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画坛也发生了急剧变化。怡情养性的士大夫文人画日见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广州,成为新兴的商业城市,许多以画谋生的画家纷纷麇集于此。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流派。他们继承陈淳、徐渭以来的水墨写意花卉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的用笔融入绘画,以苍劲酣畅的笔法,淋漓的墨色,鲜艳强烈的敷彩,创造出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开拓了文人画的新途径。此时一直到民国,社会上流行一堂四屏的画轴,即花鸟四条屏、山水四条屏、人物四条屏以及梅兰竹菊四条屏,这种风俗一直到今天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陕西省安康市历史博物馆珍藏有几堂四条屏,虽然都是一些小名头的作品,但很有欣赏价值,现拿出来与读者分享。
图1,清佚名四时花鸟屏,绢本,每条纵65厘米,横29厘米。左起第一屏是设色梅花黄雀图,盛开的梅花从右侧伸入画面,两只黄雀缩头站在花枝上,似乎感到寒冷。这是描绘冬天的景色;第二屏是设色绣球、月季、绶带鸟,左下伸出绣球、月季花枝,一只扭头远望的绶带鸟站在花枝上,好像在企盼同伴赶快飞来。这画的是秋天景色;第三屏是设色石竹画眉鸟,右侧分别伸出石竹粉红、雪白花枝以及青竹,一双刚度过严寒的小鸟在花枝上偎依私语。画面展现的是春天景色;第四屏是设色石榴白头翁,左侧伸出的石榴枝,花苞和红花朵朵散布画面,两只大石榴裂开露籽。两只白头翁飞来,一只在喙凿榴籽,另一只正飞过来一同享受。白头翁用工笔描绘,栩栩如生。画面展现的是夏季景色。
可以说,这是清晚期流行的四季花鸟屏,从画风及绢色陈旧来看,这是出自100多年前一位画技颇高的佚名画家之手。
图2,清佚名四时花鸟屏,绢本,每条纵66厘米,横30厘米。左起第一屏八哥紫薇(百日红),一只八哥站在花枝上鸣叫,呼唤同伴快来;第二屏为一绶带鸟栖于山茶花枝上,另一只绶带鸟从右方展翅飞来。一枝山茶开红、白两种色彩的花,和艳丽的绶带鸟各炫其色;第三屏两只翠鸟在一株白牡丹间,一只栖于枝上,另一只欲往下飞。翠鸟性活泼喧闹,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婉转动听。绿叶、白花、蓝背翠鸟构成和谐的色彩美;第四屏以白凤仙花和紫红万寿菊为主体,右下侧背衬粉白十字小花朵,构成素雅之美的画面。这一幅中未画小鸟,实为罕见。
图3,清吴嵩仕女图屏,设色纸本,每条纵77厘米,横22厘米。右起第一屏,画一少妇立树下远望,好像在会夫君前有点羞涩。旁有一红衣童子端一盆兰花,随主人送进书房。右上角题识:“买得兰芽似宝珍,清香满袖不沾尘。多情最是南楼莺,遥隔花枝唤玉人。桐梓山樵写。”下钤白文印“吴嵩之章”;第二屏画一株垂柳下,一闺门之女在接受小童献上的莲花。左侧上边题识:“绣罢鸳鸯下镜台,倒携罗扇暗徘徊。眼前一片湖天景,最爱莲花并蒂开。皖溪渔隐写。”下钤白文印“瘿穹绣罗”;第三屏,画一红衣惜春女子及小童,似倚梅葬花。左侧中题识:“玉骨仙姿不耐寒,倚梅笼袖怯衣单。落花扫尽翻锄草,犹惹遗红不忍看。题应佩华仁兄世大人雅属。黄叶村主吴嵩小品。”下钤白文印“半秳钓箴”、红文印“月麓吴嵩”;第四屏画一艺伎及小童坐在桐阴下。右侧中题识:“斜抱琵琶月满囊,梧桐露冷湿衣裳。秋风扑面浑无味,惟有蟾宫桂子香。醉古香词客作。”下钤白文印“桐梓山樵”。
吴嵩,字月麓,号黄叶村主、桐梓山樵、皖溪渔隐,似安徽桐城人。生平不详。史称,清代康熙朝画家吴嵩擅画山水,尤长于青绿山水,兼工花鸟、人物。山水工细。千岩万壑具有宋人之精密。花鸟精致,设色艳丽。
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潘深亮、金运昌、许丽等对吴嵩的传世作品《爵寿双高图》予以高度评价:意境深远,用笔传神,布局严谨,更难得的是该作品保存完整,完美地表现出康熙时期的绘画风格和富庶安定的生活气息!
