知,歇山顶至迟在汉代已应用于建筑上,且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现存实物时代最早的为五台山上唐代的南禅寺大殿。
  1.3 悬山顶
  悬山顶是我国一般木构架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两面坡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其特征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因此悬山又称为“挑山”或“出山”。悬山顶不仅前后有出檐,左右两侧山墙面上也有出檐,从而形成一种悬空的状态,这也是悬山顶得名的原因。
  目前考古发现悬山顶仅用于民间建筑,如汉代画像石及明器中悬山顶仅见于民居建筑。
  1.4 硬山顶
  硬山顶和悬山顶较为相近,为五脊二坡的殿顶,但屋面不悬出山墙,山墙同屋面平齐,也有略微高出屋面者,这是与悬山顶最大的区别。两者相交处有屋脊,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硬山顶属于等级比较低的顶式,多应用于我国北方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中。
  1.5 攒尖顶
  攒尖顶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在顶部交汇于一处,上再覆以宝顶。攒尖顶多用于园林建筑,尤其是亭、榭、塔、阁等小型建筑。一般多为单檐,二重檐的已少见,三重檐的极少见,但塔例外,多见多重檐。
  攒尖顶最早见于北魏,宋代画中也可看到不少,实物有北魏的嵩岳寺塔,明清时期实例居多。
  2 特殊屋顶形式
  除在古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屋顶形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屋顶形式的存在,如卷棚顶、平顶、盝顶、囤顶、单坡顶、穹隆顶、盔顶、万字顶、扇面顶等。
  2.1 卷棚顶
  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其特征是屋面前后两坡相交处不设正脊,而是用柔和的弧线形曲面相连,采用筒瓦铺顶,直接卷过屋面,成圆弧形。卷棚顶大多与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相结合运用,常见卷棚歇山顶、卷棚悬山顶、卷棚硬山顶。据考证,卷棚顶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因屋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较容易和环境和谐融合,为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屋顶样式。另外,宫殿建筑中也有采用卷棚顶形制的,北京紫禁城建筑群中内阁官署使用的房子屋顶就大多采用卷棚式,北方的一些民居建筑也采用卷棚顶这种形式。
  2.2 平顶
  在我国一些干旱少雨的地区,建筑屋面常用平顶。为便于排水,平顶屋面也会有些坡度,向一个方向倾斜排水的屋面叫“一出水”,向两个方向排水的屋面叫“两出水”。
  2.3 盝顶
  盝顶的形制较为特别。其具体造型是四条屋脊构成一个方形的平顶,其四角向下各延伸出一条垂脊,形成四边有檐、顶部为平顶的屋顶形式。①简单来说,将庑殿顶的上部砍去,或庑殿顶和平顶的结合,即为盝顶。这种屋顶最早始见于宋画,金、元时期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时期也有使用。   2.4 囤顶
  囤顶最早出现于汉代,屋顶略有弧度,但弧度小于卷棚顶,是西北民居常用的屋顶。这是因为北方比较寒冷,囤顶的微弧形使室内空间高度变低,有利于防寒、保暖。另外,北方雨雪天气较少,恰好适合这种两面坡式的微弧形屋顶。
  2.5 单坡顶
  单坡顶较为罕见。其外形与硬山顶类似,但只拥有一个明显的坡面,整个屋顶向后倾斜,故亦称为“一面坡”“后出水”。此顶多用于辅助性建筑,常附于围墙或建筑的一侧。
  2.6 穹隆顶
  穹隆顶也称圆顶,从外观上看是球形或多边形,中间高,四周下垂,顶部高起成拱形。穹隆顶在我国传统建筑中运用的较少,一般在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中较为多见。
  2.7 盔顶
  盔顶的特征是顶和屋脊大部分是凸出弧形,下面的檐角往外翘起,像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覆有宝顶,呈头盔状。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质的建筑。②现存实物建筑较少,可见的实物有岳阳楼。
  2.8 万字顶
  万字顶就是从平面上看呈“卍”字形状的屋顶。“卍”(音wan)字纹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装饰纹样,象征着“万事如意”“万寿无疆”等吉祥寓意。一些建筑的屋顶采用这种形式以表达美好愿望。历史上较为有名的万字顶的建筑实例是北京圆明园中的“万方安和”,其建筑平面形式与“卍”字顶这个名称互相应和。
  2.9 扇面顶
  扇面顶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屋顶形式,从屋顶平面上看呈扇面形,其最大的特点是屋顶的前后两檐分别是扇面形的两条弧形。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悬山、歇山或卷棚形式。这种小巧的屋顶形式往往运用在形体较小的建筑中,可以使建筑显得更为玲珑可爱。①
  3 组合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屋顶的形制和结构也在由简单逐渐向复杂的组合形式演变。通过对基本形制加以引申、穿插和组合,创造出了十字脊顶、勾连搭顶、重檐顶等多种组合形式。
  3.1 十字脊顶
  十字脊顶由二个歇山顶相交而成,一般用于角楼等建筑。有学者认为,角楼主要的艺术性即来自十字脊屋顶的造型②。目前存留的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顶建筑为北京紫禁城的角楼。十字脊顶,始见于唐人画中③,在宋画中亦非常多见。十字脊顶还有几种变异形式,如丁字脊、十字攒尖顶等。
  3.2 勾连搭式顶
  勾连搭式顶是由两个或多个屋顶相连组成的一个屋顶组合,但从外观上看,还是可以看出具体有几个屋顶。相勾连的屋顶大部分是相同大小和高低的,也有部分是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屋顶。勾连搭式顶使屋顶更富有变化和富贵华丽。颐和园谐趣园区的引镜轩屋顶就采用了这一屋顶形式。
  3.3 重檐顶
  重檐顶是屋顶上下叠加组合的形式,有二层檐、三层檐甚至更多层檐。这种设计方法使建筑的外观不再单一,屋顶形式更为丰富,突出了建筑的层次感。同时,重檐的层次也体现了建筑的等级,一些等级高的建筑多做成重檐顶形式。