图4,民国冯玉璋四季花鸟图屏(缺1),纸本,每条纵171厘米,横45厘米。右起第一屏是设色松鹤图,两只丹顶鹤站在松下的岩石上,一只用长喙在梳理羽毛,另一只似乎要去觅食。这是描绘夏天的景色;第二屏是设色鸡冠花、菊花雄鸡图,上面是岩石鸡冠花,下面是两只雄鸡在菊花丛中,都回头观望,似乎等待后边的妻子儿女。这是描绘秋天的景色;第三屏是设色芦雁图,下面两只大雁在呼唤上面飞来的一对大雁,几棵稀疏的芦苇,这是展现冬天的将临。左侧落款:“时在丁酉秋九月下澣画奉。莼轩八兄世大人法教,蓝田弟冯玉璋作于锦江”。下钤白文印“冯玉璋印”、红文印“蓝田”。丁酉年,即清道光十七年(1837),或光绪二十三年(1897);锦江,即今成都。此四季花鸟屏,缺春屏。从画风和纸张陈旧程度来看,是晚清之物。
冯玉璋生平不详。从点滴民国史可知冯玉璋是地方军阀之一:“国民党军队的中央军指的是国民党的嫡系军队,中央军是国民党在北伐过程中煅造出来的国民党的主力军队。而国民党在北伐中为了尽快在名义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与地方军阀达成协议,并改编了他们的军队,像冯玉璋、阎西山的晋绥军,张作霖(张学良)的奉军等。而且,在抗战中,中央军的待遇是要明显好于非嫡系军队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早已不仅仅是花卉,它们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岁寒三友”、“四君子”,它们以广阔、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
陕西省安康市历史博物馆珍藏有几堂四条屏,虽然都是一些小名头的作品,但很有欣赏价值,现拿出来与读者分享。
图1,清佚名四时花鸟屏,绢本,每条纵65厘米,横29厘米。左起第一屏是设色梅花黄雀图,盛开的梅花从右侧伸入画面,两只黄雀缩头站在花枝上,似乎感到寒冷。这是描绘冬天的景色;第二屏是设色绣球、月季、绶带鸟,左下伸出绣球、月季花枝,一只扭头远望的绶带鸟站在花枝上,好像在企盼同伴赶快飞来。这画的是秋天景色;第三屏是设色石竹画眉鸟,右侧分别伸出石竹粉红、雪白花枝以及青竹,一双刚度过严寒的小鸟在花枝上偎依私语。画面展现的是春天景色;第四屏是设色石榴白头翁,左侧伸出的石榴枝,花苞和红花朵朵散布画面,两只大石榴裂开露籽。两只白头翁飞来,一只在喙凿榴籽,另一只正飞过来一同享受。白头翁用工笔描绘,栩栩如生。画面展现的是夏季景色。
可以说,这是清晚期流行的四季花鸟屏,从画风及绢色陈旧来看,这是出自100多年前一位画技颇高的佚名画家之手。
图2,清佚名四时花鸟屏,绢本,每条纵66厘米,横30厘米。左起第一屏八哥紫薇(百日红),一只八哥站在花枝上鸣叫,呼唤同伴快来;第二屏为一绶带鸟栖于山茶花枝上,另一只绶带鸟从右方展翅飞来。一枝山茶开红、白两种色彩的花,和艳丽的绶带鸟各炫其色;第三屏两只翠鸟在一株白牡丹间,一只栖于枝上,另一只欲往下飞。翠鸟性活泼喧闹,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婉转动听。绿叶、白花、蓝背翠鸟构成和谐的色彩美;第四屏以白凤仙花和紫红万寿菊为主体,右下侧背衬粉白十字小花朵,构成素雅之美的画面。这一幅中未画小鸟,实为罕见。