  4 结语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这些样式的产生既与等级有关,也与建筑所处的不同自然環境有关,如南方古建筑坡顶凹曲大,北方的房屋坡顶曲度比较小④。人们受到气候、地势、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建造屋顶,从而发展成为适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条件的屋顶形式,如:官式建筑的屋脊设计较为庄重简洁,民居建筑的屋脊则较为活泼繁复;南方建筑屋顶更为轻扬灵动,北方建筑屋顶则较为沉稳大气。屋顶既是古建筑物最上层的外部围护结构,具有实用功能,如遮阳、泄水、防侵蚀,同时又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屋顶作为中国古建筑最典型的符号代表,形式之丰富,造型之精美,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通过对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进行总结分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同时,这些精美纷呈的屋顶形式也可应用于今天的建筑设计,使古建筑屋顶设计继续焕发动人的色彩,具有极大的艺术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碑学和帖学是康有为书法思想中两个重要概念,文章从康有为“帖学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康有为“帖学观念”的来由以及“抑帖”说的科学性。作者就之前《康有为“帖学观念”旧论考辨》(《书法赏评》,2019年第6期)中未及的详细说明和需要补充的内容略作解释。  关键词:《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帖学;尊碑抑帖  笔者在《康有为“帖学观念”旧论考辨》①中从康有为“帖学观念”入手,认为当前学术界对康有为帖学
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壁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寺观壁画极具研究价值。其中,明清的寺观壁画现存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文章以太原多福寺佛传故事画、北京法海寺圆觉诸天画和石家庄上京毗卢寺水陆画为例,阐述了明清时期我国北方寺观壁画题材呈现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关键词:明清壁画;寺观壁画;题材;三教合一  0 引言  寺观壁画是我国传统壁画的重要类别之一。这一艺术形式最早以佛寺建筑为载体,着重表现宗
摘 要:木结构建筑中梁、柱等构件由凹凸结合的榫头和卯口连接。榫卯节点不仅在长期的地震力、风力影响下易出现节点松动、拔榫、脱榫等情况,而且建造时木材含水率、纹理方向等因素影响连接特性,不利于建筑的稳定。因此,探索榫卯节点的加固方法对建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弥勒院、红门宫、飞云阁梁柱结构现状,探索梁柱间榫卯节点的最佳加固方法。  关键词:泰山红门;榫卯节点;加固方法  红门为泰山古建
摘 要:尤溪县历史悠久,县域内文化古迹和革命遗迹众多。近年来尤溪县开展了大量文物保护工作,成果颇丰。文章对尤溪县文物保护工作实践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文物保护;实践,尤溪县  0 引言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东部。尤溪建县历史悠久,始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尤溪素有“闽中明珠”之称,也被称为“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革基布名城”“朱子
摘 要: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对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及其制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金属胎掐丝珐琅制品传入我国之初,在《格古要论》中被称为“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朗嵌”。景泰年间其名为“景泰蓝”,景泰蓝中的“蓝”并非专指颜色,而是对其所用珐琅釉料的指代。珐琅又称“佛琅”,是以硅铅丹、硼砂、石英等矿物质原料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各种呈色剂制成的金属氧化物。广义的掐丝珐琅工艺包括其發展过程中
通过对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等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并对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 要:革命文物蕴含着革命精神,记录着历史进程,承载着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保护好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挖掘好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的教育作用,是做好革命文物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革命文物;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史教育;红色基因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安泽县位于
摘 要:契约文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文献。文章简要分析了其定义、历史沿革、载体、内容结构等,并以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近年所承接、修复的纸质契约文书为例,介绍了契约文书的破损情况、修复难点、修复中的特殊性、修复过程以及修复经验,仅供方家参考。  关键词:契约文书;契约修复;历史沿革;形式内容  中国书店古籍修复中心近些年陆续承接、修复了不少契约文书,其中有社会藏家送修的,有公藏单位
摘 要:青铜器是文物藏品的重要门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青铜文物修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馆藏文物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青铜器保护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技术体系,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青铜;保护;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青铜器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夏、商、周以来数
摘 要: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出土竹木漆器出现病害后,持续开展针对该类文物展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手段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交互调控、风险项目排除和管理规范的制定。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展厅环境逐渐适宜、稳定,文物得到安全稳定的保存,效果理想。总结该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馆藏出土竹木漆器保存环境的定性评估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类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竹木漆器;预防性保护  成都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