图3,清吴嵩仕女图屏,设色纸本,每条纵77厘米,横22厘米。右起第一屏,画一少妇立树下远望,好像在会夫君前有点羞涩。旁有一红衣童子端一盆兰花,随主人送进书房。右上角题识:“买得兰芽似宝珍,清香满袖不沾尘。多情最是南楼莺,遥隔花枝唤玉人。桐梓山樵写。”下钤白文印“吴嵩之章”;第二屏画一株垂柳下,一闺门之女在接受小童献上的莲花。左侧上边题识:“绣罢鸳鸯下镜台,倒携罗扇暗徘徊。眼前一片湖天景,最爱莲花并蒂开。皖溪渔隐写。”下钤白文印“瘿穹绣罗”;第三屏,画一红衣惜春女子及小童,似倚梅葬花。左侧中题识:“玉骨仙姿不耐寒,倚梅笼袖怯衣单。落花扫尽翻锄草,犹惹遗红不忍看。题应佩华仁兄世大人雅属。黄叶村主吴嵩小品。”下钤白文印“半秳钓箴”、红文印“月麓吴嵩”;第四屏画一艺伎及小童坐在桐阴下。右侧中题识:“斜抱琵琶月满囊,梧桐露冷湿衣裳。秋风扑面浑无味,惟有蟾宫桂子香。醉古香词客作。”下钤白文印“桐梓山樵”。
吴嵩,字月麓,号黄叶村主、桐梓山樵、皖溪渔隐,似安徽桐城人。生平不详。史称,清代康熙朝画家吴嵩擅画山水,尤长于青绿山水,兼工花鸟、人物。山水工细。千岩万壑具有宋人之精密。花鸟精致,设色艳丽。
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潘深亮、金运昌、许丽等对吴嵩的传世作品《爵寿双高图》予以高度评价:意境深远,用笔传神,布局严谨,更难得的是该作品保存完整,完美地表现出康熙时期的绘画风格和富庶安定的生活气息!
图4,民国冯玉璋四季花鸟图屏(缺1),纸本,每条纵171厘米,横45厘米。右起第一屏是设色松鹤图,两只丹顶鹤站在松下的岩石上,一只用长喙在梳理羽毛,另一只似乎要去觅食。这是描绘夏天的景色;第二屏是设色鸡冠花、菊花雄鸡图,上面是岩石鸡冠花,下面是两只雄鸡在菊花丛中,都回头观望,似乎等待后边的妻子儿女。这是描绘秋天的景色;第三屏是设色芦雁图,下面两只大雁在呼唤上面飞来的一对大雁,几棵稀疏的芦苇,这是展现冬天的将临。左侧落款:“时在丁酉秋九月下澣画奉。莼轩八兄世大人法教,蓝田弟冯玉璋作于锦江”。下钤白文印“冯玉璋印”、红文印“蓝田”。丁酉年,即清道光十七年(1837),或光绪二十三年(1897);锦江,即今成都。此四季花鸟屏,缺春屏。从画风和纸张陈旧程度来看,是晚清之物。
冯玉璋生平不详。从点滴民国史可知冯玉璋是地方军阀之一:“国民党军队的中央军指的是国民党的嫡系军队,中央军是国民党在北伐过程中煅造出来的国民党的主力军队。而国民党在北伐中为了尽快在名义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与地方军阀达成协议,并改编了他们的军队,像冯玉璋、阎西山的晋绥军,张作霖(张学良)的奉军等。而且,在抗战中,中央军的待遇是要明显好于非嫡系军队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早已不仅仅是花卉,它们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岁寒三友”、“四君子”,它们以广阔、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